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馬祖山海遊 ──體驗戰地文化,攬勝「石頭城」

發布日期:
作者: 王新偉。
點閱率:1,369
字型大小:

數百年前,來自大陸東南沿海的移民登上馬祖列島,為了在遍布峭壁的島上覓得立錐之地,只能就地採石築屋,這些以花崗岩砌成的石厝,依山勢而建,形成錯落有致的「石頭屋」。清末開放五口通商,馬祖首當其衝受到西洋建築的影響,傳統「石頭屋」的屋頂常見五脊四坡形式,從高處看就像是一顆顆印章,於是有了「印章屋」的說法。這些「石頭屋」最大的特色是為了防風,屋頂一定要用厚重的磚石壓住瓦片,而這些壓瓦石既有平整的磚石,也有不規則的亂石,瓦縫之間又可透風,所以也被稱作「會呼吸的房子」。
在南竿島的東北角,澳口正對著北竿島的牛角聚落,是馬祖「石頭屋」聚落保存的發源地。村子裡一棟棟「印章屋」造型方正,傍山面海而建,雖然新舊並陳,但順著山勢組合成密不透風的建築群體,頗有幾分「馬祖九份」的相似。穿行於蜿蜒曲折的小巷弄,腳下是花崗石塊鋪成的步道,不時被高大不規則的石頭砌牆擋住去路,忽地一個轉身,藍色大海卻又出現在眼前。
馬祖的四鄉五島皆有不同樣貌的「石頭屋」,即使是已經無人居住的離島的離島,也少不了小巧玲瓏的「石頭屋」。正是山、海和「石頭屋」,構築出馬祖特有的閩東風情畫卷。
位於北竿島的西北方,澳口朝向大陸的芹壁村,是馬祖聚落保存的典範,也是馬祖最具規模的「海上石頭城」。
北竿全島的面積僅9.9平方公里,與南竿島面積10.4平方公里差距不大,但人口卻不及南竿的一半,所以明顯「地廣人稀」。早期北竿因漁業而興盛,芹壁大約在清末就已頗具規模。無奈後來漁業沒落,北竿居民紛紛外遷,芹壁凋零,到上世紀90年代時一度人去樓空,石厝幾乎荒廢,成為被遺忘的「石頭城」。
隨著馬祖積極轉型推動觀光,芹壁村竟在一夕之間成為馬祖最亮眼的景點。現在的北竿就宛如馬祖列島的縮影,無論是戰地風貌,還是閩東建築、地景生態,在北竿俯拾皆是。當地人說,走一趟北竿,便能掌握馬祖列島的諸多特色。
看芹壁「石頭城」,一定不能錯過那隻浮在海中的龜島。芹壁舊稱「鏡澳」或「鏡港」,後因海中龜島被村民視為「守財聚寶」的寶地,而龜島的福州話是「芹囝」,因此位在「芹囝」前方山壁上的村落,就被稱作「芹壁」。
芹壁村背倚芹山和碧山,是一個典型的澳口集村,沿村落下方的環山公路蜿蜒前行,每轉一個彎,就能看到金色沙灘和湛藍海水與石厝聚落交相輝映,濃烈的異國風情,有如置身地中海的錯覺,充斥著浪漫情調。
芹壁村最有名的「石頭屋」,莫過於西式洋樓外觀、華貴氣派的「海盜屋」。這棟兩層樓的石厝坐落在聚落的上風處,踞高臨下,可監控海上的一舉一動。「海盜屋」的建材除了馬祖本地的花崗石,還有自大陸運來的青白石和福杉,是北竿最豪華的洋樓。可惜「石頭屋」才落成,屋主就流亡了,一天都沒住過,後來變成國民政府的村公所和學堂。
芹壁村的石厝以階梯狀排列建造,沿山勢層層堆疊,形成錯綜複雜的聚落樣貌。黃色的外觀幾乎都是花崗岩砌成,包括屋頂、牆身、鋪面、石垣等外牆,而內部結構則採穿斗與抬樑式的木造手法,打造出具備防風抗震性和冬暖夏涼功能的屋舍。
所以,來馬祖一定要住一回「石頭屋」,體驗一下其外在粗獷、內部卻顯露溫潤質感的奇妙感。
「石頭屋」是馬祖迥異於台灣、澎湖和金門,截然不同的閩東建築風情,而「封火山牆」則是另一個重要的建築語彙。早期中國南方人稠地少,為節省建築用地,遂建構出一種天井院村落民宅群體型態。天井院之間為防止火災蔓延,會將山牆建的高過屋頂,稱為「封火山牆」。而「封火山牆」在馬祖的應用,以廟宇居多,屋頂兩側彎曲高聳的「封火山牆」延伸到天空,鮮豔的色彩十分醒目。演變至今,「封火山牆」的作用已不只是防火,其極度誇張的彎曲造型和強烈的色彩對比,已成為馬祖地方廟宇最具代表性的視覺美感。
「同島一命,軍民一家。」這是馬祖作為戰地前線最典型的寫照,也是島上無所不在的一句標語。
從北竿白沙港碼頭搭乘「跳島」計程車,前往大沃山頭的「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公園」,跟年輕的司機先生聊起這句頗鼓舞人心的口號,沒想到他露出很「認真」的表情,說這句標語是馬祖幾代人最重要的精神寫照,是軍民之間親切且深刻的合作關係,如果沒有這句標語,就不會有今天的馬祖。一個在地的年輕人,未曾經歷過那段烽火歲月,卻對那段不可抹滅的過去懷著一份情感。當我們以一種遊客「獵奇」的眼光搜尋島嶼上曾經歷戰地風采的一草一木,而島上的居民,伴軍超過半個多世紀,早已把「寵辱不驚」詮釋得恰如其分,認真生活的態度讓人打從心底敬重。
