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嬉遊記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城市,是以名人形象彰顯城市文化,例如歐洲的城市維也納,映入眼簾是音樂家塑像,如同當代文人林語堂的多彩人生,在其故居蘊含中西文化的兼容並蓄,成為人文之旅中令人難忘的篇章。
「林語堂故居」位於陽明山腰,是座白牆藍瓦的房舍,以中國四合院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風格,一眼望去融合現代感與古典美。他在生前最後十年都居住此地,也道盡了晚年人生的自然愜意。
當我踏入這棟「後現代式」的名人大屋,一眼望去的中庭旁有兩間臥房,如同傳統三合院的ㄇ字型,讓我忍不住想一窺林語堂這位當代傳奇的生活起居。首先右邊的第一間房,一踏進去一張桌子橫空出世,難道這是《當代漢英詞典》的起源之處?在桌子前反覆實驗並獲靈感,而讓這部「上下形檢字法」就此問世?只要看到桌子旁的大型書櫃上玲瑯滿目的各類手稿,所有答案已呼之欲出。
林語堂有著「幽默大師」的稱號,同時兼具文學家與發明家,他是首位將Humor(幽默)翻成中文並融入文字的先行者,也是電腦中文鍵盤雛型最早的引航者,從他的「閱讀研討室」及「書房展示間」,就可看出這位近代名人的滿腹經綸,也讓後代遊客大開眼界。
林語堂生前最喜愛「有不為齋餐廳」,原本是家中的餐廳與客廳,他曾寫道:「黃昏時候,工作完,飯罷,既吃西瓜,一人坐在陽台上獨自乘涼,口銜菸斗,若吃煙,若不吃煙。看前山慢慢沉入夜色的朦朧裡,下面天母燈光閃爍,若無所思。不亦快哉!」也不難看出他在獨處中的悠閒自得。
我最後走到了林語堂故居後院,從石頭小徑旁的樓梯登高俯視,想必這也是他的心靈雞湯,遼闊視野讓煩悶惆悵一掃而空,回頭看到西式拱門的兩盞小燈亮起,也讓這次林語堂「之約」畫下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