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文學
-
樂天知命菅芒花
每當秋日黃昏,在河堤上散步時,就能看到河堤兩岸斜坡上的一大片羽白色芒花,在落日餘暉映照下,顯得格外耀眼迷人。尤其當陣陣晚風拂過,它們隨風擺動,翻舞起一波波的銀浪,此起彼落,真是美極了! 據我觀察,菅芒剛開始抽穗開花時,芒花為紅褐色,之後,當果實成熟,飛舞風中的果穗會逐漸轉成如棉絮般的銀白色,彷彿進行一場變裝秀。而菅芒除了芒花會隨著秋天到冬天花序變換色彩外,芒草也是生物的良好溫床,它提供了許多生物的生存環境;不論是鳥類或是蝶類,經常在芒草上築巢或棲息;萋萋芒草,儼然成了牠們溫暖的家園。 依照資料記載,在植物學的領域裏,菅芒稱為五節芒,具有強韌的生命力。「能在山坡上、溪流旁以及各種土地上蔓延滋長,各式各樣的環境它都能適應,除非將它連根拔起,否則任憑外力如何的摧殘,新芽仍會持續生長,不斷茁壯。」 當我知道芒花的特性後,不禁讓我想起許多年前,我還住在老家時,村莊內有一位婦人,她的命運就像樂天知命的菅芒花,從紅顏到白髮,不管環境如何惡劣,隨遇而安,勇往直前,永遠堅守崗位,毫無保留的奉獻自己,始終無怨無悔! 她的命運說來非常悲苦,十八歲就投入商場,曾是在台北市擁有四棟房子的商場女強人,因被友人捲款好幾千萬潛逃大陸,不得已賣掉房子還債,最後一無所有。婚後又因丈夫車禍往生,她必須任勞任怨,獨力撐起家計撫養兩個年幼的孩子。除在護理之家當清潔工外,也兼做拾荒,用來提供孩子求學階段的經濟來源,與維持家庭日常生活所需費用,唯一的希望就是把子女拉拔長大,後來終於讓她如願以償,孩子學成業就,她的打拚總算沒有白費。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期間發生了一件讓她改變信念的小插曲,就是,剛開始撿資源回收,覺得很沒面子,常常包臉不好意思見人,直到當時念小六的女兒對她說「媽媽,我們不偷不搶,沒有見不得人!」她才茅塞頓開,豁然釋懷! 是的,讓我們牢記,只要是正當的職業都是神聖的,賺自己應該賺的錢,心安理得,光明磊落,在任何人的面前都抬得起頭來!
-
青春兩帖
〈Ⅰ〉 一圈糾結的毛線球 被時光的貓爪玩到忘了 塞在哪個幽黯的牆角 佈滿歲月油膩的皮脂屑 已是無人聞問的年月 也會在夢中想起,當年 風發意氣的結繩記事 〈Ⅱ〉 想要捲回去 又無法完整地 捲回去── 一捲塑膠皮捲尺 只能學學愛因斯坦 對著過往的涼風 吐吐舌頭……
-
感恩情懷總是詩
自從社區完成污水處理工程之後,家裡的浴廁、廚房的排水問題頻頻出狀況,常常廚房地面的排水口沒緣由的冒出水來,我猜想是因為廚房與浴室只一牆之隔,管線相通,浴室的水排不掉,自然就硬擠到廚房來了,於是趕緊向水電專家求救,奈何他們依然束手無策,讓人大傷腦筋,不知如何是好。 某天無意中遇見我的同學-前自來水廠楊廠長,閒聊中聊起我家廚房排水的問題,他告知我可以請自來水廠污水課派員前來處理,斷不可擅自將管線切除。後來,又聽聞鄰居談起社區有多起類似的排水問題,他們也是請污水課派員前來處理。這下我心中有譜,知道處理方針了。事隔沒多久,先前的問題再度重現,於是我姑且一試,打電話到自來水廠污水課,沒想到簡簡單單一通電話,服務專車馬上到,車上工具一應俱全,而且服務人員態度親切。