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芒果青
延平郡王祠旁往賢厝7-11和古崗往金門城沿路上種植的路樹「芒果」有著結實纍纍的芒果,看得直叫人興奮,口水不禁的往肚吞,讓人懷念起芒果青的味道。 這土芒果現在剛好是盛產期,最合適做芒果青了,喜歡蜜餞的絕對不會錯過這一味。 製作芒果青的程序:清洗—削皮—切片—殺青—糖漬(可灑上數顆梅子乾),放在冰箱冰個幾天,就會變成清爽開胃的蜜餞。 酸酸甜甜的滋味就像戀愛一樣,所以芒果青又叫「情人果」。 過了5月中旬的土芒果產季後,也可以用未成熟前的愛文、金煌、凱特等不同品種製作芒果青,不過仍以土芒果的酸度和脆度風味最佳。 拿起牙籤叉起芒果青,咬下去還有清脆的聲音,酸酸的味道來自於芒果的原味,甜甜的滋味是糖漬後芒果吸收糖水的味道,酸酸甜甜打開了味蕾,這是一個季節限定的幸福味道。
-
著衣展示的幸福
母親的衣櫃裡有許多件衣服從未到家門外的世界展示過。乍聽時會以為是衝動下購買後,卻發覺不好看、不適合,便遭貶謫於衣櫃的深處,失去向外探索的機會。這話僅說對了一部份,這些衣服確實不適合,但這是因為母親的穿著另有特殊需求。 她長期因身體因素,有許多件衣服若硬是穿著它們,有時是起過敏反應有時是引起靜電。究竟哪些衣服不適合,除了親自穿上並長時間測試並無二法。不過即使經歷長期的試錯法,有時仍會遇到不適合的衣服,不僅加諸身體不適,引起的靜電更經常波及無辜眾人。 偶而她會把沒穿幾次的衣服拿出來,獨自一人在鏡子前換裝,然後不斷地轉動身子,眼神像是看到新奇事物的孩子般目不轉睛。直到身子忍耐到極限後,才苦笑著將它換下來,並置於剛洗好的衣服一旁。 無奈當前不能解決問題,又捨不得丟棄它們,只好像「銅雀春深鎖二喬」般地長期關在衣櫥。每問她是否要對它們斷、捨、離時,她總說還不想認輸,能穿著喜歡的衣服完好外出,對她反成了奢侈的幸福。 在她換裝好後總要我對其評論最好的樣子。雖然我的回覆總讓她不滿覺得充滿敷衍,仍追求自己喜歡的事物身影,在我看來是最好看的模樣。它們依然會在衣櫃待著,直到她從忙碌的工作抽身後再次登場,成為她重新充滿動力的來源。
-
排隊日常
武漢肺炎掀起波瀾,病毒搞得人心惶惶,導致預防的口罩酒精短缺,開啟一段瘋狂搶購的風潮,每家商店都是撲得一場空,當我正要失手防疫的同時,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正推行七天可以買一次口罩,因此每次藥局開賣的時間段,排隊人潮一個個肅立於店門口,如同一個又一個聳立的門檻等著我去突破。 疫情爆發初期,正在排新春福袋的我,看到口罩買一送一的廣告,原本想要貪小便宜地購買,殊不知被家人阻擋,以前天剛買入一盒為由拒絕,只好放棄購買的慾望,開心地拿著福袋返家,將口罩的事情拋至九霄雲外。 隔日,肺炎大爆發,可怕的病毒席捲而來,散布在全球五大洋七大洲,交通工具的方便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讓病菌能用極快的速度分散到各地,頓時間口罩一罩難求,貨架皆被清掃而空,聞知這個驚濤駭浪的消息,我立刻以最快速度衝向當初的商店,空蕩蕩的區位,真令人扼腕!原本以為家中存量足夠,隨著病毒猖獗和家中成員每日出門消耗,只好開始排隊買口罩的日常。 第一次成為沙丁魚人流隊伍中的一位,早早看好發放時間,刻意提早半小時前來,心中有點擔憂,會不會我要一個人傻傻的等,好不容易到達藥局門口,才發現自己大錯特錯,前方目測至少有五十位群眾,只能急急忙忙開始進入隊伍中,代表預防的口罩實在得來不易,幸好我能領到號碼牌,瞬間安全感湧入,如果這個漫長無邊的隊伍,能換來家人的平安,我覺得在所不惜,漫漫的排隊,看起來就不可怕了。
