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黃武仁恩師
這「題目」就可能令人詫異!因為恩師尊姓大名在金門是如雷貫耳,是位家喻戶曉的大人物。恩師擔任教師為期不長,曾任沙中、城中、金中校長多年,爾後擔任黨委、立委、省委,一路步步高陞,身居金門要職,先任教界,後又從政,豈會是「教師」呢?
話說民國五十三年,政府為實施延長九年義教政策,金門首創全國第一且唯一的試辦國中--金城國中,招收全縣各國校應屆畢業生,筆者有幸適逢,成為全國第一屆國中生、城中第一屆畢業生。
當年大學畢業生如鳳毛麟角,金門師資短缺,唐與程校長每年暑假都要千里迢迢赴臺訪求名師,或向軍中借聘師大畢業的預官役,幾位歸鄉學人的縣籍老師都是一時之選、金門菁英,校長相當器重他們。黃武仁恩師大學畢業後服完預官役,隨即返鄉造福教界、嘉惠學子。
入學時採行常態編班,我編在仁班,男女合班,全班53人,導師黃武仁恩師,年輕英俊、博學多才,很榮幸成為導師班的一員;恩師府上英坑,我住浦邊,同屬金沙鎮,在交通不便的年代,相較城區而言,都算偏遠,同樣住校,因此,師生見面的機會增多了!
二年級起,學校依據上學年成績實施能力分班,我編在忠班,全班48人,是全年級唯一的男女合班,孝班是女生班,其他全是男生班,恩師改任忠班導師,如此連續三年都在恩師班級並不多見,內心深感榮幸!
城中草創初期,周邊一片荒蕪:前有沼澤地,右是墓仔埔,左是樹林壕溝,後有崗哨碉堡,新建的金蓮淨苑,近在咫尺,空曠寧靜處處有,都是讀書好場所。
每天一早,恩師比學生早起,比學生勤奮,先做健身操,而後尋一幽靜樹下開始背誦、備課,告訴學生早晨記憶好,背書好時機。事事以身作則、處處為徒表率,刻苦自勵、奮發不懈;一言一行,深植學生心中,影響至深且鉅,無怪乎學生個個循規蹈矩、勤奮向學。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當年師生住校相當踴躍,師生以校為家,朝夕相見,親如家人。住校生採「類軍事化管理」,每天早晚集合點名,每在早點名前後,模仿恩師自覓幽靜背誦國、英,還可現背現「賣」,恩師要求好文章務必背誦,才能活用,一早坐在辦公室批改作業或等候學生來背,恩師逐句聆聽,並在課本打成績,致使本班成績日益精進、愈加亮眼。
恩師任教文史,上課一板一眼,一絲不苟;教材嫻熟,倒背如流;語調鏗鏘有力、不疾不徐;講解條分縷析,深入淺出;板書工整遒勁,字如其人。也補充課外教材,額外背誦〈朱柏廬治家格言〉、〈岳陽樓記〉、〈中山樓中華文化堂落成紀念文〉……等,以培養修身齊家美德、提升語文閱讀能力,三年受業,獲益匪淺。
恩師儀態大方,服裝端莊,衣褲漿燙,革履錚亮,益顯其英姿煥發、神采奕奕,無形中影響學生的穿著儀表,見「師」思齊。恩師表面威嚴,內心慈祥,相當關心學生,記得某日黃昏,幾位住校生代表參加軍中慶祝晚會,先在一樓辦公室前集合,恩師大概見我穿著單薄,要我添加衣服,以免著涼。某次月考數學成績出現紅字44分,特地問我,這次數學怎會不及格?我乃向數學老師查證,原來是74分,筆誤所致。
恩師為人耿直、處事公正,恩威並施、賞罰分明,平日很少處罰學生,只記得一次:幾位同學犯過,恩師動怒,首次動用棍子教訓,規過勸善,警惕學生一之為甚、不可再犯。
恩師治軍嚴謹、帶班有方,學生常規,井井有條。帶領學生外出,行進步伐一致、隊伍進退有序;與學生合照,總是站在一側,以學生為主體,在畢業同學錄中可以獲得見證。
當年週休一日,週六上午排課,下午一節班會,而後大掃除,本班每週洗地板,恩師始終身先士卒,捲起衣袖,與學生同心協力、一起工作,絕不袖手旁觀。恩師身教重於言教,影響我日後從事導師工作,幾乎都向恩師學來。
記得某晨冬寒料峭,天色微亮,恩師提早起身,遇見張延熙同學早已「聞雞起舞,勤奮苦讀」,隨在班上表揚,恩師常舉正向實例以收潛移默化之功。
我與其他股長無緣,也能力不足,但最常擔任學藝股長,每天的導師簽名,恩師總是笑容相待,甚感暖心!城中三年,只有在一年仁班拿過月考第三名獎狀,分班後高手如雲,未再獲獎,三年的月考未曾拿過紅字,每次月考約有四、五科超過90分,當年有個想法:務必努力學習,方不致辜負恩師苦心教誨。
校園的籃賽總在放學後,住校生正可一飽眼福。曾見多場次比賽,印象最深的是兩棲蛙人對戰裝甲部隊,精彩刺激、瀕臨打架。恩師也是籃球高手,馳騁球場、驍勇矯健,最帥絕招是跳躍騰空,而後投射「唰!空心三分」,幾近百發百中,無人能擋,班上同學一旁狂喊加油!影響我日後偏愛籃球,模仿恩師跳投球技。
三年倏忽而過,畢業前夕,當年就已流行簽名留言,恩師逐一為學生留下金玉良言,諄諄告誡。在此恭錄恩師賜言:「人生的第一件事,是要緊緊地捉住生命;我們不能讓生命在無知無覺、渾渾噩噩中溜走;我們不能讓生命似夢幻雲煙一掠即逝;我們的生存要有力的生存,尤其在此艱難的時代,更應發揮潛在的力量,去創造一個光輝強烈的生命。書與家箴弟共勉之。黃武仁。五六年仲夏於城中。」並附半身玉照,令我讀了再讀,如暮鼓晨鐘,朝乾夕惕。
在畢業團體照中,男生35位,女生15位,全班50人,分列三排:前排席地而坐,三排女生與四排男生站立,二排為師長座席,感謝15位師長參與合照,校長居中,教務、訓導分坐校長左右,恩師位居導師要津,卻與學生站立左側,「謙謙君子,溫潤如玉」,謙遜退讓,以客為尊,高雅風範,深獲學生敬仰!
畢業之後,印象最深的幾次晉見恩師:首次是高二時的校外教學,城中忠班的14位同學就在沙中蔣公銅像前與恩師合影,師生相見,歡喜相逢;二次是任教述美時,沙中舉辦美術科觀摩會,我代表述美出席,恩師上台致詞,重溫昔日聽課時光;三次是就讀師大大四寒假返金,前往城中校長室拜謁恩師,稟告面臨分發困擾,不知要返金還是留臺?恩師勸我留臺較好;四次是拙著《浯島情懷》付梓,前往恩師尊府,敬贈恩師恭請賜正。
「經師易遇,人師難遭」,恩師不僅是經師,且是兼具人師的良師,「春風風人,夏雨雨人」,學生如沐春風、如浴夏雨。筆者有幸蒙受三年教澤,在我任教生涯中,無時無刻奉恩師之言行為圭臬,尊恩師之人格為典範,兢兢業業,不敢違背,讓我順利完成教學工作,這都得歸功於恩師的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