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撞球
那一年家裡的古厝後間父親開了一家撞球店,店名叫順豐。
父親拿著紅色的油漆在在大門那不平的蚵殼石灰牆上寫下了順豐撞球店的名子。
老式的撞球桌是別人不要的,二手的撞球桌落袋都比新的要大,彈性也不好,這樣子來打撞球的阿兵哥都變得很準,姑姑是計分小姐,阿兵哥是絡繹不絕。
半天假的阿兵哥規定是不能脫下軍服不能到海邊。東林街上的憲兵多,被遇到記違紀回部隊又要軍紀再教育。
小額買賣,那時島上的老百姓大部份都是在做軍人的生意,洗燙軍服,綉學號,撞球間,小吃店,冰菓室。
撞球台是由兩塊結構拼接的,加上了邊條撞球布,古厝內的牆上釘上了一個擺放撞球竿的架子。
那年代的撞球大部份都是英式撞球,一個白色母球,六個彩球代表著不同的分數,十五個紅球各一分。進一個紅球接著打一個彩球進了繼續打,若不進就換手。
我和姑姑都會在旁邊計分,慢慢的也學會了打撞球,有時候阿兵哥獨自前來就陪著打球。若要姑姑陪打那是輸一賠三。
在金門有一種非常獨特的撞球打法,是用雙支球桿夾球滑動對準,這種打法也是要常常練習,我想阿兵哥的醉翁不在酒吧。
追走金門小姐要留在金門十年,我們都是這樣的嚇唬阿兵哥。要準備八兩金子,八千塊聘金,八千斤豬肉,就是這樣也是嚇不退這些阿兵哥。
后宅的士官長退伍要回台灣了,送了我們家一台電唱機和兩大疊的唱盤,從那天開始家裡的撞球間生意越發的好,一首一首美妙的歌曲隨著唱盤的轉動流盪而出,流水年華、往事只能回味、夜空、雲河,只要有客人來打撞球,我就是負責放唱片的,若是跳針還得跑進矮間的小房間內重新換針。
撞球台旁邊還有抽抽樂和投一角錢就可轉動一圈的小遊戲機,看運氣能不能轉到得獎位置,可能就是一包無慮嘴的新樂園。
後來姑姑嫁了,嫁妝之一是一台小電視,就放在撞球間的小窗口上。阿公愛看京劇,我則愛看兒童節目,時間就在這樣看似平常卻很幸福的日子中流過。
大堂姐在後間古厝多蓋了一間護龍,開了一家冰菓室和小吃店和雜貨店,沒兵的日子,都會坐在小桌子上拿著金門日報寫字,大姐偶而會問我,要不要吃冰。
清冰加糖,我這樣說,只見堂姐拿著四方型的冰塊就放在剉冰機上用手搖起了剉冰,刷刷刷的落了一盤塑膠菓盤的碎冰,在淋上一杓糖水。
要不要加煉乳,好啊當然好。那年在小金門,雞蛋清冰最令人懷念,除了香甜以外沒有任何的蛋腥味。阿兵哥一來若不是點四菓冰就是雞蛋冰。一天活力的來源。
冰塊是東林聯合冰廠出廠的,它還有生產冰淇淋,去找東林姨的時候,姨丈都會從口袋拿出幾塊錢說,來,拿去買冰淇淋吃。
順豐撞球間的右方就是叔叔開的製麵間了,隆隆的機器聲伴隨著全身都是麵粉的叔叔,開始壓麵時全家都要接力一般的用麵桿接下麵條拿到外面架在木桿上曬太陽,金門的麵是最好吃的,是用白殼做出來的。
什麼是幸福,一家四代同堂就是幸福。
時間總在不經意間流失,姑姑嫁了,堂姐嫁了,叔叔一家都搬到了台灣,而我也在烈中畢業後乘著開口笑往台灣求學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