-
也是當兵交到的朋友
三月六日金門日報副刊有篇「當兵交到的朋友」,看完就像一根撞針,把胸腔中積壓了數十年的子彈,如機槍般地擊發。雖然至今,仍不習慣軍中的某些文化,但也不得不感謝在軍中這個封閉凝滯的團體中,結交了許多社會上的奇能異才之士;並且迄今仍在交往中;反而與軍中的同窗、袍澤,少有互動。 聯合報文學大獎,獎金台幣101萬,據稱是台灣獎金最高的文學獎。民國104年舉辦第二屆,大獎結果由爾雅創辦人隱地先生電話報喜。 獲獎的人是王定國。定國初接到電話,還以為是詐騙,推託地說:我沒參加這個獎的比賽啊!定國的懷疑沒有錯,在他20歲前即拿過台灣兩大報的文學獎,經過了40年,那兩座獎盃或許是製作的關係,有些斑駁的擺在他的書桌上,你親眼見過,還以為是甚麼古董;經他指點之後,那兩座小小獎盃,才彷彿發著曖曖光芒,讓你釘著看了許久,印象深刻。 後來,定國又斷斷續續的出了幾本書,然後就像彗星一樣忽然在文壇上消失,而且一消失就是二十五年。這二十五年,他幹了不少大事,結婚生子,短暫的在法務部工作,旋即開了廣告公司、建設公司,忙碌的事業及遠離文藝圈;讓他不知道聯合報文學獎自103年,已改了「一文定江山」的比賽規則,它是以近年的書;對,就是以出版的一本本書籍,經人推薦,再作評比而獲得。 報上報導,頒獎的地點在從未去過的孫運璿科技人文紀念館。我這鄉下人,卻覺得與有榮焉,興沖沖的轉了多趟車趕赴參加;一身大汗的走了不少冤枉路,還是遲到了。 滿廳堂的人。如果當下把文壇當作武林,在場的幾乎都是各門派的掌門或菁英;具是聽過的名字或是曾看過的照片,熟悉,間或有兩位相識的友人,而你仍如一枚透明的路人甲,端坐一隅,心想你是專門來看王定國的。頒獎後的高峰論壇,坐在台上的高椅上,你看出定國有些緊張,這麼多年在社會上翻江倒海的歷練,並沒有把他塑造成老江湖,一向號稱商場上的孤鳥,竟像青少年一樣怯怯的應答,你在台下看了瞭然,卻不擔心,知道慢慢就正常、上軌道了,果然不久後就侃侃而談了。 有關定國的故事,出版於103年一月,以他為封面的118期印刻文學生活誌,在頁面上就介紹他:極為稀有極其特別。有學者推讚,難得一見的老派散文家,如刺繡般的作品;也有專家驚訝,如小說一樣的人生;於今,再翻閱這本舊雜誌,不得不說這本雜誌似乎早早就預告了:他即將拿下104年的文學大獎桂冠,還有揭開了他臉上的面紗。其他的故事,在他的書裡、網路上、報紙上,隨意裁取都豐富的可以寫一部動人的書。 你不想復古,卻想談古。那是你與他在前線坑道裡,近兩年的生活點滴,這些點滴是遺漏的篇章,是再不紀錄就絕跡的軼事,更是對他人生的一些補述,及了解他個性的一些階梯。 民國64年,定國因為有商科的背景,被選入擔任外島防區的油料士,大概就是做些記帳及其他的雜務;油料士,有兩人,都是戰士,他是表現最不突出的一位,坐在主掌大權的油料官最偏遠的一個辦公桌上。 