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把自己從金門郵寄回廈門

發布日期:
作者: 鄭啟五。
點閱率:915
字型大小:

年初參加廈門作家協會旅行團赴金門遊覽三天,臨行前自然不能忘記集郵,簡單的行囊裡除了一架小小的數碼照相機外,其餘的全是郵品:幾個信封,幾枚不同年份不同圖案的祖國大陸的賀年郵資有獎明信片、一版的台灣郵政當局發行的「祝福」個人化郵票(台灣郵政把「個性化郵票」稱為「個人化郵票」),那是台灣郵友吳惠民先生在2002年為我50歲生日特別製作的,每枚面值5元新台幣,共10枚,據悉這可是台灣當局的郵政部門第一次為祖國大陸的人士發行的個人化郵票,我收藏了整整5年,現在也到了物盡其用的時候了。至于該如何「製造」一些特殊的郵品,我準備見機行事。

關于「金門郵政」,我在網上搜得這樣一些文字「1949年以後,有大批台灣軍人駐守金門。軍人寄信回台灣家中,有一種專用的現值加蓋的郵資封。郵票上加蓋「軍郵」兩字,面值從貳元改為一元,並加蓋「限金門地區交寄」。

「1985年2月20日(乙丑正月初一),福建龍海縣郵電局郭玉濱曾給金門縣郵局局長寄賀年封片,這些封片,到過台北、基隆、高雄(見戳),但未投遞金門,就被退回,理由是「拒收」。

「1991年5月1日,台灣當局宣告「動員戡亂時期終止」,使兩岸解除敵對狀態。1992年11月7日,台灣當局宣布「金門地區戰地政務終止」,金門的「戰地政務條例」是從1956年6月23日開始,金門軍郵局就是1956年12月25日為實施「戰地政務」而設立的。但是一直到2003年,金門的軍郵局並未撤消,而仍然在從事軍民兩用郵政業務。

1993年5月29日,根據「汪辜協議」中兩岸互寄掛號信函生效。

「金門縣郵局的地址,初設于頂街,1937年2月與電訊局合租北門舊禮拜堂辦公,1943年設于大街福建省銀行原址,1945年後移設模範街。1966年配合建設模範縣,在民生路興建郵政新廈。」

帶著這樣的資訊,我興致勃勃地出門上路了,在廈門和平碼頭等船時才獲悉,同團的13人中竟有兩位文友的簽證被金門當局拒簽,看來行程似乎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順當與自由,于是原本準備中的試郵計劃也在心裡上有所收斂,或者說要進行得更規範一些,至少不要給「廈門作家協會」添麻煩。

不過到了金門各旅遊點,才發現根本就沒有郵政的影子,關于郵資,關于郵筒,問了導遊問賓館,居然都是一問三不知,真的很失望。不過也有意外之喜,就是很多景點都有紀念戳章任遊客自己加蓋,不但免費,而且大都無人值守。由于這樣的好事來得有點措手不及,于是我只好臨時向景點先後買了兩套明信片:以舊時戰地風光為主題的「烽火歲月」10枚一套100元台幣,我支付了25元人民幣成交,以「夏日的精靈」為題的冊式明信片12枚,內容都是美麗的「栗喉蜂虎」鳥的玉照,價格與「烽火歲月」一樣。用藍色的油墨,我分別在各枚明信片上加蓋了「金門國家公園」、「公園管理處」、「雙鯉濕地自然中心」等圓形戳章,以及一些動物印章,其中的「中華白海豚」和「文昌魚」與廈門關係密切,為「兩門」共有的,于是更多蓋了幾下。台灣當局的郵政部門于1998年10月16日發行《金門公園》郵票一套四枚,圖案分別為「太武山」、「古寧頭斷崖」、「得月樓」與「烈嶼海岸」,或近觀或遠眺,我們也一一抵達,其中「得月樓」也有一個圓形的戳章,我不但加蓋在明信片上,而且還一口氣加蓋了滿滿一張白紙,因為「得月樓」前的「金水國民小學」舊址展覽裡有一個古舊殿堂,從裡面的蠟像及文字介紹獲知它與早年的「僑批」和送信有關。

