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美麗的弧線
玩具,幾乎等同童年的相似詞,玩具因童年而大放異彩,童年被各式各樣玩具,堆疊成一座夢幻繽紛的城堡,玩具像過客般,浮光掠影地,躍過白駒過隙的童年。 步入中年,仍對玩具癡迷,『玩具』在我定義為,可供玩賞,去細細把玩,童年的玩具,幾不復存在,唯剩一把斑駁的釣竿,它引領我瘋狂的收藏,它是爺爺留下的,小時候,爺爺垂釣我戲水,爺爺豐收回家便能大快朵頤,有時運氣不濟,我也會在岩石般,等到睡著,我真不懂爺爺到底哪來的耐性,他總望著遠方,好似溶入的溪景中。 忘了何時,我拿起釣竿,逃避成堆考卷的升學壓力,或是厭惡疏離的人際關係,不用言語,淡漠的等著,魚上鉤,隨著鬢角的霜,技巧也越發成熟,釣竿的數量,開始不受控的增加,如同運動迷追求球鞋般,瘋狂的收集,但垂釣沒有明星選手,早年的收集,看品牌強調功能,市儈的追逐漁獲數量,到後來,瞧的是順眼,挑的是手感。 溪釣夜釣磯釣,各有千秋,隨行的夥伴,也有所不同,為此我無懼嬌妻碎念,特闢一處房,藏著這群嬌客,撫摸著它們,心也跟著沉澱下來,釣起鮮味的那一刻,冉冉炊煙,配著爽口啤酒,你會發現純粹的美味,隨著美麗的弧線拋出,一把把釣竿,爭相在你面前,呈現它的優雅。
-
紅色小字典
突然看到小學時使用紅色學生字典翻著泛黃的紙張彷彿訴說著歲月在它身上留下了痕跡。 從剛開始學習時字典陪伴著我們我不記得我是不是第一個使用它的人但是我從目不識丁到開始學習寫字、認字、造句到寫作文一路上陪伴著我當我帶著小本字典上學時班上的同學有些人拿出更強大的「辭海」字典厚厚一本彷彿收錄了更多我小小字典裡面所沒有的字彙打從心底不禁深深羨慕起同學但是回家時必須走上一段距離這時候就覺得……其實字典小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以前學生時代時電腦並沒有那麼普遍而現在是個資訊爆炸的時代電腦、平板、智慧型手機能上網就能查資料不用天天跑圖書館獲得數據的速度非常訊速對善用這些資訊的人很便利只是那段手翻字典的歲月真的很懷念查到了作業需要用的字非常有成就感及輕鬆感畢竟我那時候尚未認識萬能的Google大神趕緊查到需要的資料才能將作業完成才是王道。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天嘯無奈地把萬金油放回抽屜,心裡未免滴咕著,這種嬌生慣養的女人還真難伺候。從下飛機到現在,無不嫌東嫌西的,幾乎沒有一件事能讓她稱心滿意。俗語不是說:「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嗎?假若之前跟隨他到這裡生活,或許將永無寧日,遑論是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然而,即使娶了一個有錢人家的女兒曾經讓他享受到榮華富貴,可是在劉國棟老先生不正眼看他的情境下,自己竟連一點男子漢大丈夫的尊嚴也沒有,一切唯命是從,只差沒有喊聲:「岳父大人萬歲!」及「太太萬歲!」而已。因此,他不斷地反覆思考,有錢不是罪惡,娶到從小受寵的有錢人家的女兒才是罪過,得不到岳父大人的認同才是主因。所以他早已知道,必須有當一輩子奴役及受人奚落的心理準備。 當晚,曼麗躺在床上被那嗡嗡嗡的蚊子叫聲吵得難以入睡,正當她即將入眠時,則發覺手臂癢、頸部也癢,而且不經意地用手指去抓。向來懂得保養而露出被褥外的白皙皮膚及臉部和頸部,現在已是東一塊紅腫、西一個硬塊,或許蚊子想吸取的正是像她這種有錢女人的鮮紅血液。 (八十四)