油料,不論是汽油、柴油或各類機油,在外島都珍貴如黃金。所有的補給,均按規定有固定的配額。可是,那有者一顆大肚腩的油料官主管,就有辦法把油料撥補作業,辦的火火紅紅,辦公室就像洶湧的菜場;奇離的是,夜宴不斷,吃吃喝喝,油料組的人回來,滿面通紅,興高采烈;只有他回來,面色蒼白,像失落了甚麼,情緒低落,連聲私下抱怨,不解為什麼要應酬要吃喝!應酬,如是友人酬酢,是美事;可是官場上的應酬,看不見的魔鬼就會在天光畫日下飛舞,某些不公不義的毒花惡草就會如病菌般地叢生繁延。 定國,不喜歡。似乎在他的基因中,天生就長有這種抗體,自然地抵禦排斥;甚至在有能力時,悄悄抵抗,甚或出手攻擊。證諸在日後的商場或文壇,都一直看到他這一貫風格的表現,這風格不是為誰,是本性,本性如磐石,無法更動。 同樣是民國64年。俊亮又儒雅的劉文正,以獨特的唱腔舞步,走紅電視圈中。是那個年代還沒有出現偶像、天王等詞彙的閃閃巨星,其散發的光芒也照射進了潮濕陰暗的坑道裡。 有一天。你竟然發現定國把窄窄的床面當作舞台,穿著草綠服站在舞台上,雙臂纏著一條長白色的圍巾,繞過頸項,像條素色彩帶似的羽翼翩翩起舞,口裡唱著:我曾為他許下諾言,不知怎麼能實現;雖然是我為他許下的諾言,也是我深藏在內心的心願。諾言、心願,誰知道要等到哪一天……。咬字清晰,和節合拍,那是劉文正的成名曲之一的諾言。 他唱的忘我。你即聽又看的心驚,他怎麼學得那麼像,除了頭髮短些、面目清瘦些,彷彿劉文正就在眼前!啊,那是個模仿秀還沒有出現的年代,定國竟走在時代的前端。遺憾的是,沒有見證人,除了你一個。 劉文正與王定國,兩人都有兩個比常人稍大的頭顱,都是完美主義者,也各從事房地產的工作,一個買賣、一個建設。有人說真正的江湖傳說,是人不在江湖,其傳說不斷。可是,更傳神地說法應是,人在江湖卻不言不說,其傳說仍不絕。他們兩人,應該都是現代的傳奇之一。 部隊調回台灣,應是65年的事。辦公室七個人,定國就坐在你的旁邊,像是專業助理;奇怪的事,彼此卻沒有那麼親密了。大概是外島的坑道像鳥籠,兩隻性情相似的鳥,無處可飛,只得互相嘰嘰喳喳,相互取暖。回到台灣,駐地在台北,沒有了籠罩又海闊天空,就各自飛向各自的天地裡了。 更重要的是你忙。你是職業軍人,竟擔負起完全不熟的營繕工程,營區裡大小的修繕或工程,都是份內的工作;定國幫不上忙。況且,他也要退伍了,有他更要忙的事。 真正退伍的事,還是賴他人轉告,還有兩天,就離營了,你真心為他高興。那個年頭,當兵是義務,對某些人來說,卻是對自已與社會的雙重浪費;不過,也有好處,至少生活規律、飲食正常,體重都增加了。你抽空到營區的福利社逛逛,想買個禮物;但軍營的福利社會有甚麼東西,可以留作紀念的東西?剛好看到有新到的BVD內衣褲。 內衣褲,很好,由從內裡開始換新的意思。你託人轉交。卻一直不知到底交了沒?45年了,內衣褲不知已換過了多少套,但你永遠都沒問:定國,拿到了沒?尺寸對嗎?懂那意義嗎?大概朋友就是如此,有這個心意就好。 定國拿到文學大獎之後,在無法推卻下,接下了他口中不三不四的中國時報的三少四壯專欄,隨後又寫了兩本叫好叫座有得獎的書。「衝的太快了!」定國說。你知道那是極端疲累地另一種說法。他累了,你了解,就不要打擾他,只在心中念這個人;偶而,與妻子聊聊。君子之交,大概就是如此!
