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甜仔菜
常往的台北市東門市場,是我為長者備餐三不五時會光顧的傳統菜市仔。
靠裡面的一間小菜檔,是幾個年輕大男生在賣菜,不同於婆婆媽媽的叫賣,兩個負責結帳的大男生總是彬彬有禮的先提醒客人注意腳下的台階,再雙手接過客人手中的購物籃,裝菜入袋也絲毫不馬虎,找零時更以雙手奉上。這樣的賣菜方式搏人好感,即使排隊者眾,我也願意多花點時間等。
一日光顧見一鮮蔬,牌子上寫著「黑甜菜」,讓我的眼睛一亮,昨天才在文章裡提到這樣菜,竟然就不期而遇。
其實我未曾煮過這道菜,只知它是一款台灣鄉間常見的野菜,植物學名叫龍葵,鄉里人卻都稱它「黑珠仔菜」、「烏甜仔菜」,據說是因為它的果實成熟如一粒粒黑色的珠子。
嚐鮮感!讓我毫不猶豫的買了一把,結帳時,書生氣的大男生還善意地跟我說:「這菜有點苦,可以用炒的。」
中午料理時,發現它的葉子類似九層塔卻無香氣,莖極細易折,顯見新鮮現採,幾無荖葉,但也不見蟲洞,難道它的苦連蟲兒也避之?
我將其洗淨入鍋清炒,翻炒數下便已軟透於是起鍋,只佐以少許鹽巴和胡椒粉,入口一試,苦甘苦甘,有一點地瓜葉的口感,又有幾分川七的黏滑,唯細莖稍硬,可以捨棄。
端上桌,問受照顧的老先生吃過這道菜嗎?老先生是花蓮鄉下的客家人,他說幼時吃過黑甜仔鹹粥,但搬離舊時的生活圈後便沒再吃到了,是懷念的老味道。
老先生的一番話令我興起吃野菜的興致,若下次再遇到,我還會再煮這道實惠又不錯吃的黑甜仔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