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靜夜星空
白天 你是一朵一朵的白雲 我走到哪你跟到哪 我也喜歡抬頭看你 有時像胖胖甜甜的棉花糖 有時又像一頭小懶豬 嘴角向上揚 就像你笑起來的樣子 還有淺淺的小酒窩 白天裡 你和風兒一起笑著追逐 夜晚 你變身為星星 時明時暗 像在和我打招呼 我抬頭看你暗號 你低頭看我回應 就這樣 我們一直平行線走著
-
我們都一直在學習
其實,一個人成熟與否在於是否能明辨是非。但,一生當中我們會碰到許多難以用道理或是準則評判的事情,例如:親情。俗話常說:「家,不是講理的地方。」我從小對此深信不疑,因為家是由愛組成的,愛了自然就無從有所計較。可是,若因為愛與孝束縛了自己,這樣的準則容許被改變嗎? 曾經有位老師說過:「孩子學習當孩子是本能,但父母要學習做父母卻非天賦。」因此,當父母都是一種學習。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會當父母,他們只能依循著自身經驗,和上一代複製學習一套「父母守則」。但時代在變,身邊很多長輩都在抱怨現在的孩子難以溝通、難以理解。孩子跟著時代在變,難道父母還要原地踏步嗎?以我的家庭為例,父母對我的管教從來都是動口不動手,溝通管教的方式確實讓我身在一個明理的家庭中成長。然而,我的父母也是有與一般傳統父母一樣的共通點,那就是不經意的會想介入孩子的生涯規劃。不難理解天下哪個父母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從小時的成績、學歷到長大的職業、婚姻無一不想介入評判多加參與。可是他們的關切卻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人生。我一直都相信人生中的每一個選擇都是一種考驗,沒有所謂好與壞,那都會是成長必經的道路。但我也明白,父母身為「過來人」的經驗會希望孩子可以一路順遂不要受傷。可是,沒有人可以陪伴孩子度過他自己的一生。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走的方向。當孩子逐漸長大認知到自己的方向時,常常會與父母出現紛爭的原因就是這樣。父母認為:「你要走我規劃的路線,不然就是叛逆、就是不孝。」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和父母間也曾有過爭吵。即使爭吵的很頻繁,我們也不曾放棄溝通。因為爭吵最怕的就是冷戰、缺乏理性的溝通只會使得親子關係更加惡化。 所以,請不要再用「我是為你好」的這種思維與言語束縛孩子,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可以為他人的一生負責,即使是最親的人也是如此。而孩子,則是要學會「教導」父母。要將心比心,千萬不要放棄溝通。他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難免有做的不盡理想的地方,身為子女的我們需要給他們更多的是耐心的溝通,要相信自己的父母遲早有一天可以理解你、並支持你的每個選擇。在職涯發展的過程中,最需要的就是家人們的支持與認同。家,即使是以愛之名建構,也別忘了用理性溝通與相互理解維持。永遠要記住,在人生的旅途中,無論是身為子女還是父母都是需要被「教導」的。我們一直都在學習,成長的道路是一輩子的課題、不只孩子們需要成長,父母也是一直跟著孩子在成長的。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我相信妳當年是經過細心的觀察和縝密地思考,才決定和我在一起的,所以妳必然對我相當瞭解。現在我們已有六個子女,每個都遺傳了母親的氣質和乖巧。