-
「天窗」笑話
科技的進步總讓人驚嘆與措手不及,食衣住行各方面拜科技所賜,時時創新又增創意,但這些改變,有時是鄉下務農的老人家所無法體會。 話說前年,我們開了二十年的老爺車,機件快速老化,修理費用可觀。後來透過哥哥的朋友介紹一部才二年車齡的中古車,先生看了很是滿意,於是貸款、簽約及交車的程序,在一星期內就辦好了。 寒假時,先生載著我和兒子們回南部娘家,且那天正是寒流來襲,全台都是低溫。一進娘家大門,老媽便從客廳微縮著身軀,走過三合院到我們車門前,等著看寶貝孫子。車門一開,兒子們喊了:「阿嬤!」一出車門又直跳著、叫著:「好冷!好冷!」抓著阿嬤的手趕緊往客廳去。 話說此時,我和孩子一出車門,先生便把天窗打開讓車內空氣循環一下,慢慢駛向空地上準備停車。老媽也在此時回頭瞥見了車上的動靜,可能是角度的因素,讓她只看見車頂上的「天窗」角落的一小處「空」。 只聽得她邊走邊說:「唉呦,車頂怎麼破了一個『空』?你阿兄是按怎幫你們找車的,為什麼要那麼匆忙,難怪找了一台頂頭破個洞的車,不就要再花錢修理?實在是夭壽喔,天這麼冷,蓋不密啊!在車子裏不就冷死了?難怪兩個小孩冷得吱吱叫!」 老媽這些話聽得我差點捧腹大笑,但想起她省吃儉用,生活單純又極少出門也不愛看電視,與父親一天到晚忙著農作,那知現在新興車款的樣式,也怪我和兄姊們少與倆老相聚,分享些生活新資訊;若我真笑出來,她知道原因後一定會很「歹勢」。 於是,我跟老媽解釋車子的「電動天窗」作用,又補充說:「原本只打算買一般陽春的車種,但因為原車主保養得好,價格又很公道,還在預算範圍內,所以就買了這種高級車,算是撿到便宜了。」 節儉的老媽聽完之後,似乎鬆了口氣說:「對呀,我看車子就新新的,頂頭怎會有個「空」?反正不用再花錢就好!」只是她還是不明白得問我:「為什麼車頂上多挖個洞,沒有比較便宜反而更貴了?」 從此之後,媽媽也開始觀察村子裏其他人的車子,偶爾也會跟我分享說哪一戶人家車子的車頂上也有個洞耶!
-
妳跟我同在一朵雲裡了嗎?
一尾魚,不闔眼的游 眼前的江水,冰雪而已 前方 就是妳的眼眸 那裡,有一場不停歇的春 雨,輕輕勾畫出山稜綠 而孤鶩,似箭 穿越落日的心臟 只為採摘一抹霞光 霞光已棲息,在妳眼底, 連星子們也多情 夜已濃,還吵著去山中 點亮一葉葉新綠 我想也是,為了遇見 妳 我,只是一棵樹 站在這裡 數遍了昨夜顆顆星子 直到天地已老山川已黯 直到歲月笑我華髮裡盡是多情 而今晨 妳跟我同在一朵雲裡了嗎?
