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好當下
雖然季節已經進入春天,然而,這兩天強大的北方冷氣團卻讓南台灣回到冬天的狀態。滴答的雨聲夾著濕冷的氣候,特別令人想念那從藍天撒下來的晴暖的陽光,也讓我跌入朱自清〈匆匆〉一文裡。
一直很喜歡這一篇散文。猶記得中學一年級時候,新生的我遇上一位新手老師。她姓「尹」,又圓又大的眼睛,配上俏麗的短髮,人如其名,美麗明亮。一口標準的國語,一張嘴,就像「大珠小珠落玉盤」,清脆悅耳。我感到美中不足處,就是我永遠看不到她穿裙子的模樣。只能在夢中想像,一定美若天仙。
第一次上國文課,她告訴我們:「我現在站在講台上,兩條腿還在發抖,因為我剛從大學畢業,初次上台,很緊張。」其實,我感受不到她的緊張,只感受到她對文學,對教學的熱情。我在台下用著羨慕的眼神看著她,直覺這位老師好像從金庸筆下跳出來的黃蓉,靈動聰敏,又特別美麗。或許老天看見了我的小心思,很榮幸地,我居然當了她的國文小老師。常常有機會接近她,親自私下受教於她。更因對她的喜愛與崇拜,讓我下定決心將來也要當個國文老師,每天在經典詩詞裡悠遊。
時序由開學時的炎炎夏日轉入紅色的秋,漸漸進入灰濛濛的冬天。課程也來到尾聲,最後一課就是朱自清寫下的〈匆匆〉。老師為了提升我們的文學底子,就鼓勵我們,只要能把課文背下,就加分。啊!為了分數,第二天我就完美無缺的把課文背出來了。沒想到初心是為了分數,後來反而愛上了這篇散文。在爾後的教學生涯裡,我也如法炮製,希望學生們背下這一篇經典的白話散文。
文章一開始就說「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流光,看不見、摸不著,卻讓朱自清以燕子的南返,楊柳的青蔥,桃花的粉嫩,給實體化了。這是他駕馭文字很好的能力。更借此譬喻法用以證明確實有「光陰」這樣「東西」,只是人們看不到、摸不到罷了。
所以文章接著說「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用一連串自問自答式的語法,呼應題目「匆匆」,帶出珍惜光陰的概念。誠如《樂府詩集·長歌行》所說「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一樣,朱自清的〈匆匆〉一文,要表達的就是「惜時」。
這篇文章既不是說教式的八股,更沒有艱難的字詞,也沒有賣弄式的吊書袋。文章淺顯易懂,意象鮮明,而且非常優美。尤其每當寒冷冬天降臨,清晨,當我拉開窗簾,明亮的陽光照進我的屋子時,文章裡「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裡射進兩三戶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這句輕輕悄悄,鮮活靈動的文句,會立刻從我腦中跳出,跟著陽光飛舞旋轉,為我新的一天掀開充滿希望的簾幕。是啊!雖然人生難滿百,但只要能抓住匆匆流逝的時光,享受「人身難得」的不易,就可以把靈魂的生命活得更長更久。所以,我喜歡〈匆匆〉一文,因為它教會我,不僅要活在當下,還要活好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