我知道妳經常消遣自己是番婆,雖然只是玩笑話,也增添了一些談話的樂趣,但聽在我耳裡感受是不一樣的;因為在我心中,妳沙瑪永遠是我烏番的好老婆。有妳,才有這個家;有妳,才有我們的六個子女,即使我們生長在不同的國度,以及受到不同文化的薰陶,但妳就像我們家鄉傳統的婦女一樣,是一個典型的賢妻良母。將來一旦回到家鄉,絕對沒人敢叫妳一聲番婆,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提起番婆兩個字。」烏番叔說。 「我知道你對我好,不僅把當年在公司負責打雜及煮飯的女工提拔成助理,後來竟緣分來到成為現在的經理老婆。有時我只是開開玩笑而已,既然你在意,以後我就不說番婆,也不說番仔囝。這樣好嗎?」沙瑪愛憐似地看著烏番叔說。 烏番叔含笑地點點頭,隨後說:「如果春枝真是跟人跑,我跟她就沒有夫妻關係了。將來我們一回到金門,就可正式向政府單位提出申請,登記成為合法的夫妻,除此之外,妳必然也是中華民國國民。而妳的印度尼西亞國籍也不必放棄,擁有雙重國籍日後來往兩地較方便。」(二二六)
-
戒賭性的金門俗語
近日閱報得悉某知名藝人原本日進斗金,卻因爛賭而背債數億,最後只能狼狽「跑路」。讓我想起金門賭客也是不乏其人。 「賭博」金門話稱著「跋筊」,賭徒則稱「筊鬼」,即指沉迷賭博而難以回頭之人,他們終日與賭為伍、以賭「維生」,由於賭性堅定,即使已至傾家蕩產、身敗名裂仍無悔意!有鑑於此,我們祖先曾以相關俗語再三告誡,甚至將其嚴重後果公諸於世,希望賭徒懸崖勒馬、及時醒悟。 一般賭徒通常存著僥倖心理,所謂「大食無出處,跋筊有來去」,這是賭者的藉口與自我安慰,認為大吃大喝的老饕在花費上有去無回,而賭博則是有去有回、有輸有贏,自認賭博比大食還好,姑且就算有一半的機率,請看俗語這樣說:「贏筊去食麵,輸筊去看戲」,贏了有飯吃,輸了只好束緊腰帶去看免費戲;「嫁著跋筊翁,跋若贏,一手摜肉,一手摜蔥;跋若輸,當仔空空空」,一家人跟著他有一餐沒一餐的,心情七上八下,過著極不安穩的生活;難怪母親說:「贏筊一個,輸筊一家」,贏筊時自己胡亂花用,輸筊後全家跟著「陪葬」;還有「嫁著跋筊漢,欲食毋討賺」、「筊豬,生意虎」,終日沉迷賭桌,慵懶墮落、頹廢喪志,置家人於不顧。又說:「死筊(勿會)得跋,阮地人快活」,賭博影響家庭至深且鉅,若要家人快活自在,唯有戒賭一途。 所謂「二十一點十點半,輸著家伙去一半」,賭博無分大小,小賭也能輸掉家產,「跋倒番仔樓」即是明證,小賭同樣不容小覷。在我親友中就有三實例,下場淒慘,值得借鏡:一位是為還賭債,賣兒鬻女;一位是傾家蕩產,債留子女;還一位是借債狂賭,親離友散。他們都是久戰賭場、身經百戰的「賭將」,哪個不是智慧過人、賭技超群?結果還是以慘輸終結,難怪父親說:「十個跋筊九個輸」、「久賭神仙輸」,未卜先知的神仙尚且贏不了,何況凡人? 賭徒若是僥倖贏錢,也是過眼之財,因為「僥倖錢,失德了;冤枉錢,跋輸筊」,又說:「跋筊錢(勿會)做得家伙」,不法之財,不能久享,試看「半暝報贏筊,天光輸了了」、「一更窮,二更富,三更起大厝,四更拆(勿會)赴」,跋筊贏來的錢,來得快也去得快,經常是一夕致富、一夜破產,瞬息多變,轉眼成空。 何況賭博一上身,翻臉不認人,故有「相好無跋筊,跋筊無相好」之說,好友之間,切莫賭博,以免傷及和氣與交情;甚至迷失本性,六親不認,即使骨肉親情,也是冷漠相待,因而有「筊場無論爸囝」「筊場無大小」,似此無情無義、沒大沒小的把戲,豈能不加遏止。 賭博一上癮,有如毒癮之難戒,所謂「筊鬼,較媠戲旦」,嗜賭之人,沉迷之情甚於戲旦,故而母親說:「筊鬼撬門閂,無食嘛愛看」,即使不賭,望梅止渴也可聊慰一番,這種「無跋會死」的心理,可見一斑。有人想回頭,結果如何呢?試看「十枝指頭仔跋了了」,為了戒賭,斷指立誓,戒了十次,斷了十指,仍舊失敗。賭博何以難戒?