-
心靈荒原
渡口的兩鬢早已染就蘆花的顏色 你的心飄然似蘆絮 紛飛在秋水與長天之間 之後悄然跌落水湄或者歸於凡塵 亦如落霞中失序的雁群 跌跌撞撞的飛進前塵往事一片渾沌 急迫的尋找一枚指揮若定的羅盤 而你的眼神闌珊如篝火 彷彿剛經歷過一場白晝的血腥狩獵 此刻竟似一彎霧起後才升起的下弦月 冷冷的掛在灰濛濛的苦楝枝頭 曠野中斷斷續續傳來的幾聲狼嚎 是撫慰今夜孤寂 僅有的喧囂
-
戰車營的鐵皮屋
夏興村戰車營的鐵皮屋,在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曾經風光過一陣子,它為軍民同胞提供了許多便利的服務,至今回想起來,仍然令人玩味無窮。 當年鐵皮屋興建的地點,現在已改建成一棟棟舒適的住家,屋前原有的大水溝和右前方的池塘也已填平,取代它的是一排排嶄新的三層樓透天厝,矗立在村裡的蜂腰處,很是顯眼,引人側目,就在幾個月前,我早年的學生李少敏小姐選擇在此經營「少敏咖啡屋」,使這個已有八百年歷史的寂靜小村莊,一下子又恢復了生機,重新熱絡了起來。 當年的鐵皮屋是橋內(俗稱小夏興)駐軍戰車部隊蓋的,其外貌單調不起眼,卻是戰車營和村民的共同記憶。記得在鐵皮屋裡面,設置了飲食部、撞球部和理髮部,每逢星期假日時,最熱鬧的當屬撞球部了,尤其是充員兵,他們一放假,就可以睡到自然醒,然後約個三五好友,一起爬上一個小山坡,先到飲食部愜意的叫份餐點或飲料,悠閒的用完後,就是他們敲桿,大顯身手的時候了。當年的軍中弟兄,不乏撞球好手,碰到高手過招時,總能吸引一大票的人群圍觀,好不熱鬧! 再說理髮部,它除了服務軍中弟兄,村子裡的學齡兒童,年紀大一點的,兩三個結伴去理髮,年紀小一點的,則在父兄的陪伴下去光顧,當年的理髮兵,手藝皆嫻熟高超,碰到年紀幼小的,大抵怕生又怕痛,他們只好軟硬兼施,一會兒拿出糖果安撫,一會兒又說:「再不乖,會叫警察來」,如此費心周旋十幾分鐘後,總算大功告成。因有些孩子較矮小,坐上成人的理髮椅,理髮兵看不到鏡子中的小孩,而且理起來「吊手」,很容易疲累,於是他們就先準備一條寬橫板,橫放在兩條椅肩上,好為小蘿蔔頭們剃頭,如此乖巧的孩子,坐在上頭,紋風不動,穩若泰山,但卻苦了膽小的和調皮的孩子,只見他們一個個心不甘、情不願,面露憂懼,坐立難安、如坐針氈。 理髮部的門口,還有一項叫好又叫座的服務,那就是軍民同歡的「反共勝利棋」,它是在一方小單張上,用鋼板刻上二十五個我國地名,橫的直的各五個,遊戲一開始,由主持人用擴大器唸出從箱子裡抽出的地名,然後一一唸出「反字行─大連」、「共字行─上海」、「勝字行─齊齊哈爾」諸如此類的,規則是誰先把二十五個地名,依照主持人所唸的行列,正確無誤的全部圈完(或刪去),誰就是贏家,通常都是一人達陣的機率居多,但也有過兩、三人同時賓果的。 記得參賽一局,每人需出資一元,主持人先統計出資的多寡,再決定獎品的豐薄,通常如果是十五人左右下注,獎品就是一包長壽菸或等值的物品,如果是二十幾人下注,獎品通常是兩包長壽菸或一支手電筒,因獎品豐富多樣,地名在單張上遊走,趣味十足,變化多端,是以每天晚上七到九點這兩個小時,總是吸引軍民同歡,尤以星期六、日,甚至有鄰村的軍民來一探究竟,加入同歡的。 大人玩得興高采烈,小孩子就只能在一旁湊熱鬧,過過乾癮,隨著眾人加油吶喊,但可貴的附加價值是:地名聽多了,小朋友的地理概念,無形中卻因此增強。一直到現在,五十幾年過去了,對於那些魂牽夢繫的地名,我幾乎還能倒背如流,這不能不說是拜當年那幾位「老芋仔」主持人之所賜。 