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共和國獨立日記
敝國領土海域寬、轄幅廣,西控漳泉,北屏東海,南障南海與東扼台海,為東南亞的交通樞紐,美國防衛的第一島鏈,敝國形勢重要,美日使節已首途來訪,意圖簽訂密約,堅決支持金門共和國獨立。美日兩國都如此重視金門共和國,可見金門地理形勢之一斑。
台灣無金門,無以至今日;金門無台灣,無以出頭天。因此,金台兩國禍福與共,命運相同,金門共和國值此獨立前夕,舉國歡慶,暢飲高粱,謹修書台灣共和國進行式大總統閣下,以與金門共和國上下同歡,進而鞏固貴我兩國傳統友誼。金門歷史悠久,自古文風鼎盛,韓潮蘇海,才人輩出,獨立檄文,下筆千言,倚馬可待,閣下如有用得著處,本人當不吝代為薦舉,以不負閣下之雅愛以及台灣人民的友誼。
目下獨立前夕事務繁雜,各國函電交加,賀使絡繹於途,想必同然也,閣下宜善自為國為民珍養,同為共和國獨立大業而努力,以不負國人之喁望。南風正殷,揚帆待發,謹祝貴我兩國獨立建國順利成功,共同歌慶加入聯合國,並頌國運昌隆,民主昌盛,百姓富樂,千秋永享。
金門共和國未來式大總統湯瑪斯.顏不二
獨立前夕
二零零六年 九月九日 星期六
施明德先生發起反貪腐、百萬人靜坐倒扁活動,今天在凱達格蘭大道登場,三十萬人從台灣各地自動自發前來,穿著紅色的衣服,表達反貪反扁的怒火。這是是與非的對決,公理正義與貪污腐化的對決,追求民主深化與靦顏捍衛權力的對決。
台北下著滂沱大雨,仍然澆不熄民眾的熱情,繼續靜坐,這是意志、決心、毅力與人格的對戰,是民眾理性與反理性的對戰,是超越藍綠與貪污腐化的對戰,是決定陳水扁政權與施明德所代表的反貪腐、要公義的對戰。
台北的政情外張內亦張,陳水扁面臨怎樣壓制這股怒火?怎麼有尊嚴的繼續做下去?或許他也想到怎麼平熄怒火、消弭紛爭、和平落幕。他面臨深思與長考,這是他從政以來最大的考驗,比三一九之後五十萬人包圍總統府,危機更深更重,因為他的誠信破產,人格掃地,以往藉以包裹騙人的把戲,完全被人識破。
台北的政情開始變化,民心也在變,台灣南北差異、民主矛盾無法改變,醞釀分裂。金門也思考其未來,不願再作為附傭者與扮演功能性的角色,準備走自己的路──宣佈獨立──成立金門共和國。這是金門開發一千六百年以來,首次想脫離台灣與大陸的羈絆,追求獨立自主。金門不論跟大陸或跟台灣,都有慘痛的歷史記憶,刻骨銘心的痛苦。因此,金門要迎向世界,走向世界,積極正名、制憲、建立新國家、加入聯合國,誓作自己的主人,發出了獨立的呼聲,與凱道的抗議聲桴鼓相應。
金門要開創自己的新世紀,金門人要出頭天。
九月十日 星期日
施明德老矣!他在搏命。
他的精神、體力已明顯不如美麗島時代,以前他反獨裁,爭民主,今日他反貪腐,為民主,昔日的同志,變成今日的死敵,歷史真是吊詭。
今天傳出,執政黨希望以內閣制換退場,已遭施明德回絕,他說應找政黨協商。陳水扁在為尊嚴而戰,轉移戰場,拋出權力的骨頭,引誘餓狗爭搶、廝殺,這樣他就可以全身而退。
施明德的名言:「承擔苦難易,抗拒誘惑難。」為了權力,餓狗甚麼事都作得出來嗎?
金門珠山村的民宿「大夫第」,今天有一場新書發表會──二零零八過後──李鋅銅寫的一本台灣政治異類小說:「二零零九年一月一日,九十八歲的中華民國從地球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島上分裂新生的兩個全新國家。」因此,金門何去何從?湯瑪斯.顏不二首先提出「金門共和國」的主張,引起在場人士熱烈的討論。福建省政府秘書長翁明志,綠色政權的捍衛者與代言人,頗表認同。他說金門的未來可以有很多選項:金門獨立;成為美國的一州;或由美國託管。
他提出一種新主張,反映新一代金門人的意見,金門派兵偷襲珍珠港,引起美國的憤怒、反擊與佔領,像當年日本帝國一樣,以達到獨立建國的目的。金門獨立建國的思想,今天正式萌芽,三采出版社董事長張輝明與主持人楊樹清無形中扮演催生者的角色。
這些人都是金門獨立建國的賢聖(還不到晉升先聖先賢的時候),將可比美美國的喬治.華盛頓、湯瑪斯.傑佛遜與富蘭克林。
九月十一日 星期一
反扁靜坐進入第三天,凱達格蘭大道依然風狂雨驟,但仍澆不熄民眾的熱情與怒火,大有「時日曷喪,吾與汝偕亡」的味道。一位執政者,搞得天怒人怨,斲傷台灣的元氣,午夜夢迴,怎麼對得起他口口聲聲所愛的母親──台灣,千千萬萬挺他、愛他的鄉親、同胞。
一個人的心胸、格局、眼光、器識、態度,最後都會反射到他自己身上,這是宇宙不變的公理,人在做,天在看,上天用你自己來檢驗你自己。
今天凱道的憤怒群眾,只是在反應陳水扁素日的言行,一個寬宏大量、有容乃大的人,一定氣定神閒、晴風霽月;一個有格局的人,一定氣象宏深、大開大闔;一個有眼光的人,一定是立下宏規、瞻視闊步;一個有器識的人,一定是規模遠圖,可大可久;一個態度高超的人,一定是璧立千仞、鷹揚萬里。
但是今天不然,他把自己困住了,他把自己的職位做小了,把台灣帶小了,因為他自己本身就小,撐不起這個家,他把自己的缺點暴露無疑。今天他小,是他自己小,可是台灣民眾並不小,這些不小的人,今天施明德一呼百諾,反映一種民氣、一種大氣、善良的本質,以及人與人之間真誠的愛、寬容與體量,那是今天當政者所缺乏的。
以愛為出發點,他就會收到愛,以恨為出發點,他就會收到恨。因此,政治上為了掌權,以恨切割,劃分所謂本省人、外省人,他就會收到分裂的社會、相互仇恨的族群;以愛來包容,他就會收到和諧的社會、和衷共濟的族群。
執政者怎麼播種,就會怎麼收割,這是現世報。他的尊榮,只用人民的痛苦來包裹。
金門今天陰天,風強,感受不到凱道的風雨氣分。但是金門的風雨感受是長期的,是內在的;不是表面的,也不是片刻的。我們要擺脫被箝制的命運、被驅使的命運、被拋棄的命運,走向獨立自主,獨立建國。
台灣與金門原本是命運共同體,休戚與共,但自綠色政權執政以來,他們認為金門人是「未淪陷的大陸人,講閩南語的外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