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天堂—金門的機會與抉擇
金門如錯過機會,將一無所有!(Kinmen Passing,Kinmen Nothing!)海基會副董事長張俊宏語重心長的對金門未來發展提出警語。
中秋前夕,民進黨創黨元老張俊宏輕車簡從來訪,我們在台中晤談約五個多小時,這場會面緣起近月來金門島上有關統獨論戰的爭議,原倡言一國一制的張俊宏,八月底在島上拋出金獨議題,引發金門輿論界的口誅筆伐,張俊宏認為愚智之分,在於愚者引火自焚,倉皇失措,坐視危機;而智者擦亮火花,點出問題,創造共識,尋找策略;金門最大的危機就是漠視危機的存在,金門最大的問題就是不知問題的癥結,凡事以陰謀論視之,目的在掩飾內心的龜縮和膽怯,權力是爭取來的,絕非守株待兔即能獲得,金門需要啟動一場思維革命。
五年前,日本趨勢經濟評論家大前研一,對台灣未來的發展,也提出「如錯過機會,將一無所有」的警語;如今年近七十的張俊宏,這位黨外時期的政治理論大師,以老驥伏櫪之姿,抱著贖罪的心情,來到邊陲小島的金門,冀望金門能從高粱酒應酬文化中清醒過來,因為金門地利的優勢,已隨著時間的虛耗,將變得一無所有。
「原住民已從小米酒的沉醉文化中跳脫過來!」張俊宏語重心長的說,四十餘萬人的原住民,將推舉副總統候選人,企盼和同為弱勢族群的離島住民搭檔參選,他預估2008年總統大選的勝負差距在一萬票以內。
大選背書不跳票
九月底,民進黨創黨元老張俊宏再度赴金考察,他建議金門應在總統大選時,推舉出關鍵性的第三組候選人,大聲的向2008年中央執政者,提出建設金門的藍海策略和行動綱領,並以決定大選勝負的關鍵性選票,要求藍綠候選人在電視公辦政見會時,向全國選民宣誓建設金門的政見決不跳票。
為了更宏觀的為金門未來提出建言,張俊宏更邀請了東海大學老校長梅可望博士、台灣發展學院副院長魏吉助教授、可拓學專家米甘幹等人,以橫跨藍綠思維的觀點為金門把脈問診。
創設國家基因改造團隊的張俊宏指出,民進黨打完天下後,因缺乏治天下的施政人才,讓台灣逐漸失去競爭力,結果全國民眾跟著受苦,因此他是抱著贖罪的心情移居金門,他認為金門若期待中央將一事無成,不如自己給政策,並透過大選要求中央背書。
擔任十二年立委的張俊宏,曾任民進黨秘書長、代主席,現為海基會副董事長、金門縣政顧問,熟稔中央和地方的政治權術運作,也曾期待中央主動釋放利多政策來帶動地方繁榮,但是被動式的等待,只是造成機會的流逝。
七年前,張俊宏曾帶領歐、美、韓等世界財團來金門實勘,計畫投資美金一千億元,興建金廈大橋和兩岸海底隧道,將台灣與大陸從金門連接起來。他建議政府除採用BOT方式招商外,更應大膽採用印度的FRR(First Right of Refusal)方式,即由民間提案,政府不審核,僅給予二十一天的公告期,如無人反對,則計畫由原提案人落實,若有人提出更好的方案,由新提議者付諸實施,所有盈虧自行負責,政府只扮演監督角色,結果中央政策不支持,使得該項投資資金轉進杜拜,創造了「杜拜奇蹟」。
如今,杜拜學已成為世界城市規劃的顯學,其進步宗旨是:「我們雖是小國,但眼光和野心都很大(We are small,but think big) 」。杜拜主政者這種宏觀的格局與視野,加上不空想未來而立即行動的執行力,不但使杜拜成為回教國家崛起世界的圭臬,更是人類突破潛能極限的夢幻之土。
金獨議題是手段
倡言以民主法治達到中華民族統一的張俊宏指出,金門喊獨立,是手段而非目的,是議題的創造,而非麻煩的製造,正如黑夜暗巷中喊救命,世人事不關己而不理睬,若是喊失火,臺海兩岸主政者,恐延燒己身而損其利益,因此不得不稍加安撫,給予更開闊的發展空間,而身為弱勢的金門鄉親,更以此火焰圍爐取暖,趁此營造共識,擬訂策略,以小侍大而不失其本,以弱馭強而不費其力,從杜拜的成功經驗中,可發覺小國小島更需要有魄力的主政者,不必怕反對聲,只要方向正確且結果對人民有利,雖千萬人吾往矣。
