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鄭瑞堅與《金門兵事史話》

發布日期:
作者: 范佐雙。
點閱率:610
字型大小:

  一、興趣相投,爰推薦瑞堅兄大作
  我們同屬農家子弟,余為考選預官第1期在復興崗政戰學校受訓,公教退休後多年同為山友;加上自己在圖書館工作,故常在金門日報及傳記文學月刊拜讀瑞堅兄的大作,期盼更多國人研究兩岸戰史,俾促進閩臺永久和平。
  二、鄭瑞堅學經歷
  筆者與瑞堅是登山隊多年的朋友,他於1954年出生在金門縣金沙鎮,1972年省立金門高中畢業時並考取政戰學校第22期,1976年畢業後,成為中尉政戰軍官。
  被推薦進入高階專業單位深造,例如陸軍學院、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曾任師主任、6軍團政戰主任、政戰學校行政處長、聯勤補給署主任、政戰學校總教官、航特部少將主任、國防大學政綜處處長、2005年調金防部(少將)政戰主任、2006年調國防大學政戰主任、2008年總政戰局副局長、2009年晉升中將執行官。2012年元月1日解甲歸田,結束40年軍旅生涯。
  三、《金門兵事史話》書摘
  鄭瑞堅大作《金門兵事史話:中華民國38至43年》(以下簡稱瑞堅兄大作)範疇自1949年至1954年,全書約36萬字。戰史專家、前中國時報資深記者李福井先生形容鄭將軍專書締造「開金門戰史系統性、全面性與完整性的研究先河」;該書共18章,書末附參考文獻(含專書、專書論文、期刊論文、研討會論文);瑞堅兄拋棄抄襲,盡心費時寫了1741個註釋,以還原真相。
  瑞堅兄大作第10章第6節描寫感動不少讀者「為了悼念為國捐軀40、45師官兵,建請有關單位能夠一視同仁,比照第11師31團陣亡將士的方式入祀太武山公墓忠烈祠,以慰成仁取義的英魂,並供後人及其家屬緬懷追思」。
  四、表彰國軍英勇事蹟
  沒有大、小嶝戰役就沒有日後驚人戰果的古寧頭大捷,雖然大、小嶝戰役蒙受重大犧牲,但卻使共軍欲圖同時進犯廈門、金門的妄想,為之破滅。當時卻傳說40及45兩師未參戰;陣亡將士,將近74年無人祭拜過,施志勝博士、曾德堂好人好事代表、文化志工范佐雙3人協力於2024年春,經60天的努力,並分別向國防部、內政部及輔導會首長投書建議比照11師31團犧牲將士的方式,入祀金門太武山忠烈祠。2024年3月蒙邱部長核准:金門李指揮官擔任主祭官,向大、小嶝島陣亡將士獻上崇高敬意。其中千頭萬緒,經瑞堅兄撰書、剖析,日月奔走,才讓忠烈英魂睽違逾73年,終能永享崇祀,為後世追念。
  五、樹立撰寫傳記資料好典範
  在輔大上圖書資訊學時,沈寶環教授特別強調彙輯傳記資料,應注意辨識(identification),查詢來歷曖昧人物的身份(obscure personage),歷史真相不明事實的澄清(disputed facts),大人物小事的探詢(hidden facts about famous people)。例如瑞堅兄發現古寧頭戰役犧牲的戰士已入祀太武山忠烈祠,唯獨漏大、小嶝島陣亡將士,他就「窮追猛打」發揮辨識,查詢身份,澄清及探詢,最後大家抽絲剝繭協助圓滿解決問題。
  六、嚴謹發行專書
  對文獻存疑,必到國家圖書館及中研院查核;不但文字有註解,而且張張照片有出處,並註明提供者。瑞堅兄不怕麻煩,逐一加註,解決研究者困惑,因此全書共有1741個註釋,他求周延的精神,已打破華人圖書館藏書著錄最完整的美譽。筆者原擬描述瑞堅兄的殊榮或勳+章,惟他行事一向低調而作罷,佐雙頗感遺憾。
  七、出書不忘申載ISBN及CIP並增進文化交流
  國軍訓練、戰備多,瑞堅兄仍排除萬難向國家圖書館申載ISBN及CIP,俾符合國際出版潮流。
  基於泰半年輕人不諳戰史,加上圖書館館藏有限軍事書刊,筆者建請瑞堅兄將大作致贈國家圖書館,國會圖書館,中研院圖書館,臺大、臺師大圖書館,政大社科資料中心存參,瑞堅兄不但免費提供,而且親自逐一持送。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