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斷腸人,在天涯(之一)
枯藤 行囊鄉愁陳舊如酒 熬了夜後殘鬚似霜 蒸騰晚年旱著 荒漠砂礫淺薄草色 一路爬行 不會低走的枯藤山水 怎麼折磨錯過上上下下的坎 撐傘巧飾脆弱承諾 挨一刀量化塵埃不定的落腳 等待熟練掌握時間傷痕 刻劃的風霜逐漸成長 粗礫磨過柔軟心事 讓纏繞細小自己飛翔 老去的空餘落下 在多雲雨幻想裡坐化 一株枯藤的夢 老樹 蒼穹喊著口號 小小淺酌 橫生的鬚白寫紙墨邊境 剝開豆莢般舊事 涓細思念清澈流出 透著鄉愁紋理 村前紅土路塵灰仍揚 看懂翻過土裡的汗鹽 比海水還鹹的酸楚 苦根芽將命運叢生在心田 盤據慾念 一棵老樹的根 守成歲月風霜雨雪 碎了半截身子骨 摻幾粒天年餘酒 喝下後半段殘日 就朽了吧 昏鴉 委婉輕柔細說 此生匆匆趕到的際遇 鏗鏘而空泛 蒼白而貧饑 揀盡枯枝也未必能棲 將就的夢畫在砲擊閃光裡 一閃而過的快感 飽足虛胖肚皮與腦袋 簌簌掉落的小時候 綿長簡單 沒有軌道線的日升月落 一支塗鴉小小劇場 把年紀揉了又揉 勉強擠出點熟讀時間滄桑 在竹蓆讓夢涼爽那會兒 將自己開闊鋪陳 一道小院曙光 風風雨雨朝深井跌了一甲子 醒了沒 誰理 沒有長大多好 (稿費捐大同之家)
-
烈嶼的一期一會
「一期一會」是一個源於日本茶道的成語,意味著參與茶會時領悟到這次相會無法重來,是一輩子僅有一次的相會,故賓主須各盡其誠意。茶道以外,其意義可延伸指一生一次的機會,因此,很多事情都要把握當下,珍惜難得的機會,錯過便不再有。 2022年5月雨季,正值台灣新冠疫情高峰期,獨自一人旅行造訪金門後,遂開啟日常筆耕興趣。如同常言道「百年修得同船渡」,與小金門-烈嶼青岐的洪先生相識,就是結緣於金門通往烈嶼的水頭碼頭搭乘渡輪時。〈溫馨浯島烈嶼情〉之書寫是因初次去烈嶼,雞婆個性提醒於碼頭前洪先生遺落了縣民卡,而承蒙其青岐港綠石槽和沙溪堡的半日島游-也是導遊。因而寫下金門-浯島溫馨的城隍遶境迥異於台灣的風俗,小金門-烈嶼旅途中與居民的互動交流中,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度,也體會到溫馨的濃情厚意。臨別和洪先生彼此相約我日後若再去金門,必定再聚。雖是萍水相逢,偶爾會在Line上互相問候或是分享日常點滴。 2022年10月確定要帶「人生飛機首航」的老媽去參加烈嶼「芋頭季」活動後,隨即與洪先生連絡看是否方便造訪。他回覆:「歡迎蒞臨小鄉,搭幾點的船班?我去碼頭接駕。」扼腕彼時金門大橋尚未通車,需要先租摩托車再搭船過去,還得配合女兒的起床時間。安排在行程的第二天造訪,不料在碼頭候船時接獲其訊息:「抱歉!我將搭中午班機往台中探視家岳母,殷望下次再相會。」之後他解釋臨時得知岳母住院,連忙趕赴台中略盡半子之職,未能盡地主之誼,實感抱歉。秒回:「不用這麼說啦!家人為重喔!我和家母在小金門玩得很盡興開心。」 金門其實處處皆是寶,自己可能較有長輩緣吧!在金門跳島旅遊期間結識的盡是長者,感恩所有一切的相遇。2022年初識小古崗豢龍衍派的董先生,那時他正在鋸樹根製作桌子,76歲的雅石達人,一口親切的海口腔閩南語。後來2023年清明期間再訪時又認識其87歲的書法家宗兄,聽他們哥倆好口述精彩傳奇的生命故事,因而寫下〈別來「浯」恙?〉。與其分享,洪先生說在上個月早已在《金門日報》閱讀過此文,感謝我對金門這蕞爾小島的深刻描述。「感謝妳對金門人事與物的抬愛。」他客氣如是說。 2024過年期間確認會去金門陪女兒過年,事先跟洪先生約定再去拜訪他,也準備好伴手禮。洪先生細心提醒我過年期間金門天候極冷,記得要多帶些禦寒衣物。並說他會到台灣一個星期,返鄉過年事務比較繁瑣;大年初六才會回金門,歡迎相會。他誠摯祝福:「謹祝闔府平安健康,新春新氣象。」大年初八詢問洪先生是否方便去拜訪,他回覆:「兒住台北動手術。對不起!」為再次失之交臂致歉。我則祝福他公子手術平安順利,一切以家人為重。 也曾與其分享刊載於《人間福報》的〈敬天謝地土地公拐〉,他則說此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報導佛教新聞,更以推動社會祥和、淨化人心為職志,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並以順治皇帝的「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生時歡喜去時悲,合眼朦朧又是誰。」贈予我深思惟。分享2024年徵文兩次幸運榮獲佳作的文章,他則以「語言樸實,感情豐富,親人雖各居三地,互動引人正向思維。」給予回饋勉勵我繼續筆耕心田。 轉眼間女兒已然大四,明年會返台繼續唸研究所,正在思索是否再次到金門過年。洪先生說一個月會往返台金二、三趟,因為妻兒們都在台灣定居,元月初又將到江西景德鎮祭祖(先祖來自江西樂平)。他說:「好幾年沒見面了,望妳們一切安好,若是有緣,定再相見!」時光流轉,不是所有的久別都能夠重逢,人生若只如初見!