歷經權力惡鬥過程的張俊宏淡然地說,島內有人撰文指稱他為過去的失意政客,他承認從權力的分配版圖上,他是過去式了,但是被邊緣化並不代表失去思維能力,反而能更客觀且深邃的透視問題,以往多起的黨外民運戰役,他並未缺席,也因此做了八年牢,從積極推動總統直選、媒體解禁等民主運動,他都扮演了先知先覺和催生革命的角色,甚至他在佈局民進黨執政的過程中,當時因懷疑而反對他的黨內同志,現在都是搶佔府院位置的權勢者。
「傾聽窗外的世界,傾聽人生的喧囂,那聲音會告訴他說,他是被排除在外的,但是他不會自殺,因為信仰的微光仍然告訴他說,他還要啜飲這杯苦酒,一直喝到點滴不剩。」194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赫塞在「荒野之狼」書中所描訴的,正是張俊宏從黨外時代的尋覓至破滅的過程。
張俊宏擔任海基會副董事長期間,曾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有多次會晤,雙方並建立了私人的情誼,汪老曾請他轉達兩岸「未來一中」的想法給陳水扁,而汪老當時的想法是:「未來可以是五年,也可能是五十年,先免除戰爭再說」,沒想到扁當選後果真把未來一中納入就職演說中,他當時也很訝異。
但是,張俊宏沒料到兩岸和解的曙光一閃即逝,他認為現在的民進黨沒有黨外時期的雄心和氣魂了,根據目前全球政經形勢的變化,搞台獨只會讓台灣在世界上落得更孤立的悲劇結局。
污水鎘米人心壞
廿年來,李扁本土政權,面對中國崛起的挑戰,仍逆向形成一股本土化暗潮,台灣的「摩西」和「約書亞」,正攜手創造他們心中的帝國—台灣共和國,他們標榜「喝台灣水、吃台灣米、做台灣人」的神聖口號,以去中國化為矛,以本土化為盾,在台灣大搞民粹主義,大玩台灣政權台灣化政策,除吸收一群義和團式的無知群眾,更召納一批西瓜派的本土學者,儼然成為民主鬥士和真理捍衛者,其實祇是野心政客操縱族群意識的馬前卒,他們忽略了台灣水早已污染,台灣米也成鎘米,而台灣的人心更逐漸變得冷酷無情。
任何社會動員應有其崇高目標和正當性,倘若社會動員不能帶給人民幸福和樂,反而撕裂族群,製造敵我煽動對立,這種群眾運動的價值又在哪裡?英國史學家湯恩比論及文明衰亡,都是出於自殺,而自殺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內鬨內鬥,外敵能做的往往是給予自殺者致命一擊,因為國必自伐而人伐之。
作家林語堂曾說:「天平,地平,人心不平,人心若平,天下太平。」台灣今天時局混亂,最大爭議點就是國家領導人恣意橫行,不尊重國家根本大法,忽而修憲,忽而毀憲,將憲法玩於股掌間,甚而不少大法官都人嘴兩片皮,翻過來,倒過去,揣摩權勢者好惡,甚而鸚鵡學語,竟成毀憲幫兇,最近剛卸任的司法院長翁岳生以椎心泣血之感,痛斥政治力介入司法,只可惜其自覺心已遲,世人諷其臨去秋波方知省悟,實乃欺世盜名之輩,正如孔夫子所言老而不死是謂賊也。
回顧近代史,二百年前法國大皇帝拿破崙眼中的中國睡獅,在廿一世紀初,已展現叱吒風雲的雄姿,十年後,除美國這頭黑猩猩能與之抗衡外,在亞洲的政治叢林中,中國雄獅將所向披靡,其軍事霸權和政經實力,儼然已成「東方不敗」之勢,過去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任我行」角色的美國,近年來雖因九一一事件,不得不和中共聯手防恐,但骨子裡早已將中國視為戰略型競爭對手,不斷加強軍事防範和政治牽制的手段,台灣遂在美國交互使用「紅蘿蔔和棒子」的政策誘導下,逐步陷入不可自拔的軍備競賽中。