他問明緣由後,立即用一條超長的螺旋鋼管,像照胃鏡般的直搗黃龍,只見凝結成一塊塊、一坨坨的油污快速奔離污水孔,原來是水管積壓太多油污,堵塞了,才造成排水不良。工作人員指示我打開水龍頭,靜看水流現象。這回水唏哩嘩啦的一洩千里、暢通無阻,鬱結的心情也跟著水流宣洩盡淨,真是痛快啊!事成後,我問工作人員工資多少,他笑著搖頭說:「免費!」哇!世上哪有這麼好的事啊?如此高效率、好品質的服務讓我既感恩又佩服! 不知又過了多久,排水不良的狀況再次發生,我依然如法炮製,當晚就先撥打0800免費電話,由於次日有事赴台,又逢星期假日,心想:第二天一大早工作人員一定無法及時趕在我赴機場前到來,還是先跟外傭交代清楚,免得到時候雞同鴨講,比手畫腳說不清。我真是多慮了呢!八點過後,自來水廠汙水課的服務人員旋即抵達,他一看到我就笑著說:「老師好!」原來他是我曾經教過的學生,也是宗族晚輩─翁文敏先生。很高興他還記得我,說真的,教過的學生千千萬,記不得學生屬正常,但相對地,學生從小到大,授課給他的老師少說也有數十個,記不得老師也算正常,因此能記住老師的可稱得上是天才中的天才!今天我可遇到了天才啊,這是一樂也! 這回依然是老問題,水管積壓了不少結塊油污。翁文敏一來不僅快速將排水問題解決,還附帶將我廚房流理台下的排水管作一番處置,許是年久失修欠照顧,藏於排水孔下方之管子受到老鼠長期的嚙咬而遭到嚴重破壞。解決問題就是要對症下藥,於是我快速買來管子,翁文敏接過管子,立即汰舊換新,不一會兒大功告成,果然專家一出手,問題馬上迎刃而解,效率之快讓我還有餘裕從容趕赴機場,能無後顧之憂的赴台,何其開懷啊! 坐在飛機上,早上修理排水管的情景仍盤旋腦海裡,翁文敏一句「老師好!」猶在耳邊響起,何其溫馨啊!其中蘊藏著多少學生對老師的尊敬與愛戴,在人心日漸不古的現今,文敏還保有尊師重道的古風,實在難得。也許有人要說:「有事弟子服其勞」,幫老師一點忙,應該的,但且看他一踏進門來,自始至終都臉帶微笑,盡心盡力的作好份內的維修工作,這份敬業精神又是另類的感動啊!他以優質的形象為自己及自來水廠建立了好口碑、好品牌,可說是獲得雙贏了。而我既享受他給老師的特有殊榮,排水問題又得以解決,不也是雙重受惠? 有時聽人一談起現代年輕人的工作態度,就連連搖頭,我想那是他沒遇到優秀的年輕人吧!在我任教的高職裡,一位特教班的洪老師,也是我無比佩服與尊崇的對象!她既年輕又有熱誠,在電腦領域上,又特別專業。我有幸與她緊鄰而坐,一有電腦問題得以就近向她求救,而她總是和顏悅色的為我解說,一點架子也沒有,讓我這老前輩可以放心的不恥下問,畢竟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啊!雖然我早有接觸電腦,但因不常用,所學都還給老師了,成了個電腦白痴。這一年來因有洪老師隨傳隨到的優質服務與指導,省卻我許多獨自摸索的時間,而且針對問題來學習,所學就容易記起來,好像醫生對症下藥,自然能藥到病除,這就是所謂的「從作中學」,效果特佳。所以,退休前的那一段日子裡,我的電腦功力進步神速,不僅嚐到了學習的樂趣,還如獲至寶似的擁有一份成就感呢!直到今天,每次坐在電腦前,感恩之心油然生起,對於洪老師的感謝一如我對翁文敏的感恩。 有鑑於水管堵塞起因於油脂太多,所以,我們烹煮三餐儘可能的從少油做起,奈何前不久又再次發生地面排水孔溢水的問題,所幸這回依然是翁文敏當班值勤,而問題不是結塊的油污,竟是石頭。