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山水探索歷程

發布日期:
作者: 杜世宏。
點閱率:1,311
字型大小:

自兩岸小三通,跨出島嶼,踏上神州,壯麗山水,無遠弗屆。縱情真山實水的迴旋,領略那種陶然忘機、心曠神怡之樂。寄情山水於時空冥想中,在遊歷體驗的實存世界,視覺、觸覺與感覺的交融重疊,悠遊山水的暢神,開闊觀察的視野,擴展思維的空間,印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真知灼見的至理名言。大自然的山和水是客觀世界中兩種不同的意象,常能觸動內心深沉的感受,孔子曾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山象徵靜穆的心境,水表露靈動的思潮,人的情思意境化入山水之中,給山水以藝術的比擬與象徵。雖不同的時代、地域有不同的精神思想,在山水的審美意義也因其時代、地域的觀念和情趣之局限性,乃指引後人欣賞的態度和方向影響深遠。大自然的浩瀚和變化莫測,在受之於眼,遊之於心,深刻的「看」中,可以發現新奇與壯美,激發內心的真實情感,賦予山水一種人生的寄寓,抒發一己的思維,體現對山水謳歌的激情。因而山水之美在於神,山水之貴在於品,山水蘊藏無限的趣味與無窮的魅力,令人無盡的探索與追尋。
意象是「藝術表達前的心中意象」,寄托著人生境界和難以言傳的內心體察。意中之象是由感覺、想像和表現意圖所呈現的形象,藉「象」來表達畫者的「意」,而不是視覺虛表的描繪,是性靈感悟、現實體驗的昇華。所謂境生於象外,乃思想與情感的寄寓。對客觀自然景物的實與主觀自我情思的虛,交融滲化,透過觀察理解,進行概括提煉,作出取捨選擇,傳遞內心的真切感受,而非客觀的寫實,是主客觀渾然一體,具有象徵意義而有別於自然形象的山水。由於寫生易受客觀景象的約束,恐會是一種再現,轉以寫意性主觀表現為主。意象裡凝聚著對於山水獨特的觀察感知,表現出那種強烈的內心衝動和激情,以及對意境的追求。意境是繪畫的靈魂,是理想在藝術作品的實現,蘊藏在形象之中,由意象組成,將象外之意與畫中之旨的統合就是意境,因有深邃的內涵,才能有尋繹不盡的意味。由此,藉山水的特性,形塑意象,經營意境,抒發感悟,馳騁想像,寄託懷抱,是內在情感淬煉的反射,同時也是和山水的對話。
有感藝術表相、形式隨著科技的發展、時代的潮流、社會的變遷,反映出思想觀念的變革、審美理念的轉向。領悟到繪畫是思想觀念與技巧的結晶,在於發現大自然美的意趣表達。山與水的組合存在著不同的形態,是我們觀察、學習、研究、取材、表現,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泉源。從選用任何工具、媒材結合技法的探索與實驗,融入心中感悟,通過理念訴求及多種技法匯集並用的製作,尋覓一種契合自我的表現形式。
藝術貴在創新與求變,改變是創新的必然結果。深知創新之不易,絕非偶然可得,必須到真山實水中去靜觀與聆聽,方體會出山水「壯麗」的超然顯現神聖而崇高,源於自然天成。在神與境會,胸中自然孕育山水生動的神韻,並敢於實踐,使得自己的心性逐漸成熟發展,才能跳出舊有的模式,以自己的感悟作畫。所謂「象由心生」,乃隨心所欲表現出自內心深處湧現的意象而言。不守陳規,勇於探索,不受固定材料與形式的束縛,作畫中出乎意料的偶然性與隨機性效果,因勢利導處理,將山水的體驗、記憶、理解與想像之後進行深入純化。畫作雖源自傳統山水形象的題材,但非真山真水的描繪,只是捕捉一種稍縱即逝的情感與意念或胸中丘壑,畫面不力求完整,隨著自身的意志而變化。山水的組合雖有形,卻非自然之常形,傳達以實出虛,虛實結合的精神概念,體認虛空比實有還要更大更多的內涵,虛實的巧妙應用讓人想得更多,可無限的伸展,達到可意會而不可言談的境界。
藝術是博大精深的,只有開放自己的心靈,解脫舊有的桎梏,視野才會無限寬廣。畫作必須富有新意,以情感人。創新與改變是自然而然形成的。科技的突飛猛進,為繪畫注入新的活力。當攝影用真實精確無誤的圖像再現,突破傳統繪畫圖像的逼真,卻使繪畫遠離眼睛所見,灌注情感表達眼睛所看不見的世界,變得更強而有力,也成繪畫表現中的工具。而版畫的複製藝術出現,消弭繪畫作品源自作者的原創性,是世界上獨特且不可複製的藝術價值規範,改變了原創與複製之間模糊的界線,漸趨大眾化與商品化。數位時代又使畫面呈現科技化虛擬感,讓作品的鑑賞方式變得更為多元多樣化,繪畫的領域大大的拓展寬廣了。正說明繪畫與時代的發展、科技的發達、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子?現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一切將會改變。
