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江浪不再拍打水頭岸 --前水頭的江姓源流

發布日期:
作者: 黃國龍。
點閱率:1,497
字型大小:

擁有一份賴以維生的工作,提高家人的生活水準,還要周遭是良好的居住環境下,看起來很簡單,卻是有些人終其一生都追求不到的,尤其在以前的農業社會,對性格保守的民眾來說,更是一種遙不及的奢望。但是,依然有少數人為了家庭的幸福,仍舊勇往直前去追求,他們選擇的地方大致有幾項條件:一、軍事城寨:就像以前金門有十萬大軍,經濟就肯定活絡。二、港口碼頭:客運貨運忙進忙出,人潮即錢潮。三、商業城鎮:人口聚集之地,工商業活動頻繁。四、水源耕地充足:最利農業經營人士,但接納人數容易飽和。五、志趣相投:找尋都想向外謀生活的人,結伴而行。六、糾集互保:先到的人因工作需要缺少人手,回故鄉糾眾前來,彼此之間還有個照應。前水頭是一個具有上述多樣條件的村莊,既是軍事重鎮金門所城的外圍,也有港口碼頭,人口曾高達二千餘人,自古即有從事各種買賣的街道雛型,因而吸引很多外來人士到這兒工作,形成一個多姓聚落,隨著時代的改變,繼續長住此地難以養家活口,人們又移轉他處就業。有些姓氏曾經來過,但現在卻從前水頭消失了,「江」姓就是其中一個族群,在此記錄些他們昔日的活動軌跡,讓日後子孫回到前水頭,瞭解要到哪裡尋根問祖。
江姓住家遺址目前大都埋藏在荒煙蔓草之中,只有178號的門牌還懸掛在大門上,其他各家的號碼都是「考證」得來的,雖然如此,但他們畢竟在前水頭曾經擁有一席之地,也充分的發出自己的光和熱,為村莊的事務貢獻心力,且讓我們對江家的故居,作一個簡單的巡禮吧!
第一家要介紹的是江森富,住前水頭門牌94號,祖上來自漳州港尾,育有六男三女,長子名天賜,後遷居金城做攤販生意;次子早夭;三子榮彬,娶前水頭林姓女子為妻,榮彬先是賣給王姓人家,再往新加坡,生活穩定時回國要接妻女,不知兩岸已分治,只得在廈門望洋興嘆,後另娶妻室;四子十多歲夭亡,死因由於到塔山捉蟋蟀,不慎被毒物所咬;五子賣給後浦北門林家;六子江樹仁南渡印尼謀生。江家在前水頭金龜尾,有幾個祖墓和一些田地,即今日塔山電廠的所在地。三個女兒分別和古崗、古寧頭、前水頭結為姻親,二女兒就是家父的德配,後來病故,才又續弦我的生身之母。江森富雖善於經營事業,但其後裔命運多災多難,親友們仔細經幾番省思,歸罪於曾經開鴉片煙館的緣故,思之也不無道理,當時前水頭有三大煙館,其餘二處就是前水頭151-1號宅後的空地,和前水頭79號宅後的空地,當年為紈絝子弟流連忘返的場所,吞雲吐霧,吃喝玩樂,老闆則日進斗金,而今安在哉?房屋早已夷為平地了,後世當引為殷鑑。
第二家江炳和,前水頭門牌94-1號,也是港尾人士,長輩在庵前與人結親,他則是從庵前遷到此地,娶後浦西門汪姓女子為妻。後來在後浦民族路購置店屋,子女散居庵前和金城,孫輩在各個行業表現都很傑出。有位弟弟過繼給另一家姓江的(女主人名叫婉仔)。
第三家是江水吉,前水頭門牌93號,也就是正面外牆嵌有青草石風獅爺的那一家,祖父輩來自晉江,除江水吉一家外,其他兄弟很早就下南洋了,而江水吉的幾個兒子都到臺灣定居,女兒有幾個和金門人士結婚。
第四家是一位名叫「婉仔」的女士,前水頭門牌105號,她江姓夫婿的大名已經沒有人記得了,據黃式川所知,曾經開過柑仔店,他常常跑到她的店舖買糖果,以江炳和的弟弟為繼承人,後來婉仔亡故,江炳和弟弟前往新加坡,財產托江炳和管理。
第五家是住在前水頭後陳,門牌178號,男主人姓江,因為早逝,認識的人不多,只知他太太的名叫來好。夫家也是來自港尾,和江森富同一個祖父,兩家關係密切,逢年過節,江樹仁住在下界,還要挑著一擔祭品到後陳來好的家拜拜,兒子江○國往南洋,女兒嫁後浦,現在住金城。
第六家住後陳前水頭門牌179號,和第六家比鄰而居,祖先來自馬巷,有江福順、江天川、江天南等人,江天川的姊姊嫁給前水頭小宗派下六祧的黃東來,門牌100號,曾開雜貨店,一子一女均遷往臺灣。江天川旅居印尼,七十年代返金,和兒子在金門住了一陣子,再遷往臺灣中壢。江天南的兒子江○景旅居馬來西亞,曾經回前水頭探望故居。江家有位住南洋的女兒輾轉嫁到後浦,常到東門菜巿場擺攤。
