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異想世界
母親年近九旬時,記憶清楚,隨口俗語,對於前塵往事,歷歷如繪,記性超人,少人能及,彷如奇人異士,是我偶像,令我讚嘆!詎料短短幾年光景,母親似乎變成另外一人,令我們兄妹難以接受!
雖說年紀漸長,機能漸退,是極為自然的生理現象,人人難以避免,但在抽血檢驗諸項報告皆屬正常,常令醫生嘖嘖稱奇,只因跌倒骨折後變成行動遲緩、拄杖彳亍而行,最令我們難過的是記憶漸失。在母親的想像世界中存在著另一奇幻時空,這個時空始終停滯在年少時代。
在母親的「異想世界」秘密基地裡,奇幻詭異,無人能懂。簡言之,即「時空錯置、角色混淆」,無論在金在臺,只要一抵子女家門,立即希望有人載怹回家,回到浦邊出生的老家,母親生長於浦邊,居住浦邊四十五年,思思念念只有浦邊,這也無可厚非,認為怹的三哥何玉昆、四兄何水源、五兄何水法、大姊何茶梅仍在人世,只想找怹們,回到年幼時一家團圓的家,對於眼前的事實反而不存在,我說怹們早已往生數十年,母親堅決否認,認為還有另外一位存在。換言之,「本尊」已逝,「分身」尚存,應是幾位兄姊都相當疼愛照顧怹,不想承認事實。唯一確定往生者只有三人,即其「父母丈夫」,每當我問起「恁翁阮爸」呢?怹便說:「阮翁誠可憐喔!年輕時便病逝……。」頻頻拭淚,讓我欲問又止,不敢讓母親多流淚水,這是母親刻骨銘心、悲慟難忘的椎心之痛,母親豈會遺忘?
在「角色混淆」上,對於五位子女,經常忘了名字或張冠李戴,起初有些不悅,久而成習。對於我的身分,一日一變,叫我「三哥」;說我是「山外姨」的兒子,看著我長大,餵過我吃飯;問我「你媽去哪裡?」把我當成兩位妹妹的兒子;甚至把我當孫子,「今天就讓我們嬤孫仔一起吃飯,……」令我啼笑皆非,更感痛心不已!
然而奇妙得很,只要遇到熟人,怹又瞬間恢復正常,絲毫看不出異樣,正經八百地與人交談,甚至連對方的名字、親人皆說得絲毫不差,常令對方佩服萬分!直誇母親好記性、不簡單,但對家人卻又犯糊塗,真是百思不解?
眾所周知,重聽是造成失智的重要因素,重聽導致「雞同鴨講」,以致減少社交,早在重聽之初,見到《聯合報》元氣版有則助聽器廣告,價格5000元且到府服務,但母卻深信一位來自斗門鄉親的經驗談,戴助聽器很不舒服,外界聲響過大時震耳欲聾,於是母親相當排斥,導致今日現象,實在悔不當初。
金門俗語云:「見講講過去,隨講隨袂記;暗時睡袂去,坐著就哈氣。」正是母親目前的寫照,只記得往事故友,記不得眼前所作所為。因而相同的問題一問再問、翻來覆去,問到旁人心煩、崩貴動怒,但冷靜思之,母親並非故意,只是忘了問過千百遍,也就怒消氣散,反而覺得自己不對。
由於忘了所做所為,以致喋喋不休、嘵嘵不停,又說不出有意義的內容,身旁子孫務必練就一套「忍功」,才能克服這種時時刻刻的「疲勞轟炸」。
除此之外,其他行為規矩依然正常如昔,所有人情世故、世道倫常無一遺忘、從未踰矩。認為自煮餐食不用花錢,每當我自外買回便當,怹便要掏錢給我,只好騙怹便當是老闆送的,不必花錢;每當怹找不到手錶、手電、手機、佛珠時,騙怹在我那裡;每當怹一再要求載怹回去時,騙說「明天回」,不然怹會馬上打包,更添麻煩;今年農曆除夕,包了一個小紅包給怹,金門話說「予伊紅豔」,以增添喜氣、帶來好運,並寫上祝福語「恭祝母親大人新年快樂、健康平安」,母親先是婉拒、堅持還我,但怹仍不忘禮俗,只收紅包袋,新鈔要退還,並到處找尋空紅包袋裝置,令我深為感動!我又騙怹「這紅包是過路人送的,母回「那你趕快拿去還他」。我說「人已走遠,況且不知她家,無法退還。」怹才勉強收下,母親一向不貪人錢財,這是吾家優良的身教。
由於兩位弟弟尚在上班,而我經常要跑醫院或外出辦事,母親在臺經常是孤單寂寞,常說自己一人會怕,我又騙怹,目前已無歹徒,壞人都抓去關了!或騙怹房間還有一人在睡,而我馬上回來。雖知「欺騙父母,罪無可恕」,但在此情此景下,實在迫於無奈,只好昧著良心,一騙再騙,祈求老天寬恕!
然而,母親的慈愛心性與節儉美德,始終如一、每當吃便當時,總要分一半給我或留一半下餐吃,飯後擔心我餓而催我回家吃飯。那日騎機車到桃園,途經龜山山路時,不明原因摔車,左側手足流血擦挫傷,頸部扭傷、吞嚥困難,幸蒙善心路人搭救,叫救護車送進桃園榮總急診室。由於母親一再懇求帶怹回家,只好掀起左足傷口,母親一瞧,「我心肝!汝是怎樣摔的?」流露出母愛的關懷,也暫停提出返家之事。
母親重視傳統習俗,在我年幼時,浦邊住家門口懸著一條曬衣繩,女褲總是晾在邊邊角角,深怕男孩鑽過褲下而做不了官、出不了運,如今絲毫未改,即使行動不便,澡後內衣褲,堅持自己洗濯,不讓男性碰,讓我愛莫能助,但對女性則不忌諱,在金門常讓麗鳳、美玉兩妹協助;在臺則由美凰三媳幫忙,皆是孝心感人!
記得在「仁愛新村」照顧母親時,每天的功課主題,是聽音樂做運動操40分鐘,而後聊天,母親最喜歡聊往事,聊起浦邊、陳坑、後浦、瓊林等地的鄉親鄰居,或拿出拙著《浯島情懷》中的〈阿娘的俗語話〉,我提問上半句,讓母親接下半句,部分記得,部分遺忘。每當我自外而返,母親便告訴我:「剛剛三哥玉昆有來,坐在那邊,安全帽是他放的。」聽了毛骨悚然,發覺我不在時,母親的第三度空間更常出現。由於重聽之故,務須提高音量、擴大分貝,每到晚間,我已聲嘶力竭、身心俱疲,感覺比講課累。
孟子曰:「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孟子盡心上》雖然父親英年辭世,但如今母親年近期頤,令人稱羨。疫情之前,板橋忠孝公園一位認識的女士對我說:「該珍惜喔!見一次少一次。」這句話帶有幾分傷感!我不喜歡,況且人從出生伊始,便在倒數計時,何人不是見一次少一次?也有人說:「好福氣,好福報。」這句我喜歡,表示母親平日行善積德,自蒙上蒼護佑、延年益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