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談虎
政府一九八八年開放兩岸往還,在這前的十年間,台灣漁民經常與大陸漁民以物易物,不少大陸土特產和藝品進入台灣。就在那段時間,我在居家附近地攤上看到幾十枚老虎的犬齒。問攤販從哪裡買到的,只說是大陸,沒說出明確的地方。我買了兩枚,一枚下顎犬齒已經遺失,現在還保有一枚上顎犬齒。
這枚虎牙長十點三公分,牙冠占二分之一強,牙根部分刻成一隻蹲坐的老虎。在食肉目中,只有老虎和獅子有這麼大的犬齒,中國不產獅子,這枚犬齒顯然是老虎的。
中國是個多虎的國家,根據大陸學者何業恆先生《中國虎與中國熊的歷史變遷》(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年時全國有一一六六個縣(約占全國半數)產虎;直到一九四九年,全國仍有五二九個縣產虎,其中華南亞種占三七○個縣,可說是中國虎的代表,難怪華南虎又有中國虎之稱。
然而,一九五○年代到一九六○年代,中國大陸迭次發動「除害運動」,單單是湘西南的通道縣一個縣,從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五八年,縣「消滅獸害指揮部」的打獵隊,就獵殺了一千隻!何先生說:「衡量這一時期,全省、全國被消滅的老虎究竟有多少,一直無法清楚。」在全面捕殺下,野生的華南虎已經滅絕。我買的那枚虎牙,大概就是「除害運動」的遺物吧。
華南虎的學名是Panthera tigris amoyensis,amoyensis意為「廈門的」,可見模式標本(用來命名的第一件標本)得自廈門。廈門是個島嶼,一八四三年就闢為通商口岸,難道一九○五年德國動物學家賀澤麥(Max Hilzheimer)為之命名時廈門仍然有虎?
答案是肯定的,直到一九二○年代廈門仍有虎呢!大約一九六九年,我在光華商場買到一本日本動物學家大島正滿的書(書名已失憶),後來主編《自然雜誌》,將其中一篇〈廈門獵虎〉請人譯出,刊《自然雜誌》一九七八年六月號,記述日本葵川侯爵在廈門郊區山中獵虎的事。
這次獵虎,大約發生在一九二○年代末,當時福建是日本的勢力範圍。葵川侯爵前往印度狩獵,途經廈門,聽領事說郊區就有猛虎,不禁心動,率同當地獵戶到山上搜捕。經山神廟的廟祝指點,「獵戶們在洞窟裡,在岩石縫隙間,到處搜尋,手裡掄著火把和鋼叉。侯爵站在大岩石上架著槍俯視四周。」
老虎一再現身,到了第三天,「附近的村民聽說已經把猛虎追趕出來,都成群來援助,人們遠遠地圍住那頭憤怒的老虎,那虎哇喔哇喔地吼著,試行反擊,但熟練的獵人們反而持叉逼近,一支三股鋼叉突然向虎的下顎刺過去。」最後,受了重傷的老虎,被葵川射殺。
連廈門都有虎,福建其他地區更不用說了。台灣和福建一水之隔,但台灣不曾有虎。當年萬華有位賣蛇粉的漢子,開場時總是咧大了嘴巴吼道:「唐山出虎,台灣出蛇!」閩南裔口中的「唐山」,主要指福建。「唐山出虎」,是渡台先民遺留下的共同記憶。
關於唐山出虎,我有兩篇剪報為證。筆者少時家貧,直到師大畢業到中學實習,家裡才開始訂報。起初曾斷續地剪貼過,現今仍殘存幾本克難剪貼簿。當時距離陸沉不到二十年,報章雜誌經常刊登故國之思的文章。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十八日,有位筆名彭清的作者,在《中央日報》副刊上寫了篇〈家鄉的虎〉,開篇說:「老家在閩贛交界處,多山多森林,是虎豹棲息的好地方。幼年逃匪禍,全家搬進原始林,時有虎豹出現,多見不怪,習以為常。」
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筆名仙渭的作者寫了篇回應文章〈福建的虎〉,開篇說:「中副刊彭清先生『家鄉的虎』一文,謂閩贛交界處,多山多森林,所以老虎多。據筆者所知,福建全省皆多虎,在閩南一帶,山不高,林不深,老虎也一樣的多。」
〈福建的虎〉的作者仙渭又說:「筆者戰時旅居泉州,時常聽說老虎進城被人打死,第二天菜市場上就有老虎肉、老虎骨擺在地攤上出售。……至於近郊農家,半夜裡老虎翻牆進來,偷吃了老母豬的事,可說經常發生,不算新聞。」「戰時公路多遭破壞,由泉州至省會永安(編按:戰時省會),須循永春溪而上,在德化、大田間,全係崎嶇山路。筆者某次晉省,行經大田附近叢山間,時近黃昏,且有微雨,滿山瘴風,腳下生雲。忽然發現對面山腰有虎群沿山壁徐行,大小不下五、六隻之多,相距不過一、二百公尺,可以清晰辨識。當時嚇得屏息驚恐,不知所措。……」
中國虎有四個亞種,列其學名、命名者及命名年代如下:
模式亞種 Panthera tigris tigris Linnaeus, 1758
東北亞種 P. t. altaica Temminck, 1844
華南亞種 P. t. amoyensis Hilzheimer, 1905
雲南亞種 P. t. corbetti Mazak, 1968
虎的亞種,依據體型、毛色和斑紋區分,一般人很難分辨。上述四個亞種,模式亞種(孟加拉虎)分佈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爾、不丹、緬甸等地,中國西藏山南地區據說也有少許。由於分布廣、數量多,加上印度人不殺生,當華南虎滅絕後,已成為數量最多的亞種。現今世界各動物園中的虎,絕大多數屬於孟加拉虎。台灣飼養老虎並不違法時,一些養虎人家所飼養的,也是這個亞種。
東北亞種的中心已退到烏蘇里江以東,原分佈華西至裡海一帶的西北虎(裡海虎),是東北亞種的變種。雲南亞種(印支虎)的中心在中南半島。華北虎是華南亞種的變種。如今華南虎、華北虎和西北虎已沒有野生種,華南虎雖仍有若干豢養的,但華北虎和西北虎恐怕連動物園裡也找不到了。
除了上述四個亞種,還有分佈南洋的四個亞種:馬來虎、蘇門答臘虎、爪哇虎和巴里島虎,其中爪哇虎、巴里島虎已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