當螺旋鋼管進到管中攪動時,不見有結塊油污排出,正感懷疑時,忽見一顆顆小石頭隨著螺旋鋼管紛紛掉落,天哪!這些小石頭究竟怎麼跑進水管中的呢?真是匪夷所思啊! 文敏這一趟來,不只疏通了水管,還解決了一個更為棘手的問題,那就是瀰漫在二樓浴室的臭味,那應該是污水管道所散發出來的穢氣味,因為浴室已經清洗得超級乾淨了,但還是怪味橫生,尤其南風吹拂的日子更是臭得讓人受不了。任職於水廠的表弟曾私下拜託水廠的一級大師前來實地勘查,但是無解。這回我順便將此問題請教文敏,文敏試著將污水道一個出口關閉,沒想到竟然就這樣解決了陳年痼疾,讓人特別開懷啊!設若表弟找來的是專家,那麼翁文敏可要被尊為「污水課之神」了!文敏所以能如此快速找出問題所在,並徹底解決問題,實因他在其專業領域裡用了心去鑽研呀! 感謝這些年來自來水廠汙水課解決我家的心頭大患,好比外科醫生,迅速的將人身上的毒瘤拔除一般,讓人無比痛快!但三番兩次勞煩自來水廠污水課到府服務,心中十分「拍謝」,也許接電話的服務生會覺得奇怪,怎麼每次都是我家的排水管出問題,但他依然幫我轉達我的求救訊號,而水廠裡也及時到家服務,這樣的恩德銘感於我心,千言萬語道不盡我心中的感謝,謹借助報章一角來表達我由衷的謝意於萬一!
-
我跟70老媽的巴里島之旅(五之二)老媽發生三件倒楣事
回憶上次六年前,初抵烏布,有個人過來問我們:「找住宿嗎?要不要來看一下?」這人就是揚弟(Yande)。他是Brata民宿的總管,當時負責拉客。相隔六年後,他仍在民宿,總共已在此服務十年。有時我真佩服一些巴里島人,樂在工作,一做就是很久,並說老闆對他們很好,薪水也好。 這次去拜訪他,因抵烏布第一天我已投宿其他民宿,他叫我們隔天搬回來住,比照我住的那家民宿價格,每天20萬印尼盾(台幣500)。便宜其次,重點是,他沒說,我卻知道,他給我最好且最大的房間─家廟旁邊的獨棟建築,陽台擺滿了古董跟家飾品。 揚弟如今已不必再拉客。每天上午睡回籠覺,偶而盛裝去寺廟、下午去踢足球,悠閒到媽媽認為他是小開。我問他,確認他不是小開。小開是另一個年輕人,他成天在房間裡守在電腦前,我稱之為「狗不理」。例如,要找熱水,他要我找員工去。甚至,有一天我找他問「今天日期是26號還是27號?」,他照舊回答:「去找員工!」我不死心,又再度問他,且指著桌曆,擺明一付「這種問題你不可能不知道吧」的態度死纏爛打。沒錯,我就是一定要吵你就對啦!我是客人欸,你的衣食父母,你卻一點服務精神都沒有!雖然烏布多是貴族後代,但你也不該這樣待客吧!最後,他只好看著桌曆,回答我:「26號」。耶!我贏了!哼,不善待我,小心老娘待會又悄悄來到你窗邊,嚇死守在電腦前的你! Brata是民宿最勤快的是個年輕小伙子,他從土蘭奔附近的漁村到烏布來工作兩年,每天都看他忙著幫客人準備早餐、打掃房間、在庭院幹活、刷水池底部的青苔、換水、照顧植物,一刻也不得閒。Amed我住過的民宿員工,薪資台幣2千,不知烏布是否多一些?勤快小伙子跟「狗不理」小開恰成對比,他製作的番茄炒蛋夾土司,烤成圓餅,又脆又好吃!感覺是做好後,馬上趕著從廚房送過來,以免冷掉不好吃似的;當客人離去時,他會幫忙拿行李送到門口,非常熱心。至於狗不理小開,則是一付「別來煩我」的模樣,要熱水找員工,需要冷開水?「那你們要自己去外面買」。我這麼喜歡Brata民宿,完全是員工的緣故,狗不理只會壞事。這篇文章,完全透露天蠍座愛恨分明的性格。 