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史志﹑傳說和詩歌中的中秋博餅
──博餅文化的起源﹑衍化和定型 在我國各種傳統節日中,中秋節是最具詩情畫意的一個。特別在廈門、閩南,由於有內涵深邃的中秋節博狀元餅活動,人們各盡其妙、爭奇鬥勝,因而把這個節日裝點得琳琅耀彩、燦爛繽紛,富於人情味和傳奇性。 史志記載 民間傳說 中秋節起源及主要活動。我們從古籍記載和民族學資料中得知,中秋節起源于上古初民的月神崇拜,經過神話傳說的渲染,繼而抹上道家的色彩。「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周禮》一書。到唐代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代中葉,才有「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之說。中秋節的盛行始于宋代,至明清時,已成為我國主要節日之一。 清道光十九年(1839)周凱總纂的《廈門志》卷十五《風俗記‧歲時》曰:「中秋,街市鄉村演戲……夜薦月餅、芋魁祀神及先。親友相饋遺。」(薦,獻、祭之意。)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5年)蔣毓英修的《臺灣府志》卷之六《歲時》曰:「(中秋)是夜,士子遞為燕飲賞月,制大面餅一塊,中以紅朱塗一『元』字,用骰子擲以奪之,有秋闈奪元之想。」(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歲時》末了說:這些習俗「皆系內地人民流寓到台,則與內地相彷彿雲。」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5)高拱乾等修的《臺灣府志》卷之七《風土志‧歲時》進一步點明,「餅名為中秋餅」,「擲四紅以奪之」,「取秋闈奪元之義」;「凡此歲時所載,多漳泉之人流寓於台者,故所尚亦大概相似雲。」 連橫成書於1918年的《臺灣通史》在《風俗志‧歲時》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士子遞為宴飲,制月餅,朱書『元』字,擲四紅奪之,以取秋闈奪元之兆。」 從這四段記載,可知閩台中秋節的主要活動是賞月、祭月、博餅等。乾隆《鷺江志》及道光《廈門志》對博餅並無正式記載,但廈門民間博餅的習俗相沿不輟。 《漳州民俗風情》(海風出版社2005年10月出版)記載:「漳州有賭餅的舊俗,稱為『跋狀元籌』。餅家專門為此製作大小不一的63個月餅稱為『一令』,從大到小依次稱作狀元、探花,一直到秀才。參加遊戲者輪流以擲骰子博贏得月餅,直到餅盡為止。」可見,漳州也有此習俗,並將之與骰子、狀元籌捆綁。 金門地處閩南,也有中秋博餅的習俗。1991年增修的《金門縣志》(1992年金門縣政府印行),在「歲時」中記載:「(八月十五日)親友以月餅、水果相饋贈,是夜或以六擲骰狀元餅賭勝。」楊天厚、林麗寬著《金門歲時節慶》(金門縣政府1996年11月出版)載:中秋節博狀元餅「考據其起源,坊間均宣稱是國姓爺鄭成功為解士兵思鄉情懷所創立,唯楊國慶先生因幼年聽老輩長者和國小教師教導而另有一種說辭:漢朝韓信有次帶兵駐紮外地,屬下因思鄉精神萎靡,於是以石頭刻字,令部屬嬉玩,久之相沿成習,流傳而蔚為風潮。」錄以備考。 中秋節食俗。我國在中秋節食俗方面,唐宋時期,人們「爭占酒樓玩月」,要吃「玩月羹」。至於「月餅」,秦漢時期舉辦中秋節敬老活動時,賜給老人米茲粑餅,這是月餅的起源。唐太宗于貞觀八年(634年)大破吐谷渾,八月十五日凱旋回京祝捷時,胡人進獻彩色圓餅,唐高宗高興地說:「應得胡餅邀蟾蜍。」便與將領們分而食之。這種彩色圓餅,其實是芝麻燒餅,就是月餅的雛形。唐玄宗於某年八月十五夜夢遊月宮,見到一種月形餅食,嫦娥對他說,此餅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象徵。醒後,唐玄宗下令大量仿製這種月形餅,用以祭月,祈盼天下太平。唐玄宗還給骰子「四」改為紅色,名為「賜緋」。後來,中秋節吃月餅的風氣,從皇宮傳到民間,月餅成為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聰明的糕餅師傅們,便把「嫦娥奔月」作為藝術圖案,形象地再現於餅面上。後來。中秋博餅把「四紅」作為狀元的等級。 月餅作節令食品。月餅正式作為節令食品,始于宋代而盛於明清。蘇東坡有「小餅嚼如月,中有酥與飴。」之句,詩中的「酥」與「飴」道出了月餅的主要特色。但直至南宋末年,在吳自牧《夢粱錄》和周密《武林舊事》書中,才出現「月餅」一詞。劉若愚《明宮史》稱:「八月……自初一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仍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闔家分用之,曰『團圓餅』也。」