-
【小說連載】大箍呆
尤其我收養秀香時,犯了『苦毒新婦仔』的錯誤觀念。『夭壽死囡仔、袂好死囡仔、摳頭死囡仔、填海死囡仔』凡是女人能罵的咒語都不離嘴。而且藤條不離手,打她不手軟,讓她穿破爛的衣服,吃剩飯剩菜,凡是能折磨她的點子都想出來了,讓她痛不欲生。 現在認真想想,明明知道她長大後要跟自己的兒子成親,理應疼惜她這個未來的媳婦才對。但她這個養母竟比人家的後母還要狠毒,不僅沒有疼惜她,反而用盡各種方法來虐待她、折磨她,簡直罪孽深重,現在想後悔已來不及了。 如今她已長大,思想亦已成熟,除了善解人意,更是勤儉持家,對於之前虐待她的養母,也善盡孝道,往後必是一個好媳婦。但我還是害怕,彼時對待她的點點滴滴,以及打罵她的情景,勢必還深深地烙印在她的腦海裡。一旦我提出要讓他們成親的要求,萬一她翻起了當年的舊帳而不同意,我這個老太婆必定是自討沒趣。所以我才想到要請妳幫忙,請妳側面上幫我打聽打聽他們的意願和想法。因為我知道我們家大箍呆跟你們家西安是好朋友,秀香又蒙受妳的疼惜,兩人經常在你們家走動,由妳出面幫我這個忙,可說是最適當的人選。」 美卿知道她的來意後,直截了當地說:「我會找機會瞭解一下他們的想法,秀香是一個善良的女孩,不僅長得漂亮,也相當勤奮,如依她和昆山的好感情,應該不會讓妳失望才對。而且對於妳之前對待她的種種不當行為,或許早已釋懷,應該不會記恨在心。(一○)
-
陪孩子迎向陽光
又到了大學學測的日子,這讓我想起多年前陪大女兒面對學測壓力的經歷。陪伴與精神上的支持,似乎是為人父母能盡的最大心意。 在升上高三時,大女兒決意住宿好專心一意準備大考,無法天天生活一起的日子,能做的就是她想吃水果了,缺了什麼日常用品,一則訊息來到,當天晚上一家大小就會備妥所需,前往提供也順道話家常,並給予精神的鼓勵、支持。 隨著學測的逼近,孩子除了埋首書海,朝著志願方向努力外,要是身邊有個滿是生命力的鮮明希望,也許在鎮日高壓的苦讀中,就有個心靈的慰藉。 「這剛萌芽的向日葵送你,讀書壓力大時可以跟它說說話,看它日益茁壯抽莖展葉,挺紓壓的!」我特地培了株向日葵幼苗送給女兒時對她說:「照顧得好,也許等到學測日的到來前,它就會開花囉!」「好啊!這挺不錯的,我會好好照顧!」女兒興致勃勃的接手後,還陸續請教我何時該換盆添土,肥料放多少較適合,也和我分享依據她的觀察,早晚日照位置的不同,她是如何安排盆栽在教室陽台上的擺置,幾天後更喜孜孜的分享:「我的向日葵長了四片葉子了,好多同學都好喜歡喔!她們還會幫我澆水,很紅喔!」瞧她每段時間的觀察拍照記錄,聽她講得津津有味的分享,我知道在她面對書本的枯燥日子裡有了些調味。 「爸爸,向日葵又長高了,葉子又大又綠,好開心!」個把月後,女兒又捎來訊息:「現在經過它的人都會特別停下來看看。」原來一個滿是水泥建築的教室陽台,多了盆綠意盎然的向日葵,對一群青春年華的少女們竟有這樣大的魅力,或許她們看到的是洋溢青春的生命力,和等待綻放生命的熱情的自己,而這樣多的注意關懷,向日葵似乎不負所望的日益茁壯。 「爸爸!向日葵開花了,好美喔!」大考前的兩個星期,女兒傳來了一張陽光撫觸下更顯花燦的照片,興奮的說:「同學們紛紛跟她合照噎,真開心。」我說:「經你努力照顧的向日葵終於開出燦爛的花彩,對你努力以赴的學測,也該充滿信心吧!」「生命就是不斷努力的過程,努力呼吸、努力工作,努力扮演好每個生命階段的角色;努力了,老天爺自然會為你安排一個適當的位置,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我這樣鼓舞著她,因為看見了她的努力就是最好的成績。 