-
僑星高照 光映金門
「善且薰其鄉大馬僑領以故里興衰榮枯永繫于心;沒而祭於外金門耆德唯人間真善美愛恒致其力」 沒有華僑即沒有今日之金門,識者每有此(定)論,愚先曾祖輩即有下南洋之紀錄,祖父一輩昆仲四人,除家祖父留守家園外,餘皆先後追隨前人腳步羈旅於異域,其直系後輩鮮有返鄉者,迨家父兄弟二人,亦分別於抗日前夕與二戰結束前謀食於南洋。若非梓鄉依閭盼望之雙親,且家無男丁,家父恐將一去而不復返,愚亦自無此奇緣為我景仰崇敬的長者楊忠禮先賢(下均尊稱楊老)以此文字表達無盡的追思與感念。 台灣解嚴後開放國人出國觀光的第三年(民國七十九年)夏,緣於久思一窺先父羈旅南洋十三年之足跡,而有「新馬之行」雪蘭莪僑社之訪,首見巴生金門會館主席楊老,民國一○六年十月十八日午後突如其來的惡耗,令愚不知所措,平復之後,深覺若非靈前告別申致最後的禮敬,此生必將抱無涯之憾。大馬弔喪之行,為時三天,親謁楊老遺容,慈祥安睡,幾與生前無殊,祇是頷首致意,不見回應而已,嗚呼哲人其萎,百感交集,伏念其一生,伉儷情篤,同德同行,厚德利生,楊老遐齡遠颺,一笑歸真,蒙主寵召,圓滿無缺,足令後輩如愚者之艷羨。至其事業有成,蘭薰桂馥,騏驥驊騮,濟濟一堂,楊老之修為,乃其謙和慈悲,為長天所厚賜。及至扶柩赴大馬汝萊孝恩園者,絡繹於途,綿延數里,楊老為人之成功可見一斑。 溯念初見以迄永別近三十年,祇是時空乖隔,彼此俗務紛羈,幸得親炙左右而恭聆教益者幾稀。其後愚退隱林泉,屢蒙邀約南下再敘舊誼,再暢真情,祇是有感於楊老伉儷每次之接待體貼細緻,耗費其體力不少,為免增其負荷,雖然應允赴約,終仍一延再延,除親賀楊老賢伉儷六十鑽婚之慶,其餘均未成行,「天時有限,人生無常」,於今思之,憑添咎恧與慚愧,徒呼負負。 然而楊老霖澤故土之情懷與愚矢志服務公門敬恭桑梓之心志,了無二致,因而每有聚敘,愚多心直口快幾無遮攔,少有晚輩之拘謹,而楊老知愚心性亦不加罪,仍然語多勖勉,愛護有加。其族弟副縣長楊忠全先生同座時尤然。唯話題常圍繞於華僑標竿陳嘉庚先生與百年學府廈門大學,歐洲中世紀大學之啟蒙與城市興起之關聯,梓鄉長遠發展飽受中央集權桎梏,地方首長欲振乏力難有重大突破之無奈,台灣藍綠惡鬥不眠不休日益加劇,毫無轉圜易轍,每況愈下之憂心,而對台獨者之數典忘祖,獨台者之苟且偷安,為中華優良傳統文化之淪喪而扼腕……種種,悉以金門梓鄉之興衰榮枯為念。而最欣慰者乃尊夫人教育家陳開蓉女士課子督孫,親授子孫歡樂滿堂,美語盈庭,分享其家庭美好氣氛之經驗談,令人難忘。 因緣聚會,諸承教誨,鼎惠有加,深埋內心而日夜縈懷者。 其一:世界金門日之舉辦若非楊老之鼓舞與持續恐難以為繼,金門的力量固自存於本地,然蘊蓄於外,俟機待發者尤獨多,楊老以其睿智與眼光,早有識見,而愚訴求「讓兩岸認識金門、讓金門走向世界」之想望如何轉身為實際,遍佈而聚集於外之僑社,是為以一當十,動見瞻觀之舞台,第一屆世界金門日於金門本地圓滿舉行之後,楊老自告奮勇,自期全力於大馬吉隆坡續辦之,引發「金門人海內外大團結之高潮」,僑社就近輪流辦理,尤可使一時無力勞途千里返鄉者,得以就近躬親參與匡襄,從而全面激發其故里的情懷,埋藏其溯本崇德之抱負與爾慎終追遠的行動。