這天跟媽媽騎車逛烏布著名的尼克博物館。逛完後回程的五分鐘內,連續讓媽受傷兩次。一是我邊騎邊張望,沒留意有部機車停得較靠馬路,以致讓媽媽的腳碰到機車而擦傷,媽卻跟我說沒事。沒多久,我停在路邊逛商店,媽媽的腳被一隻黃狗咬了,腳後跟留下兩顆齒痕。我趕緊拿隨身的酒精棉片幫她消毒,擔心媽媽得狂犬病,建議去醫院打針,媽媽卻很固執,說甚麼都不肯。看她兩隻腳都受了輕傷,心感愧疚。 本想跟媽繼續去逛逛,媽又說他眼皮一直跳,感覺有事發生,不想出門,想回房休息。於是我載他回民宿,自己去逛逛。我回民宿後,洗澡就寢,跟媽一人一張單人床。前幾天都是兩人合睡一張雙人床,心想今晚可以好睡些,沒想到半夜突然被驚呼聲嚇醒─老媽像小孩般,不小心滾下床,頭上起了一個大包包!老媽事後說!他滾下床的時候!心想「眼皮一直跳!原來就是這件事」,她同時心頭如釋重負!老媽三件倒楣事,發生在這天,4月23日! 隔天晚上,我買了烏布最好吃的Pizza,店名叫「Pizza Bagus」,印尼文Bagus就是「很好」的意思。我用跑的回民宿給老媽嚐嚐!外送(外帶)的紙盒分上下層,把Pizza切成半,中間以紙板上下相隔,設計具有巧思,不像台灣那麼大一盒,較不好運送。 烏布比6年前更熱鬧了,店鋪開得更多,租金上升,同質性連鎖店多,但個性小店卻不多。有家販賣手提包的小店,各式各樣的包包,共同的賣點是,老闆利用毛線在包上繡著「let's think about earth」,很有創意!另一家手工製作的布玩具小舖,有猴子、兔子、貓頭鷹等,很可愛。我最喜歡是那兔子,半垂眼皮的死魚眼,右臉還有個大黑痣!抬頭一看,女店員臉上同樣位置也有顆痣!我問他,老闆是以你的痣來創作這兔子嗎?她笑著說:「是啊!」 兔子300多塊台幣,很想買來送女兒,最後還是忍痛跟兔子說再見。離開烏布後一直懷念那兔子,唉,我真應該把牠帶回家的!我們總會留下一些遺憾,或一些想念,包含在旅行中的人、事、物裏。越不容易得到的,越會一直惦記著它。想想,這倒也不錯……。
-
家人互助好福氣
週末晚特別請家人騰出時間一起用餐,我來買單慰勞他們。前陣子因我公務需求大量志工,老媽義不容辭連續三個禮拜幾乎天天來支援,兩位老妹則是利用業餘時間,晚上或週末只要時間允許便來報到。我家女生做起手工動作之速,讓一旁其他的志工瞠目結舌。我打趣的說「我們是手工世家,從小就跟著媽咪幫忙做手工飾品,甚至我們都已是上班族了,媽咪偶爾還會把公司需要連夜完工的東西搬回來,晚餐後全家總動員。」有些人聽了露出懷疑的眼神,但這卻真實上演在我們家。 孩童時期媽咪為了貼補家用,落實客廳即工廠,家庭代工成為她賺取微薄收入的來源,日夜操勞,有時老闆趕出貨,幾個小蘿蔔頭便得跟著上陣。當時覺得還蠻有趣的,姊妹們圍坐一起,邊動手邊聊天,無形中凝聚了家人情誼。 曾有一段時間媽咪停止了家庭代工,改為去一位親戚家打掃,我們當然也同行。其實姊妹們能做的不多,但非常享受全家人在一起工作的樂趣。也因此,日後只要誰的公務有需求,以濃烈親情做為後盾,我們都是全家出動。 有緣才能做一家人,爸媽從小就灌輸我們,家人間要互助的好觀念,所以多年以來,我們不論遇到任何問題,家人總是我們最堅實的支持力量。每當公務之需,我們全家一起出現時,總有人羨慕又嫉妒。我很感謝家人的力挺,能與您們成為一家人,真是我的好福氣。
-
淡水印象
