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舊影
拔地而起的公寓一棟棟昂揚,沒有人發現水稻田何時消失?日升日落依舊,像一種見證,在地平線上,陽光曬出取代水稻田後的,樓房瘦長身影的寂寞。
中和房產購置在我幾個月大的嬰兒時期,那一年,叫做台北縣中和市。祖母生下了五個兒子,母親說理論上中和的房子,是由父親在內的五個兄弟一同購買,然而產權,卻只登記在其中一個人的名下。從前的年代,女人沒有過問的權利,除了長輩以外。母親在這個家中,只是地位不高的媳婦,安分守己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是她該做的事情。那時的一家之主是祖母。日子在沒人有意見的平凡中過去,房產部分,也就在父親與伯父和叔叔們說好,那就好了的狀況下,自然而然的不了了之了。
我對中和老家仍有印象,尤其是翻閱著舊照片的時刻,那些年少的記憶,便會一點一滴像失物招領般回到腦袋瓜了。中和公寓有前後陽台,前陽台外面下方左側,有一處小平台,可以藉由階梯從陽台圍牆攀爬著走下去,很好走,不危險,當年的建築物設計上有巧思,看得出來是故意規劃的,小小平台方便置入各式各樣的盆栽。日日春是路邊隨處可見的野花,平台上,竟也有她的倩影。因為她時不時地常常開花,柔和的花瓣色調並不令人厭惡,於是,當她盛開時,佇立在風中搖擺的樣子,會使得每一個日子看起來,都像春天。據說日日春的命名便是由此而來。
我記得日日春只是平台盆栽植物裡,其中的一種花卉。其他還有哪些盆栽?我已經記不清名稱與種類,但記得母親為了讓盆栽們開出欣欣向榮的花朵,時間一到,不是施肥便是除蟲的殷勤勞動著。中和的平台舊影,在我的記憶中漸漸模糊,模糊得像過期的耗損的錄影帶,畫面播放著播放著,便斷片了。
中和老家位於安靜巷弄,向晚時分,會開進來一輛廂型車,廂型車裡,滿載著麵包。住家在二樓,廂型車就停在樓下,常常,車門打開來,樓下賣起麵包了,母親還在平台上幫盆栽裡的植物修修剪剪。民國七十三年,波羅麵包一個只要五元,買十送一。那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呢?我們吃的麵包不但便宜,而且還有機會拿到贈品。母親為了贈品、為了湊足買下十個麵包的五十元,即使是翻箱倒櫃尋找現金,也在所不辭。
現在的菠蘿麵包還有機會讓人以一枚五元銅板當代價的買下一個果腹嗎?
至今,我的相簿裡還保留著幾張居住中和時的舊影,不見小平台上爭奇鬥艷的花卉;不見廂型車開進巷弄販賣麵包時,與晚霞滿天的合影,唯有幾張包括我在內共五個手足在室內的合照,才讓我零碎的記憶,又拼湊了幾分。
一樣是民國七十三年,那時,小妹妹剛出生,躺在房間裡哇哇大哭。雖說是物美價廉的年代,普遍民生物資窮人家都買得起,但我的父親母親就是買不起。我想,我的這一家就是獨特。小妹妹奶粉泡盡喝完了,父親才會慌慌張張地,開著計程車出去繞個幾圈,只要口袋裡攢的錢足夠了一罐奶粉的費用,他就會回家了。父親往往不會考慮其他的家庭支出,反正,母親的肩膀更寬更廣,縱使咬牙忍耐,父親有把握,母親能一肩扛下全家人的生活費。我聽見小妹妹的哭聲而走進母親當時不在的房間裡,瞥見一旁沖泡了一半牛奶的奶瓶。由於父親已經開車出門,於是不言而喻,很顯然這是家中最後的一點奶粉泡出來的一瓶奶了。
我著急的直接把牛奶給了小妹妹,沒想到奶瓶口沒蓋緊,牛奶於是打翻,溢滿小妹妹的整張臉,小妹妹哭得更大聲了,我害怕挨打,把整件事情嫁禍給大妹妹……翻閱老照片,看見中和舊影,往事一幕幕以嘆息的姿態,喚醒我的記憶。我做錯了一些事,唉!現在,當我回想起自己因說謊而逃過一劫,大妹妹卻代替我挨打了的那日時光,內心既是後悔又是懊惱,為什麼令人懊惱的事情會在腦袋瓜裡一再浮現呢?
照片是一種時光的剪影、回憶的留痕,我在中和的回憶有笑有淚;有溫馨亦有遺憾,很幸運的,老時代歲月裡,酸甜苦辣的好時光剪影皆留下了,包括我們五個孩子與祖母,攝於一九八八年中和客廳的,歡笑與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