此外不同僑社皆有其特殊的營商環境與舞台,倘因僑社彼此交流,尤可傍生「共營互利、合作經商」之契機,進而滋長「金門人團結奮發共榮發展」之雄心與壯志。邇來,海外僑社青年,婦女團組蓬勃發展,僑社生機盎然,各自組團返鄉祭祖,尋根掘源者絡繹於途,豈非「世界金門日」之開花結果。而第三屆「世界金門日翔安大會」,選擇金門舊轄之「英雄三島」所屬翔安,意在勖勉浯江子弟,金門雖小,卻可「以燕雀之姿,仍可高翔鴻鵠之志」,以我舊地大小嶝、角嶼為跳板,躍馬中原,事在人為,志在四海的金門子弟,豈能劃地自限。藉此,尤不無使數典忘祖的台獨與苟且偷安的獨台者以當頭之棒喝,以台灣本位思考之藍綠政客自李登輝以降,續以金門為芻狗,視金門如無物之行徑,而我不肖者驥尾之隨,猶沾沾自喜,已是十足不堪,何況盲從於「駑駘之末」猶不自知,楊老之高瞻遠矚,理應發人深省,愚頑如我感受獨深。 其二,「不入僑社無以知曉僑親的偉大」,十餘年前,愚曾深入巴生港數十哩外之吉膽島,其乃高腳屋叢聚之海濱沼澤地,見其生活條件與環境之窳劣,較諸五六十年前簡陋不堪之金門猶有不如,惟如對照本縣諸多村莊小學建校誌所載,出自吉膽島華僑捐資興學者頗夥,僑親「捨已為鄉,不為已謀」之襟懷,豈只僅是「偉大」二字而已(至更艱困求生之僑界,一仍回饋梓鄉者,亦必有之,祇是吾人識見所囿,未能盡知而已)。梓鄉閭里受惠予鄉僑者實多,建縣、興學、對外交通,反對梓鄉貪墨不正之縣官者……等等,倘無僑親之獻替,勢無今日之局面,而金門高等學府之出現與成長,終至綜合型「大學」之正名與成型,楊老秉持其桑梓之情,曾多次親自修書,致台灣領導高層,陳詞懇切,甚以自身投入之真誠與行動,終讓有權勢之台灣當局難以置身事外,楊老不懈之努力,實現了鄉人喁喁之期待,唯外人鮮少知悉,楊老亦隱而不宣,「不事張揚,功而不名」,乃洵洵之真君子也,高山景行,遺愛金門,雖不能至,然衷心向慕之,當此金門衣食無缺羽翼漸豐之際,飲水思源,理應是我輩反饋僑社與僑親的時候了,深以「海賓鄒魯」自期自許,甚至自負的金門鄉親,非此覺悟,進而行動,豈不辜負中華優美文化薰育之價值。 其三,楊老一切之美好,知之、識之、見之者,固深有同感。茲此哲人遠去,高風長留,謹舉二○一七年十月二十三日《星洲日報》「感恩恩惠,延續精神-楊忠禮逝世,『胡祿銘撥十萬令吉助人升學』」報導一則,宣揚一生致力慈善事業的丹斯里拿督斯里楊忠禮悲天憫人的精神,值得後人發揚……」報導略以:胡君十餘年前難得獲准英國牛津大學碩士班入學許可,困於一時沒有足夠的抵押金以申請取得學生簽證,束手無策之際,寫了九封求助信,分別寄給知名的華商,結果八封石沉大海,不沉的一封,唯獨楊老迅即責成屬員匯寄了一萬令吉的支票,並語多勖勉的附上祝福語。胡君終得因此順利取得牛津碩士學位,於今事業有成,成就斐然,其后,胡君與楊老在幾個場合有數面之緣,「我告訴他,我是他所幫助過的無數人眾的其中之一,非常感謝他當年的恩惠」,「他說不必感謝他,但如果有機會就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我一直謹記他這句話,我深信丹斯里做慈善不注重留名,不盼他人回報,卻期望他的善舉可以一路傳承下去,延續開花,以一傳十,十傳百的方法,惠及更多人……」,他說:將不懈地延續並發揚楊老的精神。 「行善不欲人知,提攜後輩不遺餘力」,乃楊老之真性情也,楊老伉儷同德同行,錦注金門大學,同心同力,關愛梓鄉榮枯,其至心至性與至德,愚懍而懷之,將伴隨一生。 