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頭被誰拿走了
母親是都市人,阿姨是鄉下人家,假日時,彼此偶爾見見面,一起買雞、下廚,甚至是餵豬。童年的我討厭豬圈的味道,覺得又酸又臭,但很喜歡去豬圈湊湊熱鬧,看看今日誕生的嬰兒豬,以及明日過後,那些即將走入屠宰場成為歷史的成年豬隻。
靠海的優勢略勝一籌,海風會將豬屎酸澀味道吹淡,迎著風,我們餵食完畢豬隻後,在阿姨帶領下,進入沙灘潮間帶。阿姨很熟悉漲潮、退潮時間,能理解岩石礁岸間,潮水被海洋遙遙地拋在遠方之後,沙灘上逗留著哪些彎腰可拾起的海洋生物,可以煮湯或快炒或清蒸。「桌上的蒜頭不見了。」母親和阿姨從海邊回來,下午四點、五點的夕陽傾斜著,拉長她們站在廚房角落餐桌前的身影。桌上放了一包滿滿的蒜頭,去退潮的海邊前,阿姨確認過,打算拿來佐味海鮮料理,現在不見了。我沒看見蒜頭,只看見空蕩蕩的桌子上,放了一臉盆的水,海鮮在水中騷動。
農村生活,十分愜意,環境也單純,民國七十年代,單純到別說上鎖,那扇大門,根本不曾關上。因為如此,上門閒話家常的三姑六婆很多,都是鄰居,多數都是不請自來的不速之客。
當地居民不曾養成隨手關門習慣,因此,歡迎的客人、不歡迎的不速之客,都會在家中時不時的不期而遇。當然也不見得每次都會遇上主人,農村人得赤腳下田、勤勞豢養豬隻。於是,司空見慣著地,遇不上主人的日子,只要桌上有東西,尤其是食物類的,鄰居都會視之為分享,理所當然地拿走,重點在於,她們並不覺得這種作法有何不妥,也不懂得此種情況叫做偷竊。順手牽羊的故事也就時有所聞了。
「怎麼回事?」媽媽問:「沒人在家就可以把東西拿走嗎?」我也加入攪和:『就是說嘛!好歹留張字條寫下姓名地址與電話。』
是我不好,別怪她們,東西收好就不會被拿走了。阿姨將責任一肩扛下:「這裡的人都這樣啦!」阿姨將木柴放入爐灶內火堆中,找出薑與辣椒;「今晚吃吃不加蒜的海鮮料理,就當作換換口味來個新的體驗也不錯。」
我想起課堂上學過一句話:一個偉大的人有兩顆心,一顆心流血,一顆心寬容。仔細思索,阿姨這一生和母親一樣啊!她們是偉人,因為她們的心總在流血與包容。
於是,命運相像的阿姨和媽媽默契十足,經常合作無間。那個夜晚,我們吃著沒有蒜頭的海鮮料理,一樣好吃,大家吃得津津有味,樂不思蜀,和樂融融的樣子,彷彿也應驗了「善良的人有好報」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