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太武山「海山第一」石刻究竟是誰所題
最近無意中從二手書市場上淘到一本《明監國魯王壙志之研究》,出版者為臺灣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中華民國57年11月印行。儘管之前我已經對金門魯王墓的前前後後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但是因為愛屋及烏,我還是把該書買下來。到手之後發現品相完好,唯紙質已發黃,訂書釘全部生銹,鏽跡滲透嚴重。
該書收入包遵彭、劉占炎、陳漢光、廖漢臣、胡適、蔣經國的文章,其中《魯王史跡考察記》一文是陳漢光和廖漢臣兩人合著。該文講述了他們受臺灣文獻委員會的特派,於1959年11月5日至11日,赴金門調查魯王墓發現的過程,同時考察若干與明鄭有關之史跡的經過。
金門縣自上世紀80年代末以來,特別是在結束戰地政務後,在縣政府和民間的努力下,文化建設成績斐然。特別是在文史和文學方面,各類專著如雨後春筍層出不窮,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可以說當今金門文風興盛,超過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但是筆者手頭所擁有的這個時期所出版的這類專著中,在談到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門關門額「海山第一」石刻時,大多數作者都記為該石刻為明盧若騰所題。
大陸方面亦然。在談到金門太武山海印寺石門關門額「海山第一」石刻時,幾乎所有的作者都記為該石刻為明盧若騰所書。學術專著方面,最早的可見上世紀80年代末,海峽之聲廈門廣播站編著的《金門情況》(送審稿),最遲可見海峽出版發行集團海峽文藝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的《金門傳統建築與文化》(編者閩臺文緣編委會)。
此觀點顯然受到1959年3月出版的許如中所著《新金門志》的影響。
許如中《新金門志》是最早認定該觀點的權威專著。他在《新金門志》中有如下記載:
「海山第一」石刻,在太武岩石門關,永曆十五年辛丑盧若騰書,若騰署名,後為忌者磨去,留庵詩集,有《刊名詩》記其事,故今永曆辛丑以下數字模糊莫辨。
《魯王史跡考察記》一文在當年已對許如中的觀點提出質疑。現將原文摘錄如下:
「海山第一」石鐫在太武山海市(「市」應為「印」。筆者注。)寺前,有石門關,上顏(「顏」應為「鐫」。筆者注。)刻「海山第一」四字,字大約四十公分;又旁題款有「永曆辛丑十五年秋題」,字大約四公分。
按:「海山第一」,相傳係為鄭成功所書;惟據我們觀察,字體很類似朱術桂;許如中先生卻作「海山第一」石刻,在太武岩石門關,永曆十五年辛丑盧若騰書。若騰署名,後為忌者磨去,留庵詩集有「刊名」詩記其事,故今永曆辛丑以下數字模糊莫辨。但據我們拓本看來,永曆辛丑以下數字分明是「十五年秋題」;如果說是模糊的話,也只有末字的「題」字而已。另考盧氏「刊名」詩,並未見其題「海山第一」字樣;審其內容,亦應與「海山第一」無關。茲錄其詩如下以備考訂:
我生大亂際,不幸兼兩累。人識我姓名,我複識文字。雖無金石詞,亦或動痂嗜。而皮裏陽秋,未免觸猜忌。耿耿王烈婦,從容就死義。
立碑表貞姱,敘述頗詳備。巍巍太武山,孕毓多瓌異。警句頌山靈,標之山頭寺。我名署其後,今皆遭刖劓。若笑文字劣,何不以名示。
姓名果不祥,何不並人棄。陰陽避就間,畢竟同兒戲。木伐跡且削,大聖有斯事。似我今所遭,未須生忿恚。
筆者仔細研讀此詩發現,盧若騰在詩中雖然提到他題刻在太武山上的署名被人剷除,但是確實與石門關門額上的「海山第一」四字無關。
陳漢光和廖漢臣兩人認為「海山第一」字體很類似朱術桂,在書法理論上有存在的可能性。朱術桂是明太祖九世孫遼王植後裔,始授輔國將軍,清兵陷北京,受唐王封之為寧靖王,從事抗清志業,兵敗後避居金門。魯王墓壙志係朱術桂所撰。陳漢光和廖漢臣專程赴金門考察,時間雖然只有一星期,但製作拓本和判讀壙志花了較長時間,對朱術桂書體特點應有較為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另外,「海山第一」題刻時間是永曆辛丑十五年(1661)秋,朱術桂撰寫魯王壙志時間在永曆十六年(1662)十二月。隔年鄭氏金廈兵敗東渡臺灣後,朱術桂亦赴臺,鄭經曾為他築宮鎮北坊(今臺南大天后宮附近)。永曆三十七年(1683)克塽降清,朱術桂以身殉國。所以,如果認為「海山第一」係朱術桂隨南明遺臣避居金門時所書,筆者認為在時間和空間上有成立的可能性。
金門文史學者陳炳容先生顯然早已注意到此事。他在2011年1月金門縣文化局為他出版的《金門碑碣玩跡》一書中,提到太武山「海山第一」石刻時如下指出:
《新金門志》載:「海山第一」石刻,在太武岩石門關,永曆十五年辛丑盧若騰書,若騰署名,後為忌者磨去,留庵詩集有《刊名詩》記事,故永曆辛丑以下數字模糊莫辨。之後的《金門縣誌》亦沿用此則記載,此石門關之門額今尚存,所題刻為「永曆辛丑十五年秋題」,原本就無「盧若騰書」諸字,其《刊名詩》亦未談及「海山第一」石刻,陳漢光認為「海山第一」之字體很類似朱術桂。
陳炳容在研讀《刊名》和盧若騰另撰的《浯洲節烈祠碑記》一文後進一步指出:
明永曆15年(1661年)秋太武寺重建落成,之後於寺旁建節烈祠,盧若騰另撰《浯洲節烈祠碑記》。詩中所言之王烈婦,可能就是《浯洲節烈傳》所記載的王英娘,從《刊名》詩可知,盧若騰為王烈婦所立的碑記,及「警句頌山靈,標之山頭寺」,他的署名,在當時已皆被人刮除了。
1991年金門縣政府出版的增修《金門縣誌》,在談及太武山十二奇之一的石門關時做如下補注:
上鐫「海山第一」四字,為明永曆十五年立,似係辛丑盧若騰書,留庵詩集有刊名詩記其事,故旁有永曆辛丑等字。現列國家三級古跡。
「似」字說明這個時候撰史者對「海山第一」系盧若騰所書已存懷疑態度,但又記「留庵詩集有刊名詩記其事」,顯然又不妥。
1996年10月金門縣政府為張榮強出版《金門人文探索》一書。作者在《抗清不屈的盧先賢若騰》一文中,對盧若騰有關事蹟記載甚詳。在盧若騰留下的遺跡中,作者僅記載「盧氏故宅」、「若騰之墓」、「家譜記載」、「靈印辟邪」、「龍井聖泉」,對石門關「海山第一」則隻字不提。
綜上所述,陳漢光和廖漢臣兩人即已在1959年11月,對許如中的觀點提出質疑,但在當時以及以後長達數十年的時間裏,除了少數有心者外,並未引起金門文化界的普遍重視。那麼,「海山第一」石刻究竟是何人所題,誠懇期待方家學者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