金水寺旁蕭家古宅護龍土地,是向江姓地主購得的,蕭姓居民約在癸卯之亂後遷到前水頭,江姓民眾把地賣給蕭姓人士,可見江姓來前水頭定居,一定比姓蕭的還要早,極可能是和第一波重返前水頭的「原住民」(原本住前水頭者)來這兒落戶,推估至少有三百年左右的歷史。
為了深入了解基層民眾真實而艱困的遷徙過程,特別舉江樹仁為例,觀看他畢生為追求較舒適的生活,如何犧牲奮鬥的歷史。江樹仁本來在前水頭躬耕田畝,是在民國37年才到南洋的,不知道什麼緣故,他的大字(護照)是向別人買的,名叫「江能國」,根據側面消息,當時全島壯丁「走抽兵」(開始徵兵了),和這件事不無關係,同年齡的李姓、王姓、黃姓鄰居,也在這個時候離開前水頭,都是為了走壯丁。他住在印尼的一個小島上,買了一艘舢舨,專門運輸島上居民的民生用品和對外交通,娶了祖籍同安的女僑胞,生兒育女,其樂融融。後來招呼同鄉的江天川,也遷來和他住在同一個島上,生活十分愜意,43年農曆十月,迎接母親到南洋同住。冬去春來,寒來暑往,轉眼間到了七十年代,亞洲四小龍崛起,臺灣錢淹腳目傳遍世界各地,在印尼當地,隨著機動船隻加入營運,靠手搖槳的船隻也快要被淘汰了!非得趕快另謀出路不可,春江水暖鴨先知,江天川首先感受到這個壓力,他帶著家人立即付諸行動回到金門,嘗試了幾個行業後,便遷往桃園發展,之後在中壢買房定居。從前水頭到南洋,江天川和江樹仁關係一向親密,江天川回國後,彼此之間經常寫信聯絡,便告知他在唐山的近況,江樹仁心中犯嘀咕:早年離開的金門,難道現在真的變成像他所說的那樣,經濟十分繁華的狀況了嗎?為了證實他所講的是否誇大其詞,他要江天川找到住前水頭的外甥黃國民(以前沒聯絡),叫他回信,說明金門目前的物價,社會上真的「好趁吃」嗎?求職容易嗎?大哥國民請我寫了那封詳述油、米等民生用品的信件,民國80年,他就全家搬回金門了,後來二個女兒嫁給後浦郎,有個外孫女也留在金門結婚、經商,太太和兒子住不慣又回印尼,江樹仁則往返金門、印尼兩地,跑個單幫,介紹外籍新娘等,並在印尼他以前住的小島上,蓋了很多燕屋養燕,作為家庭副業。他在今年病故,享耆壽96歲,本來預計要在故鄉終老,無奈疫情阻隔,無法返鄉,達成他落葉歸根的心願。
這裏有段小插曲,超乎人們的意料,江樹仁要動身回唐山,畢竟金門缺衣少食的印象,在他的腦海中還是根深柢固,雖然江天川和外甥的講法讓他的想法有些動搖,但為了「保險」起見,他還是從家族平日穿著的服裝中,整理些較好的衣物,裝滿了二個皮箱,準備回來分送給親友,後來看到祖國的生活水準,趕快把皮箱寄放在外甥家,收藏起來,不敢亮相。為了回國,他賣掉賴以為生的木船,買了壹張單程機票,預定返國後就不再回印尼了!聯絡外甥從高雄北上接機,外甥黃國田和一位在臺的鄰居到松山機場去接機,因為他的名字有異,接人變成了「保」人大事,還花了一大筆錢,幫他買了回程機票,因為當時怕外國來的旅客,只買單程票,滯留臺灣不回去,所以有這一項規定。後來經過各方的奔走,請村長、鄰居、鄉老出居證明,又到戶政事務所取得民國35年的戶口名簿,有他的大名,江樹仁終於恢復原來的名字,並取得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
有人說:凡走過必留下痕跡,但沙灘上走過的腳印,轉眼間會被拍打的浪潮沖刷得毫無蹤跡,我雖然僅僅知道一麟半爪,慰情聊勝於無,十幾年前,從馬來西亞回來的江○景,他是江天南的兒子,請我帶他去祖公厝看一看,兩人在家門口拍照留念,而今老房子傾頹被拆,只留下四方形的外框,幸而包商蓋了間小鐵皮屋,將神主牌保留在裏面,否則後代子孫再回金門的時候,就沒有祖先可拜了!姓江的在前水頭的全盛時期有十餘戶,但迫於現實生活的需求,陸續遷出本村莊,現在實際居住和設籍人數都掛零,只遺留一些殘破的房屋、沒賣掉的土地、搬不走的祖墳,所以我才將前水頭不再有江姓住家,比喻為江水不再拍打水頭岸。江姓目前還有極少的家戶散居金門,多數住在經貿發達的後浦,希望他們在節日慶典,能撥冗參加社區舉辦之各項活動,和「故鄉」的民眾熱烈互動,聯絡情誼,讓社區更融洽祥和,並發揮江姓先人追求宜居地區的恒心和毅力,結合政府與地方的人力、物力,共謀前水頭社區的永續發展。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