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閒話冬至祭祖、食頭宴

發布日期:
作者: 楊天厚。
點閱率:1,590
字型大小: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這是《詩經》對冬至前後自然景觀貼切寫照,也是大部姓氏族人開始忙於籌備冬至祭祖事宜的繁忙時刻。素以「宗族文化」見稱的金門地區,這個節慶尤其被所有孝子賢孫視為年度重要節慶。
冬至祭始祖及歷代祖考妣源遠流長
《尚書‧堯典》:「冬至、日短」。《禮記‧郊特牲》則有「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大報天而主日也」的說辭。「迎長日之至」指的就是冬至祭天的年度盛典。冬至為「一陽生」(陽氣的起始),此後白日逐次加長,故天子有祭天科儀。陰氣到冬至由極轉衰,陽氣則漸次萌芽。職是之故,傳統觀念總認為前半年為陽,後半年為陰。夜最長、日最短的冬至剛好在陰氣結束、陽氣開端的交會點。朱熹《家禮》有「冬至祭始祖」禮軌,朱熹此說明顯受到程頤「此厥初生民之祖也。冬至一陽之始,故象其類而祭之」說法影響。庶民百姓受此禮文承載,千百年來都選在此刻,於祠堂中隆重享祀始祖(始遷祖),暨歷代祖考妣。
周代以十一月為正月。至遲在漢代以來,冬至就是一個公定假日,百官皆可放假一天,俗諺「冬至大如年」之說,應與此有相當關係。《唐書‧禮志》:「元正,歲之始;冬至,陽之復。二節並重。」與年節並重的冬至日,是二十四節氣中最受重視的節日,以之作為年節傳統由來已久。《宋書‧禮志》:「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因小會其儀,亞於歲朝也。」冬至「亞歲」之說,即沿自於此。
另據《東京夢華錄》稱:「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清儒徐世鴻〈吳中竹詞〉「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紛紛衣帽新」,指的就是這個情景。民間慣習於這個時間點來祭拜祖先,搓湯圓、添新歲的習俗,已沿成千百年來不成文定規。因此俗諺有:「吃冬至圓,多一歲」說法,事實上不吃湯圓,照樣馬齒徒增,照樣年華老去。
宗廟祀祖規範嚴謹,朱子命名祠堂供庶人祭祖
傳統社會禮法對「宗廟」規範嚴謹,它是皇權象徵。天子有七廟(始祖廟一、昭廟三、穆廟三);諸侯有五廟;大夫有三廟;士有一廟。庶人無廟,平時只能將祖先牌位藏於盒內,敬拜時才從盒中啟出,祭於寢(祖廳後方陰暗處),對平民百姓相當不便。宋儒朱熹有鑑於敬享祖先,寓有「報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故特以「祠堂」命名,取代「宗廟」的敏感稱謂,讓「庶人之賤」得以有供享先祖處所,而且特意將之列於《家禮》首篇的〈通禮〉,成為芸芸眾生尊祖敬宗神聖祭祀空間。「紅宮黑祠堂」的色系遂成為寺廟和祠堂的明顯標記。
以敬享先祖、團結宗族情誼為訴求的祠堂,民間有祠堂、家廟、宗祠、祖厝等不同稱謂。有用「家廟」稱大宗、用「宗祠」稱小宗者,如瓊林村濟陽蔡氏;有以「宗祠」稱大宗、以「家廟」稱小宗者,如湖下村楊氏。稱謂雖殊,但扮演「尊祖、敬宗」,「敬宗、收族」的用意則一致,似不必太計較。《大清會典》言,官方禮典如皇帝祭天、孔廟釋奠典禮的「太牢禮」(祭牛、豬、羊三牲。牢指祭祀用的犧牲),其中供牛居中,左羊,右豬。民間祭典不能用牛,僅能用豬、羊的「少牢禮」,〔雅稱剛鬣(ㄌㄧㄝˋ)、柔毛〕,全豬居左,全羊居右。現今民間慣用豬、羊的擺放空間,與《大清會典》禮文定規剛好相反。此即意謂俗禮有其「約定俗成」屬性。
《家禮》有祭高、曾、祖、禰(亡父在家廟所立之神主牌)四代的禮文規範,現在的祠堂則可祭高祖以下的歷代祖考妣,祖龕採「左昭右穆」方式排列,井然有序,明顯受到封建社會「宗廟」制度影響。冬至祭始祖,清明祭祖墳。一般住家則仿照祠堂春秋二祭模式,於祖公厝(或大廳)採「做春秋」(即農曆二月十五日春祀與八月十五日秋嘗),或年節享祀歷代祖先的傳統作法。論規模,當以祠祭為最,特別是冬至祭祖儀典,最能彰顯金門地區宗族文化底蘊的重大節慶,當天縣屬公教人員以往尚可享有半天假,俾便於參與宗族的祭祖事宜。
