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新年的吃

發布日期:
作者: 壬癸。
點閱率:626
字型大小: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王安石‧元日

當此一詩句出現時,農曆新年又降臨了。我們慶祝新年,除了有許多民間的習俗之外,最重要的大概就是吃喝玩樂吧?大家除了暫停工作,盡情享樂以外,又準備各種美饌,美其名曰酬神謝灶,其實是讓全家大小大快朵頤一番,更有趣的是:凡新年裏的食品,皆巧立名目,冠上「吉祥」的語句,以便吃起來可討個「好口彩」,而能真如口彩所說,順心遂意起來。

吃,在我國是最講究的,早年北平有一首歌謠,形容家家戶戶準備過年「吃」的情形。

老婆老婆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兒喝幾天,瀝瀝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兒)甜;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燉羊肉;

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麵發;

二十九,蒸饅頭;三十兒晚上整一宿。

從上面的一些句子,可以知道,從陰曆十二月八日熬臘八粥開始,瀝瀝拉拉地,一直要忙到大年三十晚上為止,大年三十照例還得守歲,一家團圓樂個通宵達旦。

古人說:「民以食為天。」尤其是過年期間,為了準備大吃大喝,從臘月初八起,一連二十多天都在為吃而忙個不停,其最高潮,中心點厥在於一頓豐盛的「年夜飯」。然後,便是打從大年初一吃起,至少要吃到正月十五的年菜。

瀝瀝拉拉準備年菜

地不分南北,人不論貧富,中國人永遠把過年當作一年中最歡樂的頂峰,並把過年當作一年一度的大事。而準備過年的吃食尤為首要工作。

過年,是中國人最隆重的節日,由於過年事務之繁瑣,籌備之需時,幾至家家戶戶男女老幼一概忙得頭昏眼花,筋疲力盡。然而其間人力物力之耗費,十之八九,還是為「吃」而忙。

一般而言,絕大多數都是在大年三十以前,家家戶戶的主婦全都累得喘不過氣來,從而有個正月十五之前不許動刀砧,初一至初三不得掃地清理,許許多多能讓主婦們歇一口氣的規矩。有人認為,這些個規矩全是某些聰明的主婦自個兒興起來的,只是興得挺有人情味,而且絕對無可厚非,事實上,還確實有其必要。否則的話,單為準備過年的吃,就會把主婦給累垮掉,那可怎麼得了啊!

在我國的北方,人民生活儉樸,家庭三餐,幾乎都是以雜糧果腹,很少肉食,就是除夕年菜,也無非是寬粉條燉豬肉、胡蘿蔔燒牛肉、小丸子熬白菜,再講究點來個扣肉、扒雞、紅燜鴨子,喜歡喝兩盅的朋友準備點穌魚、十香菜、肉皮凍兒、滷口條,既可杯酒怡情,快快樂樂渡歲,如有三五親友賀春拜年,也可以對付著延賓小酌一番了。

在南方的普通人家,比起北方飲食稍微精細點,因為臨江瀕海,也不過是多點魚蝦海味而已。至於富貴巨紳人家則六膳調蘭,湛露瓊,這桌團圓年夜飯,就非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啦。

各大飯店酒樓,雖是號稱禮聘各省名庖主持觴政,標榜正宗口味,各省妙饌,可是,照實際現象來看:江浙飯館居然也有頂瓜瓜的掛爐烤鴨,平津小吃也能炒個回鍋肉、燉個炒鍋獅子頭,臺菜酒肆也準備個酸菜白肉火鍋應市,最妙的是掛著蒙古烤肉招牌的烤肉作料,添上個白菜絲、胡蘿蔔絲,甚至洋蔥、蕃茄,一些舶來品種的蔬菜,也都成了烤肉的主要作料。

這些令人目不暇給之菜式,教人納悶。不過說省與省之間,原應精誠團結,互助合作,就讓五蘊七香混然一體,不必有畛域之分。

新年吉祥菜肴

在早年除夕時之家宴,雖都是盛食珍味,也不過是把家裏平日所吃的菜肴,做幾樣出來,博得闔家男女老幼皆大歡喜,過個熱熱鬧鬧的新年而已,並沒有什麼一定之規矩。不過,有幾樣菜,無論東南西北,男女老少,在吃團圓飯的桌上多半不可缺:

十全十美:即「十香菜」,也有地方叫「素鹹菜」,是酒飯兩宜的一道素菜,既名為十香菜,當然要有乾鮮不同的十種蔬菜了。

其實,有的人炒十香菜,遠不止十樣呢:紅蘿蔔、黃豆芽、干張、豆腐乾、金針、冬筍、冬菇、木耳、醬薑、醃芥菜………一律切細絲下鍋炒熟。南方人的炒法,有另加榨菜、芹菜的;北方人的炒法,有另加芝麻、醬瓜絲的。

炒十香菜的訣竅,各種乾鮮蔬菜,絲要切得細,長短劃一,醬油要用淺色的,油量要看東西多寡而定,至於何者要先下鍋,火的大小,炒的時間久暫,那就要看掌杓的手藝如何了。

年年高陞:一般而言,在除夕團圓飯裏,總有一盤年糕,取其年年高陞的口彩。北平的年糕,分紅白二種(紅糖做的和白糖做的)四四方方一塊,有的捏成「元寶」形,既不美觀,更不好吃,無非是聊資點綴而已。後來平津各地開了不少如桂香村、稻香村南式茶食店,過年時候都有蘇州的桂花紅白豬油年糕賣,蒸熟薦餐,其凝如脂,其甘如飴,醉飽之後,淺嚐幾箸,倒也醒酒開胃。