明代,中秋節吃月餅成為時尚,與推翻元朝統治有關。據說,元朝皇帝為鞏固統治地位,在每10戶人家就安排一名蒙古奴隸主的爪牙;10戶人家只許共同使用一把菜刀。老百姓苦不堪言,幾乎無法生存。他們暗中串聯,把「八月十五日,家家齊動手」的紙條,藏在月餅中,作為聯絡信號,舉行起義,一舉推翻了元朝的殘暴統治。於是,月餅便成為中秋佳節的必吃食品了。人們以圓如滿月的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家人在外有未歸者,也要留他一份。 「狀元局」、「狀元籌」與「博狀元」。最先在博弈遊戲中套用科舉功名的是南宋時期流行於江南的「狀元局」。明代,江南民間將「狀元局」發展成「狀元籌」,產生了用骰子博「狀元籌」的博弈遊戲。當時,還出現「博狀元」遊戲:將月餅切成大中小3塊,疊在一起,大塊放在下面,為「狀元」;中塊放在中間,為「榜眼」;小塊放在上面,為「探花」。全家人擲骰子,誰的數碼最多,即為狀元,吃大塊餅;依次為榜眼、探花,吃中塊、小塊餅。 鄭成功軍隊帶回「狀元籌」。1659年,鄭成功軍隊從江浙一帶撤回福建時,士兵們將「狀元籌」帶回來。鄭軍經過閩東稍住休息,至今,福鼎、福安一帶,還保留著玩「狀元籌」的遊戲,並有「狀元遊街」的習俗。鄭軍將士把「狀元籌」博弈遊戲帶回閩南,很快流傳開來。究其原因,一則當時正是中秋祭祖時節,二則恐怕與此時鄭軍將士求吉避害心理有關。明末清初,骰子與狀元籌結合時,產生出「大餅」作為獎品,並與科舉中狀元聯繫起來。中秋節博狀元餅的習俗,300多年前隨著鄭成功的軍隊東征驅荷,也傳到臺灣,所以,才有前引《臺灣府志》、《臺灣通史》的記述。 起源、衍化、定型。從米茲粑餅、圓形餅、月餅--骰子--狀元局--狀元籌--單塊狀元餅--63塊會餅,一路衍化過來;從起源--衍化--定型,自然有個過程。因此,它並非一個人的發明,而是長期醞釀、流傳民間、經過某些人的改造和整合的結果。中秋吃餅,始于秦漢,距今約2000年左右;骰子在唐代定型,距今約1300年;「狀元局」出現於南宋,距今約900年;「狀元籌」、「博狀元」出現于明代,距今約600年;單塊狀元餅出現於明末清初,距今約300年;63塊會餅,出現於清末民初,距今約100年。所以說,中秋節博狀元餅,是我國古代諸多博戲之集大成,是骰子、狀元籌和月餅相結合的產物。這種博戲,帶有極大的偶然性,勝負難以預測,因而具有公平性、團聚性、歡樂性、群眾性、草根性和刺激性的特色,激勵人們爭上游、圖進取、求吉利、博時運的熱情。因而,一旦出現,便長期流傳,雖經衍化、變易而始終不絕,並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詩詞民謠 廣為傳播 詩歌。清乾隆進士、布政使錢琦,在其《臺灣竹枝詞》中,寫及臺灣中秋節博狀元餅的情景: 玉宇寒光淨碧空,有人覓醉桂堂東。 研朱滴露書「元」字,奪取呼盧一擲中。 福州籍詩人鄭大樞於清乾隆年間赴台,他在《臺灣風物吟》中,也描繪了博餅的熱烈場面: 奪采掄元喝四紅,明月如水海天空。 野橋歌吹聲寥寂,子夜挑燈一枕風。 另一位赴台官員張湄的《中秋》詩曰: 碧天雲淨水煙微,砧杵無聲一鏡飛。 面餅香中人盡醉,嫦娥親見奪元歸。 這說明,當時人們對博狀元餅興趣極濃,乃至挑燈夜戰。可惜,如今臺灣這一習俗幾乎消失殆盡。竊以為大有恢復之必要。 清光緒年間,廈門詩人王步蟾(1853--1904)《鷺門雜詠》詩曰: 冰輪三五又中秋,閨閣暗香吉語求。 月餅團圓新買得,拈骰奪取狀元籌。 可見,清初,中秋餅已用骰子遊戲來博取;清末,中秋餅與狀元籌掛起鉤來了,並從一塊書「元」字的狀元大餅,向會餅轉型。因此,我們基本上可以這麼論定:中秋博餅習俗,起源于科舉文化,並逐步把骰子遊戲、博狀元籌、中秋月餅結合起來;餅的數量由一大塊變成63塊,博餅規則由簡單而複雜,並有所變化;中秋博餅,本來僅僅是士子取秋闈奪元之義,逐漸成為一種大眾化的娛樂遊戲;至清末民初,才正式成為「會餅」。 清末民初廈門詩人黃瀚(1867--1939)《賭月餅》詩曰: 六子齊投任變翻,街頭巷尾笑言喧。 科名久已遭人唾,猶集群兒搶狀元。 中秋博餅也成為當代詩人們的創作題材。鮑周義《閩南中秋夜》詩曰: 月下家家骰子喧,溫馨夜晚樂無邊。 親朋好友來相聚,喝四吆三博狀元。 萬里秋光明碧海,一城燈火照堯天。 閩南處處瓊林宴,勝過瑤池福壽筵。 詩人許祖篆《癸未中秋廈門鼓浪嶼博餅文化節》(癸未即2003年)詩曰: 銀漢轉星斗,花街騷客稠。骰聲晃岩月,帆影鷺江舟。 田尾詩潮湧,龍頭琴趣幽。中秋傳統節,文化上高樓。 詩人陳力傑《廈門鼓浪嶼中秋博餅文化節觀日光岩狀元王決賽》詩曰: 日光岩上月華開,奪錦豪雄登頂來。 雕碗玉骰翻妙手,凝神瞠目辨元魁。 叮噹不絕淩天籟,呼喝堪憂倒石台。 大遠忽臨驚吒起,狂歌醉舞下崇垓。 