源自不知足心態──「輸了想贏回來,贏了想贏更多」,如此周而復始、永無休止,一賭再賭,難以自拔,以致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奉勸諸君,千萬不要輕易嘗試,以免一涉入成千古恨。 賭博有如「玩火自焚」,母親說:「十個跋筊,九個起(犭肖)」,又說:「查甫輸筊會起(犭肖),查某輸筊會做婊」,輸到精神崩潰、發瘋賣身,何苦來哉!再來看「半暝報贏筊,天光報上吊」,為賭而亡,更是不值。難怪母親說:「東擱跋,死較快活」,做莊兼賭博,終日沉浸其中,不如一死了之,以免害人害己。 「寶骰四面銅,無跤無手會剝人」,在民間「戒賭歌」中,言之鑿鑿:「輸仔無衫擱無褲,三頓無米通孝孤;予筊害仔則艱苦,枉費予咱做查甫;筊若無跋人忠厚,筊若跋著人糊塗;想著今日欲啥步,予筊害(彳各)面變烏。」(參閱陳主顯著臺灣俗諺語典)因此有人說:「筊若會跋,狗屎著會食」,堅決否定賭博,不言可喻。 古人有言:「天下之傾家者,莫速於博;天下之敗德者,莫甚於博。」(聊齋誌異‧賭符)可見無論傾家或敗德,莫賭為甚!如此看來,賭博實為萬惡之源。因此有人說:「望做工,毋通望筊東」,冷靜想想,賭博傷風敗俗、損害家庭、疏離親情、危害身心、虛耗歲月,有形無形的損傷實難估計,倒不如踏踏實實工作,過著穩當無憂的生活。
-
分享〈溪山石鼓博香亭帖〉,幫你瞭解「工程院院士」
臺灣的讀者朋友們,你們好,我是《蘇博遠山集》的作者,張彥。 《蘇博遠山集》這本書,是我把對「博是一個有特色的東西……意境美……」這個問題思考後,所寫的一本書。故事的由來,是因為2007年我寫的一篇散文〈蘇州博物館〉而起的。 故事的由來是這樣。 我2007年中秋節前寫了一篇散文〈蘇州博物館〉,成都市一些高校的校長們看了後,告訴我說,在中國有這樣一個故事,博士畢業的時候,要念一個東西,「博是一個有特色的東西……意境美……」,讓我去思考一下,後來我歷經一些年後,就寫了這本書。這本書的原書稿部分(當時沒有書名),2014年年底開始,在北京、香港等地流傳過。其中,書中最知名的,就是〈溪山石鼓博香亭帖〉,他把「院士問題」給寫了……。 為啥說是把「院士問題」寫了?特別是主要表現了「工程院院士」的審美意境?您可以進一步閱讀《蘇博遠山集》。 很多人也說到了,我寫的那些詩〈西嶽雲望〉〈端午〉等,很不錯的。那些詩也跟我文中談到的「形采寫意學」正相關的,我書中有介紹的。我希望臺灣的朋友們,能知道這些作品,也希望我的作品能夠帶給你們快樂。我把〈溪山石鼓博香亭帖〉等作品,分享給大家: 〈溪山石鼓博香亭帖〉 那你覺得什麼樣的人讀博更合適些呢?你比如:你是寶雞市篆刻方面的專業人士,你這方面的實踐創作和理論知識也已經積累的可以了;這個時候,你打算在石鼓文篆刻方面有所突破和創新,想創造一些新的石鼓文字,並且用到今後自己的篆刻創作上,未來形成自己的一派,也就是「陳倉石鼓某派」;那麼這個時候你的博士論文題目選擇石鼓篆書領域的探索和研究,我覺得是非常好的;因為這個對篆刻界的貢獻會很大,當然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如果之後你進行「印章形采寫意學」的研究和創作(我的看法是,「2008年之奧運會標識」就可以看作是早期的印章形采寫意學「雛形」;我認為這是再往前走一步的問題,這方面肯定是有一個新領域的,如果誰能給全國的博物館、展覽館等設計寫意印章,讓人看起來能體現其特色文化內涵並且解決方案準確),不管有無多少教材式的文字著述,只要你的思想和作品呈現出在此方面很高的水準和認識,我覺得你可能就到了博士生導師級了。比如范加爾先生,「這幾天荷蘭隊的球衣應該多賣了好幾萬件……」「B方案……」「庫伊特……」60歲以後能到他的境界那是很不錯的,「杏林老樹苦參藤,火灸銀針良相行」……他目前的思想應該處於國際足球教練界的前沿水準,同樣的道理還包括馬刺隊主教練波波維奇的(博士生導師級);那這個道理在影視戲曲界也一樣?是的,我認為是這樣的;那在電子工程學等理工學科領域呢?我認為也是一樣的(登峰造極之態)。讀博期間也應該學習一些通識領域的課程,比如:電腦、藝術學等;「特色領域」的「成才教育」── 這也是我對博士教育的相關看法吧。