大考完了,女兒通過了她第一志願的門檻後,接著是準備審查的資料與口試的練習。 女兒發揮創意,打算以向日葵的成長紀錄當作她自傳的標題,發芽、抽葉,茁壯,含苞、綻放和她每個成長與求學階段呼應著,創意十足相當符合她設計科系志願的內涵。 原來,向日葵替代的陪伴,給女兒的滿滿溫馨與希望,這是我刻意的安排,聰慧的女兒心領神會了! 爾後的日子,我們一家大小陪著她整理資料,充當口考委員陪她練習口試,老天爺也給她一個努力後的安排,上了她的第一志願。 這段日子真是辛苦,但有一家人的陪伴,心就像迎向陽光的向日葵,有著滿滿的生命力,願即將面對學測的莘莘學子們,都能擁有自己的一朵向日葵,為自己亮燦,也給自己溫暖。
-
札記二則
價廉物不美的反思 我的工作室上面掛著一個八卦型的時鐘,早晚都會跟它碰面,在室內繞圈散步,開始的時候以計步器來紀錄;但是經常故障,就不再使用計步器。 默紀時間好開始走路,一次如果走30分鐘,時間到了就停止。早晚各走兩次,因此時鐘對我非常的重要。 今天早上到工作室的時候,時鐘停擺了,拿下來更換一個新的電池;但是還是沒辦法恢復工作運作。 拿到賣場去請教小姐送修,因為我才使用了一年多吧! 小姐接過去又換了一個新電池,一手就撥弄,看看能不能修好時鐘。結果真依然文風不動。 小姐歉然的說:「伯伯!時鐘沒有人送修了,因為一個270元,送到工廠去更換零件如果超過270元你還要修嗎?」 「我才買一年多就壞掉了,沒有保固期嗎?」 「買了一個禮拜以內,如果故障了,就換一個新的;用了一年多,就不能換,伯伯是不是考慮再買一個新的。」 為了需要,我別無選擇,又買了一個同樣型式的掛鐘回家,掛在同樣的一個位置,自己心裡想:就淡忘掉那270塊錢的費用吧! 我一邊散步一邊思考:如果我們的產品價廉又物美,必定受消費者消費熱誠的歡迎。高品質又耐用,把價格再提高一點,依然能夠在市場上立屹立不搖,廣受歡迎。 我岳母在我50歲的時候,送我一顆瑞士生產地機械式手錶,使用了30幾年,保養過兩次,到現在依然精準,買的時候價格不便宜,當然使用的時間很長,使用者離開人間時,這一隻手錶或許還可以使用。這一種產品當然廣受世界消費者的喜愛。 我還有一個使用了20幾年德國傳統相機,十幾年前故障,送到經銷商那裡去維修。因為缺乏零件,必須送回德國原廠,就可以修復;但是價格昂貴,我就放棄。後來因為數位浪潮來襲,我只好更換數位相機,那一台傳統相機使用多年,只好放棄維修。取下鏡頭,加上轉接環,依然可以在數位相機上面操作,功能比新出產的數位相機鏡頭還優越,當然我不會放棄。 客廳裡的一個掛鐘,使用了十幾年,出來而偶爾更換電池之外,非常盡責,報時準確。購買時印象中大約新臺幣一千多塊錢。使用了十幾年,仔細的去看生產的廠商,也是台灣製造;居然能夠長期的使用,我新買的八卦鐘,只用了一年多,我想不透道理何在?價廉而物不美,徒增困擾,以消費者立場來說,希望產品堅固耐用,價位提高一點,應該都能接受吧! 紙牌遊戲--拿破崙 年輕的時候沉迷紙牌遊戲拿破崙,當時玩的是四個人一組,因一直認為拿破崙的紙牌遊戲只能4個人玩。 一副紙牌是54張,四個人玩的話每人可以分到13張牌,剩下兩張就是大鬼跟小鬼。通常多把小鬼收起來,只留一張最大的牌大鬼。 每個人分到10張13張牌,看手中排的強弱來決定要不要叫牌。 每副牌有四種:黑桃,梅花,方塊,紅桃。由A到10各十張,每種有三張娃娃,加上各種的A,共有16張,就是比賽輸贏計算的張數。 