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札記90 甘蔗
幾十年前,常看到有人賭甘蔗。賭的人橫刀按著地上豎立的甘蔗,爆喝一聲,豎刀猛劈,如果甘蔗破為兩半,攤販就免費相送,否則就要買下那根甘蔗。當然啦,也可以用來賭錢。這種遊戲沒見什麼雜書記載,個人認為,很可能是台灣本地產生的。
十七世紀初,荷蘭人據有台灣,開始召募漢人前來種植稻米、甘蔗。自明鄭滅亡至清代中葉,人們只能偷渡來台。在一個單身漢(羅漢腳)充斥、性別極度不均的社會,好賭是意料中事,於是唾手可得的甘蔗也成為一種賭具了。
割讓後,日人擴大蔗田面積,台灣成為東亞的糖業中心,除了運回日本,也銷往大陸等地。日本人的糖業公司(會社)對蔗農極端苛刻,故有「第一憨,種甘蔗給會社磅」的俗諺。一九三○年代的小學課本,有這樣一課:「台灣糖,甜津津,甜在嘴裡苦在心,甲午一戰我軍敗,從此台灣歸日本。」唱出國人的椎心之痛。
甘蔗和黑奴
甘蔗屬禾本科,原產印度或東南亞。七世紀傳到回教世界,十一世紀隨著十字軍傳到歐洲。地理大發現後,殖民者發現加勒比地區適合種植甘蔗,但土著大多死於非命,於是從非洲進口黑奴充當勞力。黑奴押送到港口,一路死亡枕藉;奴隸船出航,海上的死亡率約13%,到達農場,因勞累或因病,每年約死亡10%!加勒比的蔗糖史,其實是一部黑奴的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