依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統計資料,1994—98的5年期間,台灣軍購高居世界第一,共達133億1100萬美元,遠超出石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四成左右;若依美國國會研究部(CRS)最近公佈,從1996至2003年的8年間,台灣軍購總額接近200億美元,則為全球第二,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而台灣空軍總部2001年公佈的資料顯示,自1960—2000年初的四十年間,台灣空軍共摔下622架軍機,平均每年摔機15.5架。
台灣長年來在軍備支出上的負擔,已嚴重影響國際經濟的競爭力,而美國一手操弄的台灣政權台灣化,更使台海在劍拔弩張的統獨爭議中,使台灣成為美國軍火業者的凱子,美國將無須事前徵求台灣意見,而自行決定軍售台灣的內容和價格,台灣的財政終將因無止盡的軍備競賽而被拖垮。
近年來,自以為狡兔的台灣本土政權,聰明反被聰明誤,以為可反手玩弄美國牌,欲以「入聯公投」為口號,達到「正名制憲」的目標,進而操弄2008年大選選情,卻不知已瀕臨「兔子搏獅」的危境,甚而主動挑釁中共鷹派的軍方,計畫將導彈部隊進駐金馬地區,引發金馬首長紛紛向國防部提出嚴正抗議。
共管台灣解紛爭
日前,國民黨副主席關中透露,美方涉台官員很清楚地向他傳達訊息,民進黨推動的入聯公投,對中共而言已屬「法理台獨」層次,且已「跨越了紅線」。若繼續搞下去,將會讓台灣被迫由美國和中共「共管」,情況非常險峻。
台灣鬧獨立,中美將祭以「共管」懲處,若金門也拋出獨立議題,將逼使民進黨搞假獨立的窘境原形畢露,一來可破解阿扁欲操弄大選的伎倆,二來金馬地區與其被台灣政權遺棄,還不如讓國際勢力進入共管,這是金門對未來命運的另一選項,這個選項是台獨政客彭明敏、史明、黃昭堂等人所提「金馬命運四選項」的另一抉擇。
筆者曾在八月廿一日言論廣場「金門的迷思與展望」一文中,指出支持台獨的彭明敏等人認為,對國際社會而言,台灣為中國的ROC流亡政權所統治,統治範圍包括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而台澎不屬於中國是無誤的,但法理上金馬仍是中國的領土,加上ROC乃中國之流亡政權,於是給了中國宣稱台灣為中國一部分的藉口,也造成國際社會無法承認台灣的對外主權,而阻礙台灣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因此台灣日後在正名修憲過程中,應承認金馬地區為中國的一部份,不排除由當地居民舉行公投,看要歸屬中國、ROC流亡政權、台灣或者金門自己獨立等四個選項。
長年來,李扁本土政權對金馬地區,一直存有「準中共同路人」的迷思與芥蒂,建設金馬將便宜了中共政權,也因此金馬小三通開放近七年來,台灣政權處處掣肘,深恐現代版「木馬屠城記」在台灣發生,這種防金馬如防匪諜的做法,從金馬地區首長赴大陸需向陸委會和國安單位報備可看出,有時相關單位人員還需扮演「地陪」角色,逼得地方首長在碼頭大玩捉迷藏遊戲。
金馬地區解除戰地政務十餘年來,金馬人民仍深信地區的通訊仍遭全面監聽,國安組織的線民部署不下千人,因此白色恐怖的陰影仍存人心。因此,張俊宏坦承,在民風保守的金門島上,拋出金獨議題或推舉第三組大選候選人,需要有細緻的政治操作技巧,稍有不慎恐生誤解,甚而質疑此項議題的運作是來裂解藍軍選票。
