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厝裡的童年
在2006年的中秋節,古厝翻新完工,全家人又再一次聚集在古厝的院子裡賞月,看著嶄新的「新」古厝,我的心中不禁揚起了驕傲之情,多少年了?佇立了多少年了?這樣世世代代的守護著我們。
猶記得小時候,不同於其他都市的孩子,我的童年,多了份純樸、田園之樂趣。自我呱呱墜地以來,我就住在古厝裡,因此對它產生了一份特殊的情誼,小小的心靈裡也認定它就像守護神一樣,一直守護在我們的身旁。古厝旁邊有一棵高大的龍眼樹,以及兩棵枇杷樹,每到盛產季節,樹上都會長滿了豐碩的果實,常常讓我們吃得津津有味。也許是頑皮吧?手腳靈活的我,蹦蹦跳跳的,趁著大人們不注意的時候,一個人爬到樹上,不過這下子可糟糕了,爬上容易,爬下可難了!從樹上向下望,正想驕傲炫耀時,恐懼馬上席捲而來,不知所措的只能號啕大哭,聞聲趕到的祖母,只好一邊安慰著我,一邊找「救兵」,這場讓人啼笑皆非的鬧劇,也在歡笑中落幕了!而從此之後,我再也不敢爬樹了。距離古厝不遠的田地,是阿公工作的地方,阿公是一個不怕辛苦而且腳踏實的的「種田人」,種了很多蔬菜水果。那時年紀小,也想學阿公種田,所以常常當個跟屁蟲,跟在阿公的後面,卻又幫不上忙,只能靜靜的站在田埂上,看著繁複的耕作。有時候,阿公種了很多地瓜,我們就會找一天,在田裡烤番薯,令人垂涎三尺的金黃色番薯,是兒時讓人期待的的美食呢!古厝的院子,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是我們孩子們遊戲的天地,「跳房子」、「救兵」、「救城國」好多好多遊戲,玩得不亦樂乎,大家的臉也都笑的紅咚咚的,燦爛的笑聲響遍古厝的每一處。涼涼的夏夜裡,我們搬了小板凳,在院子裡乘涼,數著星星、聊天談地而不沉迷於電視,讓我享受到和親人聚在一起的幸福、快樂。每到過年,古厝裡的「灶腳」總是熱鬧非凡,奶奶和媽媽忙著做年糕、紅龜粿,小孩子則幫忙撿木柴,當然,我們期待的是剛做好的年糕囉!
搬到新家後,我還是時常想起那段在古厝裡幸福的童年歲月,所以經常一個人跑回古厝,坐在廳前,細細回想兒時樂趣。就這樣一年過了一年,我漸漸長大了,很少再跑到古厝裡了,就在我驚覺時,古厝旁邊的樹已經不長果實了,泥土地也鋪上了水泥磚塊,記憶中熱鬧的古厝,一下子顯得孤零零的、黯淡的佇立著,少了我們叮噹般的笑聲;少了我們遊戲嬉鬧的吵鬧聲;少了的是那份以往人們深厚的情感。或許孤單,朱紅的磚塊少了色彩,牆壁剝落了,正如一個邁向盡頭的老年人,靜靜的等候凋零。
接受了政府的補助,阿公決定好好整修這座充滿所有人回憶的古厝,讓我們大家的回憶,因為它的存在而更加深刻。在整修期間,每當一有空閒,我總會跑到那兒觀看工人們工作,心裡也期待著它嶄新的一面。終於,在大家熱切的關注下,古厝翻新已經完工了,披上新衣裳的古厝有了煥然一新的樣貌。「看!這裡原本有一個大洞,是之前八二三炮戰留下來的。」「這裡,使你小時後跌倒的地方,頭上撞了一個大包呢!」「………」阿公興奮的像個小孩子一樣,東看西望的,眼裡透露著興奮之情。我知道,這裡擁有太多人深處的記憶,太多人不能忘懷的的回憶,或許這一次,我們找回了那些深藏在心理寶貴的回憶。朱紅磚瓦、平滑的牆壁,翻新後的古厝,散發出一股溫柔的氣息,我站在院子中央,觸動著內心的情緒,排山倒海而來,我的童年、爸爸的童年、爺爺的青春,甚至前幾代的祖先,居住生活的地方─這座古厝─保護著一代又一代的子孫們,守護著ㄧ代又一代。就算現在時代再進步,就算大樓高廈林立,回到這裡,讓我看到最真的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謝謝!我歡樂的童年。
叔叔說:「燕尾升起來了,代表著一個欣欣向榮的未來。」「是啊!」我望著那高高飛起的燕尾,輕聲的說。「嶄新」的古厝現在有了新的使命,不只要保護我們代代的子孫,更重要的是傳承我們家鄉的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