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清風明月東坡我

發布日期:
作者: 周志強。
點閱率:1,263
字型大小:

每到中秋總會想起一人,那是我最尊崇的文人—蘇東坡。說起中秋節,東坡先生對這個日子特別有感受!丙辰年(一○七六年)中秋,距離他和蘇轍分離時已經六年過了,仰望天際的圓月他有感而發的寫下了傳唱近千年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一輪明月掛著是他的離愁!一○七七年的中秋,他如願和蘇轍在京城共度中秋,兩人泛舟古汴河(清明上河圖的主角)上,一邊聽著《涼州》曲一邊閒聊著,直到日沉月升時他寫下了:「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感慨今年與弟弟相聚,來年兩人又將各自飄零何處共看此月?想想在九百多年前那個通訊不易的時代,若不是蘇氏兄弟有著一官半職在身上,又怎能得知東坡何時回京,兩人又怎能在中秋之夜共遊汴河之上呢?若是尋常老百姓,寄一封信給故人,「信使(郵差)」這職業在當時會為一般人服務?信又該寄到哪?找得到收件人嗎?一○七九年又因為「烏台詩案」被貶至黃州,逢中秋之夜他又寫下了:「我醉拍手狂歌,舉杯邀月,對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風,翻然歸去,何用騎鵬翼,水晶宮裡,一聲吹斷橫笛。」中秋佳節對你我是團圓之夜,但之於蘇軾卻是滿滿的離愁。
而說起蘇東坡的傳奇人生得從西元一○五七年(宋仁宗嘉佑二年)開始,這是我國歷史上最艱難的一場國家公務人員考試,聚集中國文學史上許多魔王級的文人參與盛會。放榜結果:曾鞏、蘇軾、蘇轍等人分列前茅,就連「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的張載和宋理學大師程頤、程顥在那一年考試中,連前五名都擠不進去。這場國考就算文曲星親自下凡恐怕也得落榜!當時主考官歐陽修,改到蘇東坡的考卷時十分讚賞,但以為該篇試卷會是自己學生曾鞏的作品,為了避嫌而將之列為第二。等放榜時,歐陽修才感到後悔萬分。雖然當下蘇東坡錯失了榜首,但是在殿試的那一關他拿回了他應得的光榮,以《春秋》一文取得當年的狀元,而那時蘇東坡不過是廿歲的少年郎。不過,幸運之神卻未因此對他特別眷顧,同一年他的母親病故,依照當時的禮法他與蘇徹一同返鄉守喪。
待他結束守喪返回崗位時,卻因站錯戰隊與反對新法的歐陽修結盟,選擇了和王安石槓上因而開啟了官途上的風風雨雨,從此他不是被貶就是在被貶的路途上。即使是在他六十四歲那一年被朝廷相中,召回京城要任他為宰相之職。但過慣了鄉野生活的他,刻意拖慢上京的路程,最終在回京城的旅途上病逝在常州的孫氏館。好不容易媳婦熬成婆,不料人生卻嘎然而止,這樣的人生肯定不會受到世人所欽羨的!但他卻是中國文人中最被喜愛的第一人,他不僅在文學上有極高的成就,書法、國畫等也留下不少令人欽佩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貶到哪裡就吃到哪裡,為中國的美食界創造了不少迄今廣為流傳的名菜。最讓人朗朗上口的莫過於東坡肉,其它諸如:東坡肘子、東坡春鳩燴、東坡鯽魚、東坡筍、東坡茄子……,以冠上「東坡」二字的菜名、洋洋灑灑超過50個,足以被出版成冊,2009年時中國華僑出版社就曾出版過《蘇東坡美食筆記》一書,也正他身上的這點人間煙火味,連結你和我。
人人都說東坡先生曠達,可他也會愁苦、也會感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夜來風葉已鳴廊,看取眉頭鬢上。」對於亡妻的思念更是毫不保留:「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而他和佛印之間的「禪」鬥,卻讓人看見了他的豁達與風趣。對於月亮除了離愁,他也寫下了:「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他曾經年少豪氣對抗眼前的折難:「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煙雨任平生。」他也曾一人獨攬風與月,得天下景於胸懷:「清風明月我……」更能隨遇而安的活在當下:「誰道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人生在世免不了風風雨雨,世途漫漫少不了跌跌撞撞,但世間能有幾人如東坡先生這般,感受當下分分秒秒穿透生命的真實存在。
當下的人們都流行在旅遊或參訪的行程據點上,於網路的通訊軟體-臉書上打卡,留下自己的足跡。而許多活動、知名餐廳也都會要求打卡來換優惠或換贈品。除此之外,許多人也喜歡在旅遊或外出的時候PO個幾張照片、搭配短文昭告親友,分享自己的心得與喜悅。但相比於蘇東坡,現代人打卡的內容層次顯得淺薄了些。他的任官仕途並不順暢,隨著四處貶官,他遊歷了幾乎大半個中國,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句。他走到哪裡、寫到哪裡,雖然無法佐以照片,但是筆下活靈活現地盡顯當地美景與心情,不正是現代的打卡行為。「我如果要找人一起去旅行,不會找李白去,他這個人不負責任、沒有現實感。我也不會去找杜甫,他這個人太苦了!如果是蘇東坡就很好,他會是一個很好的朋友,也是能讓一切變得有趣的人。」這是來自余光中先生對於蘇東坡至高的評價。
確實如此!這麼有趣的人,能把被外放四處的官場失志人生,過成遊山玩水的達觀生活,而又同時能把政務處理得讓人民崇敬,你對他能不佩服嗎?即便他的仕途坎坷,政治上的成就也未能對應到他的才華。但只要是學過中文的華人,沒有人會對他的作品完全陌生的,生活裡處處都能隨口說上幾句。離別時我們會說:「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當我們感慨世事變幻,就會想起:「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即使我們雄心萬丈時,我們也能說:「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當我們生活不順遂時,想要放浪江湖,就會不經意地吟唱出:「何時忘卻營營?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即使到了人生的盡頭,他也毫不忌諱的交代起後事:「……某垂老投荒,無復生還之望。春與長子邁訣,已處置後事矣。今到海南,首當做棺,次便做墓,乃留手疏與諸子,死則葬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一乃東坡之家風也。」這是他被貶儋州(海南)時,抱著客死異鄉的念頭。只是他未料得,自己竟愛上海南,他說:「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已經高齡六十一歲的他,本以為自己能在海南終老,卻被朝廷召回。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人生如同一場旅遊,即便是誤入叢林或是身陷險地,但身旁眼之所見亦皆為奇景,此生僅此一回,為何?為誰?執迷。中秋之夜,讀「東坡」,雖開不了智慧,但也能沉醉其中:「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古今。」雖然每一篇作品只是映射了當時東坡先生的感概,和一時的感受與情緒,但是他只是用了幾個字句,卻能讓後世如你我這般平凡之人產生共鳴。正因為每一篇都精確地描述了每個人在生命中可能的遭遇,代替我們說出了心裡的感受,讓我們不至於得獨自一人吞下所有的心情。於是,每每讀到這些前人的精確而優美的字句時,總是能撫慰我心。我曾經相信讀書的目的僅是創造自己謀生與處世的工具,現今的我更相信讀書更是透過他人生命的沉澱來反思自我的存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