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康乾盛世林芳德

發布日期:
作者: 顏立水。
點閱率:1,009
字型大小:

林芳德(一六八八─一七五八),字簡卿,號仁圃,坊間呼之「林百萬」,是清代康熙、乾隆年間馬巷地區(包括金門)一位家喻戶曉的商儒人物。

清代嘉慶版《同安縣志》卷二十三「義行」記載:「林芳德,捐職州司馬(知州的佐官),嘗捐百金修梵天文公書院,倡改岳口「理學名宦」石坊;施棺十年,費以千計。所居馬家巷,有通利廟,為朱子簿同時所題。芳德重新之,復於其後倡建祠閣以祀朱子,計費五百餘金。邑令張荃(昆明進士,乾隆九年任)立碑記之。「光緒版《馬巷廳志》補載他是「民安蓮塘人,住馬巷。雍正七年(一七二九年)由監生捐州同,以遵例急公授儒林郎(從六品)」。地方志書祇能簡單記敘林芳德的部分善舉,而他的墓志銘就有比較翔實的形狀。

二○○五年在翔安區白雲飛下塘出土了《皇清敕授儒林郎銓選州司馬七十二壽五代大父顯考仁圃林府君暨配敕授安人七十壽五代大母顯妣孝溫陳太君合葬墓誌銘》。墓誌銘共有四塊,黑色頁岩質,高○‧三一米,寬○‧五四米,各雙面楷書陰刻。經《廈門碑志匯編》一書的作者何丙仲研究員抄錄、考辨、斷向,共有三千三百多字,其中一百五十多字漫漶莫辨。墓志銘由賜進士出身榮祿大夫(從一品)禮部左侍郎翰林院編修李宗文(即林中桂姑夫)撰文,賜進士出身提督福建全省水師統轄台澎水陸等處地方軍務總兵官誥授武顯大夫(正二品)吳必達篆額,御前侍衛特授福建金門鎮標中軍副總府兼管左營署理烽火營參將事林朝紳(林芳德侄孫)書丹。

墓誌銘主要內容有:

一、追述林芳德家族徙居

林芳德家族「系出莆田樂叟公,由興(化)入同(安),卜居八都蓮塘鄉。九傳至太封君樸翁公,值海氛徙居於界內新墟。迨底定之後,乃胥宇馬市而聚國族焉」。據地方志書記載,一六四六年十二月一日鄭成功在烈嶼吳山(今城仔頂)樹旗抗清。為斷絕沿海居民支援鄭國姓抗清行為,清廷於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年)夏四月「遷沿海居民,以垣為界,三十里外悉墟」(民國版《廈門市志》),直到康熙二十年(一六八一年)二月才「令金廈照舊展界。林氏家族原住蓮塘(亦名內塘),屬「遷界」對象,被逼遷往新墟界內。二○○四年在馬巷沈井發現「奉旨遷界」石刻,林芳德的墓志銘又為研究清初的「遷界」範圍提供了實物依據。

二、記錄林芳德義行善舉

康乾盛世,國家穩定,經濟活躍,商業繁榮。林芳德經商致富,不忘回饋社會。他生平急公尚義,有口皆碑。宗風林希元倡遷於大輪山的文公書院,雍正四年(一七二六年)和乾隆二十一年(一七五六年)兩次重修,林芳德都「獨肩其任」。城東岳口明代林希元「理學名宦」牌坊圯塌,他「與族人相舊地,鳩工庀材,煥然一新」。他不但倡建馬巷通利廟(朱熹任同安縣主簿時傳有「五百年後必有通利之所」讖語而名),還斥巨資於廟後築文昌樓,同時塑朱文公像供里人膜拜。為治理同安東西溪水患,知縣唐孝本發動邑民修造「唐公堤」,林芳德共襄其事,「力不為少」。馬巷的夫子廟、池王廟(即閩台池王開基祖廟元威殿),他「慨然與以廟側,為朝夕香火之資」。其他如泉州西南二譙樓,同安縣的育嬰堂、朝元觀、東嶽廟、尊經閣、準提閣等,他都「無不破費勞力,共成義舉」。「至於卹貧窮,施棺木,蠲租稅,濟孤魂,又更難僕難數」。由上看出,林芳德是一位疏財仗義的大慈善家。

