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易水三俠中的宋如意

發布日期:
作者: 梅開。
點閱率:427
字型大小:

歷史上「刺秦」的典故,對無數中國人來說是耳熟能詳的故事。
有古籍記載:燕丹送荊軻易水之上,高漸離擊筑而歌,宋如意和之。
其中的荊軻,高漸離以及宋如意這三人這就是所謂的「易水三俠」。
多數的人從閱讀歷史中比較對荊軻,高漸離的名字熟悉,但是對宋如意這名字就陌生多了。
宋如意這號人物又是誰?史料上又是如何記載他的?為何僅有一些非正史的古籍中僅簡單幾筆隱約地記上他模糊的形象?真是叫人好奇。
因為,如《國策》和《史記》等古籍上俱無記載「宋如意」之名。
但是魏晉大詩人陶淵明的《詠荊軻》一詩中,則有「漸離擊悲筑,宋意唱高聲」詩句,詩中的「宋意」或指的就是宋如意。
另外,《水經注》一書中也引用了《燕丹子》(《燕丹子》一書的成書年代不詳,不少學者經考證,提出秦漢之間、東漢之說,但莫衷一是,難成定論)的記載,描述了荊軻入秦時,太子丹及知謀者皆白衣白冠送之於易水之上,荊軻起為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高漸離擊筑,而有人和之。這裡和歌之人雖未直接點名是宋如意,但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宋如意則常與荊軻,和高漸離一同被提及,為這段悲壯歷史的見證者。
可見燕丹在易水之上送別荊軻時,高漸離擊筑而歌,宋如意則在一旁和之,這一幕可是充滿了世間鮮有的俠義,與悲壯的場面!
但「易水三俠」這樣的稱呼,在傳統的歷史記載,或文學作品中並不常見,這可能是對當時參與易水送別,與荊軻有著深厚情誼的幾位人物的一種雅稱吧。
不過宋如意在易水送別的悲壯俠義故事中,雖然不如荊軻,高漸離等兩人那般名垂青史,但宋如意在一些古籍與非正式史料上的存在也為這個故事增添了一份悲壯,與豪情。
宋如意跟著荊軻的悲壯歌聲應和,也表達了對荊軻的敬佩,與送別的不捨。
儘管歷史上並沒有直接關於「易水三俠」中宋如意的詳細記載,這個故事比較是流傳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如《史記.刺客列傳》等,但其中也並未有詳細提及宋如意的生平事蹟,實在是令後人遺憾。
不過,關於宋如意更詳細的事蹟,和背景,在歷史文獻中的記載不多,但這就需要我們發揮想像力,去填補那些未知的空白,因為在國學,和傳統文化的範疇內,我們可以將宋如意視為一種文學形象,他更代表了古代俠士的一種精神風貌,即慷慨悲歌,也重情重義。
這種俠義的形像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屢見不鮮,反映了古代人們對於俠士文化的崇尚,和追求。
無論如何,易水送別中的「易水三俠」故事,以及其中每一位人物的慷慨悲歌,重情重義形象,也早已都深深地烙印在了中華文化的古今縱橫的長卷之中,成為了永恆的人間經典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