我有一位小學同學,現已貴為地區某鄉鎮的主席,依稀記得當年只要考地理,他幾乎都是滿分,我不知他是否也受益於此? 至於飲食部,雖說價錢公道,但對三餐都得以地瓜配稀飯果腹的我們來說,一碗三元的陽春麵和五元的肉絲麵,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價目表發呆,而除了羨慕,我們也僅能嚥嚥口水,還能怎樣? 倒是飲食部的右邊窗外空地,真個是「窗外有藍天」,當年(約民國五十二、三年間)台灣電視公司剛開播不久,戰車營的弟兄們神通廣大,不知從哪兒弄來一部電視,每天吃過晚飯,就有弟兄在哪兒忙著操作,當年,金門尚無基地台,距離台灣又遠,要如願清楚看到畫面的機率,微乎其微,但他們毫不灰心,屢仆屢起;小孩子閒著也是閒著,就聚在在一旁,耐心的跟著耗下去,偶而出現一點畫面或聲音,即使人物因嚴重扭曲而不成人形,聲音被干擾而時斷時續,但大家都很有默契的好像發現新大陸一樣,不約而同的雀躍不已,向這位化不可能為可能的阿兵哥,投以如偶像般的眼光,但,就在下一秒,又因一陣莫名的怪風,把架好的天線吹歪,把費神整理的線路吹亂了,剛才好不容易才驚鴻一瞥的畫面和聲音,又平白無故的消失了,這時,只聽到現場又是一陣驚愕與不解的譁然聲。如此周而復始,一兩個小時的操弄,換來的常常就是見與不見、聞與不聞之間的拔河。 如今,鐵皮屋早已在陳永財先生大力奔走下,改建成人人艷羨的透天厝,且被外地來居的異鄉遊子視為安身立命的好所在,但那一段鮮為人知的塵封歲月和甜美記憶,卻在老一輩夏興人的腦海裡迴盪,且久久不去……。 夏興村的面積很小,但它的歷史卻很悠長;村子雖小,但屬於它的傳奇故事,卻寫也寫不完。感謝少敏學棣勇敢的選擇它,作為自己在職場創業的起跑點,我知道她前不久,已接受過多家媒體的採訪。但他卻還是一貫的謙虛,常覺自己所知有限,就問道於盲,希望我能提供一些資料與素材,當作她與舊雨新知互動的談助,想藉此拉近彼此的情誼。忝為她的小學老師,我也僅能選擇滿足她的要求,爽快的答應它:只要有時間,我願意盡力協助。 也許有一天,當您走進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您會為她深深驚豔,除了享受少敏靈巧的手藝和慧黠的創意,我更期待的是:一份對歷史掌故的嚮往與一顆發現的喜悅。 胡適說得好:「做了過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為了我一輩子鍾愛的家鄉,憑我的榮譽,我願盡力!
-
絕美湖景
靜謐,徜徉湖面 與青山對酌 偶爾親近湖的耳畔 低吟一闋古詞 不老歲月揹著孤獨 時常在空谷兜售 看著往事過來,轉念過去 徐徐山風,吹皺漣波 任誰都看得出來 有份牽絆縈盪不散 夜幕似錦、佈滿星辰 漫天星語絮絮叨叨 一輪明月倒影; 與山水與詩情畫意有約 環湖一周需多久? 一輩子夠不夠 反芻思索── 湖水灌溉廣袤良田 不就像母愛慈暉 庇護天下子女 母親一生,滄桑苦盡 彩雲易散而恩澤永披
-
【心靈 百感交集系列】阿公阿嬤的形影
