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水中游
寒流來襲,室內溫度12℃的清晨,剛辦完喜事的我們,一早起來發現院子裡的小池塘,一條條錦鯉全浮在水面上!遠從金門來喝喜酒的大哥數著:1、2、3、4、5、6、7……哎喲,十幾條呢!好可惜喔!外子捲起褲管,下水把一條條沉甸甸(1公斤以上)的錦鯉一一撈上來,他噓了一口氣說:喔,手都軟了!
在場的人面面相覷,滿心不捨的我望著一條條圓滾滾、胖嘟嘟,色彩依舊鮮艷,但已經失去生命跡象的漂亮寶貝。回想13年前,牠們身長不到10公分,照顧的工作大都由兩個就讀國高中的兒子,爸媽只負責欣賞、看著牠們長大,或偶爾親友來訪時一邊陪同欣賞魚兒水中游,一邊哇啦,哇啦,話題繞著魚兒轉。
小錦鯉一天天長大,出落得美麗大方,兩個孩子也相繼外出讀書,接著在外地就職,照顧魚兒的工作自然由爸媽接手。水質控管、清洗魚池、購買擇飼料等,互動愈多感情愈深厚,每一條魚都依照外型、習性幫牠們取名字。
當初構想在院子裡造個景、挖個水塘、養幾條魚的理由是,在自家庭院看縮小版的山水,聽潺潺流水聲,欣賞魚兒在水中游來游去,那種感覺一定很愜意。的確經過設計的小小庭園變成一幅濃縮的山水,假山、瀑布、半月型的水池,還有美麗的錦鯉,原本單調的空間頓時有聲有色。
猶記當我們把10幾條小錦鯉,從擁擠的塑膠袋中放進池塘,只見牠們一躍而下,迅速潛入新家,那「魚得水」的喜悅,讓一旁觀禮的家人興奮不已,從此我們的生活日日月月年年有魚。
小錦鯉在呵護中成長,有趣的是身材原本差不多的牠們,長大後卻大小不一,性格也明顯差異,袖珍型的「玲瓏」是大塊頭「壯壯」的跟屁蟲,一身金黃色的「黃金」喜歡獨來獨往,黑白相間的「小花」每次吃東西總是不落人(魚)後,色彩鮮豔的「亮亮」跟一身咖啡色花紋的「巧克力」總是膩在一起……。
百般不捨地把陪伴我們十多年的錦鯉寶貝,埋在院子一隅,同時也整理出牠們的死亡原因。每當訪客問:魚呢?怎麼不見了!我的回答是:兒子結婚那天,家裡賀客盈門,一群活力旺盛的小客人,在院子裡追趕跑跳踫,池塘上方的小瀑布是孩子們致命的吸引力,電源開開關關,玩得不亦樂乎,而忙碌的主人一時疏忽,可憐的魚兒求助無門--缺氧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