三、反映林芳德的社會交際

林芳德具有「北海之雅量」,有「人中之龍」稱譽,所以一生「交遊遍名卿鴻儒」。軍界如當道提台大人黃正綱(羅源人,乾隆九年任同安參將),廣東提督胡貴(今廈門人),福建水師提督吳必達(同安溪邊人,林芳德的年姻家世侄),金門總兵魏國泰(今新店爐前人)。縉紳如官石溪、富怡亭、王丹崖、蘇茂園=.、陳悠岩、魏夏齋、張北拱諸公,他們「莫不一見傾蓋,稱莫逆交云」。族貴如江南提督林君陞(馬巷井頭人),湖北來鳳知縣林翼池(今廈門塔頭人),中翰林廷沐,沙縣教諭林季基(馬巷城場人)等。雍正和乾隆年間歷任知縣如蔣廷重(貴築舉人),胡格(江夏舉人),王植(諸城翰林),白永清(正藍旗監生),明新(正黃旗舉人)等。這些父母官也都「聞公(指林芳德)古處可風,深加敬禮」。由於林芳德在社會上有相當的親和力,所以縣令張荃為他勒碑以志,還贈送「福壽康寧」匾額;司鐸何公還有「海內共嗟龍去遠」憑弔詩句,林芳德的人品也由此可見一斑。

四、炫耀林家的婚姻門第

墓志銘將近一半的文字記述林芳德子孫及其婚配的情況,從中凸現這個家族在閩南地區的社會勢力。林芳德先娶的朱安人、李孺人相繼早逝,後娶陳安人(一六九五—一七六四)是同安北陳望族,是金門浯陽信房十九世、三郡知府陳健七世孫、乾隆三年舉人陳元章功妹。陳安人幼嫻女儀,長識大義,遇有義舉之事,則助夫傾囊以與,是林芳德的內助能賢。林芳德育有六男二女,後傳孫男二四,孫女十三,曾孫男三十二,曾孫女六,家族龐大,「胞親計二百有餘人」。長子林經邦娶廣東韶州知府王三接(西湖塘人)侄孫、國學生王光彥之女;次子林邦彥娶戶部主事陳睿思(金門陽宅人,位松田)曾孫女(即寧德訓導陳肇偉孫女);三子林中桂(捐貢)娶安溪國子監司業李光土奧之女李倩。李倩是位才女,自幼聰穎,淹貫書史,而且善彈琴,工吟詠,著有《樓雲閣詠》詩集,吳必達為其作序。其中「瘦影淒涼悲露濕,殘妝零落伴霜眠「借菊傷懷詩句尤為感人。四子林中錫娶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安溪湖頭人)功弟、玉山知縣李鴻翔之女;五子林乾娶廣東全省提督胡貴胞侄女;六子林中昌娶舉人陳其敬胞侄女。孫男林元湖娶刑部郎中李光型孫女,孫女嫁嶺下舉人葉廷梅胞弟、國學生葉廷椿,另一孫女嫁瑤頭會元探花葉時茂功兄、葉寬君之子葉山世;還有曾孫男林成詔娶靖海侯施琅將軍(晉江衛口人,曾任同安總兵官)曾孫女。等等,不勝枚舉。

林芳德子女婚嫁,皆是門當戶對。不是官家子弟,便是商賈人家。其中尚有與同一家族多次聯婚。如後塘人鄉飲大賓顏孔輔(一六四五—一七二八)是浯江(金門)顏氏二十世,也是長興巨富。他斥資維修大輪山文公書院、縣城孔子廟、關帝廟、西安橋等重要建築物,事載康熙版《大同志》。顏孔輔的孫子顏茂華(武舉人顏皇求胞侄)得娶林芳德長女,生有五子(季子顏士畏往臺灣)。長子顏士會娶林芳德第四個孫女,女兒又嫁給林芳德的孫子林元漢。林芳德的次女嫁給刑部郎中李鍾份之子李清篆,李清篆的女兒又嫁給林芳德的孫子林元洸。林芳德的兒子林中桂娶李光 土奧的女兒李倩,他的侄孫林思達(林逢春遺孤)又娶李光土奧的孫女李玉英。同一個家族世代聯婚,反映了封建社會森嚴的門閥觀念。

林芳德卒後於乾隆四十二年(一七七七年)十一月初五日與陳安人合葬十都茶山鄉,嘉慶十二年(一八○七年)十一月遷葬出米巖馬池內大脊崙,過六年又改葬於白雲飛下塘崙。墓志銘的出土,對於研究乾隆時期「人物輻轃,煙火稠密」,馬巷古鎮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人物、婚俗(尤其是近親結婚)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中這個家族與浯陽陳氏、浯江顏氏的聯婚,也是金門與同安血緣關係的見證;而馬巷現存的林氏大六路、林家梳妝樓(亦名棲雲樓)等古建築,又是當年林氏家族富甲一方和顯赫地位的物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