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氏宗親人物誌】 春風化雨懋績長留的蕭清商
蕭清商民國十五年出生於金門縣金沙鎮東蕭村,父親蕭顯紀因家鄉土地貧瘠生活不易,遠赴南洋菲律賓奮鬥創業,是位成功的商賈,但不幸於民國十七年因病辭世,母親黃碧霞慈愛堅毅擔負起當家的重責,打理金門家中大小事務,含辛茹苦撫育年幼的清商先生,菲律賓的事業由清商的三位兄長合作傳承經營,並持續照顧在家鄉的家人。
清商自幼聰穎篤實,五歲進入村里所創辦的東蕭小學,學習四書五經、書法、算學,同時期的學生尚有旅菲僑領蕭德宗等人。民國二十六年七七事變後日本侵華,同年十月金門淪陷,為躲避戰爭,隨著母親及家人避居英租界香港,後因言語不習慣改避有十三國領事館的公共租界鼓浪嶼,雖在戰亂時期,重視教育的母親仍讓清商持續就學於英華書院初中部。民國三十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進駐鼓浪嶼且佔領菲律賓,致使南洋交通中斷,此時僑匯不繼,不得已輟學返回故里,十五歲的少年,為維持家計,學習耕作,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務農生活。
民國三十四年抗戰勝利,乃得以繼續升學,民國三十五年考入廈門集美高級水產航海學校,民國三十八年畢業,惟因國共內戰時局動盪而無法繼續深造,也原本有機會上遠洋船舶歷練,但因母親不放心認為最小兒子應留在身邊,同時認為清商應留在家鄉服務鄉里,而清商也想著「母親在不遠遊」的古訓而作罷。遂轉而獻身教育工作,民國三十八年時東蕭祖廟曾經短暫辦學,清商教授數學與珠算。清商在廈門讀書期間,就以身作則並肩負起照顧在廈門侄兒的責任,不時關心侄兒的課業且給予零用錢。據五侄兒與七侄兒描述,民國三十八年在廈門就讀小學,清商眼見國共戰爭情勢緊張,緊急至廈門接回,搭乘最後一班船返金,至此金廈兩岸就斷絕往來,要不是清商機警,侄兒倆就要與家人相隔兩地長達半世紀之久。另清商生性勤儉,體恤母親持家與兄長在外經商辛勞,母親給的生活費都節省下來,每月結餘還給母親貼補家用。
民國三十九年至四十五年擔任「金東第一區中心學校」或稱「金碧小學」(金沙小學前身)教職,教學認真負責,莘莘學子受益良多,期間多次獲得全縣優良教師評鑑且於民國四十四年當選金沙鎮教育會監事,許多年後金沙小學的同學們在台灣開同學會,清商一同受邀,受到同學們的愛戴與敬重,永和市連續擔任六屆的市民代表張繼遠先生;以及沙美懸壺濟世的卓家泉安堂老舖,其鼎鼎有名的大兒子卓播臣中醫師皆是清商的學生。
其後轉至台南農校繼續擔任百年樹人、作育學子的教育工作,同時間亦擔任該校農村教育委員會幹事。民國四十九年為隨侍母親左右,參加戶政工作考試,調任台北市萬華區戶政事務所,辦理戶政為民服務,曾獲內政部及台北市政府頒發三座績優獎章。
清商愛鄉愛里時常關照旅台同鄉,民國六十一年參與籌備台北縣金門同鄉會成立,其後並擔任七屆理事、監事,熱心公益、樂於助人,協助同鄉會,使同鄉會會務成就斐然,並屢獲主管機關評定為績優。
民國四十一年與青嶼人氏張淑卿結婚,妻子克盡孝道、勤儉持家、相夫教子成為清商最有力的後盾。
清商歷經戰爭苦難,生涯中作育英才、從事公職盡忠職守,一生淡泊名利、誠以交友,不幸於民國九十四年病逝。(稿費捐金門縣蕭氏宗親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