不過從集郵者的角度而言,與台灣地方郵票關係最密切的金門景點應該為「莒光樓」,可謂「兩蔣時代」金門標誌性的建築,基于老蔣的題詞「毋忘在莒」而建立的。題詞借古喻今,意在「反攻大陸」,而金門老百姓則用閩南方言,幽默地將「毋忘在莒」諧音發為「無望的代志」(無望的事情),該樓曾被搬上台灣當局的「中華民國普通郵票」,而且先後發行了三版以及一次加蓋欠資,關于這些資料以及相關的紀念郵戳等印樣,在該樓三樓的展廳裡都有專門的展板介紹。

在金門的時間一天又一天,關于郵資與郵筒這樣最基本的資訊都得不到滿足,我開始焦急起來了。在金門寫作協會宴請我們的晚宴上,那些老金門們也說不清到底金門到廈門該貼多少郵票。在金門體育館(記得該館兩年前曾舉辦過一次台灣地區的大型郵票展覽)邊上,我發現有一座「福建省政府」的辦公大樓,「中華民國台閩地區」的「閩」就虛設于此,正巧有一輛「台北郵政」的「郵政快遞服務」小麵包車停在門口,這是我在金門三天唯一見到的「郵政」,于是一陣小跑,詢問車上的司機。他告訴我金門到廈門的郵資大概是9元台幣,但隨即他又改口說,郵資老在變,現在該貼多少,他也不太清楚,我無語。

難道這次金門之旅就真的無法留下實寄的紀念郵品?不行,無論如何我也要試一試:我在一枚金門明信片和一枚大陸賀年郵資有獎明信片上寫好我在廈門大學的信址,並各貼我的台灣個人化郵票一枚,面值5元,然後交給一位為我們送行的金門寫作協會的老會員、金門一所國民小學的老校長,請他代為投郵。為了保險起見,也為了「雞蛋不要都裝在一個籃筐裡」的理論,我又在一張金門的無資明信片上,寫好信址,然後交給了另一位前來送行的金門寫作協會的會員、「金門高中」的語文老師王先正,麻煩他為我問好郵資貼好郵票然後投郵,王老師欣然答應,我以為這樣就比較有把握了。當我把我的郵件交到金門文友手中的那一剎那,一句「把自己從金門郵寄回家」的詩行如鴿子從手中放飛,這真是非常獨特的人生體驗,靈肉的我從金廈航線回家,郵件的我從金廈的郵路回家,呵呵,我把自己郵寄回廈。

50分鐘之後靈肉的我回到了廈門和平碼頭,12天之後,郵件的我翩翩飛回我的郵箱,雖然繞道飛行,雖然時間比預料的要長得多,但畢竟是全部安全地飛了回來:兩枚貼了5元台幣面值的我的個性化郵票的明信片在欠資的情況下,安然回歸,郵票上加蓋的是「金門山外97年1月15日17時」的郵政日戳,謝謝金門郵政的當班人士手下留情。其中那枚大陸的明信片是漳州師範學院閩台文化研究所《閩台文化交流》雜誌的郵資賀年片,它飛去又飛來的過程讓「交流」有了郵政實寄的紀錄與美麗!

另外托王老師寄發的明信片,儘管王老師為我貼了10元的「中華民國郵票」,還加貼了「航空」的簽條,但也同時姍姍到達。王老師還在我的明信片上留字「啟五教授來金一遊,臨行前以此柬囑投寄,藉試兩岸郵政效率!先正附筆,民國97年1月14日上午」,為此明信片平添意義,很有意思,而廈門的落地戳剛好蓋在王老師附筆時間字樣的邊上,為「福建廈門廈大(收投)2008年1月25日15時」呵呵,整整11天又半天!我知道二者之間體現的絕非僅僅是「兩門」的郵政效率,還有兩岸間的政治氣候,因為那時濃時淡的霧………我的明信片和我們的兩岸人民一同期盼著海峽風清日麗陽光明媚,期待著兩岸和平發展互利雙贏的更加美好的未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