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宰予當官

發布日期:
作者: 李福井。
點閱率:501
字型大小:

宰予發了財,口袋裡有的是銀子了,膽子就壯了,自信心也就增強了,以前被夫子當眾辱罵的羞辱感與慚愧心慢慢減輕了,覺得人生在世,只要居室安衣食足,仍然可以快活過一輩子。他回頭看看夫子的眾弟子,每天跟著夫子像無頭蒼蠅似的東奔西跑,轉來轉去也轉不出一個名堂來。老師都栖栖惶惶不可終日,找不到門路了,弟子更等而下之不必談了。
孔子,他不能躬耕種田,不事生產,被人譏笑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上焉者他不能得當權者賞識,取卿相之位;下焉者又不能得高人逸士的體恤諒解,遭人訕笑。孔子因此有苦說不出,只能夫子自道,聊以解懷。
有一天顏回生病了,沒有錢看醫生,躺在家中的病床上,瘦骨如柴,快要沒氣了。夫子扶著竹杖親自登門去看望他。顏回是孔子的得意門生,喜歡讀書,手不釋簡冊,修養極度好,犯了一次錯,絕不會重複犯第二次,孔子稱他不二過,這是人之難能,而顏回之所能。因此,他很得夫子的歡心。
顏回很窮困,居住在陋巷裡,所謂斯人也而有斯疾。他不事生產,不能勞動,同樣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人,兼又體弱多病,每天病懨懨的手無縛雞之力,誰敢請他去做事呢?他只有靠夫子拉拔,但是夫子是泥人過江已經自顧不暇了,那有能力紹介工作給他呢?職是之故,顏回家中的米缸常空的,有時甚至到了絕粒的地步。
顏回不得志,在社會上無法立足,是一個失意人。他本就先天不足,加之後天又失調,營養嚴重不良,幾乎快要餓死了。孔子卻稱讚顏回「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顏回只是苦中作樂。
顏回飢寒交迫,身體不好,體力不足,是一個典型的齊魯病夫。他缺乏勞動參與的能力,又走不出陋巷融入體制,社會適應力也有問題,謀生因而有了困難。是一個被社會遺忘的人。他上焉者武不能安邦,文不能治國;下焉者不能餐風飲露,不能耕稼種田,因此跟著夫子一起失業喝西北風。他面臨生存的大問題,又無處可以告貸,無法安生,就活生生的被逼出病來了。
顏回的處境,孔子何嘗不理解呢?以他們師徒相得的情分,夫子豈有不伸予援手之理呢?但是夫子自己也鬧窮,每天想破頭為衣食謀,想要接濟接濟顏回,有時也心有餘而力不足,所以就眼看著顏回一天一天地萎頓下去。
有一天孔子正在吃早餐,得到門生通報說顏回死了,孔老夫子不禁悲從中來,想到我不殺顏回,顏回卻因我而死,就停箸不食。自從上次看過顏回之後,孔子就有不祥的預感,因為顏回居住陋巷,生活環境品質很差,鍋中米湯幾乎見不到米粒,飲食營養嚴重不足。他就知道顏回一定享年不永。
孔子一聽顏回夭折,大喊:「天喪予,天喪予。」孔子悲不自勝,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一方面哭上天不仁,奪了他的得意門生顏回;一方面哭顏回夭亡,憂心他的道無法傳承。孔子認為他的所有學生之中,就屬顏回最優秀,如今顏回竟不幸早死,豈非老天爺有意跟他過不去?所以他痛心疾首,才喊「天喪予,天喪予。」
孔子認為不能讓顏回死得這麼不值,就要治棺槨好好的安葬他。儒家本就主張厚葬,孔子對於顏回又格外的優禮,但厚葬需要錢啊!孔子自己沒有錢,幾個跟隨他的弟子平日也都是蹭飯吃。孔子就要弟子湊份子,孔子自己捐了三金,子路捐兩金,子游子夏各捐了一金,冉有子張各捐五錢。但這些都是杯水車薪。
子張不得不去找宰予,告訴他顏回不幸過世的消息,同學大家正在湊分子安葬,宰予就慨捐二十金。他又去找公冶長,公冶長會鳥語,從事表演藝術,很受大眾歡迎,捐了十金。總算把顏回風光下葬。
孔子得知,心中不懌。(八之三)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