詩人張簪塔《壬午中秋遊海感懷》(壬午即2002年)詩曰: 詩聲民樂鬧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夾岸燈光迷客醉,遊船琴韻雅人聞。 品茶博餅乘明月,執筆題箋撰賦文。 美景今宵歌不盡,鷺門兒女逞妍芬。 民謠。閩南民間藝人陳鄭先生編的閩南方言民謠《中秋博月餅》唱道: 中秋月圓像明鏡,照到四界光映映。 家家戶戶博月餅,擲骰仔嚷得大小聲。 阿公博著狀元餅,博完分給伊孫吃。 伊孫雙手提著餅,共伊阿公說多謝。 我也寫了一首閩南語歌謠《中秋博餅歌》: 八月十五是中秋,月娘照在白鷺洲, 家家戶戶慶團圓,四界博餅喊「加油」。 你博著「四進」,我博著「一秀」, 阿母「對堂」好運氣,阿爸「狀元」第一流。 八月十五是中秋,月娘照在白鷺洲, 家家戶戶慶團圓,四界博餅喊「加油」。 甲阿嬤添福,甲阿公祝壽, 阿嬤笑甲嘴微微,阿公暢甲撚嘴須。 厝邊頭尾好朋友,博餅泡茶飲燒酒; 你唱《愛拼才會贏》,我搬《公子踢繡球》。(「搬」,演也。) 八月十五是中秋,月娘照在白鷺洲, 家家戶戶慶團圓,博餅賞月祝豐收。 事業個個猛,人生有追求, 國泰民安年景好,文明和諧爭上游! (廈門別稱鷺島、鷺洲、白鷺洲等) 我想,我們應當深挖中秋博餅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歷史文化底蘊,包括詩歌、民謠、詞賦、楹聯、繪畫、雕塑、音樂、攝影、故事、傳說乃至戲劇、曲藝、餐飲等,有時可以用來穿越千年、串聯場景,使之生動有趣,具有詩情畫意,並且與時俱進,充滿新意。例如,中狀元者要表演一個小節目,如,唱一首歌,或念一段民謠、詩歌,或出一個謎語;舉行中秋博餅徵文、征詩、征畫、征影、征歌活動;舉辦「中秋博餅好聲音」音樂會;舉辦中秋博餅宴,菜名聯繫科舉名……總之,創意無限,關鍵是「點子+故事」。 一方水養育一方人。廈門、金門、臺灣的中秋博餅文化,從口腹之享到心靈寄託,有個人體驗,有群體感受:對於遠來遊客,給予他們一個活態的禮物,讓他們驚喜、難忘;遠離家鄉的遊子,可以一解舌尖上的鄉愁,勾起甜蜜的回憶;對於廣大港澳僑胞而言,這是故鄉文化、祖地文化的載體,一旦參加博餅,依稀往事必將湧上心頭;對於本地居民來說,在團聚、歡樂的時刻,懷念親人、朋友,寄託著期待和希望。
-
《連載》小辣椒
而且最近還大手筆借給他們家十萬元,讓他們整修破損的房子。如此之大恩大德,她怎麼能忘記。雖然她未曾見過小辣椒這個人,但從大千口中,以及其熱心幫助窮苦人家來看,似乎不像李嫂說的那樣。 難道是李嫂見不得人好,知道大千交到一個有錢人家的女孩而心生嫉妒,故意說些缺乏證據又不堪入耳的言語來破壞他們的感情?果真如此的話,李嫂也太不厚道了。然而,不管事情的真象如何,小辣椒熱心幫助他們家則是不爭的事實,她必須懷抱著一顆感恩的心坦然來面對。在事情的真象尚未明朗時,她選擇相信自己的外甥和小辣椒,絕不會相信李嫂那個無中生有,撥弄是非,繼而引起別人爭鬧的長舌婦。 可是,她卻也不得不把李嫂說的那些話,原原本本地告訴老伴。而老伴則有他自己的看法。 「不要聽李嫂胡言亂語,這個女人說的話如果能信,大便都可以吃。妳也不想想看,島上駐守著好幾萬大軍,街上做的幾乎全是軍人生意,為了生意和軍人接觸都是正常的事。我們大千認識王小姐已經好幾年了,如果她的行為真如李嫂說的那麼不堪,大千既不是三歲小孩,又不是白癡,怎麼會不知道?既然知道,又怎麼會和她繼續交往?李嫂之前不是說人家秀梅討伙伕班長嗎,結果話傳到秀梅耳裡,被狠狠打了兩個耳光,而且還警告她說,如果口無遮攔敢再胡說八道的話,一定要撕爛她那張骯髒嘴。可憐的李嫂,手撫撫被打腫的臉,竟連屁也不敢放一個。 由此可見,這個長舌婦說的話非僅不能聽,更不能信!或許是她的兒子三十幾歲還討不到老婆,看見大千交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女孩,又借錢給我們家修房子,心酸酸的啦。
-
就是愛唱歌為了藝術為了愛
談及這一路上的所見所聞,這也讓人大開眼界,一睹台灣寶島進步的風貌。先說我們所進駐的新竹國賓大飯店吧,聽說它是五星級飯店呢!果真不同凡響,裡邊竟有舒適的Spa、健身房、游泳池…等無比先進的設備,也許該笑我太孤陋寡聞吧!竟不知這是五星級飯店必備的設施。我們為了省錢,一概選用「三人行」的房間,畢竟一趟出門,所費不貲,能省則省。由於我的出門必備用品──泳衣隨侍在側,所以,我儘可能的早起游泳去,寧可捨棄一些早餐時間(雖然早餐極為豐盛),讓早泳來洗淨、鬆弛一日的疲累,換來一天的清爽活力,這是此行頗為開心振奮的一件事。 而新竹市藉著舉辦「為了藝術 為了愛」──第六屆海峽兩岸合唱節比賽之名,同時行銷當地名聞遐邇的米粉、貢丸、魯肉飯,真有生意人的頭腦啊!那天傍晚於戶外舉行「千人來開飯」,瞧那足以榮登金氏紀錄的天下第一大盤的新竹米粉、第一大碗的魯肉飯、第一大鍋的貢丸湯,多叫人垂涎欲滴啊!加上各級長官蒞臨剪綵,真是冠蓋雲集,盛況空前,還有四周圍聚過來的人潮,大可用「熱鬧滾滾」來形容。