叫牌決勝能10張開始,順序可以協商決定,依照順序來叫牌,叫張數最高的人就擔任拿破崙,掌控全局,可以指定他可以三名當中的任何一張紙牌持有者的人作為秘書,必須隱藏身分,暗中協助拿破崙,和另外兩個人來對抗稱為聯合國。 叫牌時指定切牌的名稱,就成為這一局比賽的王牌,出現時可以吃掉其他的三種牌,其中最大的王牌就是秘書,再來就是鬼,隨時都可以出現,吃掉了其他的三家的牌。計牌方式就是拿破崙加秘書嬴的娃娃張數比另外兩家多時,就獲勝,如少於另外兩家,就成了輸家。 熟悉的遊戲規則就可以玩遊戲,回到老家三個兄弟是主要的成員,各自成家以後,二弟媳成為我們的牌友。每年回老家過年,總要找出時間,廝殺一番,非常沉迷,雖然只是計點,不玩金錢的賭博行為,卻十分的熱衷,玩得很盡興。 休閒的時間,我喜歡從事戶外的活動:登山,健行,郊遊,攝影,成為我熱衷的休閒活動。因此我不會打麻將,當然就沒有牌友。我們年輕時候沉迷的拿破崙遊戲紙牌遊戲,彷彿消失了,沒看過人玩。年輕朋友,變得多元化,好幾種遊戲出現,但他們都不想去玩拿破崙的紙牌遊戲。 國際間正式登上檯面的紙牌遊戲就是橋牌,玩起來沒有拿破崙紙牌遊戲那樣的有趣,規則又多,沒有興趣去玩橋牌,卻是訓練邏輯,思考,益智遊戲,可惜我們都沒有興趣。 現在我們兄弟們都成為老年人,分居各地,相聚很不容易,即使見來面,也沒有興致去玩紙牌遊戲拿破崙了。半世紀上的時間,我們沒有再碰過紙牌。健康狀況大不如前,相聚很不容易,想湊合人數再玩一場紙牌遊戲,更不容易。 從Google搜尋的資料,查出來拿破崙的紙牌遊戲,應該是5個人玩,早先為什麼四個人玩,可能是人數不足,就一直以為都是四個人玩的遊戲。當初資訊不足,玩的花樣當然不像現在這麼多。找到幾個夥伴玩紙牌玩得很盡興而快樂。 現在年輕的朋友,玩紙牌的已經很少,因為智慧型手機提供的電玩遊戲,不必找夥伴,自己就可以玩得很盡興。跟我們年少的時代,單調純樸的日子,總要找幾個夥伴牌在一起玩紙牌,才能玩遊戲的落差很大。
-
【小說連載】大箍呆
然而,這件事她不知該如何向孩子們開口,倘若被他們拒絕,她這張老臉不知該往哪裡擺。而且孩子已長大,有他們自己的想法,不能像小時候以打罵來迫使他們就範;也不能命令他們趕快去拜天地,然後把他們送進洞房,再期望他們早日為這個單傳的家族繁衍子孫。看似簡單的問題,卻讓她傷透腦筋,虎嬸仔不免感嘆「做人真艱苦」,但無論如何艱苦,總得要坦然來面對。 於是她不禁想,如果不能把秀香留在家裡,讓他們成親,一旦秀香對兒時所遭受的不平等對待難以釋懷而另找歸宿,除了大箍呆找不到像她那麼賢慧的好老婆,她這個「良心去予狗咬去」的養母,勢必也要承擔所有的過錯。儘管她不希望這件事會發生,然在尚未把他們送入洞房時,什麼事都可能會有變化,所以這件事絕對拖不得,必須盡快地讓他們成親,以免夜長夢多,倘若能順利進行,亦可了卻她的心願。 但她要如何向他們開口呢?一旦開口,要是答應,她會當場下跪叩謝天公祖,要是拒絕,她這張歷盡風霜的老臉,該往哪裡擺呢?於是經過多方面的考慮,她決定請美卿幫幫忙,請她先探探他們的風聲,瞭解一下他們的意願,然後再做打算,希望能有一個圓滿的結果。 某日午後,她逕自來到美卿家,開門見山就對她說:「美卿妳是知道的,我收養秀香的目的,就是長大後要讓她跟昆山做大人。現在他們都已長大了,我豬欄裡養的那兩頭大豬也可以殺了,而且今年又是適宜嫁娶的好年,我想讓他們在年前成親。但是現在的年輕人跟以前不一樣了,以前父母說了算數,可說完全由父母作主,他們不敢有意見。現在卻必須先瞭解一下他們的意願,將來才不會有怨言。(九)
-
我家養的鳥是數位原生世代?