「僑星高照,光映金門」,洵非虛語也,敬以此文,永懷追思,藉以表達:對楊老永恆的崇敬與感念,對楊老一手創辦的「楊忠禮機構」,敬祝丕基永固,駿業恆興;並對楊家幕僚後的大功臣:陶鑄群英,愛心無限的大教育家楊夫人陳開蓉阿嬸致以最誠摯的慰候與祝福。 (稿費捐福田家園) 附錄: 楊忠禮博士應聘榮任國立金門大學名譽校長賀聯 懷抱至善純美的心志,引領浯島梓鄉父老兄弟更加敦厚淳良與樸實 綻放積極奮發的光彩,鼓舞金門大學莘莘子衿益愈堅忍自信與超越 楊忠禮 博士 賢伉儷六十鑽婚頌詞 陳開蓉教育家 其一 忠貞情愛性本真 禮樂家庭自榮欣 開士宏願栽桃李 蓉華資質滿園馨 鑽營企業秉誠勤 婚屆周甲仍同心 圓成初衷了無憾 滿懷真摯謝天恩 其二 忠信孝悌承祖訓 禮義廉恥貽子孫 開枝散葉花錦簇 蓉荷長茂郁芳芬 鑽石盟心同攜手 婚約貞固勝黃金 長樂永康期無盡 慶雲氤氳正欣欣
-
詠湖前
濤聲中 樓臺傳來東風和鶯啼 小巷幽邃如夢 深深地,深深地……抵達 石獅爺的眼眸 其實還有更深的 是心海 一個怯生生的身影 那是正凝諦著你 不知自然、青春無邪的(註) 童年 你終於明白 從那身影可以看到 另一個遠方的自己 乘著風的,請給他千帆 仰望天的,請給他虹霓 假如,這座村莊如你 都是一艘船 你將是那浪濤、月暈、旭日 和無垠的廣袤 註:托爾斯泰:「自然之子,不知自然的奧祕。」
-
人牆
--兼記大型出版社與作者之間的合縱連橫 以某人為中心, 一堆志同道合的人 環繞著他 成為一堵堅固高聳的圍牆-- 有些旁人走進去以後 從此困在裡面! 有些被永遠的阻擋在外頭, 不是進不去就是 不想進去! 註: 現在大型出版社與他們欽定的作者之間的合作活動,是大規模的合縱連橫,是「資本化」的那一整套!世界變了!其實,世界變很久了!而「寫作」似已不再那麼「單純」,或者說,不再那麼「純潔」了?
-
【小說連載】 烏番叔
「我劉曼麗向來有話直說,不說假話,也不說小聲話!」說後突然「拍」地一聲罵著:「死蚊子!」可是蚊子非僅沒被打死,反而她的手臂已出現一個紅腫的小硬塊,不得不用手指去抓,「癢死了!」 「不能抓,再抓會破皮。我去拿萬金油幫妳擦一下。」天嘯趕緊從抽屜取來虎標萬金油,輕輕地幫她抹在被蚊蟲叮咬的傷口上。即使感到一陣冰涼,但刺鼻的薄荷味則讓她感到噁心。 「不要擦了、不要擦了,我聞到薄荷味就想吐!」曼麗推開他的手說。 「不擦等一下會更癢,而且還會腫起來。」天嘯提醒她說。 「我聞到薄荷味就想吐!」說後竟摀住嘴,連續「嘔」了好幾聲。 天嘯見狀,連忙把她扶起,並輕輕地拍拍她的背部,驚慌地問:「怎麼啦,怎麼啦,不舒服嗎?」 「我聞到萬金油就反胃,快把它蓋起來、拿走。」曼麗摀住鼻子說。(八十三)
-
鄭善禧的金門情─自序
在此特別向當年保國衛民防守前線的軍民同胞們致敬。 我故鄉就是福建廈門背後的石碼鎮,在抗日戰前金門與石碼的船隻往來極為密集,民船都直接停泊在江岸邊,我家就在石碼溪口三層樓房的謙成商行。 門前是謙成碼頭,一上岸就是店門前,店中經營進出口商品,代理煤油、肥田粉、北方大豆、高粱酒、土產花生、稻穀、並設機器輾米廠,出產白米,大量運銷金門泉州一帶,金門漁民也常帶著高級海產到謙成三樓兜售,因為樓上大客廳經常是鎮上大老闆茶敘會商市場糧價行情之處所,自日本攻佔廈門,遂和金門隔絕,大家逃避日本軍機空襲,市場變得冷冷清清,本來金門和石碼是連成一氣,風土相同不分畛界。