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讀黃埔分校宿舍碑誌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國龍。
點閱率:1,735
字型大小:

黃埔分校的老同事楊天祥,始終和他所帶的畢業班學生保持聯繫,受邀到烈嶼聚會,召集幾個同梯次到黃埔執教的特別師範科同學一齊前往,也要我這全校大金門唯一的(另一位為烈嶼籍)老前輩回學校轉一轉。
我們首先到勇士堡參觀,走過地雷展示館的通道,到達相連的鐵漢堡出來,從堡壘的大門距離學校不到百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學校後方的兩棟閩南古厝,只剩下屋頂的數根橫樑,牆垣和地板清掃得還很乾淨,減低了些微荒涼的感覺。以前這裏一棟是黃埔村辦公處,另一棟則是黃埔國小的教師宿舍,人聲鼎沸,熱鬧異常。幸好有一位科技業退休的村民,在前面蓋了一間新樓房,略顯蓬勃生機。
併校數十年,校舍先是作為醫院,後來還地於民,隔間一再改變,早已看不出曾經作為教室的影子了!一行人到黃厝社區發展協會辦公室聊天,這是將以前的五、六年級兩間教室打通,再加以裝潢而成。話匣子一開,天南地北漫無邊際的話題,一直聊到午餐時間,才依依不捨的離開「學校」。
經過後操場,遠望沒有人居住的教師宿舍,門窗破損,藤蔓叢生,不禁想起它艱苦的「誕生」過程。黃埔國小的碑誌顯示它不是像現在的學校工程,統統由縣政府編列預算支出,而是學區的民眾要籌措1/3的配合金額,如果沒有配合款則免談,好在各村落都有革命之母的華僑,傳承支援祖國建設的優良傳統,各村莊的新校舍都有如雨後春筍的冒出來,金門地區終於揮別學校借用宗祠、廟宇或民房上課的日子。教室的問題解決了,但在烈嶼地區,教師幾近於全數來自大金門,那時候一天只有四班船,第一班船到小金趕不上07:00的早讀時段,第四班回大金的船則早在放學前一個小時就開航了,而且每次買船票還要到戶籍地打「通行證明」(類似路條),禮拜天晚上按規定要趕回學校,否則星期一的週會就會缺席,想要每天通勤上下班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況且當時是小型木造船隻,往往四級以上的風浪就停航,因此教師們除了極少數烈嶼籍的,全部都由學校洽借民房住「校」,並依規定成立「共同事業戶」。
由於規定師範院校畢業的都要到烈嶼服務一年(各個時期規定不同),交通問題使得教師的流動率大,等到班上的學生特性任課老師都搞清楚了,也正是要調回(介聘)大金門的時間到了!以黃埔國小為例,位於小金門的「後面」,生活的便利性比其他各校差,要教師多留住一年極為不易。難得在卓環國小擔任校長的洪天佑自動請纓回到自己出生的黃埔村,這是從都巿回到鄉村,更是從大學校調到小學校,需要極大的勇氣。洪校長在自己的家鄉,協商多餘的房舍作為教師宿舍當然比較容易,但沒有人住的房子基本上就沒有人在維護,況且宿舍並非學校的財產,怎麼可能編列經費去「圖利他人」,所以還是要蓋宿舍方能一勞永逸。
黃埔國小創校,地方家長配合款已經是一筆不小的經費,旅居汶萊的黃埔村華僑出資最多,這一次總不能再要求他們再度認捐吧,於是想到錯失認捐創校基金的旅居新加坡僑胞們。洪校長經常擬妥給僑界的書信,要我謄抄後寄出,並很客氣的叫我把信中不妥當的文句直接修改,校長幼承庭訓,父親曾經擔任私塾老師,尺牘書信最為拿手,我豈敢關公面前耍大刀,能從中偷學些應用文章句倒是真的。經過無數次的魚雁往返,又得力於僑領洪水勝的居中協助,終於籌募到宿舍的建造基金(1/2),加上政府的對等補助,嶄新的教師宿舍終於落成了!
