●童年記事進補
時序來到三月,應該是春暖花開的季節了,怎奈強烈冷氣團南下,十度以下的低溫加上豐沛的水氣,玉山又降下了瑞雪,且在短短時間內積雪竟達十公分的厚度,濕冷的程度比十二月天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早來到紅毛城,同仁們個個裹上大外套,卻仍然抵擋不住酷寒,整座紅毛城似乎籠罩在冰窖當中,遊客也是稀稀落落,冷冷清清,此時如能窩在家中,喝上一晚熱騰騰的湯,那真是一大樂事,不知為什麼?我的腦海中突然出現了小時候吃補的畫面,感覺特別的幸福。
農民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是家家戶戶進補的日子,農業社會物資貧乏,所以營養不良者比比皆是,因此再貧窮的家庭都會想辦法在立冬這天稍加進補,以抵擋嚴寒的冬天,強健了身體、儲備了能量,用來迎接來年一整年苦力。現今社會物富民豐,鮮有營養不良者,反倒是營養過剩,產生許許多多的文明病,減肥更蔚為風潮,唉!時勢演變,真是今非昔比啊!因此立冬吃補已成形式,實質的意義就沒那麼重要了。
小時候,家中務農,栽種著五穀雜糧,同時豢養著牛、羊、豬、馬、雞、鴨等家畜和家禽,飼料就來自自家種的雜糧,這些附加品除了幫忙農事外,更是一筆重要的經濟來源,雞鴨所生的蛋是平日奢侈的補品,雞鴨本身更是一年一度進補的最佳食材,努力豢養了一年,因為沒有閒錢購買飼料餵養牠們(僅吃些菜葉、雜糧),因此都長得瘦瘦小小,一副營養不良的模樣,但是也得充分發揮牠們的效用。
農業社會敬天拜神是自古傳承的習俗,每當農曆正月月初九天公生日的日子,家家戶戶無不拿出最大的誠意,殺雞宰鴨供奉神明,等到神明享用之後,就是一家人進補的幸福時光。記得拜完天公之後,媽媽會將每隻雞鴨切成四大塊,取來大鍋子,加上一包用白棉布包裹著的中藥材,開始生火慢燉,在兩三個小時的燉煮過程中,香氣溢滿屋內,給了我們美好的想像空間,等著!盼著!美妙的夜晚終於降臨!屋外是十度以下冷颼颼的天氣,屋內卻是暖暖的幸福,眾姊妹們圍坐在方桌前,等著母親為我們盛上一碗香噴噴的雞湯,通常母親在這一天會奢侈的燉上一杯人蔘茶,然後在每一個人的碗中淋上一些些。哇!終於可以開動了!啊!這種滋味簡直是人間美味,一碗下肚有點飄飄然的感覺,興許是心理作祟吧!經過這一晚,身體好像真的變強壯了耶!但這樣的機會一年只有一次,一切只有再盼來年了!
每當我為女兒燉些小食補,她們總是臭著臉,十分不情願的喝下去,當我敘述過去的那些往事,她們也當我是在講天方夜譚,畢竟時代背景不同嘛!我也不強求她們理解,這段童年的記憶就讓它靜靜的放在心中,感謝母親在困頓的時代,仍然給了孩子們溫暖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