只是這「千人來開飯」真是折騰人啊!大熱天裡,大家拿著餐券排隊,漫長的等待大大地降低了食慾,倘若能一人發一餐盒,省卻排隊等待的時間,減少體力的消耗,那將是最大的恩賜、最佳的體恤啊!因為吃完飯,大夥兒還得趕赴大會為每一團隊所安排的戶外表演。雖然說人多好吃飯,大鍋飯香Q又好吃,但如此排隊取餐下來,真會辛苦了尊貴的「老」團員。還好聰明的團員靈機一動,集中餐券,統一領取,既節省時間也省卻這番飯前的磨難! 飯後的戶外表演還真讓人稍稍放鬆一下心情,達到以歌會友、相互學習的效果。當然,大家還是求好心切,全力以赴以展現最佳實力,畢竟這「金門」的響亮招牌在一般人的眼中,多少都會帶來一股震撼力,所以,在備受矚目之下,我們加倍愛惜羽毛,時刻展現出最好的一面來。這其間還穿插新竹當地團體的表演、摸彩…,帶來不少尖叫聲,提振大家的精神。真的,每到摸彩時刻,特別令人亢奮,因為人人有希望,而希望卻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哩! 此行感觸頗多,而舞台是現實的,比賽更是殘酷的,這是不爭的事實,唯有抱持著「志在參加」的心態,路途才能持續長久,愈戰愈勇。得獎固然是難能可貴,可喜可賀,但能有參與比賽的雄心壯志才是了不起。一切盡其在我,勝不驕、敗不餒,只有「為了藝術 為了愛」的崇高理想,方能在歌唱園地盡情揮灑自如、擁有一片錦繡大地。 鳳凰音韻 戴著新竹比賽的光環歸來,緊接著,又是馬不停蹄的積極準備於金門縣文化局演藝廳舉辦的一場鳳凰音韻音樂會,這是早在半年前就已受邀的一場交流音樂會。邀我們同台演出的是位於南台灣首府的台灣成功大學合唱團暨校友合唱團,包括北部團、南部團。 就我的觀察:成大校友合唱團真是一個優質的合唱團隊,不但合唱水平高,且組織嚴密,分工細緻,幹部們各司其職、分層負責,人多而不嘴雜,做起事來效率極高。他們既有周詳的計劃,且有極優的時間觀念,所以舉凡演出的海報、節目單、彩排時間表、顯示歌詞之Power point…等等,早在數週前就已email寄達金門縣合唱團,讓人好生佩服此一分工周延的合唱團隊!彩排當天還有一位舞台總監來負責舞台各項事宜,過去我以為演舞台劇才需要舞台總監,殊不知合唱團也需要舞台總監來作縝密的督導呢!而舞台總監的確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工作夥伴,也唯有如此細密的分工才不至於累壞某些重要的靈魂人物,造成一場演出勞役不平均的現象。所以鳳凰音韻演出當天的音響、燈光控管皆能配合得宜,發揮極大的效果,這些都是讓人讚嘆、佩服,和值得學習的地方。 數年前,金門縣合唱團應邀赴成大參與成大藝術季的演出-「唱響金門 歌詠故鄉情」音樂會,他們亦是早早就將音樂會排進藝術季的時間表內,還把我們的照片印製在入場券上,真是用心獨到的最佳設計,到如今我還珍藏著這一張入場券呢!成大能擁有如此嚴謹、高效率的做事態度,實在讓人好生感動啊!他們還招待團員們「見面歡」的點心時間,及於晚餐時間任君點選一份快餐…,以至於即便是事隔多年,今天回想起這一段往事,還是叫人深深地懷念與感恩! 雖然舞台始終是現實、緊張的地方,但是,唯有藉著舞台的表演空間方得以展現一系列的精華篇章在觀眾面前。特別是處此百家爭鳴的世代裡,演員尤須觀眾的熱情參與,使他們平日的努力得到肯定。讓觀眾的掌聲刺激表演者有更卓越的演出水平,並台上台下達到水乳交融的共鳴。由此看來,宣傳海報的功能以及報紙的宣導是何其重要的一環啊!沒有宣傳如何引來觀眾呢? 讓人感到汗顏的是金門乃好客的民族,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然而我們的待客之道竟是寥寥無幾的聽眾,任憑我逢人便加以推薦這一優質的合唱團隊,鼓勵、邀約闔府蒞臨聆賞,但依然功力有限,發揮不出該有的成效來,這是深感抱歉、自責的地方。 唯一讓人值得安慰的地方是:就算我們為了準備(102-06-21~24)第六屆海峽兩岸合唱節比賽,早已忙得「人仰馬翻」,但此時此刻(102-07-12),我們依然再度強打起精神,積極把三首三團大合唱的曲子-The Masterpiece 、Singin in the rain、The Lord bless you and keep you練好,來表達熱烈歡迎貴賓的來到。說真的,面對外文歌曲,大部分團員均略感吃力,但依然疲於奔命的加練再加練。雖然正逢假期,有部分團員因故無法站在崗位上為團效命,但,可喜的是,在大家的努力下,我們最終不辱使命地圓滿達成任務。我們亦欣喜於如此極致的音樂天地裡,有幸有友團的邀約,相互切磋,以歌會友,增進友誼,在無國界的音樂天地間悠遊、享樂,讓他山之石增益我們所不能,並補強、改進缺失,這真是一場難得又彌足珍貴的音樂饗宴啊! 那天晚上,我們不畏風強雨大,接受了後來才知道原來是金門成大校友會的邀宴於迎春閣餐廳,餐會中有人邀請成大校友上臺高歌,慶幸的是不是卡啦ok的紛紛擾擾、熱鬧喧嘩,而是優質的原音呈現,讓人佩服的是默契十足的無伴奏合唱,帶來極致的和聲,猶如天籟之音,真的是好享受的和聲之美。