在南方除夕團圓飯桌的年糕,多半是出自璇閨雅製,把糯米粉揉合紅糖做皮,芝麻、核桃、蜜汁做餡,用木頭模子蓋好,放在粽葉子蒸熟,擎盤散馥,芬芳似桂,引得老幼舉箸競嚐。

嶺南羊城,把過年蒸糕,視為一件大事,不但要考驗娣姒姑嫂調羹妙手,糕醱的好壞,還用來卜一年氣運的休咎。馳名中外的蘿蔔糕,原是團圓夜宴上必不可少的佳品。

富貴有餘:這也是一道討口彩的好菜。其實,這道菜就是紅燒魚,又叫年魚。至於用什麼魚,其中講究可大啦。

據傳說,早年有科名的人家,絕對不用鯉魚,因為「鯉魚跳龍門」象徵狀元及第,大家都拿鯉魚來放生,所以年魚避免用牠。松花江的白魚是東北名產,隆冬鑿冰釣取者尤為名貴,北方富貴人家最喜用白魚做年魚。既名為年魚,當晚大家對牠都不動筷子,要等過完年再吃,方能符合「年年有除」的原意。

南方人家也有用青魚、鰱魚的。近年在臺灣,有用鯧魚的,也有用甲魚的,而且有的改紅燒清蒸。魚一上桌,眾箸齊下,頃刻之間,盤底見天,這種年魚已然變成一道普通菜了。有一位最會幽默的朋友說:「過年吃鯧魚、甲魚,倒是吃得盤碗精光最好,否則,鯧魚、甲魚變成年年有餘,富而不貴,也沒有什麼光鮮吧!」

春節的圍爐年飯

在臺灣民間除夕吃年夜飯,又稱做「圍爐」。凡是外出讀書經商做事的人家,到了年底都將趕回家來參加「圍爐」,全家人團聚在一桌上,熱鬧快樂地吃上一餐。

所謂「圍爐」,是升起一爐炭火,放在大飯桌下,炭聲嗶剝,更增暖和與喜洋洋的氣氛。

在臺灣民間,不論是閩南或客家人,在年夜飯桌上多半都是擺滿雞、鴨、魚、肉之類的食物。因為本省人除夕都要拜祭祖先,最主要的祭品,就是一隻雞、一尾魚、一大塊豬肉。拜畢,就用這些來做年菜;所以,年夜飯桌上的菜肴,以白切白斬的居多,然後蘸佐料吃。

其他如魚丸、肉丸、蘿蔔丸、炒豬肝、豬肚燴海參、芹菜韭菜炒魷魚、炒花枝、燜細管等等及各種裹麵炸的魚蝦肉類,都是此間年夜飯桌上常見的菜肴。還有什錦火鍋或是大碗的清蒸雞、鴨等,也相當普遍。

北平的包餃子

在北平的年夜飯,為喝酒準備的有:穌魚、虎皮肉凍、炸麻花、排飯、烙炸合兒、燻雞、罈子肉等;為下飯的有:四喜丸子、燴全丁、全家福、扒三樣、冰糖肘子等等。最後少不了有個什錦火鍋,或是大海碗裝的大白菜燉雞或是鴨子,還有饅頭花捲、素兒饅頭、糖三角兒等等。

吃罷年夜飯,家家多半還有一件很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包餃子。因為餃子形狀有點像元寶,所以,北平人又稱之為「捏元寶」。當除夕的黃昏過後,就可聽到從四鄰各家傳來「哆哆哆」的剁餃子餡的聲音,然後是姑嫂妯娌們聚在上房堂屋裏,

皮的 皮、包的包,大家說說笑笑,一邊守夜一邊「捏元寶」。

過新年包餃子煮餃子,還有許多的花樣,例如,在某個餃子裏加進一粒花生或是杏仁,到時誰吃到了它,就等於是中了獎,可以給他帶來一年的好運道。煮餃子的時候,如果有的皮破了,絕不可以說「破了」,而要說「掙了」(掙字讀作正,含有「掙錢」,也就是賺了錢的意思),為的是避免不吉祥。

粵東風味的年菜

談到吃,廣東人最為講究,他們的年夜飯桌上,家中的少年和兒童也都可以一沾酒杯,品嚐一下家中自釀糯米酒的口福。敬罷祝福新年的酒後,由老人家先舉箸,夾幾筷子芹菜放到子女媳婦的碟子裏,口中還唸著:「吃點芹菜,大家勤勤做事。」隨著又蘸點豆腐乳,送到每個孫兒的嘴裏,唸著說「年年富富餘餘」,又夾幾片筍給兒子,口中唸的是「祝你節節高陞」………於是「發財團圓」、「早生貴子」、「元寶賺進來」等等的吉祥話兒,在大家互相敬菜的動作中,源源不斷地道將出來。按「發財團圓」,是用髮菜纏繞在大肉丸表面的一道粵東口味的年菜。「早生貴子」和「元寶賺進來」,是從名稱叫做「燒四寶」的菜肴中拈來,這道菜中的材料有雞肢膀、紅棗、豬肉和整個的雞蛋;蛋可象徵元寶,紅棗則取早生貴子的吉兆。

總之,過年時的家筵,是年終歲暮家庭主婦大顯身手的好時光。能幹顧家的主婦,自然是膏潤芳鮮,各致其美,山肴野蔬皆成妙饌,每一種佳肴都表示出深長意義,這也是中國人過新年「吃」的特色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