前幾年,我家收容一隻落巢的紅嘴黑鵯幼鳥,考量牠的個性很愛熱鬧,但沒同類陪伴,為讓牠不覺得無聊,我常開手機及電腦螢幕,播其他紅嘴黑鵯的網路影片給牠看,讓牠了解同類的樣子及如何溝通。 牠大概因此對「螢幕裡的世界」有興趣,某天就飛到我的房間,站在電腦鍵盤上按著按鍵,對著螢幕張開嘴巴,看起來像是驚嘆人類的數位科技太方便了,想嘗試操作電腦上網,跟其他同類來場網路交友,成了數位原生世代。 看牠這麼投入,我開玩笑問牠:「既然你想上網,有興趣順便幫我寫稿、修照片發電郵投稿媒體,並經營部落格及網路圖庫,多賺些錢買飼料、水果及麵包蟲給你吃呀?」牠聽完後,斜著頭看了一下電腦,彷彿在說:「不要,這種事太麻煩了,你自己做就好!」 我回應說:「好啦,那你以後要乖乖配合拍照,讓世界各地的人類,認識紅嘴黑鵯台灣特有亞種的樣子喔。」
-
瓊瑤小說不只「翩然」夢幻
邇來最震驚文壇、社會者,莫過於殿堂級愛情小說教主瓊瑤的「翩然化為雪花飛去了」,因而生前諸多作品又再度引發議論,論者皆將其歸為「夢幻愛情作家」,瓊瑤小說真的都很夢幻嗎?未必,尤其是她早期作品,其實很寫實。 瓊瑤初試啼聲的《窗外》,以及剛崛起時的《煙雨濛濛》、《幾度夕陽紅》、《船》甚至《六個夢》中的《啞妻》,悲歡離合的浪漫、傳奇愛情都建立在寫實的基底上。《窗外》描述當年校園確實發生過,卻無人敢寫的禁忌--師生戀;〈煙雨濛濛〉女主角陸依萍對家族恩怨情仇的報復與悔悟,固然是人性的真實,父親東北軍閥「黑豹子」陸建華,因少年時失去深愛的小情人,以致後來成為獨霸一方的軍閥時,只要長得有點像小情人的女子,即強虜為妻妾的為所欲為,也是當時軍閥的真實寫照;《幾度夕陽紅》寫出從對日抗戰到遷徙台灣十多年,顛沛流離的國情、家情與兩代纏綿悱惻的愛情,則是一個大時代的寫實。《船》,描寫民國四十多年到五十幾年間,以三對大學生的戀情為範本,道出當時年輕人的愛情觀,並且以後來男主角紀遠投入建造橫貫公路,確實反映了當年台灣的重要建設,而另一男主角杜嘉文因得不到女主角唐可欣的愛淪為賭徒,瓊瑤對賭徒性格刻畫、描述之精準真切尤為一絕。以民國初年為背景的《啞妻》,男主角柳靜言信守父母為他「指腹為婚」的諾言,娶了美麗、溫順的啞妻方依依,婚後經種種現實的考驗,漸漸無法承受,女兒出生後發現也是啞女,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崩潰出走,這也是真實人性,早期她的每部小說都很寫實。 甚至成名後《庭院深深》的婆媳關係,也是描寫得很細膩、真切,而刻畫第二女主角歐愛琳尤為生動,深愛丈夫柏霈文的她,卻始終得不到丈夫的回應,她委曲求全,處處隱忍,直到發現丈夫愛的是女主角章含煙,情緒土崩瓦解,爆發出來的言語,無論飆罵或嘲諷,都是活生生,真實麻辣,一針見血,乾淨俐落,句句切中要害,痛快淋漓!說的全是最寫實的人話,不像男、女主角大都在講很文藝腔的話。這大概也是飾演歐愛琳的谷音榮獲當年金鐘獎最佳女演員獎,而扮演女主角章含煙演技精湛有「淚如水龍頭」之稱的劉雪華,未贏得該獎的原因所在吧!這就是瓊瑤大部分小說第二女主角的性格--癡情、坦率、犀利、敢愛敢恨、有血有肉……往往將那些偽善者諷罵得體無完膚,個個啞口無言,以反襯第一女主角的夢幻仙氣、溫柔可人,我一向最喜歡她的第二女主角,那才是最真實、最教人動容的角色。 再說瓊瑤文筆之優美典雅,縱使嚴厲批評者亦肯定,書香門第的她耳濡目染,讀過的古典詩詞曲不下於大學中文系學子,她融會貫通,自然流暢引用、化用,增益小說華美、浪漫氛圍,連書名也大都引用清麗脫俗的詩詞,如《菟絲花》摘取李白一首收錄於《全唐詩》一般詩選少見的〈古意〉詩:「君為女蘿草,妾作菟絲花……百丈托遠松,纏綿成一家……」;《碧雲天》、《寒煙翠》取自范仲淹的詞〈蘇幕遮〉:「碧雲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彩雲飛》選自納蘭性德的詞〈生查子〉:「惆悵彩雲飛,碧落知何許。不見合歡花,空倚相思樹……」;《庭院深深》取自歐陽修的詞〈蝶戀花〉:「庭院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不勝枚舉,可見她頗具國學根柢。 可惜後來瓊瑤小說風靡華人世界後,她似乎一直套用她的一個夢幻、浪漫美學模式,越寫越夢幻,故事又好看,讀者都買單,名利雙收,卻漸失她早期的寫實風格,否則以她的創作才華不斷精進,很可能華人文壇又增添一位「張愛玲」,但她的言情小說在華人世界自有其地位是無庸置疑的。 當年李敖於文星雜誌發表〈沒有窗哪有外〉為嚆矢,開啟文壇嚴厲批評瓊瑤小說的風氣,總以經典巨著、純文學高標準抨擊她的言情小說,但瓊瑤從未以純文學、高格調自居,她只是想寫出動人的愛情故事以饗讀者而已。言情小說是通俗文學,就應以通俗文學的標準評論,高舉純文學高標準批評有失公允。再說什麼是純文學?什麼是通俗文學?《詩經》的「國風」、歷代的樂府詩,當時都是民間的流行歌謠,士大夫還自詡:「雕蟲篆刻,壯夫不為。」《紅樓夢》、《水滸傳》、《西廂記》……當時也都是廣受大眾喜愛的通俗文學,卻曾被列為誨淫誨盜的禁書,後來都被推崇為經典著作的純文學,因此,對瓊瑤的愛情小說也勿蓋棺論定太早,讓時間、歷史去定位吧!