在那當下,全場安靜,專心聆賞,這也是我們該努力學習的指標──積極求得實力與膽識俱足、隨時隨地皆可派上用場、讓歌聲驚艷四眾。而非得要在樣樣條件俱全之下,方有勇氣登台亮相。記得多年前鱷魚合唱團世界巡迴演唱來金表演亦然,全都是無伴奏歌謠,一場至美至極的和聲饗宴驚艷了全場貴賓,讓人讚嘆不已! 此外,讓人欣羨的是成大校友合唱團的組成性質,完全是基於興趣之所趨,南部團更是協同在學的學弟妹共組一團。連袂參與盛會,一則以歌聲相呼應,重溫大學舊夢;再則在音樂天地裡悠遊、盪漾,又有家人同行,暢遊金門,兼而在金門召開了同學會,一舉數得。說實在的,畢業之後最最讓人記憶深深、難以忘懷的還是溫馨甜蜜的同窗情誼,所以,這真是一段難忘又美麗的旅程,而這份忘年之交的興趣大結合將成為藝文界之美談佳話,夠溫馨、夠感人! 今年,我們真是行程滿檔,接二連三的演出應接不暇,儼然專業團隊一般。接下來,將積極準備參與花蓮縣政府邀約的「花漾蓮華音樂會」(102-08-03),並與當地的花蓮合唱團交流,同台演出;以及為八二三勝利周年,由金門縣政府民政處籌劃,新北市政府主辦,於永和 國父紀念館舉行(102-08-04)的「新北鄉戀音樂會」,並與當地的永和青溪合唱團、華韻合唱團相互切磋、交流,並與旅台鄉親們共聚一堂,歡度愉快的午後時光,那將又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音樂盛事,這也是金門縣合唱團二度於中、永和地區所舉行的音樂會,上一回於永和八二三紀念會館舉行的「金門先生」以及「唱響金門 歌詠故鄉情」的南北巡迴、宣慰鄉親音樂會,真是盛況空前、座無虛席,相信這回在銅牌的光環及精益求精的長足進步之下,必能再度博得鄉親們的好評。這一年來雖然我們行程滿檔,但我們依然豪不馬虎的積極準備,凡事盡心盡力,發揮到極致,把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了,誰叫我們──就是愛唱歌! (下)
-
公車「驚」驗之旅
二十幾年前,市區與郊區的往來,公車是最普遍的大眾運輸工具;幾乎獨厚的市場,公車司機素質參差不齊,投訴管道也不多,每天的公車之旅總有幾分的「驚險刺激」。 我向來有公車恐懼症。每當人多擁擠時,瘦小的矮個兒,一上車,不想卡在門口影響上車的乘客,只得橫著身狠狠擠進人縫中,然後跌跌撞撞地伸出短短的手,尋找讓我安心的吊環。常是踉蹌中抓不到半個吊環,只好把目光放在座位旁的扶手或欄杆,用著快狠準的速度牢牢抓住,然後慢慢卡個可以立身的角落。 我尤其懼怕司機們為了趕時間而濃縮了上下車時間,半開不停地讓車子緩緩移動著,一腳才要從公車階梯步下,還未碰到在水泥地上的剎那,就感覺車子又要慢慢加速前進中,使得乘客們不得不飽嘗那宛如跳車的驚魂。 上車的乘客們,如老人家、小孩或孕婦們只能在慢速移動中先僵著身,快找扶手緊緊抓著,等紅燈時或塞車當下,車較平穩時,再一步一步跨向前,尋找更穩的依靠。我也怕公車不長眼似的在郊區道路上,玩起飆車時的橫衝直撞,或在市區裡越線,霸道的橫過小車的瘋狂,因為不夠穩的我,總感覺要被拋出的左碰右撞。 記得有一次,將上車的乘客中,最後頭是一位拉著菜籃推車的媽媽,她先把菜藍推車往公車門口的階梯一放,右腳才一跨上,左腳還未跟上,車門便「啪」地關起行走了,還好那媽媽眼明「腳」快縮住且放了手,然後被遠遠拋在車外。 公車門夾著菜藍瘋狂加速而行,待一百多公尺後,司機先生見苗頭不對,又倒車回去接那位媽媽,結果是她罵破了嗓門,他「老神在在」當沒發生過,依然快速開著車。 我還見過一位小姐按鈴要自後門下車,車未停妥,小姐有意等著車停穩再跨步下去,沒想到司機以為沒人要下車,卻在此時「砰」關了門,車子發動了,她的肩膀就夾在兩扇門之間,她淒慘叫聲及乘客群起喊了司機 ,他才回過神來趕緊打開車門。那肩膀發腫發紅的小姐自認倒霉下了車,而司機先生也提高了警覺每站放慢關門速度。 還有一位年輕人,按了鈴就將下車,他正要走向前投幣,那知司機先生正跟同行飆車,閃避不及,來個緊急煞車,「砰」地一聲,他的腰椎正巧撞上司機後頭的鐵柱,看他痛得臉部扭曲直撫著痛處,想必是百般難忍的痛。 這十幾年來,捷運便利,公車成了少數人的專車,因為電腦e化,公車上也多了貼心的提示與標示,如「請讓座給老弱婦孺」、「下車時請注意後方來車」或行車中告知轉彎的字幕,以提醒乘客握好把手;更特別的是司機會主動跟乘客問好、報站名、說再見,還會提醒大家下車多小心或「慢慢來」的叮嚀,親切到比百貨公司的服務態度還好;而最重要的是規定在市區內車速不得超過40公里,這讓乘客們更平穩安心。 只是行行皆辛苦,因為馬路上意外事故多,需假日輪班;司機大人得忍受交通改造的黑暗期、顛峰時間的塞車之苦,車陣中需憋尿或三餐不定;沿途也會有得罪不得的「奧客」,這都需要有很大的體力與情緒上的能耐呢! 這幾年,很多司機的善行或見義勇為的事蹟被媒體報導,也讓我對司機印象改觀,並打從心底的尊敬。雖然沒有捷運的便捷,但公車硬體改善,司機素質提升,我早已揮去公車的恐懼,反而覺得是幸福的公車一族,所以不忘每次上車時,也先親切的跟司機大人說聲:「謝謝!」。
