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會
每年的7月1日是我們第九屆特別師範科(簡稱特師科)同學選定聚會的好日子,因為這一天正式開啟暑假生活之始,也是了卻一學期的辛勤耕耘,暫告一階段,可以稍稍喘口氣、略作放鬆調適,以便迎接下一回新的挑戰,是大家找不出任何理由請假的良辰吉日,亦可說是大家都比較能騰出聚會的大好時光。所以,大家都非常珍惜這難得又有意義的餐會,不僅可以話家常、聊心事,還能交換教學心得、工作經驗,甚而談古論今、縱橫千里,時事政論兩相宜。即便是兒女經、芝麻小事均可搬上檯面,大有「縱談天下事、洞徹古今情」的瀟灑豪邁。現如今,一個個都退休賦閒在家,天天都是星期天,但是,想不到大家卻更加忙碌,外務更多,真是始料未及。
近兩三年來,由於疫情,停止了所有的聚會活動,包括我們特九女的私房閨蜜下午茶也都停擺,直到今年疫情稍趨緩解,獲得鬆綁,我們的清土會長旋即秉持著科學精神及職責所在,一本初衷、遵循慣例,如期舉行,讓人十分佩服其做事原則之嚴謹,處事作風之慎重。
料所不及的是,退休後的同學們忙碌加身,不僅外務多,且諸事浩繁,告假的人卻是不少。原本大家認為以大多數人可參加的時間為依歸是最佳的選擇,擇期再辦無妨,稱得上是兩全其美。但,一經會長解釋,大家都釋懷了,他說:「若更改時間卻導致原本可以參加7月1日聚餐的同學無法參加,這又該如何讓這些人心服呢?」主辦人所言甚是!又說:「設若非更改聚餐(會)時間不可,也得經過會議通過再執行。」此乃真正的民主精神,太有道理!為此,不得不讓人讚嘆,更是讓我十分欣賞!佩服其人:心思之細膩、設想之周到,真不愧是我們的會長(學理工出身的)!
第九屆特師科同學會歷經金土、為學、立邦、輝國、秀華、賜福、莉莉、清土諸位會長盡心盡力的經營、服務之下,使得同學會的婚喪喜慶、送往迎來……等等,都溫馨的推展開來。在這友情天地裡慢慢地醞釀著一股無私的大愛,藉著愛心的傳遞,讓人享受到滿滿的溫情、感受到人性的光輝,對於歷屆會長無私無我的奉獻精神深感佩服。以至於,這次同學會改選新會長時,雖然前幾任都是選賢與能,精選出來的,可到如今,大家都說大部分都擔任過了,現在就讓沒擔任過會長的同學輪流擔任來為同學們服務。沒想到話鋒一轉,會長指標指向我,又獲得大家一致通過。心想:既是服務性質豈能推託,我就義不容辭地接受了這項任務,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如此爽快地答應此次重責大任。國父曾說:「人生以服務為目的。」這豈不是為同學服務的大好機會,且多年來蒙受歷任會長的不辭辛勞,是該有所回饋的時候。慶幸的是,今年還多了一位自願輔佐會長的副會長─杭惠同學,外加增設一位總幹事─秀華同學,如此一來,不啻是如虎添翼,大家有志一同、齊心協力,真是太健全、太完美了!
說真的,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此時此刻的我們,都懷抱著世間最美、最燦爛的夕陽,擁有最美好的時光,可說是了卻了人生重責大任,除了好好珍惜、好好享受之外,真的還要盡力揮灑。在既有的條件下,享受當下無涯的分分秒秒、時時刻刻,進而發揮至極致完美。特別是同學間的這份情誼,讓人備感珍貴,更加要珍惜擁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說:「同學是前世的債,今世的情,常來常往,格外芬芳!有同學的地方,就是景色最漂亮的地方。」的確,在年歲漸長,退休後的時日裡,「同學」讓人得以重返年輕的歲月,雖然往事只能回味,但卻能穿越時空隧道,回到從前。所以,近日裡常不自覺的、意味深長地細細品味,咀嚼再三、懷想當年……。
順便一提的是,早期的金門可說是文化沙漠。師資相當缺乏,因為有了歷屆特師科師資的投入而翻轉了金門教育史上的里程碑,作育英才、端正社會風氣、提升文化水平,可謂功不可沒。特師科不是每年都辦,而是視國小師資需求而辦。從民國49年開辦第一屆特師科起,至民國65年(若沒記錯的話)的第10屆止,前後大概陸陸續續地辦了10屆,計造就了475位教育尖兵投入金門教育界,可說都是金門地區的菁英、佼佼者。雖然往事已矣,但此刻翻閱舊史,重溫當年,還真的以身為特師科一員為榮、為傲。
