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記自序及八五感懷
人到老年時,亦發覺得日子更加雲淡風清,閒來無事獨自一人休憩時,往往會回憶起人生的往事,好像腦海裡的影像記憶,又歷歷回到從前,所以就喚起了撰寫回憶錄的念頭,想把以往經歷的人生事蹟、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的記憶,一一記載下來。因為上一代艱辛奮鬥的歷程,除了可供後生晚輩瞭解外,亦可使他們體認到上一代創業唯艱的切身感受,進而達到激勵後輩晚生,認真努力於工作本份,此亦有助益於子女的守業與展業,進而讓家業事業能夠繼續發揚光大。
老子《道德經》中曾提及有關水的德性:「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回顧我一生為人處事的行事風格,亦在不知不覺中實踐了其中的「七善說」,故特引以為書名。一則可以隨時作為自勉錄,二則亦有提升為人生座右銘的深意在。水的德性最善也最仁,施惠於萬物而不誇耀自己的功勞,利益於萬物而不求其回報。又因水與萬物不相爭,所以說水的德性有「七善不爭」的事實,也具備毫無怨尤的德性。總之,要達到無怨無悔的人生境界,誠然不易。
我雖自幼失學,雖未能擁有高學歷,但從年幼時代,就親身體驗到「天生我才必有所用」的道理,認為遇到人生困境與低潮時,更應當克服困難,突破人生重圍,並要及時奮發圖強,不為惡劣的環境所屈服。我一生待人處事的原則,始終本著「自立更生、積極奮鬥、吃苦耐勞、樂觀進取、力爭上游、寬厚待人、敬業樂群、慈悲為懷、熱心公益,以及回饋社會」的基本信念,並朝此人生目標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雖然其間也曾歷經千辛萬苦,但始終相信,會有苦盡甘來的一天。而我這一生的經歷,也真正自我實踐「先苦後甘」的名言。
我自幼及長的成長歷程,除了慈母的教誨,塾師的啟蒙,同時亦得益於幼年時期上山農耕、下海採蚵的磨練,及青年時期擔任人家的伙計,從最基層的工作訓練起,又因父兄很早就遠赴南洋,家無兄長留我與母親相依為命,以致從年輕時期,我就能夠培養出獨立自強的生涯習慣,凡此均與金門特殊生活環境有密切的關係。而我也是一位極度樂觀的人,除了天生有與人為善的個性外,也喜歡隨時隨地幫助別人,而且在生意往來的合作,除了親切隨和的處事態度外,亦常相信會有貴人及時相助。因此我堅信凡曾努力過,必定會有好的收穫。同時也認為天無絕人之路,只要發揮人生善念與真正的潛力,必定會有好的結果。我自幼及長歷經兩岸多次戰火,親身經歷險境,但始終相信「行好事必得好報」的天理。
我這一輩子的生活歷程,算是赤手空拳白手興家,與許許多多克勤克儉的金門鄉親一樣,勤勤奮奮一輩子,總希望能為下一代鋪設一片可以立足社會的基石,如今孩子們也都能各司其職,均已成家立業,也各有自己的美滿家庭,這是我們做父母最感到欣慰的一件事。
即便我已退休多年,事業也都交由子女各自負責,論年齡已是含飴弄孫與兒孫滿堂之際,我仍然在相關工作職場上努力不懈,一刻也閒暇不下來。一則是因自己個性使然,二則如有提攜後輩的機會,覺得亦應善盡老人的人生智慧。數十年來,我每天固定運動,練習易經術及保健操,每天早睡早起,充實愉快過每一天,是我人生活力的來源。
此次雖名為創業記發表會,實是我和內人部分生活紀錄的呈現,談不上是正式回憶錄的發表,我這一生平平凡凡,唯一自豪的,就是每天能夠心安理得過日子,所以沒有什麼偉業豐功可以流傳,因此能說可寫的,都是一些日常服務花絮和生活影像而已,又因為贈予對象,都是我們夫妻多年來的至交好友,或可作為我們之間友誼的橋樑。
回顧我一生的所作所為,不僅得到鄉親們的認同,也深受社會各界肯定,實堪欣慰。在此,除了要感激國家社會與長官好友的提攜愛護外,尤其對已攜手共同生活一甲子的老伴—陳淑女,亦非常感念其賢慧持家,教育子女有成的無私奉獻,讓我能專心於事業發展,而無任何後顧之憂。今適逢我夫婦結褵六十周年紀念,為替自己和內人辛勤努力的一生,留下日後供後輩子孫回憶的點滴生活影像,故才有此紀念專輯與回憶錄的付梓及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