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野戰口糧童年的滋味
一早,同事「喀滋!喀滋!」的咬著軍用野戰口糧,一副陶醉滿足的模樣,讓我忍不住向她要了一片,用力咬下一小塊在口中咀嚼,硬硬的感覺、淡淡的味道曾經是那麼的熟悉,此時一些童年的記憶在腦中暈了開來,時光一下被拉回六○年代的軍管時期,那段清貧困苦、與國軍共同生活的歲月,此時,前塵往事在心中翻轉,若遠似近漸漸鮮明。
金門地處前線,因為動員戡亂的非常時期,所以到處是國軍駐守,軍民的比例有很大的懸殊,彷彿一走到屋外,綠衣人就在你身邊,但是我們都習以為常,軍民相處非常融洽。雖然在軍管時期有許多的不方便,但是也因為國軍的保護,在兩次戰役—民國38年古寧頭大戰、47年八二三砲戰獲得全勝,粉碎了中共的野心,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生活下來。
自我懂事以來,我們家就一直住著國軍,聽母親說起:戰後金門損傷慘重,國軍碉堡不敷使用,住在民宅之中比比皆是,而且是免付租金的,聽來有些不可思議,但這是大時代的宿命,老實善良的小老百姓也只能心甘情願的接受了。我們簡陋的新家距離國軍駐防的舊家只有五十公尺之遙,所以互動相當頻繁,簡直是一家人的感覺。興許是因為補償的心態,或者是感激感恩的表現,國軍對貧窮的我們物資方面是盡量的協助,軍方吃剩的饅頭和白飯讓我們偶而補充能量〈次數不多,因為前線物資極度缺乏〉;餿水是家中豬隻的營養補給品〈平常飼料只有野菜和地瓜〉;軍用野戰口糧是國軍弟兄約定省下來的,當作特殊節日餽贈的禮物;軍用罐頭〈豬、牛肉〉是過年最上乘的禮品〈一年一次〉,因此野戰口糧是我童年記憶中最珍貴的零食。
小時候的野戰口糧包中有:長方形的硬餅乾、一小包橘子粉、一小包牛肉乾、一小包薑糖〈4小塊〉,當母親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開塑膠袋口時,我們姊妹目不轉睛的盯著,閃亮的眼神、張大的嘴巴,活脫像群小餓鬼,母親遞給每人一塊餅乾;一小塊薑糖;至於橘子粉和牛肉乾就讓我們公家食用。眾姊妹領到零食之後會將餅乾和薑糖小心包好,然後由姊姊剪開橘子粉和牛肉乾的封口,我們一人分得一小塊牛肉乾碎屑,放在口中慢慢咀嚼,牛肉乾硬如石頭,但是慢慢咀嚼是愈嚼愈有味;接下來大家用食指伸入小袋子沾取橘子粉,將中指放入口中吸吮,彷若嬰兒般的滿足模樣;公家的零食吃完後,自己的餅乾和薑糖總是捨不得吃,放在口袋中快樂一整天,而且會不時的摸著口袋,期待的感覺真好!直到忍耐不住嘴饞,我會將餅乾剝成無數的小細塊,久久丟一塊到口中,而且捨不得去咬碎它呢!只待口水慢慢將它溶化,自動流入喉嚨。
想到這裡,我自己忍不住笑了出來,笑自己那副嘴饞的模樣,但是有著同樣背景和年紀的你,應該也會感同身受,而且和我一樣莞爾一笑吧!時至今日,貧窮已經遠離,軍中口糧也換了包裝,內容物更多了巧克力粉、果醬、即溶麥片等,但是我對它的情懷卻是永遠不會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