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迴轉時光的圓環

發布日期:
作者: 林野。
點閱率:1,935
字型大小:

圓環是環繞中心島的車道,這種道路設置可使四方的來車循序駛往選擇的方向,因為它不需要紅綠燈,可使交通流暢,優於一般的十字路口。台北的圓環有些是日據時期利用拆除的城牆圍繞而成,其他的是台灣光復以後建造的,共有9個,目前僅剩下5個。
目前台北的三大圓環分別是景福門、仁愛、民生圓環,其中景福門圓環(亦稱東門圓環)的歷史最久,位在仁愛路、信義路、中山南路、凱達格蘭大道的交會處,正對總統府,指標性建築為前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現為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原址為赤十字社醫院(台灣紅十字會),遊行抗爭時總是人潮洶湧。中正紀念堂旁本來也有一個圓環,後因林森南路地下化而被廢除。
仁愛圓環是亞洲最大的道路圓環,綠化程度高,建置於1966年,它將仁愛路與敦化南路相扣,因距離松山機場近,故成為迎賓大道的一部分。附近有菲律賓和南韓的大使館,誠品書店(已熄燈,前身為新學友)、財神酒店(已拆除,重建為台新金控),宏恩醫院(1954)、遠東百貨(1977),初期的面積甚寬廣,有12小塊綠地作為分隔島,後來因興建大樓之需,圓周就縮小了。
民生圓環位於民生東路5段與三民路的相交點,許多商業大樓包圍在外。民生社區在1960年代開發以來,因生活機能優越,設有污水處理廠和立體停車場,加上小型公園有10多處,被稱為台北市的高級住宅區。然而,1987年10月24日,「琳恩颱風」過境北部,基隆水河氾濫,民生社區一時出現水深及腰,汽車滅頂的景象,一次被打臉,受傷不輕。
西門圓環曾經匯流來自中華路、衡陽路、寶慶路、成都路的人潮,日本殖民政府在西門(寶成門)的原地建了一個橢圓形的公園,於1911年竣工。中華商場落成後,這個公園變成四方形,中央有水池和獅子會捐贈的鐘塔。商場的信棟與義棟之間在旁架起長78.5公尺的行人陸橋(台北的最長),熙來攘往,直到1992年10月,中華商場被拆除,緣起緣滅,這個圓環就逐漸被人遺忘了。
北門圓環命運乖舛,差點給交通工程做掉。1976年,為方便忠孝西路的車輛跨越鐵道駛往三重,在張豐緒市長任內興建高架引橋,原本北門(承恩門)被列為障礙物,幸有學者極力爭取,纔改變設計圖,改由重慶北路、西寧南路、塔城街迂迴上橋,儘管如此,北門仍被緊密包夾,完全失去視覺美感。2016年2月7日(除夕),柯P市長下令連日拆除引橋,得以重見天日。
台北火車站在1986年3月1日轟然倒下時,站前的水池圓環也一併夷為平地。這個圓環其實是半圓形,在1911年擴建第二代車站時增加到前方的廣場上,它的對面是奢華氣派的鐵道旅館(1908),1945年盟軍大空襲,車站裡的人眼睜睜地目睹旅館被炸毀,廢墟一度被違章建築佔據,最大的一間是專賣水餃的「恩玉成飯館」。鐵路餐廳則是在1940年第三代車站落成時附設的,曾經推出40~80元的四菜一湯節約和菜,也包辦筵席,候車或等人可在那裡喝咖啡休息。
忠孝西路圓環以前是復興橋的起端,中山北路和中山南路,以及忠孝西路都在那裡分段。它的周遭有行政院、監察院、衛生署、市議會等政府機關,中央日報大樓(1993年搬到八德路)和來來飯店(今喜來登大飯店)也在附近。市議會搬到仁愛路四段後,建築物由中正一分局接收,戴立忍導演的電影「我不能沒有你」中,有一幕父親抱住女兒要跳天橋,就是在圓環附近拍的。
公館圓環是全台北市最為人詬病的圓環,從羅斯福四段開始分叉出基隆路、北新路、福和橋,是往新店景美與雙和的交通要衝,一向交通事故多,違規罰單也多,被機車騎士嘲諷為「百慕達三角洲」。它的存廢一度引起爭議,在沒有更好的辦法之前,仍依賴它的分流的功用。附近曾經有一個蒙藏委員會的部級單位,由於虛無飄渺,2017年終於被裁撤,走入歷史。
建成圓環誕生於1908年,當時台灣總督府在重慶北路、南京西路、天水路、寧夏路等4條道路交會的空地蓋了一個「圓公園」,種植七里香和榕樹遮蔭,成為民眾休憩之所。1909年台北曾經發生過芮氏規模7.3的大地震,1935年起這個公園用作地震避難所,開始有人在樹下擺攤,二戰末期挖了防空壕和消防儲水池。
台灣光復後防空設施被填平,攤販趁機返回聚集,中央空地亦有戲曲表演,日久成為熱鬧非凡的「台北廚房」,各種小吃競相開賣,有些樹幹穿出店家的屋頂,蔚為奇觀。在方圓百尺,出現遠東、國聲、白宮等3家戲院,入夜人氣不散。然而,兩場大火改變了圓環的命運,1993年是國聲戲院以電弧切割廣告板時飄來的火星惹禍,1999年是商家炸魚不慎導致熱鍋起火。
圓環畢竟未能浴火重生,在馬英九市長任內雖有第三度改建,以玻璃帷幕式的美食館面貌東山再起,惟因老字號商家一去不返,起衰振微已無可能。2016年11月24日也被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柯文哲飭令拆除,改成綠地廣場,昔日的榮景已為寧夏夜市取而代之。
南松山在上個世紀有過一個另類的圓環,名稱叫做正氣橋,其實它是一個高架橋的圓環,位於南京東路5段和基隆路的交叉口。1974年完工時是為了配合台灣第一條高速公路-麥帥公路(1963,後稱北基新路),這條公路原作為車輛往內湖和汐止及往基隆方向的分流,立體的圓環共有3個引道。1999年2月,在馬英九市長任內因考量塞車的反作用而被拆除,改建兩層新橋,以前橋下有許多賣宵夜的攤販,形成東區的夜市,如今都遷移到饒河夜市。
大台北的圓環故事已無續篇可寫,想要迴轉老時光,不如搭車去逛中山北路六段的天母廣場圓環,那裡的週末市集有文創藝品和街頭藝人表演,是休閒的好地方。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