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也談《人生海海》

發布日期:
作者: 王曉革。
點閱率:968
字型大小:

麥家老師的《人生海海》出版有些日子了。問世以來,凡是聽到和看到的,對於他的這部歷時五年的長篇,無不是一片喝彩,溢美之詞可謂多矣。我承認自己沒有控制住誘惑,雖然一再告誡自己少買書、慎買書,尤其是流行小說;因為家中已經書滿為患,不少已被碼上臥室窗台(挺對不住的)。結果呢,沒管住手,還是在網上訂了一本。
然後,就是花了幾天時間讀它,讀完之後不得不承認,麥家老師講了一個好故事。而且,儘管不是一部諜戰作品,其中依然充滿懸念,一環扣一環地以曲折的情節演繹著主人公-原國民黨軍隊上校的傳奇經歷,確實過癮。這裡,暫不就這部作品的主題和人物形象進行探討,僅就小說語言談點看法,算是挑點毛病吧。
先看第四章第54頁:
「現在我還沒有做夢,連覺都還沒有睡,還在吃夜飯,正在飯桌上對全家人講白天看到的紅衛兵打砸寺廟的故事。講到一半上校來了,進門就對父親講:『你看,我成烏鴉嘴了,講什麼晦氣就來什麼晦氣。』」
經歷過文革的人知道,打砸搶盛行與紅衛兵風起雲湧的時候是運動初期,也就是1966至1967。上校在那個時候說話所使用的語言,不會也不應脫離當時的社會文化規範。對於那些說話難聽的人,當時人們形容一般是說某某臭嘴、滿嘴噴糞之類,至於「烏鴉嘴」一說,似乎是在八十年代以後才有的說法。退一步講,僅就個人親身經歷而言,在七十年代以前,人們說話聊天的語彙裡可以說是沒有這個詞的,當時不存在這種語境。
再看第九章第116頁:
老保長講到小瞎子被害時的情景時說:「……當時他那樣子真像是死翹翹了,嚇得我根本不敢碰他,連忙出來報信。」
此處的「死翹翹」一詞的使用,性質和上面一樣。在六十年代中期,「死翹翹」一詞恐怕也是沒有的吧?對於人的死,當時尊重一點的說法(口語)是過世了、去世了,不尊重的說法就是死了、玩完了。而且,「死翹翹」一詞從一個歲數已經不小的老保長嘴裡吐出來,總是顯得有幾分滑稽。
最後一點,我覺得這部小說在整體語言的使用上過於口語化了一些。比如第十一章第141頁:
「好久沒見到表哥了,他參加工作了,平時不住家裡,住鎮上。……因為沒其他工作,否則只有留在村裡當基幹民兵。基幹民兵照樣幹農活,拿公分,工資是一分也沒有的,比一比還是當門衛好,就去了。」
類似這樣的地方書中還有一些。
我倒不是說寫小說就得是文藝腔,堆砌多少多少華麗的詞句才好,但是過於口語化總是覺得有點那個。口語也不是不能用,但是我以為一要用得恰到好處,二要經過作家的提煉加工成為優美的文學語言。就這一點而言,該書的語言還是顯得比較粗糙,運用上仍有值得商榷之處。
好了,以上只是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似有雞蛋裡挑骨頭之嫌,在這裡先向麥家老師致歉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