-
送不出去的書
在我讀大學時,初次從台灣寄稿件到金門日報社,大哥是報社編輯,投稿每一次都刊登,不知是自己寫作夠水準,還是大哥「胳臂往內彎」,但我並未因此而加緊書寫,只在心有所感才發諸筆端。求學以來,能引起老師一點注目的,唯作文而已。 大學畢業,求職路上磕磕絆絆,及至工作和生活穩定才有餘情投稿。日日週而復始的教書生涯,寫作是我平淡生活中的一扇窗,文章見報後激起水花漣漪迴盪心田良久。個性不算積極,隨心隨性的佛系寫作,二十多年來倒也累積為數不少篇章。我將報紙妥妥珍藏,它們和任職派令、敘獎公文在我心中同等重要。但報紙逐漸泛黃,摺痕處甚且字跡難辨,我內心暗暗發急,想著有一天要將它們變成一本書,那是最好的保存方式。 退休之後著手進行。從網路查詢十家出版社,投遞出去都退稿,唯爾雅出版社創辦人隱地先生回信說明退稿理由,他說,時下年輕人不看書了,出版業一片寒冬,信末不忘嘉許黽勉兩句,並贈送兩本書。在屢接掛號退稿的當兒,如此別樹一格的暖心退稿,總讓人銘感五內。 我想起了桃園經營印刷社的朋友。他們夫妻的獨子和我家老二是小學同班同學,他的孩子愛看書不愛運動,我家老二則是體育好手,花式直排輪、短跑競賽屢獲佳績,還進入導師是原住民的體育班。他們夫妻為鼓勵孩子「見賢思齊」動起來,爬拉拉山也要帶上我家老二,於是我們成了時相往還的朋友。她因幫擔任馬祖酒廠總經理的哥哥編排自傳書籍,而有了編書經驗。105年我到桃園陸光四村住兩個月,她的印刷社在介壽路上步行可及,面對面溝通下完成了編排。印1000本固然比印500本花費多,但單價較低,我選擇前者。看著新出爐的「愛書」,小心翼翼捧在手中,細細檢閱,深怕印刷過程哪一處「走鐘」。在內頁簽名、蓋章,分送親友,忙得不亦樂乎。外子心心念念軍校時期傅遠大隊長的溫和帶領,自然也寄了一本給他。隊長閱後欲購買送與他當年中正理工學院電機和土木科學生,亦即外子的同學-雖然科別不同,但上課之外,生活起居都在一起。於是寄出八十本給隊長,由隊長分寄給學生。 送書告一段落後的手上餘書,儘管「養在深閨人未識」,但我一點也不發愁,像寶物藏著唄!書的內容有親情篇、生活篇、教育篇、言論廣場篇,我的教育想法和時下的「不要輸在起跑點」,多補習、多上才藝班大相逕庭,我偏向孩子童年要睡飽、吃飽、要運動、要看課外書、要嚴格規範電子用品。我伺機送給家有幼童而且與我有緣相逢的人。 數年前一次公園例行健走,我瞥見一婦人帶著女童,溫暖的對話引起我注意,我想要送一本書給她,步行幾圈後鼓起勇氣跟她說,約了時間在街角的華南銀行碰面,時間到卻始終不見人影,我想也許帶著孩子時間容易延誤,站原地繼續等候,就怕一轉身婦人前來未見到我,反而失去對人的信任,我在銀行騎樓鵠候一個小時然後才回家用餐,我為的是求得自己的心安。 又一次在城隍廟內,我看到兩姊妹帶著一小男孩,那男童明顯不受控,使得兩人必須分工合作,一人拜拜,一人緊盯男孩。我對婦人說想送她們一本書,那婦人說好,待我回家拿書,急忙跑到廟裡卻已不見人影。就在前幾天,我看到看似國小低年級的孩童在騎樓咆哮,他的父母在旁束手無策,以往我總是想我能幫他們什麼嗎?由於社會變遷,對陌生人滿是防衛心,而且我也在進階思索,這場合不打擾他們或許是最好的幫助,因此我靜靜的走過,但此時男孩隨著我前行,口中仍咆哮著,使得我知道他們就走在後面,剛才穿越而過時,我已看到父母嚴肅而愁苦的面容,我回過頭對小男孩說一句鼓舞的話,隨即跟他的父母說要送他們一本書,他的父親靜默著搖頭,我也就繼續前行去向城隍爺請安……。 我並不怪他們的拒絕,也能理解他們的食言,自古名言「防人之心不可無」,詐騙橫行的今天,人們更不容易相信陌生人,他們或許初始看我誠懇面容而應允,繼而一想,騙術往往包裝在誠懇之內,為免掉入陷阱,只好選擇爽約。我對大眾心理不會全然無知,被拒絕也會掠過一絲困窘,仍願一本熱情加以詢問,乃因深知對於徬徨的父母,一本書一句話,都可能在育兒路上豁然開朗,感受他人伸出雙手的善意,重拾信心繼續前行。養育孩子,先來後到,算是前行者的經驗談,書裡說的未必是真理,也不是什麼大學問,就只是生活隨筆,只要在糟粕中拾得一絲吉光片羽,於己、於社會都是好的。孩童是父母心中的至寶,孩子未成年,父母有養育、教導、保護的責任,教育是在日積月累的潛移默化中,用尊重、溝通、同理心、柔軟心和孩童相處。管教不當衍生親子衝突最令人揪心,現在孩童受3C影響外誘多,父母管教孩子愈感疲憊,但孩童階段好好溝通教導,可以在未來省下很多心力,可降低青少年問題,孩子沒管教長大後首當其衝吃足苦頭的是父母,社會大眾也連帶遭殃,許多情緒無法化解的青少年隨機傷害無辜,成了社會的不定時炸彈,非你我之福。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心情低潮時看到一個微笑、陌生人的溫暖對話……都可能是低谷靈魂的救贖,足以消弭方才惡劣情緒,甚或暴力,「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勿以善小而不為,我仍堅信來點雞婆,何妨!