祖父離開我們已經四十幾年了。近幾日因要把祖父母從土葬的墓園裡撿骨移轉安放於靈骨塔裡,祖父母生前的點點滴滴形影,再度聚焦的匯集在我腦海裡。 三月四日星期三這一天,我再度見到在墓園裡躺了四十幾年的阿公和和阿嬤!那是兩堆白骨,不用等撿骨師告知,我直接可以感覺到那一堆是祖父的。這是第二次撿骨了,因為要進靈骨塔骨灰罈較小,所以必須再火化一次。一股心酸襲上心頭,兒時圍繞祖父母身邊的影像一幕幕如蒙太奇式的切換,又如馬賽克罩住般的朦朧。 祖父有四個兄弟,他排行老大。據小時候祖母對我訴說的:曾祖父去逝得早,在曾祖父的那一代家裡並不富有,我們家的家產都是在祖父這一代打拚出來的,尤其是身為老大(長兄代父)的我們阿公,是日以繼夜的打拚操勞,勤儉的攢下一點一滴的家產,才能讓他的子孫在那窮苦的農業年代裡,過著衣食無缺能溫飽的日子;在三合院裡有寬廣的房子能遮風避雨,小時候在大埕裡追趕跑跳碰的嘻戲。 在我印象裡,祖父是個勤快,性情溫和沉默寡言,不炫耀的人。比起我們嚴厲的阿嬤,可是好侍候多了。祖母讓我們可憐的媽媽,這個唯一的媳婦受了不少儼如「小媳婦」型的罪。 祖父在家族裡是個最長者,在地方上也很受敬重!小時候我常跟隨祖父去參加喜宴,會跟他坐同桌的都是些大男人,他們對祖父很尊重客氣,連我這個坐在身旁的小孫女都感到與有榮焉!這也是祖父為人隨和不勢力。參加喜宴,我還是比較喜歡跟隨祖父,因為絕對不會有搶食的畫面,跟祖父同桌的大男人他們吃相較斯文,也會相互客氣禮讓。 在窮困的五○年代農業社會,大家普遍生活清苦,物資較缺乏,有些家庭三餐溫飽都有問題,像這種喜宴上的好料理,更是令人垂涎!所以來參加喜宴的人,通常都附帶有「包」的義務,包一點好料回去讓沒來的家人分享。 但,在祖父晚年時,因健康出了狀況,長年臥病在床,性情也變得焦躁易怒,讓這些尚未成年不懂體諒的孫子們,跟他越來越保持距離。祖父的晚年不但承受病痛折磨,又是在孤寂中度日,那些不懂事的孫輩,隔著三合院的大埕形同「咫尺天涯」! 我是在這群孫輩裡,從小就跟祖父母較親近得寵的。我沒有疏離祖父,但,畢竟還是個半大的小孩,能懂多少?能做什麼?長大出社會後,每想起祖父生病那幾年的神情樣態,就感到心痛愧疚!即使現在回想起依然心酸。 按照古習俗,祖父要過世前是被安置在老家祠堂裡等待他嚥下最後一口氣。祖父死的時候我哭得很傷心;當時還是個少女年紀,一點也不害怕!抱著祖父的遺體使命哭喊,還把覆蓋遺體的涼被掀開,撫摸阿公已冰冷的臉頰,最後家人見我如此傷心才把我拉開。 這跟祖母過世時截然不同!祖母過世時我人在台北,那一兩天確實有感到心神有些不安寧,打電話回家方知祖母剛過世!我回到家時祖母已入殮。當我獨自走進祠堂看見棺木時,竟然有點害怕!想盡快離開。祖父母生前對我都疼愛有加,甚至常講家族故事給我聽的是祖母,我和她相處的時間也較多;但是祖母對我而言,還是不失那份嚴厲感!尤其從小看著她讓媽媽深受當媳婦的苦,而我年幼無力維護媽媽,或許那時就已潛藏著對祖母的反抗!缺乏真摰的情感。 祖父辛苦的種下這棵大樹讓我們這些後輩子孫乘涼,自己卻是克勤克儉沒什麼享受!爸爸雖然沒有祖父的家業成績,但至少他做到對家產的「守成」。也不敢亂揮霍享受,而這些家產傳到第三、四代,除了被政府徵收走的,已所剩無幾了。 我不知道當這些孫輩,在接受這些家產,或那麼輕易的揮掉這些祖產時,不管是運氣不好或盲目投資,是否曾懷過「感恩」和「慚愧」心!想過這是祖父辛勞一輩子勤儉傳下來的血汗遺產,還是認為繼承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不懂得好好珍惜! 看著祖父母的骨灰罈被安置入靈骨塔裡,這延宕了幾年的撿骨入塔大事終算完成了,就是可惜了要荒廢那片墓園。時代不一樣了,這或許是我們能為祖父母做的最後盡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