禮樂文化是儒家文化核心價值,祠祭儀程中的三獻禮,已成為儒家禮樂文化無可取代的展演櫥窗。在莊嚴鼓樂聲中,身著長袍馬褂的族老,以及盛裝參與的孝子賢孫,在執禮人員指揮下,序昭穆、論尊卑,序立於供桌前方的天井空曠處,遙向祖龕中的歷代祖考妣牌位虔敬行禮,一則緬懷祖先創業的艱難,再則藉此團結族親宗誼,儒家垂範世人的孝道觀,於此展露無遺。
剛鬣、柔毛(全豬、全羊)的「少牢」禮,是祭祖盛典當中不可或缺的儀軌機制,如今仍完整保有是項傳統者,就屬西村呂氏宗祠為最。琳琅滿目的「滿漢全席」供品中,有「五湖、四海」,有「八大、八中、八小」,以及64碟菜雕等相應供品,其中更有提供祖考使用的刮鬍刀、茶具;供祖妣使用的胭花脂粉,應有盡有。等而下之者,尚有五牲或三牲、葷素菜碗等,充分展現「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祭祀觀。整個祭祖儀典就在肅穆嚴謹禮儀實踐中,映照成深具地方特色的禮樂樣貌。「吉禮」當中的祭祖禮之所以能代代承傳,居功厥偉者當屬默默奉獻的禮生群,各自扮演「通、贊、引」不同角色的這批司禮人員,角色扮演雖有不同,對禮典的運作貢獻則一。
三獻禮中的「晉毛血」、「瘞毛血」儀式
祭祖三獻禮中尚有「晉毛血」、「瘞(一ˋ)毛血」的儀式。《禮記‧郊特牲》:「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貴純之道也。血祭,盛氣也。」祭祀時用犧牲的毛、血供奉,是以毛、血代表祭牲內外都毫無缺損。取鮮血以祭,是為了顯示氣之盛。《國語‧楚語》也說:「毛以示物,血以告殺,接誠拔取以獻具,為齊敬也。」《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豈捨諸?」(騂,音ㄒㄧㄥ,純色的牲畜)。用祭牲純一的毛色向神表明祭物的完美,用祭牲的血表明是新殺的牲禮,用祈告表明祭祀的誠信,將祭牲拔毛取血完整地供獻給神明、祖先,是那樣的精潔恭敬。「晉毛血」即在向先祖稟報祭牲的完美,象徵其精潔恭敬。古代宗廟祭祖禮,必須在宗廟旁現場宰殺牲畜。祭牲的材質最好是用毛色純正,而且頭角端正者。儀典中的「晉毛血」、「瘞毛血」,指的就是向祖先報告牲禮是現宰的。以鮮血為祭,有祈求「氣盛」之意,祭後還要將鮮血埋在祠堂後方。烈嶼鄉全豬、全羊禮背部各擺一串豬肺,與此有異曲同工之妙。清儒說:「肺主氣」。套用飲料公司「有氣才會旺」廣告詞,指的都是祈求運勢興旺之意。目前金門地區仍保有「晉毛血」、「瘞毛血」古風者,後浦頭黃氏家廟祭祖禮是其中較為經典的例子。
綜觀金門地區各姓氏祠祭,可謂特色獨具,其中又以瓊林村濟陽蔡氏家廟農曆二月初七日與十月初六日春秋二祭最具代表,嚴謹儀軌為它贏得崇高的美譽,是海峽兩岸三地祭祖禮儀不可多得典範,更是儒家禮儀實踐重要場域。祭典中供品全部採用平民化的「葷素菜碗」風貌,這與其祖龕裙版「蘋藻時薦永家齊」篆刻遺訓,與「仁、讓、信」族訓有密切關係。其他諸如後浦西門陳氏宗祠(「十三陳」總祠忠賢祠)春秋祭典亦頗有可觀處,特別是主祭官的聘任與葷素並陳的滿漢全席宴,都是值得觀察的禮儀投射。
「十三陳」族裔於冬至日在村中祠堂內祭祖。為聯絡彼此宗誼,特約定於每年農曆正月十八與十月十八兩日,於總祠舉辦隆重春秋祭典。由族老出任主祭官是傳統祭典常軌,忠賢祠由族老代表族眾主持祭祖儀典,並於「食福」儀節中接受歷代祖考妣賜福,一切行禮如儀。至於兩側次殿的文昌帝君與福德正神,則採多元方式處理,禮聘族中碩學鴻儒擔綱文昌祭典,敦請族中任公職主官者出任主持是項祭典。由族中挑選精英擔任主祭官,對族眾所產生「有為者亦若是」的激勵作用至深且遠,比起全部由族老包辦主祭官的作法,差距不可以千里計。
(上)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