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賞花趣
唐代詩人劉禹錫曾有詩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當我徜徉於秋天的郊野時,眼前所見到的景色,就是這首詩境寫實的見證!
一、閉鞘薑
秋日早上,從陽台上仰望碧天如洗,萬里無雲,天空彷彿比以前更加深邃、幽敻了一些;清冽的秋風迎面吹來,明顯感受出增加了一些涼意,我忽然想到「天高氣爽,秋意深濃」,正是典型的秋天來臨的寫照啊!我向太太說要出去兜風後,便騎車外出隨興漫遊!
到達郊外後,極目遠眺,但見「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一片山明水淨的景致呈現眼前,多麼清麗可愛的秋色啊,原來尋找秋天的蹤影,就要從郊野開始!
我從枕山的路上前進時,發現路旁簇擁成撮的樹叢裡,好幾朵潔白淡雅的碩大花瓣映入眼簾,深深吸引住我的目光,當即下車觀賞。
只見碩大花朵有著金黃色的花心、白玉色的花瓣,潔白如雪。晶瑩剔透的花冠,相信任誰見了,都會禁不住打從心底喜歡上它;尤其甚者,那種冰清玉潔的幽美花姿,更不是一般濃妝艷抹的花朵能夠望其項背!但讓我感到赧然的是,我卻不知道花朵的名稱,只得先行拍照再回家查對比照。
日後查對花木圖鑑得知此花名為閉鞘薑,因長像特殊,莖呈螺旋狀彎曲生長,所以也叫「土地公柺仔」。花為穗狀花序,頂生,花色純白,花瓣呈皺波狀,美麗如絹,所以又有個別名叫做絹毛鳶尾。苞片革質,紅色,小苞片一枚,側生。花萼革質,紅色;花冠筒短,裂片長圓狀橢圓形;唇瓣寬倒卵形,白色,頂端具裂齒,呈皺波狀;雄蕊一枚,具花瓣狀花絲,花藥於花絲前端,基部橙黃。花瓣上常見螞蟻覓食。花期七至九月。
依據文獻資料記載:閉鞘薑葉子發展成螺旋狀排列,就像高級別墅中的螺旋梯一樣,順著支柱(莖)一片一片的往上生長,互不重疊,藉以增加葉面的日照面積。
相關文獻又稱:閉鞘薑除了觀賞外,另具有許多用途,它的味道辛酸、性微寒,莖飽含汁液,可以生食解渴,是山友不可不知的救命恩物;花和花苞以及嫩莖去皮以後,可以用來炒食或涼拌,居住山林間者常以此待客,既新鮮又好吃,但最好加薑絲,以防胃寒者食用傷胃。惟此說因涉及食用及食療等專業知識,我覺得只能姑妄聽之。
二、黃鐘花
那天中午,我去學校等候接放學的小男孫回家,在校門口游目騁懷時,忽然眼前為之一亮,目光被圍牆邊的一簇簇金黃花朵攫住了,定睛一看,掩映在茂密枝葉中綻放的花蕊,原來是黃鐘花盛開了!
黃鐘花屬常綠喬木,係為開花繁盛的觀花樹木,總狀花序開於枝梢,色彩鮮明、花冠漏斗狀鐘形,每花序有數十朵亮麗黃色的花朵。基部收縮呈細管,花常數朵頭挨著頭、肩並著肩、手拉著手環成一個圈,遠觀宛如眾多小喇叭組成的黃繡球。開花艷麗且有芳香,開花期全年。觀賞黃鐘花驚豔之餘,爰撰古文詩一首抒發感想:「鮮黃蕊影映枝現,閃閃金光亮耀炫;綽約風姿情獨鍾,花團錦簇歡相見」!
三、緬梔花
中秋節前傍晚,援例回老家拜拜時,不經意發現道路旁,一棵前所未見的紅花緬梔盛開,嫩紅的花瓣,碧綠的葉片相互輝映非常醒目,深深吸引住我的目光,禁不住下車拍照存檔,留供日後觀賞!
緬梔花就是我們俗稱的「雞蛋花」。之所以稱為「雞蛋花」,乃因大多數緬梔,其花瓣乳白似蛋白,而中心基部具有鮮明的黃色又如蛋黃,故稱「雞蛋花」;此外,緬梔在二、三月間全數葉片落盡時,光禿禿的粗肥綠色樹枝極像鹿角,因此別稱「鹿角樹」。緬梔的葉喜歡熱鬧,愛群聚在一起,所以都長在枝條的頂端;站在樹下,可以看到清楚的枝條,枝條下端沒有葉的部分,明顯地留下落葉後的葉柄痕跡,就是「葉痕」。看它的葉子,葉脈非常明顯,排得整整齊齊,好像拿尺畫的一樣。花具有香味,增加它成為庭園樹的魅力。特別要在此一提的是,其全身汁液具毒性。白色乳汁有毒。誤食會造成嘔吐、腹瀉、發燒、惡心、嘴唇紅腫、心跳加速等症狀,必須要提高警覺。
緬梔的樹姿高逸潔淨,清新超俗,其花朵清香幽雅,落英常以旋轉方式直線墜落,鋪灑地面呈現一片迷人的繽紛,最適合行道樹、庭園美化或大型盆栽。由於緬梔能帶給人們清新脫俗,賞心悅目的視覺饗宴,因此,在美化環境中也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
秋天的郊野是一幅唯美的圖畫,也是一首優雅的詩篇,更是律動的樂章,它鼓舞人們走向戶外,投入大自然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