-
亂
雨絲中帶著幾許沉靜 淡然中帶著幾許憂傷 塵世中所有紛擾的混與晃 在這一刻全部灰飛煙滅 用沉默揉出幾分簡短 用安靜替代幾許喧鬧 輕輕巧巧無與碰觸 緩,解下無緒紛擾
-
六元的休閒樂趣
一九五七年春天,某日早上七時許,台南市郊外居住人口近一千多人的空軍某眷村,騎著腳踏車的送報生快速將「中華日報」自竹籬外扔至等待「先閱讀為快」時為小學五年級的筆者居住之庭院中。筆者在迎著晨光及聞著淡淡的油墨味中,就國內外要聞,副刊及雜訊之順序匆匆瀏覽報紙,由於彼時無電視及電腦等器材,就這樣『每天閱讀報紙』成為生活中重要之一部份至今不惑之年。由於彼時訂閱報紙非每家財力皆可為, 故筆者自然成為每天上午空軍子弟小學校八 時早會時,新聞報導之訊息來源。 一九七八年筆者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進修時,每天至學校BIRD圖書館查資料之際,最愛看我國免費贈送給圖書館之「中央日報/海外版」以解對台灣之思念。如今退休至金門教書,除可自金門日報中了解金門建設、地方要聞及觀光旅遊外,並可享受充滿濃濃金門文化氣息之副刊散文。此外,尚有著只花六元即可買到一份金門日報,並享受一份近一小時之心靈饗宴/休閒喜悅。
-
博狀元餅
殺韃子太遙遠 BarBQ太古怪 在月圓的八月 我們應該封街,把城鎮 變成一夜的拉斯維加斯 盡歡,如300百年前 所有的人都自願關進 闈場,鄉試會試殿試 或抱拳或奮臂或仰天 或閉目 總讓骰子歌舞數字跳躍 誰是狀元榜眼探花 月兒睜大了眼在觀看 註: 博狀元餅,是一種把賭桌上的骰子,巧妙轉化成鼓勵進取功名的遊戲,又稱「博中秋」或簡稱「博餅」;在金門流傳了300多年,成為習俗並漸往外傳開,已成為金廈、福建等地中秋節慶的活動。
-
《連載》小辣椒
如今,總算把他拉拔成人,也有一份固定的職業,即便不能說是功成名就,至少已是一個人人羨慕的公務人員。他不僅乖巧懂事,更懂得反哺,每月領取的薪俸,大多數都用來支撐這個窮困的家。每逢假日,也主動地捲起褲管,下田協助他舅舅農耕,是一個人人稱讚的好青年。如果將來娶的真是一個像李嫂說的那種女人,她非僅不能接受,也對不起他死去的父母。 據她所知,大千認識那位人叫小辣椒的有錢人家小姐,已有好幾年了。起初也是由她介紹去當工友,然後憑自己的實力再慢慢地升遷,在升遷的過程中,據說小辣椒也幫了不少忙。因此,這份恩德,他們必須時時刻刻銘記在心,將來找機會報答,雖然她不識字,但卻知道不能忘恩負義這個道理。如果當初沒有她的引介,大千現在可能還是一個農夫,那有機會進入公門。
-
就是愛唱歌為了藝術為了愛
(2013/6/30)金門日報上的頭條新聞─兩岸合唱節金門縣合唱團勇奪銅牌獎─金門縣合唱團代表本縣赴台參加第六屆海峽兩岸合唱節比賽,脫穎而出勇奪銅牌獎,積極扮演本縣文化大使角色,成功為金門再次打響知名度。─此消息一傳開,帶來諸多震撼與迴響,特別是對金門縣合唱團的團員們來說,那真是莫大的鼓舞,而就敏感、觀察入微的我來看,這可真是金門縣合唱團破天荒的第一次上頭條新聞啊!實在難得且意義非凡。 金門縣合唱團多年來代表金門、為金門努力奮鬥,積極在文化領域裡耕耘、茁壯,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實。要如何形容金門合唱團呢?套句俗又有力的話說:「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因為光是一週兩次練唱的辛勞與毅力就不是一般人所能承擔得起的;再加上參與比賽所產生的無形壓力,以及因唱歌所造成的額外工作負擔與家庭的諸多困擾…等,若非具備過人的睿智與魄力,何足以因應、克服啊? 參與合唱團多年來,尤以此時感受最為深刻,因此打從心底地敬佩全體團員們的付出,更要向所有在背後默默支持各團員的「賢內助」(團員的另一半)致上最誠摯的謝意,有您們百分百的支持,團員們才能無後顧之憂的勇往直前,專心致志的練唱,迎向勝利! 但話說回來,雖然我們付出了如此高昂的代價,卻也是幸運無比的寵兒啊!因為我們在金門縣文化局的保護傘的孕育下,在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裡不斷地成長、茁壯;我們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合唱園地裡悠遊、放歌,真正地享受到也體悟出「活到老學到老」的真諦,有如吃了「長春不老藥」般的返老還童、永遠年輕。 正因為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快樂心境,保有一顆年輕向上的雄心壯志,所以,每當新譜一到手,就像小學生拿到新書般的雀躍萬分,總以趕快地哼唱它為快,哼出動人的旋律,唱出開懷的歌聲,讓快樂的元素再次充斥胸懷,也讓身邊的人感染這一股快樂的氣息,即便是 Alto的旋律是這麼的令人費神,得多花心思氣力,但,一想及Alto在混聲合唱裡舉足輕重的重要性,就讓我更思努力振作、用心在其上。