-
冬至到台北看波點女王──草間彌生個展
歲末年終適逢冬至下午有事北上,事先查詢有無適合的展覽可在上午觀看,赫然發現「波點-圓點女王」日本當代藝術家草間彌生(KUSAMA YAYOI)個展「草間彌生的『軌跡』與『奇跡』- W Collection & More 1951-2005」,就在冬至當日起至2025年5月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北師美術館」登場,立馬線上完成購票!展覽精選展出近70件作品,透過「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Love Forever」四個子題,以草間彌生生涯中的創作探索與實驗為引,關照草間彌生生命經驗與藝術語彙的錯綜交織,深入其創作實踐的發展「軌跡」,在探問藝術家何以持續開創嶄新可能的同時,也擁抱藝術與生命的「奇跡」。 與日文班學生分享,原來他和我一樣10年前也曾在台中國美館看過草間彌生的「夢我所夢」展覽,有趣的是他的觀看心得竟是看完後頭暈目眩。彷彿腦袋卡殼般,我一直以為她還是80多歲,仔細查詢資料才知道她現年96歲,已然是祖母級人瑞。與藝術家姊妹聊起,我們多年前也在亞洲大學安藤忠雄博物館看過草間彌生的聯展作品。她還分享前不久去和家人在日本自駕遊,曾去日本藝術之島-直島(Naoshima)去看她非常著名的大南瓜等作品。我則分享今年夏天特地到彰化員林火車站,朝聖據說是全台最貴的草間彌生紅底白點高跟鞋,傳達戀愛少女的繽紛心情「我踩著高跟鞋出發,去見我的男朋友」裝置藝術,是車站前最大的亮點,也是最美風景。 草間彌生在1929年出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其作品大多色彩繽紛,抽象的風格讓人聯想到她一定是位幽默樂觀的人,但事實卻恰巧相反。草間彌生多年身體抱恙,身心受創,曾數次嘗試自殺,只是基於對藝術的熱愛才堅持活著至今。她的第一個大型畫作系列《無限的網》,其中逾30英呎長的畫作完全被網和圓點所覆蓋,代表著她的幻覺。從其作品不難發現草間彌生一直受到幻覺和劇烈想像力所壓迫。「為了藝術,再怎麼辛苦我都不會後悔,我就是這樣一路走到現在,今後也會這樣繼續生活下去。」她如是說。1975年二月,草間彌生短暫的回到日本,原本預計在醫院接受手術治療之後返回美國,卻因為找不出病因,從此居於日本。對相隔17年才回到日本的草間彌生來說,日本人壓抑情緒、抑制個人性慾的社會文化,以及日漸失去日本傳統美感的生活型態令她非常失望。當時日本對草間彌生的評價幾乎都是「醜聞女王」、「不要臉的藝術家」,認為她低俗膚淺。直到1980年代末和1990年代初,裸體與人體彩繪時慢慢普及,草間彌生才開始備受尊重。 「圓點」、「南瓜」、「鏡射」,是草間彌生深植人心的藝術語彙,構築出繽紛絢爛的夢中奇境。草間彌生的創作包含了女性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但她認為自己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她的打扮與作品也具一致性,色彩非常強烈的眼影妝容及鮮豔紅色假髮成為其標誌。草間彌生堪稱世界上最成功的在世女藝術家,每逢各大博物館及畫廊舉辦她的展覽,館外往往人潮洶湧、摩肩擦踵,觀眾需要輪候數小時才能入場。 就像電影《霸王別姬》提到「不瘋魔,不成活」的藝術觀,不知為何,就是覺得她的作品彷彿有股魔力般,觀看時像是進入異次元世界。草間彌生獨特波點設計,傳遞她標誌性的藝術風格-大膽、熱烈,並充滿深邃迷人情感。當天大排長龍排隊進場時,有對夫婦輪流抱著穿著有圓點嬰兒裝的女兒,穿著圓點洋裝的優雅女士,還有戴著耳環穿著粉紅T恤的中年大叔,我則披上圓點的毛圍巾,眾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向高齡前衛藝術家致敬。