本月初,筆者陪同張俊宏一行人前往地區電視台接受訪談,主持人直率的提出民間普遍認為「必有陰謀」,懷疑張俊宏一行人是台灣層峰授意而來,對此陰謀論的說法,隨同而來的原住民學者米甘幹坦然地回應,金馬人民無需先存預設立場,應先聽聽看,他們的論點是否「營養」?是否對金門有利?如果說他是什麼人派來的?應該說是他的祖靈派來的,派他來告訴同為弱勢族群的金馬同胞,命運需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曾代表新黨參選立委的米甘幹,是國內研究可拓學的專家,所謂可拓學就如同電影中不可能任務(Mission Impossible)般,也就說是一門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學問,在歷史上出現過不少聰明絕頂的人物,如諸葛亮、季辛吉等,他們的智慧曾讓世人稱羨不已,可是這些聰明絕頂的人卻不能將其智慧移植給後人,於是中國人開始研究歷史上這些聰明的案例而形成一套學問。
畢業北京大學的米甘幹指出,可拓學研究對象是客觀世界中的矛盾問題。而所謂矛盾問題,就是指人們如何克服現有條件下無法實現的問題,例如在「曹沖稱象」的故事中,一桿小秤怎能稱數千斤重的大象呢?曹沖的方法就是變化事物的質將大象變成石頭;又諸葛亮如何以五千老弱殘兵,對付司馬懿的十萬精兵呢?不按牌理出牌的「空城計」,都是可拓學研究的範圍。
金門可扮轉換橋
米甘幹曾出版一本書名為「不按牌理出牌」的可拓學專論,以香港和深圳間「轉換橋」變換為例,解決香港汽車靠左行而大陸汽車靠右行的矛盾點;他認為金門可扮演兩岸政治歧見的「轉換橋」,將矛盾透過各種創新的政治規律與方法而加以解決,避免兵戎相見而淪為兩敗俱傷之局。
因此,依可拓學理論,推出總統大選候選人或金獨議題,不但真戲可假作,而假戲亦可真作,有時歪打反可以正著,在政治談判中,迂迴的繞著走,往往比碰壁式的直線走法更快。以金門爭取改制為特別行政區為例,金門若不能在關鍵時刻掌握談判籌碼,升格的道路終將崎嶇難行,島內住民應有破釜沉舟的決心。
最近,張俊宏一行人所擔憂的中央與地方之杆格與矛盾終於發生,日前行政院內政部來函指出,金門爭取規劃為院轄特別行政區一事,因未列入政策規劃範圍,且現行法令未有相關制度之設計,因此仍有待評估。
一紙不痛不癢的官樣回函,將歷經兩屆總統大選時,藍綠候選人爭相承諾的政見,就這麼一筆勾銷,八年來這場政治騙局,耍得金門人團團轉,地方政壇人士滿心以為總統大選將屆,金門將因升格改制而崛起,一切的等待與煎熬,即將苦盡甘來,但沒料到卻換得「尚待評估」一句渾話。
對此,張俊宏認為,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患」是可以變成「利」的,「極患」也可成為「極利」。杜拜小國的崛起就是典型的實例。他更引用19世紀寫實主義文學家狄更斯在雙城記所言:「我們這一代何其幸,也何其不幸,生長在此一光明又黑暗的年代,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年代」如此,「時代」亦復如是,此刻我們何嘗不也同時看到光輝與醜陋交相夾雜的人性就在周遭。
在「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台灣政壇裡,以政治謀略見長的張俊宏,如同德國作家赫塞筆下的荒野之狼,企圖掙扎既定的文明方式,尋找自己的精神實質,他認為狡兔有三窟,不如狡狼有三計,金門的上策是參與總統大選,以英雄造時勢之勇,尋求政經格局的擴大;金門的中策是拋出金獨議題,以矛攻盾的真戲假做,置之死地而後生;金門的下策是靜觀其變,在以拖待變中,尋覓新總統的關愛眼神;以上三策皆在可拓學理論的範疇中,英雄!烈士!美人!三者擇一,金門人在長期扮演「顏衰酒借紅」的棄婦角色後,2008年政治舞台的燈光,正等待著你或妳粉墨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