而大腦在這幾番的刺激反應之下,就更加速的更新、代謝、成長,快樂的心境於焉誕生了,這就是我在合唱團所獲得的神奇微妙的感悟。所以,雖然我們付出了不斐的代價,但相對的也確實獲得了厚實、豐盈的收穫。 報紙的宣傳力量真的不容小覷啊!因為報上所附加的相片清晰明白,好多人因而知道我是合唱團的一員;而經由金門日報這一番報導兼「曝光」之後,鄉親們見了我,除了讚賞有加之外,欣羨之情更是溢於言表。然而,有些天真的鄉親以為我們藉機雲遊仙山仙境去了;更有些鄉親還以為代表金門就該大享政府的資源,殊不知我們參賽還得自掏腰包購買台金來回機票呢!這些看法真讓人啼笑皆非,但不參與其事,不知內情,錯誤的揣測自是難免。 談到比賽,說不緊張,那是騙人的,大家無不是承受著比賽的沈重壓力,進而影響到現實的生活,這些狀況團員的家屬最為清楚,他們或無比心疼另一半挑燈夜戰練歌喉、背歌詞;或擔心另一半睡夢中囈語連篇,既睡不安穩又食不知味;有些團員的家中成員,甚或孫字輩人物,還真是慧根獨具,就在一遍又一遍的聽聞、耳濡目染之下,一首首合唱曲子早就耳熟能詳,哼唱自如,甚而倒背如流呢!由此可見得團員們在家練唱之認真程度及其週邊效應了。 這次合唱節參與比賽的團隊都是各地之精英,例如有來自山東藝術學院,科班出身的頂尖歌手;當然也有來自各行業餘的歌唱愛好者,所以,要在程度高下有別的眾多參賽隊伍中一分軒輊,實有欠公允,因為那是立足點的不平等。但唯有抱持著觀摩取經的心態,志在觀摩求進步,讓他方之石琢磨我們更上一層樓,方能心中坦然釋懷。我以為:能夠取得大會的邀請參與比賽就表示已具備一定的水平,所以,能夠參與比賽不就是一項殊榮? 參與比賽需要有運動家的精神,勝不驕,敗不餒。當然,求勝之心人人有,但凡事盡心盡力便可告慰於心,我們需要在乎的是努力的過程是否盡力,而不是結果,只要過程中盡力,便可無憾。金門合唱團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士、農、工、商皆有,這樣一個兼容並蓄的團隊,先天素質本來就參差不齊,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倚賴大家的努力外,分部老師的功勞也不可忽略,而指揮大師更是聯絡各環結的靈魂人物,他任勞任怨,不捨晝夜,以最大的包容、最大的慈悲,一個都不放棄地將我們一一帶上來。試想:老師都不放棄我們了,我們怎可放棄自己呢?是此等悲憫的胸襟,換來大家的配合,有志一同地成就了今天的榮耀,這非凡的成就啊! 難怪特地從台北來為我們加油打氣的親家、親家母在看完我們比賽實況之後,特地來後台讚賞我們,而我許是在比賽緊張之餘竟忘了請親家、親家母與大夥兒合照,竟拿著他們專程帶來贈予大夥兒一人一份的CD片便匆匆一別,事後回想,真是失禮之致!之後,又接到親家母傳來簡訊:維璐,比賽兩天很累人的,要多休息喔!金門縣合唱團真不是蓋的,是可以代表國家的團隊。這次讓我們見識到大陸的實力,真如你文章所言,他們人多人才多,競爭力很強的,…。 除了他們的蒞臨聆賞、加油打氣,還有部份團員們的親友亦慕名、相約來為大家加油、喝采,讓人在他鄉還能感受到這一股旺旺的家鄉人氣,實在是給足了面子。值得一提的是,臨別尚義機場時,有合唱團劉顧問來為我們加油並贈送一萬元程儀;熱愛合唱的國民黨林主委也專程來為我們送行;而記者的獨家採訪,更讓我們備受矚目。一抵達新竹,馬上喝到林主委請專人送來的大杯消暑果汁,在這炎炎夏日裡,讓大夥兒一解暑氣,一個個可都是透心涼地暢快到心坎兒裡了,依此看來,合唱團還真是人氣旺盛,大受歡迎呢! 說到這場合唱賽的客觀與公平性,個人有點淺見:試看馬拉松比賽,必有所謂不分年齡的精英組,以及以年歲來區分的分齡賽,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往往左右了體能的展現而與年輕選手呈現很大的差異,所以分齡賽較能提供公允的競爭條件及比賽空間,讓大家滿懷希望,各憑本事公平競爭。而歌唱亦然,有所謂的專業團隊、科班出身,那難以抗拒的耀眼光環,就足以先聲奪人,未唱先轟動了。所以,我認為合唱比賽至少要區分專業團隊與非專業團隊,這樣方能取得較為公允的立場,因為既是比賽,總要讓人抱有一絲的勝算與希望啊!但,無論如何,代表金門的金門縣合唱團,今天能獲得如此不錯的成績,實屬難能可貴。這一路走來,金門縣合唱團已樹立了可敬可佩的標竿,讓人不由自主的大力按「讚」!更可喜的是勇奪銅牌獎的新聞終於登上金門日報的頭條新聞版面,這真是給全體團員的一大鼓勵與榮耀啊!(上)
-
我──快樂做婦宣