繪畫原是人類心靈的反映,思想、感受與意趣的表現,是相當個性化、多元化的創作活動,它由生活在鄉土文化的土壤上孕育出來,不管你怎麼變,怎麼做,繪畫總是無法擺脫生活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就無意中自然流露。它是一條不斷探索的路。對於繪畫,每一個人都具有藝術的表現才能,都有潛在的能量。只因觀察點、喜好各有不同,各有不同的觀念和態度,不同的理解和執著,作畫的動機與目的又各自不同,所畫的風格也就殊異而有所長短。每一種藝術形式,每一個創作者都是獨特的,都以各自的方式來表達,但都須經歷一個摸索、思考、汲取、試探與不斷革新的過程,藉由技巧,將思想入畫,通過繪畫創作來表現對人生與時代的體驗和省思。因此,畫作是對自然不同感悟的呈現,反映其理想的真實面貌,傳達一種洋溢著濃厚大自然氣息、空靈靜穆的山水。在傳統中,「空」與「白」介於存在與不存在之間,畫面的空白,透過人的自由聯想和情趣,出現不同的感受與情懷。藉空白來放飛人的想像,讓有限空間的畫面中創造出無限感,呈現虛無空靈的意象。少了空白,虛實對應就不易感覺出來。畫中實處求山,虛處求水,實中有虛,虛中有實,產生參差離合與陰陽虛實的變化,從而實中求實,虛中求虛,在虛實相生互補中獲得生機,形成求動勢、講層次、重神韻。以視覺為實,神遇為虛,達到近視無物,遠觀則甚為真實的藝術效果。它不是山水的解析和剝離,是內化和交融,心與境的合一,是人與自然的有機混合體。不是實體的或實體的暗示,而是無窮無盡的遐想。實踐中也領悟到「空」不一定要用留白來著相,虛也不是完全空白。
畫作是不宜用文字說明的,只能用眼睛、用心靈去感悟。雖然視覺是我們看待山水的認知,但也束縛甚至影響我們對於山水的理解。一幅畫如將所有細節都表現出來,也會使人感到乏味。何妨以既熟悉又陌生的景象,用虛幻或隱約的方式,讓畫面呈朦朧又飄渺,使山水變得可見又像雲霧中的視覺景象,營造一種模糊不確定的氛圍,提供一個心靈空間,讓觀者海闊天空地翱翔。當一件作品產生後,就與畫者脫離了,想像力變成作品與觀者溝通的橋樑,觀者可依照自己的觀感、喜好,去與作品連結來完成畫面。觀者經由欣賞時的聯想與思索,結合自身因素,發揮想像力,來喚醒對於某種景象的記憶。透過眼與心連結,有了想像,觀者從虛而生實的景象,就會有神奇超凡的境界和意境。也可在自己腦海中形塑出一個屬於自己的意象,創造出「另」一個充滿生機的山水形象,為畫面帶來無限延展性與多樣化的風貌。一旦畫中加入人煙等諸元素,將會一下子把觀者從夢境中拉回現實來。盡量避開畫題主觀引領,換一種思考的方式,把作品的詮釋空間全留給觀者。觀者是詮釋者,透過畫面的描繪,來與畫者作心靈的感應產生共鳴和共享。觀者因生活閱歷不同,文化不同,對作品的理解、感受也就不同。
一幅畫往往是內涵與心境的象徵。畫得好看並不難,不過是技法熟練高超而已。然境界不應只有高度,更要有深度、廣度。畫到某種程度並非表現他的技巧,也顯現本身的學養與精神。好的作品是靈氣的凝結,不能只在媒材與技術上刻意求新求變,或對生活真切獨特的感受與紀錄,同時,它還須有深刻雋永的哲理性內涵,在直抒胸臆、想像中,尚存可遇不可求的現實。對我而言,難度太大了,憑努力或許能達到精,但不能妙。精可言傳,妙不可言又談何容易。想得出,卻作不到,總是表現不出來,終歸失敗。期間帶來許多苦惱,但如果沒有苦惱,創作生命就停頓了。因此,想畫出滿意的作品,也許會出現在後頭的可能,就這樣默默地一路走下去。在無止境的探索中,體會出不能急於求成,有捨才能有所得,也不必為既定的僵化規範所束縛。曾不計成敗,不惜用舊作來實驗,嘗試融合多種技法複合製作,以求新意。深切體會繪畫從發現與感悟開始,其關鍵在於真情兩字。畫作只是個人對山水探索的紀錄。
現代功利主義,在「虛妄」與「實在」界線模糊時,作品與垃圾,幾乎越來越難以釐清,作品與垃圾大同小異,垃圾可變作品,愛者視同珍寶;藐視者則無動於衷,作品棄如垃圾,因而對現實的得失與成敗皆毫無意義。就繪畫而言,發現國人對審美情調,受祥瑞理想觀的民族風尚導引下,品味未必是衡量藝術的標準,欣賞也很單純,只有喜歡與不喜歡,總喜愛以富貴、甜美氣息這一傳統象徵意義為題材的畫,畫不過是作為賞心悅目,用於補壁裝飾之物而已。
個人以教書餬口,回想大概也只能幹這一行,別無選擇。人貴自知,從不作非分之想,也無抱負。退休時,歸還專科教室的管理使用,清理與檢視三十年堆存遺忘了曾經探索實驗歷程的千幅之作,慚愧,不過爾爾。覺醒畫作如泥上指爪,可有,也可無,存廢更應不在意,無疑庸人自擾。若將畫作燒毀,既免存廢整理的困擾,又減少文化垃圾。然燒毀過程確實費工累人,事畢,雲淡風輕。原來,畫畫源於興趣,有了興趣,就會自得其樂,樂在其中而樂此不疲。因此,畫自己的畫,不一定要畫什麼或怎麼畫?這些都無關緊要。想畫什麼就畫什麼,興之所至,信手拈來,隨心所欲地盡情的揮灑,如此而已。只不過嚮往山水清境,那與世無爭的逸趣。抱著弱水三千,只飲一瓢,在平凡生活中藉此遣興自娛之餘,尚能得享性情的本然與真實的自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