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承載一生禮儀的嫁妝箱

發布日期:
作者: 薛素惠。
點閱率:2,500
字型大小:

母親對著嫁妝看了又看,一語不發,似是怕漏了什麼,內心情緒想是複雜的,昨夜頂著老花眼鏡用紅線繡著卍字及鉛錢(金門話鉛與緣同音,稱緣錢),雖只是簡略的「嫁妝」,裝載著是父母更多的愛與祝福,期待日後的平順與富貴。小學時見過大姐的嫁妝,那時家境較差,母親極簡略備,為撐場面借了幾件金飾,過場用用,倒是男方備好多件漂亮布料,布質亮眼,及好幾桶的情人糖,增添了大廳的喜氣,這些天都在忙著裝喜糖,分送左鄰右舍與親友,我呢順手抓了一把到學校請同學吃,真開心,此時沒人會制止你吃糖,即使吃到牙疼也是另類的幸福。長輩總說:「娶新婦滿廳紅,嫁查某囝滿廳空」,喜氣場景也只是短暫這幾天。
母親忙碌好些天,比當年大姐是有過之了,原只想將平日穿的衣服裝滿十二件便是,母親說:「又不是跟人跑……」,也是,那就置辦吧!哪想這麼麻煩,豈是任你隨意,要顏色喜氣,款式貴氣,不可暗沈……,天啊!一番討論後,還是以實穿為主,貴氣可免,喜氣點綴不可少,依習俗這些衣物是由男方付款,一般男方姑姨舅妗會陪著選購,那壓力也太可怕了,還好男方家沒這些角色,如了我的意啊!母親特叮囑:「要買一件棉襖和一套睡衣」,一想到三姐當年的大紅棉襖,臉就沈了下來,母親:「就買一件自己喜歡的,不可黑色,亮一點」,當下解了苦惱,選了件淺紫色。
另一箱裝著滿滿「禮俗」:三塊折成方正黑、白、藍色布、黑色圍私裙、黑白格花帔、被背(背巾)、針線盒、梳篦、小鏡台、剪刀、雙連巾,箱底還置四個白銀稱壓箱角。這不起眼的嫁妝箱,承載著是女子婚後於婆家將經歷的所有生命禮俗,從「生」到「死」。
時代演變,這些物件僅存象徵意義,其意涵與祝福不減。在母親思維裡「禮」不可廢,若遇婆家較「九怪」的,左鄰右舍上門觀禮,必評頭論足一番。父親提及其大姑母當年嫁妝好幾箱,且有陪嫁丫環,雖未能稱上十里紅妝,但一路敲鑼打鼓,熱鬧啊!當下聽了覺那氣派有如戲劇場景,不可思議。後大姑母往生丫環扶正,金門話稱為「接腳」,丫環之外家乃視正室娘家為其外家,有聽曲看戲感覺吧!其二姑母作客時(老一輩稱女兒出閣為作客)家道中落,雖也門當戶對,嫁妝從簡,少了風光氣派,其二姑母內心有氣。母親總說:「晟命卡好晟件」,但對於傳統禮俗卻乃有其堅持,為免婆家說不識禮數,該備的乃要齊全,當下也不再堅持己見。
梳篦為木製,梳子有「結髮」之意,象徵恩愛兩不疑。梳篦齒密,幼時常見祖母用梳篦將頭髮梳得光滑平整,並於髮髻插一金花或隨手可得之玉蘭花、小茉莉等,覺甚好看,偶會將梳篦置於髮髻上,讀小學時多數學童皆有頭蝨,梳篦是最佳梳理工具。
小鏡台上蓋一粉紅方巾,四角各縫一白銀(袁大頭),並繡卍字與緣錢,鏡子象徵情感圓滿,喜結良緣,意新娘永保秀麗容顏,婚後生活美滿。
針線、剪刀、尺,其意:女紅巧手,寓意婚後綾羅綢緞、過錦繡生活。母親特挑一把金剪刀,說:「金剪刀有喜氣」,是金碧輝煌,但我只覺滿是俗氣。
雙連巾:兩條毛巾長度,中間亦繡緣錢與卍字,使用時不可剪斷,意姻緣長長久久。
花帔(亦稱文公帔),在婚嫁、生育、慶典皆扮重要角色,加冠、上樑、傀儡戲演出等皆可一見,在金門花帔是最具傳統育嬰包巾,黑白格紋棉麻大方巾(6尺見方),除擋風沙與遮蔽陽光外,更具驅邪避凶,庇佑嬰孩平安成長。花帔四角縫有一小紅標,稱「四角虎」,寓意吉祥,正中間繡緣錢與卍字,期望有人緣、得人疼。帶幼孩出門,長輩總叮囑著要用花帔遮掩嬰孩,尤其於夜晚,農曆七月更是。而今花帔布做有各種隨身物件,如:背包、帽子、口罩、幔(披風)及各類飾品等,付予更多用途及創意,其意乃在,在金門幾乎每個嬰孩都用過花帔,若在台灣見有人使用花帔,可一問,是金門人的機率很高。
被背大都為暗紅格子布,為一長型,一端有口袋,增加實用性,背時於胸前打結,可任意將嬰孩轉至胸前或背後極方便,是金門背法的特色。我與幼弟相差六歲,母親農忙時,總將幼弟綁在我背上,小朋友背法較特別,講求牢固,不至摔出,因此,會於胸前交叉,再於後面打結,是相當牢固任你玩耍,不至甩出,每天背著弟在村中玩鬧,很多小朋友亦是背著弟妹玩,一起摔一起哭一起成長,是童年快樂記憶。
公公過逝時,母親叮囑取出箱內之「圍私裙」繫上,此裙主要用於公婆往生時使用,布料較粗糙,剪裁與一般圍裙同,於喪期中需著之,其意:如親友上門致哀之「庫錢紙」,不可直接用手接過,需用圍私裙接之。另意:於出殯日用圍私裙攜帶一把墓地黃土回家,裝碗置於長案桌遺照前,替代香爐。
現來說三塊布,黑色屬重孝,公婆往生需用此布作孝服,幼時祖父往生,母親連夜趕製全家人穿之孝服,祖母特叮囑母親,孝男、孝媳所著孝服下擺不可車縫,稱散衭,意為極哀,現今皆為葬儀社包辨,衣服車的規矩平整,不再講究傳統禮俗,每次在電視上看到參與喪禮者皆著黑衫,按金門習俗朋友屬平輩,著素色即可!
平輩往生則著白色,夫家、娘家、族裡,輩份相等者皆著此色,剪裁不拘,但需長袖。女婿亦為白色長袖衫,出殯當日則需於手臂繫上紅布。
女兒(嫁與未婚皆同)、姪、孫輩皆著深藍色,老輩總說女兒是半路孝,外家父母往生不著黑色,且回婆家前需換上平日穿著,以免觸婆家忌諱。至親用深藍色,宗親則著淺藍,剪裁亦為長袖。
其它不在嫁妝箱,痰盂(尿斗仔)、臉盆亦是必晟之物。另金飾、現金,或家電、汽機車,甚至房契、存款本,各顯財力,再在加持女兒身價,免於婆家待慢。我乃堅持母親說法:「晟命卡好晟件」,其意:賜予好的能力,勝過一切嫁妝。
嫁妝箱內的三塊布至今完整保存著,其他物件也在不同時間需要取出使用,如雙連巾、花帔、被背、圍私裙等,時代改變,禮俗簡化,或被遺忘或被取代,老一輩也不再堅持,接受新想法,傳統禮俗在更迭與改變中。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