能參加烈嶼婦女防火宣導隊是個人生涯中感覺最快樂而有意義的事,回想當初,抱著一顆好玩又好奇的心態加入婦宣,我對防火宣導是一片空白,如今已邁入第15年了,在前任洪梨花分隊長及現任的吳明治分隊長帶領之下,不僅去過很多地方宣導或學習,也結識了很多好姐妹,相依相伴走到現在,更可貴的是學到很多的消防常識,例如:如何防災、逃生技巧與觀念等,我們可說是一群很棒的消防志工! 成為婦宣隊一員後,我們不只要建立專業的消防觀念,更重要的還要把所學、所懂的消防常識散播到每一個家庭,使大家都知道「人人防災則戶戶平安;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這一路走來,我們經過很多上課、訓練與演練,值得一提的是有趣的短劇表演,假如地區有大型活動,我們常以演戲的方式來進行瓦斯安全、用電安全、或避難逃生及防溺等創意的宣導,常常獲得很多鄉親的肯定,感覺真是快樂而美好呢! 在消防局、消防隊、隊長及姐妹的教導與互相成長下,抱著「多一分防災,少一分損失,千金難買早知道」的理念,用一份關心的態度,我們走訪大街小巷、家家戶戶去宣導訪視,我們告訴民眾: ※「過期瓦斯鋼瓶不要買」、「瓦斯熱水器通風要作好」、「瓦斯漏氣防氣爆」; ※「用電用火要注意」、「烹飪人離火要熄」、「煮食湯水莫滿溢」、「爐邊易燃物品要遠離」; ※「電氣火災得防範」、「延長線插座小心用」、「電鍋、微波爐、電磁爐分開插插頭」;此外,還有: ※「家中有消防三寶,生命安全沒煩惱」、「滅火器、照明燈、偵煙探測器請必購」、「消防請多用點心,不是喝水用點心」、「119電話講明白,救火救人分秒不能慢」……這些林林總總的「消防美語」真是簡單明瞭而受益無窮呢! 記得有一次,我去家戶訪視時,一位老阿嬤語重心長的說:「現代的人好命,不像她們以前,沒自來水、沒瓦斯也沒電,晚上點蠟燭,三餐燒柴火,日子過得可辛苦哪!現在時代進步了,有電有瓦斯,手一轉水就來,生活好幸福,一定要珍惜,使用瓦斯、電器一定要注意安全才是!」老阿嬤珍貴的想法和防災的觀念真是一級棒!值得大家學習。做為婦女防火宣導隊一員,我是「快樂做、歡喜行」,我衷心的期盼大家一起做消防,所謂「消防做得好,平安沒煩惱」,「人人防災,大家美滿」,祝福大家囉!
-
多想抱著你哭
這樣的夜,多孤單,多寂寥。 這般的淚,多滾燙,多感傷。 多想抱著你哭, 哭出壓在心頭的痛處。 你那厚實的胸膛, 永遠是我傷痛的避風港, 在你懷裡我可以哭的像個小孩, 在你懷裡我可以任性的撒嬌耍賴, 因為是你, 我才可以做我自己。 多想抱著你哭, 哭出深埋在心中的感動, 你的溫柔總來的像及時雨, 你的體諒猶如和煦的陽光, 你的善解是我無比力量的泉源, 你的包容更讓我有挑戰自我的勇氣。 總是在受傷之後,抱著你哭,不必壓抑,勿需隱藏,呈現最真的自己。 總是在感動之餘,抱著你哭,共同分享,一起歡呼,表達最真的祝福。 你一直都在,我是這麼想的, 就算生活的無奈逼使著我們分隔兩地,但心還是相繫著, 多想抱著你哭,因為思念成災的淚快成海, 多想抱著你哭,因為想念你的夜終難成眠, 多想抱著你哭,我是真的好想好想抱著你哭……
-
水頭賞鳥趣
還在教學時期,發現一處新闢的水頭賞鳥區,每每驅車經過往基隆的縱貫公路,遠遠眺望便可見成群白翎鷥,白翅點點散落在綠油油樹林間,甚為壯美。 向園方提議,不如安排小朋友來趟戶外教學~於是水頭賞鳥趣,成行。娃娃兵配備齊全坐在車上情緒高亢。到達目的地,甫下車更是興奮得嘰嘰喳喳東張西望。整好隊老師下令水壺集中擺放,帽子戴著遮陽,望遠鏡掛在脖子上以免遺失,手帕放置圍兜口袋方便擦汗,兩兩一組互相照應,規範不可超出活動範圍,再次強調務必遵守規定「安全第一」。小朋友迫不及待「嘩」一聲散開,自由找尋最佳觀賞點。 沿河堤岸用厚實木頭堆疊當圍欄,漆成黑色約到大人肩膀高度,木頭與木頭銜接點特地留觀賞用孔洞,蜿蜿蜒蜒一長排,隔岸遠觀對溪鳥姿風采,安全隱密性高不怕驚擾鳥群,讚嘆設計者設想周到。 小朋友兩人據一孔洞,趴在圍欄孔洞上,透過望遠鏡輪流仔細觀賞。赫見幾隻頑皮白翎絲振翅啪!啪!啪!飛東飛西,大玩追逐遊戲,小朋友開心得拍手叫好,驚喜聲連連。過一會兒又見白翎絲結隊飛翔,伸出又寬又廣羽翼,朝天空飛撲忽地又降下,彷如白色飛機表演特技般,數大便是美相當壯麗,小朋友看得目不暇給;爭奪聲此起彼落:「換我了!換我了!」原來是有人久佔孔洞,捨不得移開視線,你推我擠。 有的白翎鷥靜靜窩在樹枝上打盹,絲毫無懼人類的偷窺;有的怡然自得河邊漫步覓食,好不愜意;有的展現豐姿翹著單腳冥思一派優雅;白翎鷥身形像極了模特兒潔白、高身兆苗條,盡展鳥態英姿。 水頭賞鳥區位於基隆往七堵大華橋邊,在基隆河大武崙溪畔,自然生態豐富,適合喜歡在濃密樹林巢居的白翎鷥聚集。白翎鷥為頸長腳長的禽類,通常在淺水處涉水覓魚蝦,亦吃水邊之小蟹及水生動物。難得有上百白翎鷥進駐覓食繁殖,蔚為基隆近郊一處難得的賞鳥佳境。 此次知性的戶外教學給小朋友留下深刻的美好印象,對鳥類更懂得愛護與了解。 可惜好景不常,因著市政建設考量,政府大肆整修河堤,物換星移,不過幾年時間樹木砍伐殆盡,逼得白翎鷥另覓他處,水頭賞鳥區再也找不到白翎鷥蹤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