當我們行走在馬祖的村落裡,不時在路口的白牆上,看到「為中華民國國家生存發展而戰、為百姓安全福祉而戰」的標語,總有一種莫名的敬意,如果沒有作為戰地前線的馬祖,如果沒有這些在外島當兵的阿兵哥,今日的祥和安平將是一個不圓的夢。
這就是馬祖所孕育的戰地精神與文化,而島上密度極高的軍事設施,則讓馬祖成為名副其實的軍事島嶼。
自上個世紀50年代,政府就在馬祖實施「戰地政務」,掌理所有軍事和一般行政。這種基於軍事考量而採取的「軍管」措施,直到1992年11月7日,才在金門和馬祖完全解除。隨著馬祖的「戰地政務」結束,島上生活回歸正常運作。1999年11月26日,馬祖國家風景區成立,是台灣第六座國家風景區,開啟馬祖作為一個重要觀光島嶼的定位。2003年,馬祖開風氣之先,籌備國內第一座以軍事設施及武器展示為主題的公園-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公園。這座佔地廣闊的戰爭和平紀念公園,是馬祖轉型觀光後,結合軍營及戰地風貌的代表作。2004年11月6日,馬祖戰爭和平紀念公園暨08據點主題館開幕;2009年,新的戰爭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在12據點落成開放,至此,馬祖將一個真實的戰地環境轉型成兼具教育展覽與休閒觀光機能的綜合性主題公園。
馬祖是列島,大小島嶼之間還隔著窄窄的馬祖海峽,那些大大小小數以百計的軍事據點就修築在山頭或峭壁上,所以馬祖流傳一句話:「到了馬祖要登山頭」。雖然馬祖的第一高峰碧山,海拔僅298公尺,但陡峭的程度一點不輸台灣的高山,1400餘階的壁山步道,挑戰性十足。名列台灣第98座小百岳的南竿島雲台山,標高248公尺,曾是馬祖重要的軍事要塞,現在山頭還有營區,並設有強化官兵敵情教育的「軍情館」,後考量兼顧馬祖觀光發展,也開放一般民眾參觀,但入內要查驗國民身分證,而檢查證件者是身著軍服的現役軍人,顯見此地的重要性。
馬祖的山不高卻攀登不易,即使是只有145公尺高的北竿大沃山,上山的路也是窄仄而陡峭,我們在后澳村口全馬祖唯一的紅綠燈下「誓師」,向著山頭的戰爭和平紀念公園前進,抵達12據點的主題館時,已是氣喘吁吁。主題館的外型像一艘昂首的船艦,雄踞山頭迎客,而船艏的觀景平台,朝向東方迎接北竿的晨曦,與南竿的四維夕照、西莒的坤坵夕照並稱「馬祖晨昏三絕」。
12據點的草地上尚存「陸軍營地」的碑石,想見當年這裡曾是軍事要衝。而一旁的大胆據點,迷彩的外裝隱在荒煙蔓草間清晰可辨。由此據點前行是螺蚌山自然步道,等高線雖僅40公尺,卻係一條需要攀繩的挑戰型步道,行至步道的尾端可以欣賞海蝕奇景-海上孔子像。螺蚌山上有馬祖珍貴的凹葉柃木(濱柃木),千百年來承受風剪,蒼勁嶙峋,與台灣高山上的玉山圓柏齊名。
由主題館前往06據點和08據點,是兩條分岔的戰備道,也稱「車轍道」。早年馬祖因戰備需求及地形限制,僅適合餔設水泥的鋼性路面,但在那個艱困年代,基礎建材匱乏,為節省水泥,軍方在開拓道路時,只在路面上鋪設兩條比車輪略寬的水泥道,僅供軍車和戰車行走,至於水泥道旁邊的路面則就地取材以石頭鋪設,遂稱之為「車轍道」。
園區內的06據點值得一探,此據點可臨望大沃山外海各島礁,海岸地貌極為壯麗。當年駐守06據點的被稱為「擎天部隊」,可見其威武,順著步道入口拾階而下,一抵達坑道入口,就有沁涼的海風撲面,隱於岩盤內的坑道,雖短短數十公尺,但每個射口都是一個絕佳的觀景窗,是體驗島嶼風光的秘境。(三之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金沙分銷處
    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36號 金沙分銷處地圖
    0933-699-781
  • 金寧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武德新莊118號 金寧分銷處地圖
    0910334484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