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走下去好嗎?
寒風細雨連綿群山,瀰漫出的霧色讓風景如畫,冬天未至,陽明山已有了雪的蹤跡,仔細端詳,那不是雪而是霜,一樣可以讓遠方的山白了頭,是水蒸氣在溫度很低時,形成的凝華現象。人家都說霜雪霜雪,因為霜與雪,相似度太高嗎?用擬人法的角度來想像,彷彿兩者是有血緣關係的親戚。
一大早,我們想出發去看海,查了查網路地圖,發現仰德大道是便利的捷徑,於是規劃好方向,我們就驅車前往了。
地圖顯示,越過整座山後,繼續走下去地往前而去,銜接的石門,我們可以考慮先抵達風力發電站,像個觀光客一樣去散步拍照;而市區則是等在群山萬巒下方,進入市區後,距離一大片無邊無際的海洋便不遠了。「我們現在還在家中,」老公指了指萬華區的座標:「接下來要往北方行,走陽明山會比較快,好處是還不需要完全下山就是石門區,而層層疊疊映襯出沿途的風景,因為是高山,也會很漂亮,就是怕會較冷些。」
沿著蜿蜒道路,我們上山而去,冰涼的風攜帶雨迎面而來,緩慢了我們的速度,也降低了體感溫度。觸目所及,一片蕭索,山,好蒼白好蒼白。山的蒼白是歲月變老還是季節變冷造成的?我記得外婆家的清晨,很冷很冷的時候,山屋外的植物通常會結霜,所以童年日記簿上的繪圖區,常常可以看見白色的樹,我還記得白色的樹不好畫,因為紙張本身就是白色,況且還要畫上像雪一樣的霜,根本就是難上加難。還好幸運之神眷顧我,在千辛萬苦構圖下,仍是完成一次次繪圖日記。看著那些圖,我常常感覺疑惑:如果畫個耶誕老公公駕著麋鹿雪橇,輕巧躍過,哇!比起日記簿,它會不會更像耶誕卡?露珠也迷人,它通常是一粒一粒集合成團體那樣的,掛在蛛網上像極了項鍊,有珍珠的華麗,有高雅的氣質;平躺在植物表面像汗水,像從毛細孔裡誕生而來。
沿著蜿蜒山路陸續行駛轉彎,海拔愈高,陽明山的霧色愈濃,我們進入煙雨正濃時。雲霧繚繞,是一幅人間仙境,甦醒我童年的記憶,回到畫圖寫日記的小學生時代。依山傍水的外婆家,盛產雨天和霧色,比較適合在雨天摘菜回家炒成配菜或煮成熱湯的食物是竹筍,瘦長竹筒則是可以加入米飯炊熟。廚房裡炊煙裊裊,山屋外煙雨濛濛,回憶中有許多銘心的畫面,我們圍著圓桌而坐吃起晚餐來,寒風細雨,大家談笑風生,手中端一碗冒著白煙的竹筍湯,進食間說起沒有人家的竹林深處。「繼續走下去好嗎?」每當人煙罕至的竹林被雨水激發出清幽聲音,但還是得加速忙活的時候,外婆就會這樣對外公說。採擷竹筍的長輩無疑是孤獨的,有時候務農得無聊,也只能看看比二月花還要更紅的霜葉。
那日沒有夕陽,只有陰霾的天空醞釀雨意。還在台北市區,雨像傘兵,開始陸續著陸。我們的機車奔馳柏油路,也出沒在地圖中。離開陽明山的第一站,我們先抵達石門。三芝以及金山,在不遠不近的隔壁城鎮,像左右護法一樣地圍繞在兩側。雨勢轉為滂沱,沒有霜雪,沒有霧色,我們找一處停車格,並且作為觀浪區。大妹妹以及小兒子,兩個人擺出姿態,不畏寒冷地,合影一張照片,在這樣的海風中。海風自然是拍不出來的,但我們當下的快樂卻可以留影在相片裡,成為一種永恆。
看冰冷的雨水從雲端降落,大把大把地注入海洋後成為潮汐一起捲起浪花,沖刷在歲月中站成歷史的古老暗礁岩石,岩石以不規則方式亂中有序的排列,排出了一條冗長的海岸線。浪潮大軍漸漸向遠方撤退,沙灘裸露而出,是退潮時分嗎?海岸線大面積地水落石出,呼朋引伴的小螃蟹,沿著洞口進進出出,一隻接著一隻,善用沙質地貌的觸感,鑽起地洞來。我指了指開始有海洋生物擱淺的潮間帶。
我問著:「繼續走下去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