-
金門「遷界禁海」與湖前陳宗祠重建
現存僑領陳宗炯(1904-1972,鼎丕祖直系後裔)續編《金門碧湖陳氏族譜》,保有湖前陳祠堂(址於今日金湖鎮湖前村)於「遷界禁海」之後重建的紀錄(頁四)。盤點相關研究,似乎較少直接徵引此文(《97金湖鎮志》亦未徵引),故引用如下並稍事簡析: 我族祠宇興廢,何代世遠,人湮已無可考。憶綬髻年自群面浯省視墳塋,詢及祖宇,承諸祖叔及叔引至祠基,告綬曰:「此是也。」綬見其基址徒存,儼若坵墟,愴焉心傷。私心自念,他日若得志,必當倡首重興。既而贅居同安,偕長男泰回祖家,因告於祠基之處,亦不覺愀然曰:「祖先裨我發達,必先斯事。」父子私語,有志未逮,而男泰亦賚志而歿。今茲何幸!房弟鼎丕先我著鞭,倡議重興,廟貌煥新!俾祖先春蒸秋嘗有所憑依,其功非同細故。 或者曰:「興祠宇亦孫子之常事耳,何足言功而不知非也?」 通族公事,一人擔承實難。試問安閒自得、無是無非,誰肯舌敞足疲、任勞任怨乎?試問安居室廬、無憂無慮,誰肯涉險奔波、往台過澎,告鳩金以圖未必之事乎?試問名份又少尊,僅多難以力爭。幸而祖先有靈。設有不幸,中道而止,其能免眾人之指謫乎? 此數難者而能殫心竭力、不辭勞瘁以至事成,豈不可與再叔公、通叔並立為三焉?得以尋常人目之哉?綬謂丕弟真可謂賢,從裔異日必能顯祖榮宗矣。 歉者後層雖成,而前層尚虛。異時倘邀天眷,與兒輩得以如人。丕弟倡興於前,而綬同男亦望踵成於後。豈惟有安先靈?亦可以酬前志未逮云爾。 文末尚有「雍正十三年瓜月十六世孫鼎綬題」,雍正十三年即西元一七三五年,比塔後房祠堂重建的嘉慶二年(西元一七九七年)早了六十二年。湖前陳於第五世添字輩(大致在元明之際),有約定俗成的幾個房派逐漸成形,包含上厝房(添興公)、東厝房(添生公)、井頭房(添厚公)、新厝房(添裕公)、塔後房(添滿公)、西黃房(添赤公)等。文章作者十六世鼎綬祖,應指東厝房陳璽/鼎綬(住在晉江),重修宗祠的主力鼎丕祖,應指東厝房陳承/鼎丕(生員,同安學)。 回顧原文,鼎綬祖行文簡潔確實之餘,不忘稍敘血脈之情。 其實鼎丕祖不僅往來臺灣、澎湖、金門,也前往古田、晉江等地,鳩集資金的同時大概也一併編修族譜。福氣所及,今日鼎丕祖分支的發展狀況甚佳,男丁興旺、人才輩出,應驗了鼎綬祖「從裔異日必能顯祖榮宗矣」的祝福句。 各個宗族重建宗祠的主力成員,其直系、所屬房祧的發展狀況如何,興許是一個值得追蹤的議題。通常宗族成員的傳承、動態很難一一掌握,因此透過俱備象徵性的分支,以小見大,未來在研究遷移史的時候會十分有幫助。
-
【小說連載】大箍呆
可是,一旦要他們把兄妹之情轉換成夫妻之情,一時可能無法接受,也顯得有些尷尬。然而,所有的村人幾乎都曉得,她收養養女的目的,就是要跟自己的兒子成親,兩個年輕人或多或少早已知道她的目的。如果她沒有猜錯,最大的癥結或許是在昆山這一邊,只要他點頭,想必秀香也不敢反對,只因為她是一個沒有說話權的養女,必須認份,也必須認命。倘若他們點頭,便可水到渠成,毋須她多費唇舌,要是他們有意見,她已想到要請美卿出面幫忙勸說。 因為昆山跟西安是好朋友,經常在他們家走動,美卿也非常疼愛秀香,只要她出面加以勸說,成功的機率是相當高的,她有這個信心,也相信美卿會幫她這個忙的。即使之前曾認為她仗著有僑匯的支助,母子倆不愁吃不愁穿,又懂得梳妝而顯得有些貴氣,讓她這個農家婦既羨慕又嫉妒,因此而對她沒有好感,而且還暗中說她是騷貨,真是不該。 雖然她曾耳聞她對她的批評,但她大人有大量,絲毫不介意,依然展現出平易近人的風度。每次碰面都是主動打招呼,每當季節的變換,更是親切地噓寒問暖,彷彿是自家人一般。美卿如此的度量,讓她感到羞愧,真是悔不當初啊,包括虐待養女在內,兩者都是她此生必須深切反省的地方。希望秀香能有美卿的氣度,不要懷恨在心,果真如此,她死亦無憾;要是兩人能成親,更是她夢寐以求的,但願老天爺能成全她的願望。(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