抗戰勝利後又是國共之爭戰,共產黨佔據家鄉,我們兄弟也就分散逃亂先後來到台灣,可說是掃地出門一無所有,各自尋找工作生活,所幸我順利考進公費師範學校,畢業後分發教職工作,其間台灣常有組團金門勞軍,我即參加其中,金門民宅及華僑興建小洋樓,一如家鄉景象,到了金門即如返鄉,對我有濃厚的鄉情。 在軍管時代,我曾畫烈嶼遠眺廈門,一片灰濛濛漁村景象,稀落的小型漁船散浮彼岸,哪能想象有今日高樓大廈的場景,當時我即以畫面建議在古寧頭立哀愍公墓,紀念當年戰死於此的共軍,幾十年來無人關心我的建議,何以政戰軍官們都不念〈封神榜〉姜子牙封神,不但封周朝的功臣,也封殷的烈士,既有國軍英雄公墓,相對也當有犧牲於此的哀愍同胞公墓,當時我畫對岸遠景面對金門海面,就想到九龍江水經過石碼鎮而流到此間,這浮泛的浪濤,是否帶了些許故鄉訊息?故鄉之人幾人在?生活是否安好? 幾年來許多台灣畫家來金門寫生,大部份都是畫此金門古厝或華僑興建的洋樓,認為是金門的特色,我卻是側重戰爭的史跡和海上島嶼,波濤湧盪,浪花拍岸的景象。我看到古寧頭長長一段紅土斷崖,使我想起三國時代的長江赤璧,於是我便畫此一景,題上長江赤壁一戰三國鼎立,金門赤壁一役兩岸分治,多少人來此馬山看到播音站而未及此段紅土赤壁,這將是金門觀光的一大景點。此地沿海水邊成排有序的「軌條砦」,也是金門國防獨特的造景。凡昔日服役駐守金門的同胞,一見此景即能想起金門,島上碉堡、迷彩營房、坑道砲口,這些都是金門當地的特色。 最近幾年來多次旅遊金門,也受金門文化局之邀,特地來此遊覽寫生。二零一七年四月,受國立中正紀念堂之邀請於第一展廳舉辦大型的書畫展,其中大量金門之作,頗得觀者之稱賞,之後金門文化局又邀請,將金門專題作品全部帶來,搭配部份書畫於金門文化局展廳展出,想金門鄉親看了必然更有親切感。適逢過年假日期間展覽,便於大家光臨指導。順此向鄉親問候,祝大家事事如意,身體健康。
-
凌冬不凋
接連好幾天寒流冷雨,冰到令人動彈不得,手腳凍到浸泡熱水會陣陣酥麻,那吱吱電流從遠端蝸速傳輸至緊縮心臟,方稍舒緩嚴峻寒氣。然後,夾帶餘溫躲進被窩裡蜷縮著,如同進入冬眠狀態。 這日,瞧見陰霾天幕翻刷亮藍,整個人驟然像重新活過來似的,汲盆熱水胡亂梳洗,迫不及待奪門而出追日補陽去。 肢體當機數日顯得有些不靈活,走起路來踉踉蹌蹌,雖然太陽已攀爬高掛,可那北風撲來還是冷冽刺骨,索性連跑帶跳猛揮亂舞,不會兒,僵硬身軀終於活絡甦醒。 來到公園,如茵草坪還裹著昨夜雨水一片溼漉漉的,挺拔落羽松大方灑落滿地紅棕,枝頭毬果隨風晃盪,別有一番蒼勁美感。 正當奮力甩扭臂膀腰脊骨,前方牆角點點紅光閃爍,下意識邁開腳步趨前探察,串串紅色珠果乍現眼前,朵朵白色小花在旁曼妙飛舞,那是鳥兒冬天美饌「珊瑚珠」。 紅艷亮澤漿果,在灰澀冬季裡特別醒目,所以很容易吸引鴿鳥捕食、蜂蝶採蜜,它也憑藉傲人色彩風光移居各處,尤其落地自生強勁特性,能在短時間內迅速蔓延成長,即使山壁前、溝渠邊或市區路旁都可發現蹤跡,也有不少人家將其栽於盆裡,艷麗珠串紅如珊瑚又似寶石,立於門庭喜氣洋洋。 在植物園工作的朋友說,它原產於熱帶美洲,又叫數珠珊瑚、珍珠一串紅,約十年前以「珊瑚珠」之名列為「歸化植物」。幾近全年開花結果且易栽植,讓它逐漸在台灣開拓出美麗新世界。 沿著步道悠哉欣賞芳姿,轉了個彎赫然發現「春不老」,一坨坨結實累累紫色漿果,似乎不讓珊瑚珠專美於前,在這寒冬擂台上,尬場比拚意味濃厚。 