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對《隸書》名稱之體認

發布日期:
作者: 洪啟義。
點閱率:1,120
字型大小:

──兼述?譗隸書口訣?豃二十二則

隸書是從篆書過度到楷書的一種中介性的書體,從結構上說它跟篆書距離遠,把篆書的圓轉勾連改寫成方折蕭散,而與楷書則較近,求其用筆的省略和方便;從用筆上說,它承傳了篆書的渾重古樸的特點,同時也作了可喜的變化和發展,線條富有質感,很優美耐看,隸書因具備了實用和美觀的條件,比篆書易識,而比楷書古雅,所以匾額、簽題等都常常使用它。

隸書在秦代原是徒隸們所用「以趨約易」的一種俗體字,傳說秦吏程邈(字元岑,下杜(在今陝西省西安市南)人),為應付繁急的公務,小篆書寫不便,根據民間流通的簡易的字體加以整理而成。把篆書圓轉的筆劃變成方折,在結構上削繁就簡,改象形為筆劃化,創造出一更便於書寫的新字體。

古代稱因罪役入宮為奴隸,稱從事勞役的人和職位低微的吏役為「隸人」,鄭玄《注》云:「隸人,罪人也。」程邈因為得罪秦始皇,被關在雲陽縣(在今陝西省淳化縣西北)獄中,程邈屬既是「賤官」又是「罪人」的「隸人」,而他創造的這種字體,又便於隸人書寫,所以稱為《隸書》。

由於隸書比小篆簡單便捷得多,到西漢便成了全國法定的字體。早期隸書的字形構造,保留篆書的形跡還較多(稱為古隸)。但後來的使用過程中加以發展,便成為筆勢、結構與小篆完全不同的一種字體。它為以後楷字(書)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標誌著漢字演進史上的一個轉折點。

古代稱隸書又別有《史書》、《左書》和《八分》的異名。

所謂《史書》,王先謙在補注《漢書‧元帝紀贊》:「元帝多材(才)藝,善史書。」時曾引錢大昕的解釋說:「蓋史書者,令史所習之書,猶言隸書也,善史書者謂能識字作隸書耳。」取名以所習用之人,跟隸書的道理是一樣的。

所謂《左書》左、佐古通,衛恆《四體書勢》和段玉裁《說文解字註》都認為是隸書簡捷,「可以佐助篆書所不逮」。但許慎《說文敘》指明:《左書》是新莽時代的六書之一,那麼隸書早已取代了篆書的地位,成為社會上通行的書體,已經不是什麼佐助篆書了。它的得名,可能跟《隸書》、《史書》的情況相象。

所謂《八分》依筆者參照各家論述歸納結果又有二種說法:

其一:傳說那是漢魏間才出現的別名。一般說法以為筆勢斂束無波的叫做「隸」;筆勢舒展,左波右磔的叫《八分》。引述漢魏之際,人們所以另創《八分》之名,其目的在與古隸有所區別,漢隸只是演變成一種比原來的隸書更方便易寫的字體。因《秦隸》結體渾圓,相近於篆文,尚無蠶頭雁尾出現,又稱之為《古隸》。《八分》則變圓曲為方直,結體寬扁,逆筆突進,波磔呈露,此種字體因演變成於漢代,故又稱為《漢隸》。也稱為《今隸》。

其二:1.《說文》:《八、別也,象分別相背之形。」、「分、別也,從八從刀,刀以分別物也。」很顯然這是根據老隸書的結體用筆特點而取名的。

2.依據辭海《八分》條註:書體名。張懷瓘《書斷》:八分者,秦羽人上谷王次仲所做也。王愔云:「次仲始以書方廣少波勢,建初中,以隸草作楷法字方八分,言有楷模。」《吾衍字源七辨》:「八分者,漢隸未有挑法者也,比秦隸易識,比隸字則微似篆,若用篆筆作漢隸,即得之矣。」

由上二說:查《八分》係由秦人王次仲所作,秦代應早於傳說所謂「八分」是漢隸間才出現的別名。又據《說文》之說法以及《吾衍字源七辨》註:「八分者漢隸未有挑法──若用篆筆作漢隸,即得之矣。」則與前說:「筆勢舒展,左波右磔(蠶頭雁尾)的叫做《八分》的說法」,大相逕庭。筆者以為篆書早於隸書,秦代早於漢代,《八分》應為秦隸(古隸)後,漢隸前的一種尚未形成有挑法的過渡書體。易言之無波勢有篆書之意的隸字為「八分」,而有挑法、波磔呈露之隸字為「隸書」。

隸書要訣

方勁古拙,如龜似鱉:

是說隸書必須具備方勁古拙的韻致,荏弱流滑不得;同時,字形該像龜鱉那樣略呈扁身,但所謂扁,只是一般而言,是方中帶扁,扁與方應該視結構和章法相互參錯,才不呆板。

蠶頭雁尾,筆必三折:

是就筆法而言,畫的起處要像蠶頭那樣稍稍上朝,收筆之處要如雁尾似的往後翹起,而運筆則須「三折法」;欲右先左為一折,右往為二折,至盡處收迴為三折;「直」、「磔」等均類推。

點畫俯仰,左挑右磔:

說的是結體的問題,點畫要有俯仰,互相顧盼,彼此揖讓,還要注意波勢挑法。

雁不雙飛,蠶不二設:

一字之內,不能有兩處像雁尾的收筆,也不可有兩處像蠶頭的起筆,要是重複了,那就顯得變化少而乏味了。

(筆者按:不可有兩處像蠶頭的起筆,應于保留,隸書橫畫均應以蠶頭起筆。)

墜石枯藤,斬釘截鐵:

「點」能夠像高峰墜石的凝重,「畫」得百歲枯藤屈曲之奇,筆畫有斬釘截鐵似的乾脆俐落的筆緻,果能如上述所言,那寫來便一定得到渾厚和穆,鬱拔縱橫之美。

心臟緊密,四肢發達:

隸書結體要像人體般結構五臟六腑地帶緊密,而週邊型態要像人的四肢一樣伸展自如。

密不透風,疏可跑馬:

隸書的結體該緊密的地方要像是連風兒都吹穿不透,而該疏鬆的地方又要像馬路般的寬敞,可以跑馬。

內側平整,變化四週:

在筆畫的安排上,凡是由偏旁組合的字體,縱向內側要保持垂直狀態,而上下左右四週的筆畫可力求變化,增加其趣味性。

上緊下鬆,參差錯落:

在結體上說隸書的上半身要比較緊縮,而下半身則較為寬鬆;且由偏旁組合的字體,在筆畫安排上橫向筆畫,左右不要相抵觸,形成穿插避讓,協調和睦。

口左上齊,口右下齊:

隸書結體在佈局上,當口在左側時,要與右偏旁接近上方略齊(不是完本齊),不是在正中央;當口在右側時正好相反,則與左偏旁接近下方略齊。

左輕右重,佈白勻稱:

在佈局措畫上要保持有中心,書體才不傾倒,同時要有重心,大凡書體的重心多落於右下方,故要有重心,才能穩固,而筆畫之間距離要保持均勻對稱,所謂「計白當黑」就是要注意空白的安排,把白色的空間當作黑色來欣賞,才能襯托黑色線條之美妙。

附註:歷代書家對於如何寫隸書的問題曾留下若干要訣,筆者不揣淺陋,多方蒐羅,並略加說明,以供參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