-
心中有一扇門
來來往往、進進出出 靜默吞吐是非和歲月 滄桑悲喜的一生,藏於心 敞開,有朋自遠方來 閉關,修身以齊家 天下,是眾人的天下 胸中丘壑,自成一片桃花源 來此交歡 以詩、以文、以歌 以熬煎生活的智慧 新酒舊醅,各自斟酌 醉臥一片月白風清 勝過沙場的廝殺 筆鋒的光芒 征戰滾滾紅塵 欣賞或是睥睨,何妨 共享醺醺然 不必五花馬,不必千金裘 萬般滋味,心頭千迴百轉 一輪明月,飢腸看作燒餅 月光濃淡如酒 用心慢慢咀嚼 淺嚐或乾杯 都要小心,會醉
-
偶
天空的重量,只有天上的雲知道 風也知道 而回首再回首的 除了寂寞 只有影子知道,我也知道
-
登高新體驗
第三次來到山西,與之前兩次遊歷中部及北部不同,這次來到山西的南部,體驗不同的風光景色。 步履行至長治壺關縣境內的太行山大峽谷旅遊區,〈人說山西好風光〉一首經典的山西民歌迎來賓客。雖近正午時分,豔陽炙烈,但群山環繞,竟不覺炎暑的酷燥。這處新開發景區的步道尚稱平緩,沿途欣賞綿延的青山,一峰還有一峰峭;清澈的流水在身邊淌過,像一條自遠山飄來的絲絹,亮晃晃的披在大地上。路程上飽足的芬多精,讓人精神為之振奮,沉浸在大自然的氛芳氣息裡,只管盡情享受藍天白雲青山綠水。步行近小時,來到渡船口,穿起救生衣,上船坐定後,便沿河駛入另一片天地。 這時突然憶起李白〈早發白帝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感覺自己回到那個年代,場景重現。 下船後,沿著山邊開出的小路往前走去,潺潺流水聲,伴著偶爾傳來的鳥鳴啁啾,輕快的樂章,譜出一首首動人舒心的歌曲,多麼愜意。然而幾段較為陡峭的路程,汗水溼了衣襟,卻感淋漓暢快。 過午,來到中站小歇,淺嚐了幾口食物,旋即啟程往另一段絕美景色前進。石階窄仄,步步驚心,心裡起了防備心,莫非即將來到只容一個肩膀寬度的階梯、沿懸崖峭壁打造的小徑呢?念頭還在心裡打轉,一個彎下來,天呀,有懼高症的我,眼前腳下可是一望無際的山谷,居高臨下讓我全身的細胞都嚇得豎直。究竟我該扶懸崖邊的欄杆,還是緊抓山壁邊的鐵鍊而行?只能瞬間鼓起勇氣,克服內心極大的恐懼,穩健的踏出每一步。偶爾眼角餘光撇一下另一側的好風光,內心激起佩服自己的勇敢,沒想到有一天我也敢踏在這般旅程。 來到異鄉體驗不同的人文景觀、民俗文化、田野風光,能增廣見聞、豐富生命、精彩人生,是不可或缺的日常調劑。而這次我突破了個人的懼高,感覺重新體驗生命一番,是這趟旅程最感收穫的地方。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即使我們稱不上衣錦還鄉,也不能像有錢人家返鄉蓋洋樓,但總得把先人遺留下來的百年古厝做一個完善的修葺。雖然停留的時間有限,不能親自張羅一切,但我們可以先拿出一筆錢,委請村人僱工幫我們修葺,以免將來成為廢墟讓人恥笑。」烏番叔說。 「我非常同意你的想法,這也是為人的基本態度。假如放任先人遺留下來的古厝成為廢墟,不僅對不起祖先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錢,終究是身外之物,子孫亦有子孫福,我們存在銀行的美金少說也有幾十萬,到時你就多帶一些在身上,到了台灣再兌換新台幣,以修葺古厝為優先。聽說現在台灣生活水準已普遍提高,金門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分番餅或許早已不稀罕,不如改發紅包讓孩子們高興高興,但也不要忘了要宴請親朋好友和村人。烏番啊,身為你的老婆,你所說的每件事與人生的願望,我無不一一記在腦子裡。不管到了台灣或回到金門,你可不能忘了我這個番婆,還有六個番仔囝。」沙瑪感性地提醒他說。(二二五)