六十三年八月,金門學校大裁併,校長大搬風,洪校長安土重遷,辭去大金門校長職務,在原單位擔任黃埔分校主任,也使得蓋教師宿舍的工作得以延續,天道酬勤,六十九年,卸任金沙鎮長回任教育界,派任卓環國小校長,十一月退休,由洪天佑接任,這大概是老天爺給予他熱愛鄉土的回饋吧,為何這樣說呢?因為這棟宿舍需要自籌一半的配合款,不像日後都是政府全額編列所有的經費,當然得靠主其事的「功力」,絲毫取巧不得。
我是極少數在烈嶼任教一年後,還繼續「留校察看」的教師,所以能夠「參贊」機要,了解這些內情。有位校長曾經講:烈嶼是學校兼任行政職務人員的訓練所,的確如此,全校的兼職教師每學年都要逐一教導,一年後就可以熟悉全學年的業務了,但接著又換一批全新的面孔,一切從頭再教起,不感到厭煩的校長也不簡單。在黃埔,有好幾年都是只剩一個校長是「老」師,其他的都在等文教科(現在的教育處)的派令(國小教師以前是派任),他們都是「鮮」師。
雖然有了教師宿舍,免於寄人籬下,但經費有限,只有在宿舍前方設置一個「T」字形的洗手臺,供住宿者盥洗之用,洗澡還是用煮營養午餐的「大鼎」煮熱水泡泡身體,大鐵鍋再怎麼用力刷洗,多多少少還是會殘留些油漬。直到六十九年新任縣長谷鵬下鄉探訪民情,詢問教師的日常生活情形,問到洗澡問題,勇敢機智的蔡金勤老師回說:等晚間到學校附近的大水井邊沖洗,其實那是大井對面少數「鐵漢堡」阿兵哥和民眾的行為,他來個移花接木,結果主要原因都是缺乏沐浴設備的緣故,殊途同歸,表達的目的則一致。谷縣長只講:「這怎麼可以!」大概不好意思明說有礙觀瞻,當場答應要幫學校裝設熱水器。後來他雖然於任上病歿,但黃埔分校教師的洗澡問題終於解決了!谷縣長的德澤讓人永遠懷念!
宿舍落成後,我受命撰寫碑誌內文(詳如附錄),書法則請精研柳公權字體的方登就校長書寫(洪校長同學,住黃埔村后頭),買了一把小電鑽,大家接力的雕琢,上紅色油漆,終於將這一段過程作一個完整的交代。今天回到以前執教的學校,再度閱讀教師宿舍建築的歷程,對來過黃埔任教的教育前輩倍覺崇敬,在生活環境欠佳的狀況下,依然甘之如飴,致力於教學工作。更感受到旅外或在地的家長們的偉大,在工商業不發達的年代,除了要照顧一家老小的民生問題,還要捐土地、募基金蓋校舍、建宿舍,讓村莊的絃歌不輟。如今黃埔國小、分校、分班雖然因學生數過少而陸續走入歷史,但您們的豐功偉績會和碑誌一樣永留存記,永遠讓人懷念!
附錄:
〈黃埔分校宿舍碑誌〉
自黃埔創校,教師均借住民房,因年久失修,春則屋漏連夜;夏則熱如鍋蟻;秋則蟲鼠叫吱;冬則寒風侵襲。以經費拮据,雖難以棲身,亦權且將就。適旅星僑領洪水勝君六十二年返鄉,蒞校參觀,為使教師居得其所,慨然籌募基金伍萬伍仟元,並獲縣府對等補助。隨即鳩工庀材,積極興築。宿舍於翌年六月落成,窗明凳淨,空氣清新,師居之頓感身心開朗,精神愉快,而諸生受教則如沐春風,如霑化雨矣!凡抵本校任教西席,務必竭智盡心,戮力教學,庶幾不負洪君之盛德。特爰數語,略誌始末。
茲將捐款芳名列於后:洪水勝三萬六千元、洪天註四千二百元、洪金唇洪文眉莊森富各二千八百元、洪皆再洪依淡各七百元、洪尾成洪水源各三百元。
黃埔分校校舍建築委員會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