隨著科技的與時俱進,網路世界的無遠弗屆,不因時空的阻隔而真正的達到「天涯若比鄰」的境界,更因Line上群組的聯繫,使久違的同學得以在群組裡寒暄問候、相互關懷,也能彼此交換意見、增長見聞,甚而新知交流、更上一層樓,真的!在這一日萬里、突飛猛進的時代裡,即便是窮追猛趕也及不上瞬息萬變的大千世界。所以,好好的善加利用科技文明的產物,讓友情天地更加燦爛輝煌、光輝四溢。
誠如莫言所說:「找一個理由,和同學見一面,聚聚,或喝杯咖啡,都好」「找一個理由,和同學見一面,不為別的,只想一起懷念過去的歲月,一口老酒、一首老歌,……。」、「……只想看看彼此,一聲同學,一份關切,情誼綿長。」「找一個理由,去見一見同學,時間一年又一年,青春已逝,年華已老,一聲珍重,一句祝福,感同身受。」這些動人的言詞深得我心、契合我意,真的!再不好好把握當下,怕再回頭已百年身,無限唏噓。
也許有一天,當你老了,你可能把同學的名字給遺忘了,但,依稀似乎還記得他曾是我同學,這樣便已足夠。當下的你,也不必覺得喊不出她的名字來是一種愧疚、一種尷尬,只要說出世上最美的一個代名詞「同學」,便足以化解尷尬,彌補一切;只要一句「同學」,再無隔閡,一座心橋便架設在你我之間,依稀彷彿的往事如煙歷歷再現,恍如昨日,那是多美好的往事。所以,「同學」一詞是多麼溫馨親切的話語,它拉近了彼此多少距離,恰似隸屬於同學間的一台倒帶機,裝滿了甜美的回憶,溫暖動人且歷久彌新,讓人感受深刻。
所以,身為同學會會長的我,期許懷抱著三個願望:
第一、把同學找回來
在資訊不發達,交通不便捷的「遠古」時代裡,相隔千里,見上一面何其困難,縱使是鴻雁往返,即便是隻字片語、字字珠璣亦如獲至寶般的備感珍貴與珍惜。古人有言,見信如見人,頗有道理。此時此刻,我們歷經了魚雁往返、家書萬金的年代,來到了資訊發達的科技現代,電話、手機、Line、WeChat、Message……等,真真是千里音訊一線牽,還能視訊遙望,聊慰相思之苦,說多方便就有多方便,能不好好珍惜擁有、把握當下嗎?這世上除了親情、愛情、手足之情,便是友情最叫人牽腸掛肚,難以忘懷,即便曾經有過的恩怨情仇也都因年歲的增長隨風而逝,化為和煦的春風,如在春風裡,雖然往事只能回味,但曾經擁有便是永恆。若能把同學一一找回加入群組亦是功德一件!總能讓人看見了他,便憶起了她,連鎖反應下逐一找回,只要有信心,大家分頭尋覓,相信這不是件困難的事,何況大家現在可都還是能跑能跳、耳聰目明,且還是「有錢(至少還有零花的退休金)有閒」,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有了群組就好好經營,使其蓬勃滋長、生氣盎然,常常大家傳來各自的生活點滴,幸福小確幸。除了愉悅自己,進而與人分享,誠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獨自開心是小樂,與人分享是大愛。所以,每天總得往群裡轉轉、溜達溜達,時刻跟上大夥兒的腳步。再說,群組裡擁有滿滿的資訊,溫馨的關懷,別有一番天地,也才不至於退休後與社會斷了線、脫了節,成了獨居老人。
錫忠同學除了常常分享其大作,也常曬出登山樂、秀恩愛,所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退休後還能有伴同行,志趣相投的徜徉於山水間,逐山林、登百岳,讓人只羨鴛鴦不羨仙;雖不是音樂科班出身,卻還能創作小曲,既寫詞又作曲,自娛娛人,樂在其中,倒還真有幾分能耐,真是羨煞大家了!也為群裡做了最佳典範。
為學同學校長從文青進化到老文青,自始至今,功力不減,不啻有兩把刷子,許是年少博覽群書奠定了文學根基,加之人生歷練豐富,又是多情種子、善感之人,懷舊、念舊、滿懷感恩!所以行筆走來,字裡行間、真情流露,在在引人入勝!退休後,有閒得暇的努力創作、辛勤筆耕,除了見報率高,更是一口氣出了3本書!不啻是「多產作家」,也不愧是金門縣寫作協會理事長!
諸多同學亦常常不忘在群裡分享新知,散播熱點,問好問早,溫馨親切,像極了一個知書達禮的大家庭,溫良恭儉讓,這樣的一個大家庭夫復何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