-
謝 誌
「韶光荏苒,稍縱即逝」,研究所一千多個日子倏忽過去了,回首來時路,酸甜苦辣,湧上心頭。碩士進修期間,我始終相信「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要歡喜收割必先辛苦耕耘」、「天道酬勤」的真理,也因此我的一步一腳印,都能踏踏實實、按部就班,沒有一步登天的想法、也從未有放棄逃避的念頭。文英老師曾說:「寫作最精彩的不是完成作品的瞬間,而是堅持寫作的過程,多數人總是只在靈感來敲門時才寫作,我寫作的時候都是靈感來敲門。」當我讀到這段話時,心中有著無限的感動,這確實是我這一年多來的深刻心境,曾幾何時,論文寫作已經變成我生活中的一部份,出門總是隨身攜帶筆電,珍惜瑣碎片刻時光;下班假期享受孤獨寧靜,鍥而不捨追求完美,在鍵盤敲打之間,思緒清晰而文思泉湧,每天的涓滴進展成為論文完成的重要養分,更是自我要求與堅持的結果,這一路走來,我深刻體會:自律規律比靈感還要重要! 論文的完成,首先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惠銘老師,在論文寫作上給我莫大的啟發與提點,因為她的細膩堅持與嚴格要求,讓我知道必須以沈穩的步伐,隨時檢視自己不足之處,邁步向前、持續精進,也讓我體認到「慢永遠比較快」哲理;謝謝她總能引領我將負面情緒轉化為動力,使我在身心平衡下,勇敢面對自己的困境,她是我的「心靈導師」。 感恩鈕文英與秦麗花老師毫不保留地傾囊相授,兩人的學術涵養與實務經驗,令人景仰與感佩。文英老師的著作《單一個案研究法──研究設計與後設分析》一書,指點迷津般地解答了我所有的疑惑,讓我不再迷惘而停滯不前,是我論文寫作的最高指導原則;麗花老師的豐富教學經驗,提醒我實驗設計套用在真實教學情境中需要考量的因素與可能面臨的問題,給了我正確而具體的方向,謝謝他們讓我的論文大作趨近無瑕。 感謝身邊周遭的許多好友至親,在我需要幫忙協助之時,伸出友善雙手;在我心情煩躁低落之際,給予溫暖支持。感謝系上助教慧峮,總是耐心解答我的疑惑並推薦擔任碩士班領憑代表;感謝大學同窗孟訓,在繁忙的總務行政工作撥冗情義相挺,負責兩位口委的交通接送,讓我專注準備口考;感謝多年朋友英錡,在師大博班進修之餘仍義不容辭,仔細端詳論文章節,給我寶貴建言與指引;感謝八德國中前輩育珍老師,在工作與生活上總是關懷備至,視若己親的鼓勵與支持;感謝情同兄弟的其昌、清湧,他們總能傾聽我生活中的喜悅與憂愁,是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感謝我的特教夥伴──秀慧、育珍、惠子、淑媚、淑珍、文寧、立和、心錚、進德、涵茨、暐穎、慧敏、秀香的陪伴與砥礪,讓我在卸下輔導主任行政職務的這一年,能夠專注沈潛撰寫論文並重新審視教學歷程,也謝謝他們在我論文計畫與口試需要代調課時,二話不說鼎力配合,我想說:有你們真好! 當然也要謝謝我的家人──大阿姨,她就像我的母親,將我視如己出,見證參與我生命過程中每一個美麗與哀愁,我知道:不論身處任何困境,她會永遠是我最堅強靠山並以我為榮;謝謝我的手足──偉華,在父母離世後,我們一直攜手相伴榮辱與共;謝謝內人心華與一對兒女宸皓、亦涵,他們總能體諒及包容這些日子以來,我因進修而缺席犧牲許多親子互動時刻,謝謝他們能夠獨立完成許多事,讓我心無旁騖,我愛你們! 最後,僅將這本論文獻給天上的父母,雖然他們在我「志學之年」與「而立之年」階段分別離開,但我始終感覺他們「看不見,但依然存在」,謝謝他們總是無時無刻給我安定的力量,讓我充滿勇氣地迎接人生中的每一個挑戰,因為我瞭解,只要我堅持與付出努力,他們會給我無限的庇佑,而我所擁有的一切也都是他們給予的。 2018年的夏天,我將帶著畢業的喜悅、親朋好友的祝福,重新回到八德國中行政團隊,因為我曾發心許下宏願與承諾,在我完成學業的同時,莫忘初衷、貢獻心力、重燃熱情!
