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張允中傳》序

發布日期:
作者: 張火木。
點閱率:567
字型大小:

如果要探究金門華僑在海外創業的傳奇故事,恐怕要從人物史與口述史的觀點著手,最直接有效,從張允中的太平船務集團、黃祖耀的大華銀行集團以及楊忠禮的大馬企業集團的創業歷程,可以發現三者間最大差異,前者是第一代華僑創業成功的典範,而後兩者是第二代華僑中事業經營最成功的範例,其間各有其事業發展的主體與人格特質。
  由於東南亞與金門原鄉有著密不可分的歷史移民關係,若從過去一百餘年的海外移民發展脈絡中分析,金門人移民東南亞後,對當地產生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層面的影響,是非常重要且影響深遠。無論從海外華人生涯適應的微觀角度分析,或是就海外華人事業發展與族群融合的的宏觀角度分析,均是值得深入探討的珍貴議題。
  黃祖耀(1929年1月10日至2024年2月3日),享年95歲,年紀小張允中10歲,出生於金門英坑,父親黃慶昌是僑居馬來西亞砂拉越金門籍華僑後裔,新加坡華人企業家,大華銀行榮譽主席、泛太平洋酒店集團、虎豹企業等董事長,新加坡政府曾為其頒發榮譽。2021年2月3日,凈資產64億新元。
  楊忠禮(1929年12月18日至2017年10月18日),享年88歲,比張允中小10歲,是巴生出身的第二代華人,籍貫金寧鄉東堡。父親楊清廉是木材商,母親黃金切,在9個子女中排行第三,18歲與他人合辦了巴生興華中學,生前多次返鄉並大力資助金門大學校務發展,2014年10月11日獲聘為國立金門大學終身名譽校長,2015年榮獲中華民國四等景星勳章。
  張允中(1918年8月27日至2020年9月4日),享年102歲,出生於金門沙美(尾),是新加坡億萬富翁和航運巨頭,創立了太平船務公司(PIL)。根據《富比士》報導,張允中於2014年成為億萬富翁,2015年淨資產高達27億美元。2017年3月,98歲張允中成為大衛洛克菲勒去世後世界上在世最年長的億萬富翁。
  《商業周刊》記者胡維釗於2008年10月,曾透過張邦育董事長引薦,前往新加坡製作《賺慢錢:金門幫百年智慧專輯》,文中生動描述:
  划著舢舨,一趟只賺一角錢,金門幫靠這一角錢起家,最後壟斷南洋九成以上的舢舨業,進而攻進海上貿易,全新開展金門幫的企業版圖。獨立創業可以等上四分之一個世紀,錢來得很慢,但是像涓涓流水,一開始運作就會源源不絕,而且留得久。
  張允中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離開金門時,金門的農作物只有土豆(花生),根本沒有人想要。」的確,在過去一百年來,亂世、戰爭、逃命、避窮,是金門人早年的共同宿命。能夠有勇氣選擇離開家鄉,一跨出家門,就是一輩子的生離死別。記者描寫「金門幫」的營生特色:
  他們這一生,早就「死」過一次,活下來都是賺的。他們比其他人更珍惜現在所有。他們雖然希望致富,做生意的手法,卻慢得像烏龜,十年、二十年的等待司空見慣。
  記者胡維釗最後總結:「對於上一代命是撿來的金門幫來說,與其說他們很會做生意,不如說他們做生意很懂得走「活」棋。」
  張允中說,在日據時代,他曾是抗日份子,因此在「麻六甲」被日軍抓去,坐了9個月的牢-被打、被關、被灌水,寧死不肯洩密。這是他人生最大的轉捩點-他下定決心,只要能活著離開,一定要做一番事業。
  2003年金門地區舉行兩岸海陸祈福大法會,張允中鄉親也透過台灣張邦育董事長捐贈新台幣一百萬元,他一生的成就,可稱是「全球華僑之光」亦是「金門鄉梓之福」,絕對是值得兩岸三地人民效法的創業楷模,個人身為地區文史工作者,深感榮幸得以採訪其傑出的創業事蹟。
  2010年11月中旬,張允中14歲赴廈門求學,19歲離開金門到南洋發展,92歲時帶著家屬返鄉,參加雙親「張文夏、黃玉燕紀念館」落成揭牌,並捐款成立教育基金會紀念雙親;他們賢昆仲孝親和愛護鄉里的義舉,已成為地方佳話,同時樹立了金門人最佳的人格典範。
  同時查證比對「金門會館出版」的《亞洲金門同鄉通訊錄》與台北縣金門同鄉會鄉訊上刊載的相關史料,特別整理這位一向行事低調,知名度遠低於黃祖耀、楊忠禮,但卻與黃祖耀、楊忠禮同樣有傑出創業成就的金門華僑。張允中也是唯一與黃祖耀、楊忠禮一起榮獲李炷烽縣長聘為「金門縣政榮譽顧問」的三位南洋華僑。
  金門縣文史工作協會非常榮幸,得以有機會為旅台知名企業家張邦育董事長整理回憶錄,在採訪及進行口述史資料整理過程,無意中發現張邦育董事長與旅新華僑張允中鄉親的密切關係,因此作者歷經多年蒐集太平船務集團相關文獻史料,得以有機會著手撰述本書,並能在其逝世5週年之際,為其撰述傳記。
  本書共分八章及附錄,分別是:海島少年修鍊成長、初渡南洋生死錘煉、大顯航運事業身手、初創太平船務基業、拓展世界版圖航線、經營困境奮戰再發、航運家的人格特質、一代船王榮歸故里以及張允中先生年表。
  總之,對離鄉背井的金門華僑而言,即便是創業歷程有千萬般的困難險阻 ,都必須靠自己的雙手與雙腳一一去克服,尤其金僑秉持傳統中國人「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創業名言,在近一個世紀以前,大多從經營散裝船與雜貨店起家,到今天在船務與金融及營造事業,均可獨當一面。其間歷經艱辛經營與族群融合調適,才締造今天企業集團營運規模,其創業模式與文化適應的經驗,不僅是全體海外華人的榮耀,更是現代企業家經營事業的典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