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五骹記

發布日期:
作者: 洪騂。
點閱率:576
字型大小:

二○○六年二月中旬,因楊樹清兄居中介紹,得於電話中與鄉先輩洪乾祐先生一談,並獲贈所著小說《金門六傳奇》暨《金門話研究》兩本書。對於洪、楊兩先生之盛意,至今銘感於心,不能或忘。惟當時個人在澎湖任職,不能專志於讀書問學,對於前輩贈書之雅意,內心只感愧疚難當。年來,讀書稍無節制,偶爾遂似王荊公初及第、為簽書淮南東路節度判官廳公事之狀:「每讀書達旦,略假寐,日已高,急上府,多不及盥漱。」(邵伯溫,《聞見錄》卷九)兼以稍有餘貲,悉以添購書籍,乃又購得乾祐先生另一書《金門話考釋》,遂一併乘暇而讀之,益覺先生之惠我良多也。

對於不解聲韻訓詁之學的我來說,乾祐先生《金門話研究》、《金門話考釋》的精奧之處,我只能像游夏之徒一般,不能贊一辭耳。然而,誠如先生在《金門話研究》的代序〈小島苦難無盡時〉所言:「讀者如把本書從頭到尾讀一遍,必可於金門文化水平有深刻的體認。因為『語言』這事物,能自其中得知造詞者的見巧拙、修養深淺。」我深信,這種寓金門史於金門話研究的寫法,實亦先生個人對金門故鄉的愛憎情愁所寄,正待有識者抉其幽而闡其微,此又不僅如先生所謙言「本書如能傳世,當可作為史料之用」而已矣!

至於先生所擅長的金門話考釋,我想,在今日閩南話備受重視的時候,應該也可以有一本《金門語典》的專書出現才是,而此書之撰述或編輯,勢又非參考乾祐先生之著作不可。謂予言不信,則請姑舉「五骹記」一語為例!

合乾祐先生《金門話研究》與《金門話考釋》而觀之,其中有「四骹(腳)帳」、「接骹(腳)查某囝」、「牽骹(腳)」、「骹(腳)手肉肉」、「骹(腳)較大身」、「低骹(腳)狗想食高桌肉」、「六骹(腳)全鬚」等條目。而乾祐先生特於「骹(腳)梢」條下別有說明,曰:

《廣韻》下平聲五〈肴〉:「骹(跤),脛骨近足細處,口交切。」「腳」字的意義相同,但讀音有異。《廣韻》入聲十八〈藥〉:「腳,(東漢劉熙)《釋名》曰:『腳,卻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居勺切。」

由上觀之,「骹」者,雖意義同於「腳」,惟若必契合古經舊典、以漢字來拼寫閩南話(或金門話),則仍作「骹」或較為妥當。蓋近日聞教育部正著手編定「閩南語漢字三百字詞」,則吾人對於閩南話的「漢字」似亦不可不詳究矣!

又檢林寶卿《閩南方言與古漢語同源字典》「骹:足,腳。《說文》:『骹,脛也,從骨,交聲。』方言指整隻腳。」「骹」亦指「器物或物體處所的下部、下端」,如「桌骹」、「椅仔骹」、「床骹」等是也。而涉及南洋傳來之建築形式者,則有所謂「五骹記」也,「kaki:馬來語指英尺、腳。按南洋習慣,騎樓需五英尺。用五+kaki」。(詳上揭書,廈門大學出版社,二○○二年初版二刷,頁十、頁四三二)

案「五骹記」者,屬外來語,定名本不易,而今之建築史學者或寫作「五腳基」,如李乾朗《台灣古建築圖解事典》中即是用「五腳基」一詞。而本篇小文之目的,意不在於對「五骹記」建築形式的起源與傳播做任何評述,只是因為讀了乾祐先生的書,遂想提出一個問題:吾人倘欲為閩南話求一正確的漢字書寫形式,是不是也可考慮前述語言學專家的研究,把「五腳基」的「腳」寫做「五骹記」的「骹」來得妥當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