-
「雞」「犬」相聞一家親
當「雞」遇見「狗」時,你可以想像那幅畫面嗎?是「雞飛狗跳」的爭鬥慘狀立刻浮上腦海;還是「雞犬不寧」的喧嘩畫面在你眼前生動演出? 但,那一天,踏進台南「仙湖」農場的一座農場時……。 「好可愛喔!」眼前一幅母雞帶小雞的溫馨畫面,立刻吸引小朋友們趨前圍觀。腳程快的,三步併兩步急奔群雞面前,「砰砰蹦!」的腳步聲,在寧靜的草原上響起一陣如雷般的巨響。原本喧鬧嬉玩的小雞們立刻,驚慌逃進母雞的羽翼下躲藏。 突然,一團黑影自樹蔭下像箭般疾速竄出,「小心!」跟在後頭的大人們驚恐警告。 只見黑狗眼停在雞群們的跟前,嗅嗅又聞聞,見沒迫切威脅性後,前腳一踞,後腿一伸,警戒豎直高舉的尾巴,慢慢頹然放下,身體輕鬆趴臥,銳利的眼卻隨時像雷達般搜索四處周邊動態,繃緊豎直的雙耳,左右擺動,彷彿聆聽周遭細微的威脅。 銳利如利刃般的眼神,綻放出溫柔關愛的眼神。 老子《道德經》說:「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鄉下景色優美,耳間雞啼犬吠相聞,眼前呈現出一派和諧的人間仙境。 「PORCSHe保時捷」是牠的中、英文名字,「活潑好動的個性,讓牠一下子就可以和其他人打成一片!」園方特地立牌坊讚揚牠的德性,並蓋了一個大紅章「認證」公告周知。 「雞」「犬」相聞的境界,不只存在「桃花源」虛幻的的理想國度裡喔!
-
補習甘苦談
關於補習的感受,總是沉甸甸的。 高中時,身為末代聯考的小戰士,為了考上國立大學,回回模擬考數學都不及格的我,像個失敗的俘虜,硬是被有所寄望的母親趕進補習的牢籠,過起一周三天的補習生活。這也是我求學生涯中,第一次與近二百人擠在一張張米白長桌前,聽著名師講冷笑話,解惑艱難的數學。 那年,傍晚五點一到,便揹著鼓鼓的書包搭著公車趕往台北車站,在林立的龐大招牌下,未滿十八的自己著實渺小,更帶有幾分無奈,每每一臉疲累的前往所謂「有補有保庇」的空間,為了那個所謂的目標而努力。個性使然,看著身邊同伴振筆疾書,專注著寫著筆記,我也絞盡腦汁試著理解試題。有時,老天確實賜予醍醐灌頂的魔力,任何一步驟都瞭落指掌;然而多數時間,我只覺得白板上的數字彷彿群魔亂舞,讓人眼花撩亂。於是撐著頭、扯著耳聽著「揹他、軋罵、摳賽」的轉換公式,辛辛苦苦在數字關聯間拼湊X 、Y、Z的倩影真是苦了腦筋,所以補習到最後最深的企盼,反倒是阻塞的腦筋能獲得「通樂」舒暢一下。 不過,認真補習的同時,我也觀察到一個現象,補習班就是個交誼廳,各個名校在其中優游串場,當然不乏一些專門花錢去「交朋友」的玩咖,上課時時經由你的面前傳送一張張紙條,休息時間一到就急忙忙跑到心儀女生面前獻殷情,看著看著,也順遂成了我苦悶中的樂趣。 直到而立之年,我還是認為補習只是多了一個統整高手,幫你匯聚重點,指點迷津,重點還是在自我的加強練習,雖然高中這一補的確讓我順利考進了國立大學,滿足了爸媽的期望,但要我重回當年半夜11點才踏入家門,還得撐著渾沌寫完一頁頁補習班功課的日子,我可要大聲說「不」,那耗費的體力和壓力真是沉重到一輩子都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