春不老跟珊瑚珠一樣,種子落土即能快速生長、花果常見,耐陰耐風又抗瘠,因此全台各地廣泛種植綠籬和園藝作物。濃密葉片四季常綠,白裡透紅花蕊、由紅轉紫繁碩果實,故有「長生不老」和「多子多孫」吉祥象徵,加上「萬兩金」富貴別稱,成為祝賀送禮絕佳選擇,居家角落或辦公桌面擺個綠盆,斗室頓時生氣蓬勃。 而我喜歡它略呈瑰紅的新葉,此起彼落冒出頭來曬日光浴,非常可愛,給人一種欣欣向榮鼓舞氣息。另外,種子盆栽等待抽芽過程是最超人氣畫面,株株小苗嫩芽努力掙脫種皮外殼模樣,讓人深刻感受其旺盛生命及堅持力量。 唐朝虞世南賦詩抒情:「欲識凌冬性,唯有歲寒知」,嘆詠不畏嚴寒、堅貞不屈的品格氣節。看著自然萬物為求生存,戮力克服艱難環境,想起自己畏寒怕冷死氣沉沉窘狀,真是汗顏。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有動就有活力。今天,珊瑚珠和春不老幫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
單車育樂二日行
一連兩天連續騎了四十六公里,感覺沒有很多,可是都是上上下下的陡坡。 第一天騎乘時沒有適當的防護,導致第二天再騎乘時,屁股剛碰觸到腳踏車坐墊,「哎喲!」一聲慘叫,終於了解自己的臀部,竟然是如此的敏感與不堪。 再怎麼痛也得忍著,這是自己對疼痛的一貫堅持,還好騎乘了一下子,當身體漸漸適應這種程度的痛覺,反而無感於這樣的疼痛。 第二天同樣是從體育館前出發,走的路線比較平緩,不像第一天都是高高低低的陡坡,雖然騎乘的公里數較多一些,並不覺得累。 我們跟著車隊,一路殺到瓊林聚落,稍做小小休憩,便駛向金門國家公園自行車故事館,教練們很貼心的拿出了香蕉,要大家補充鉀以避免抽筋,對於已處於半飢餓狀態的我,看到箱子裡滿滿的是黃澄澄的香蕉,真是見獵心喜啊! 本身愛吃香蕉,現在又正值香蕉的盛產期,騎乘休息的空檔滑著手機,知女莫若母的老媽還在LINE裡提醒我:「北堤路上的水果行,香蕉正在特價,一斤十元。」殊不知她女兒這兩天參加單車育樂營,一路上都在吃免費香蕉,不僅運動流汗,還被照顧的好好,因為主辦單位還提供參與者免費午餐。 第二天下午,教授實作訓練課程-「腳踏車的維修、保養及換胎」。雖然是第一次實際操作有點生疏,但感覺並不困難,真是應驗了「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自己動手做後,真的一點也不難,難的只是在我們心中的想像而已。 買輪胎的材料錢,比去店家請老闆換胎,費用將節省一半以上,補胎更如此,而且自己動手做也較有成就感。 教練說:「用舊輪胎補胎,只需將破洞處周圍表面磨粗,再貼上一小磈舊輪胎,更是不花一毛錢。」聽的我整個人眼睛都亮了起來,因為我本身就是奉行節儉不浪費的人,總想著「惜物」,認為「凡物者,皆有物命」,我們能延長它的壽命,減少地球資源的浪費,也算是功德一件,況且還可以省下荷包,何樂而不為呢? 金門的地方小,風景美,氣候佳,道路兩旁種滿木麻黃及樟樹,有時還會看見麻雀及不知名的小鳥駐足覓食,更有小狗、小貓、及小松鼠穿梭在大馬路上,當微風徐徐吹來,騎單車漫步其間,真是人世間的一大享受。於是每次看到報紙上刊登有關騎單車活動,若時間允許,我都會熱情參與,每次也都能收穫滿滿,無論在精神或物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