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返鄉筆記

發布日期:
作者: 李肥。
點閱率:1,186
字型大小:

美麗的島嶼
十二月十七日早上,搭機返回家鄉,如今回家的道路,變得非常的便利跟舒適,遙想六零年代,從高雄十三號碼頭搭著軍船回金門,那是一趟千辛萬苦,一言難盡的回家之路。
飛機到達金門上空,在天空盤旋,等待進場,這時候,讓老李有機會在高空中,仔細的俯瞰這一座美麗的島嶼,愉悅的欣賞著蔚藍的海岸,此時,我看到了雄壯威武的太武山,看著看著,突然想起那一年布農部落的孩子們,站在玉山主峰高唱拍手歌,讓大家都聽到了布農族的聲音,不知道家鄉的孩子們,是否也有機會,也願意站立在太武山的主峰,迎接曙光,高唱著金門的歌曲,讓大家聽到這一座島嶼的聲音。
開心農場歡聚
十二月十七日晚上,得知老李返鄉,幾位橫街老友相約敘舊,大家暢談甚歡,興致盎然的聊著我們的童年歲月,回味著共同記憶中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
當晚,總召聊起這幾年,不論在地,或者返鄉,同學們經常會在他的開心農場聚會,在他們夫妻的熱情招呼下,泡茶也好、小酌也罷,或者欣賞同安渡頭的夕陽餘暉,都帶給同學們心靈上莫大的喜悅,尤其是長期旅居在外的同學,感受特別深刻,開心農場彷彿是一座遮風避雨的娘家。
特別是那一個深秋寒冷的夜晚,班長帶來了一鍋羊肉爐,大家圍爐暢談,把酒言歡,多好的夜晚,那一晚,滿滿的幸福,連在台的同學都感受到了,在群組和臉書上面,熱烈的反應著,能夠聚聚多好。
猶記那年熱鬧時
十二月十八日下午,以前老李的學生,總喜歡在課堂中,要求老師講一些金門戰地的故事,每次說著說著,老李總是情不自禁,聊到那一條伴隨著老李成長、蛻變的老街,六零年代,南門老街,街頭鄰近城隍廟,離媽祖廟也不遠,街道上,鄉親們來來往往,阿兵哥進進出出,算得上是一條熱鬧的街道,街上除了賣雜貨、煙酒、蔬菜、水果、漢餅、童玩、理髮,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吃,有蚵仔麵線、切仔麵、炸饅頭、油條包子。
其中有兩樣,很有金門特殊的風味,一樣是麵茶,只有晚上才會在土地廟前擺攤,每次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到水壺開了,發出嗶嗶的響聲,給冷清的街道帶來一份熱鬧,另一樣是茶桌,有很多長輩會來消磨時間,一壺清香茗茶,可以看書、閱報、聊是非,興致來了,拉著二胡,隨性來段民謠小調,每次走過,老李總會停下腳步來聆聽,因為長輩們用的是老李聽得懂的閩南語,質樸渾厚的吟唱。
此次返鄉,特地到南門街走一趟,追尋當年的蹤影,事隔四十多年,可惜啊!南門街已經沒落了,熱鬧不再,更令人感嘆的,老李的同伴、同學都不見了,留給返鄉的老李,只有冷清和寂寞。
一壺濁酒喜相逢
十二月十八日晚上,城中第三屆愛班的同學們,特別選擇在小明餐廳聚餐,家鄉的美食,同學們的熱情,總召夫妻的串場,能兄夫妻的巡酒,大家喝開了,心中堆積的多少心裡話,也聊開了,加上老楊的笑話,現場歡暢無比。
那一晚,老李感觸很深,每一杯酒都有同學的關懷,每一句話都有同學的溫暖,老李看著這一群從小到大的老同學,歷經戰地的艱苦生活,加上學校的共同患難,把咱們磨練成鐵板一塊,即使後來為生活而奔波江湖,但是,只要有機會相聚,咱們依然是說不完、笑不完,今晚,在黃兄的用心料理下,滿滿的家鄉味道,同學們,一壺濁酒喜相逢,乾杯吧!
同學聚會結束,臨別前,班長、總召更是再三的叮嚀:「同學,不論你人在何方,或者身在何處,一定要常常回金門相聚。」
浯江歲月
十二月十九日早上,回台之前,回母校城中看看,並特別到浯江溪畔走走,每走一回,總有不同的感受,所以寫下了這段短文,做為這趟旅程的紀念:
〈浯江歲月〉
站立夏墅山頭,冷看浯江溪水,悠悠長流,彷如巨龍,穿越榜林村,盤旋莒光湖,建功嶼吐珠,金門灣翻騰,巨龍入海,回頭望望:
望望那年,多少先民,後浦遠航,南洋落番,說不盡的辛酸。
望望那年,多少老鄉,溪濱屯田,百業待舉,人人莊敬自強。
望望那年,多少學子,城中入學,苦讀勤學,求維新拚將來。
悠悠一江水,多少滄桑史,滄海一聲笑,問浯江,風華是否依然!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