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青花瓷」

發布日期:
作者: 蕭永定。
點閱率:1,093
字型大小:

金門出生的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一農,2006年曾回金演講,講題為「中國的鐵達尼號」,說明在1822年(清道光元年年底),一艘名為「泰興號」的中國最大木製三桅帆船從福建廈門港出發,載運兩千人前往印尼巴達維亞城(現雅加達)討生活,船底貨倉裡則裝滿了德化青花瓷器,結果在爪哇外海沉船。從廈門港出發,應該大多數是閩南人,可能也有金門人,很想在金門尋找有關「中國鐵達尼號」沉船事件的蛛絲馬跡。
清嘉慶、道光年間,金門「地不足耕,其無業者多散之外洋,歲以數百計,得歸者百無一二焉。」相信這兩千人可能有金門人,但金門各姓氏族譜通常僅記錄「往南洋,卒南洋」,無法找出沉船的任何線索,但別忘了這些德化青花瓷器可是用了金門出產的釉料「碗青」,這就是「中國鐵達尼號」沉船事件相關金門的鐵證。
德化窯是民窯,其陶瓷生產是以市場為導向的,本以白瓷而聞名天下,進入清代,海外流行青花瓷,青花瓷躍居主導地位。一般人認為德化窯青花產品的青花發色有「雞爪紋」,其實德化窯青花的雞爪紋是乾隆後採用金門「碗青」料所致,乾隆前德化窯青花瓷的鈷料是用浙料,青花呈色並無雞爪紋現象,乾隆以後才為節省成本採用新發現的本地泉州府金門縣之碗青。《金門志》紀錄乾隆朝以後開採碗青的過程:「鑿碗青者,從地上挖掘而下。雙乳山前後,坑陷錯落,復穴地如螘穿珠屈曲透去,經越村莊人家墳墓,間被塌壞,屢遭壓死不顧,經官歷任禁革。」到了道光十年(1830年),楊繼勳捐出個人俸祿,僱工填平這些因開鑿碗青所形成的坑洞,並頒佈一示禁碑後,金門碗青完全停產。
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從乾隆、嘉慶到道光十年的開採,金門「碗青」應已近告絕了,否則「值銀數十兩」的利之所趨,官府是無法禁絕的。目前僅能從這批「泰興號」沉船事故復原了一段被遺忘了的歷史,見證了昔日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東西方經濟和文化交流,印證了金門的「碗青」在青花瓷燒制領域也佔有一席之地。
八年抗戰期間,日軍佔領金門,隨即派遣地質學家市村毅完成「金門島の吳須土に就て」研究,對鈷、錳、鐵等含量有完整研究報告,吳須土就是碗青。新加坡《南洋商報》1938年5月5日也報導:「日寇大阪商船某丸號由金門運一幫磁土、碗藥返台灣。」其實抗戰前福建省建設廳技士陳臯就來金探測礦脈,已有開採磁土的計劃,日寇佔金,在料羅、新頭大量開採磁土,在瓊林少量開採碗青運往台灣。
金門陶瓷廠創建於1963年,當初是為了開發金門的磁土與增加就業機會才設置,是台灣目前唯一的「官窯」,蔣經國時期總統府的碗盤也幾乎都是金門陶瓷廠出品的,1983至1986年間,也幫故宮博物院代工青花瓷,所以「官窯」可謂當之無愧。我任職的東周化學公司五年前在慶祝成立35週年時,林光穫、陳永東、陳之文三位創辦人,也商請金門陶瓷廠特別製作青花瓷瓶紀念酒(如圖),分贈股東及員工。公司董事長陳永東先生、副董事長陳之文先生及我都是金門出生的出外人,都在金門完成中學教育才到台灣,沒有金門基礎的孕育就沒有我們個人,金門是我們的故鄉;同樣的,沒有碗青也就沒有青花瓷,因此金門可說是青花瓷的故鄉。
(稿費捐家扶中心)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