夾著沙石的邀請 潮 輕觸礁岩 在深夜的漁人碼頭 河口清理喉嚨 這年度公演序曲 交響的季風 擺渡 入八里 海水 舟影 拍打 交疊 人跡彷彿是羅盤般 穿梭 圍繞 然後靜定 於瓦甑 斑駁 飛躍 河畔停泊白鷺 凝視雙眸 若身披白袍的行醫者 執意為這凜冽北境 築林為愛 抵 人情寒風 林隙間 奚落挲挲 停泊 赭紅高牆 已蔚為鮮麗的爐炕 居高 若雄鷹俯瞰群倫 靜定 淡掃濃抹 晨昏 沉思 安詳 聆聽霞光悠然梵唱 觀音 橫躺 喜怒哀懼的焰火 仍舊 豁然綻放 天幕圍起色聲香 是人間
-
我跟70老媽的巴里島之旅(五之一)我還活著﹗
衝著來回3800台幣的廉價機票,我跟70歲老媽一起出國自助遊,目標是巴里島! 這是我第三次到巴里島。第一次帶老媽跟團。第二次全家(兩大兩小)印尼自助行一個月。這是第三次,也從沒想過會再回巴里島。 十天九夜,英文不好,但很喜歡跟人家哈拉的我,帶著只會說幾句英文的老媽,悶著頭,衝啦! 簡單介紹一下亞洲航空這家廉價(低成本)航空,秉持「使用者付費」的策略將成本壓低,每位旅客可手持七公斤免費行李,其餘舉凡托運行李、餐點、飲料、座位選擇等,皆可另外加購。若除了機票,什麼都不加購、坐哪個位置都無所謂,那恭喜你,低成本旅行由此展開! 我在台灣先透過airbnb訂房網,預定第一天、第二天、第七天、第九天住宿,其他日子沒訂房,以保持自由度,這對旅行非常重要! 前兩天的住宿是一個冷門地點,Amed (阿曼),位於島嶼的東邊,是一個小漁村,整個村子只有二、三條路,沒多少住戶。Amed是個以傳統製鹽著名的村落。我身為海島人,出國總想看看別人的漁村,見識他們的漁船、捕魚的方式、漁獲等等。 我們住在一個叫做Hoky的咖啡民宿,只有兩個房間,結合咖啡店。老闆一家住五口擠在旁邊的小房子,兩個套房留給住客(嗚嗚!我可體會民宿主人的苦)。他有3個可愛的女員工,親切有禮,手藝很好。有天我們買了一條鰹魚,請她們幫忙料理,很好吃。付費時,竟然免費料理!還附贈一盤炸香蕉!台灣的思維,在此完全不適用! 第二天,我想到附近的潛水點看看「過乾癮」(因為雨季,水濁不適合潛水,但我卻是為此而來的),我跟老媽租了一部機車,老媽說要載我,我竟然答應了!我實在太寵她,想給她一個難忘的體驗,事後證明:我還能活著,在此寫遊記,真是命大! 一路驅車前往土蘭奔,這邊的海裏有艘二戰的美國沉船,離岸只有30公尺(我還曾幻想浮潛就可見到它)。我們大概騎了30分鐘的車到達土蘭奔,風浪大、海水濁,沒有任何潛水客。回程時,我們吃了路邊超好吃的章魚串燒,粗大的章魚腳切成一塊塊,以炭火燒烤,超好吃!一萬印尼盾(約台幣25元),白飯相形之下就「貴」些,7000印尼盾。 繼續前行,自詡超會認路的我,年紀漸大也不復當年,竟然錯過了重要路口。我們一路上山,經過一片美麗的梯田(就是遊客會不顧危險,停下來拍照的那種景點),那裏有個水果攤(其實我總是先被食物吸引,才發現美景的)。賣山竹(二萬印尼盾,貨色佳,但我們此行買到最便宜的山竹是一公斤8千,折合金門斤一斤台幣十元),還有一種吃起來「結合芒果與釋迦」的不知名水果,以及外觀像龍眼但吃起來像柚子的水果。老媽愛吃山竹,此行幾乎天天吃山竹、喝椰子汁!對我們來說是享受,對當地人來說應該很平常,所以,國民之間的幸福度是無法比較的。 買水果時巧遇民宿一家人也來買,我們還跟他道別,完全不知自己迷路,朝反方向前行。又是一路彎曲山路,遇到前面有部烏煙瘴氣的大卡車,我一直慫恿老媽:衝過去!衝過去!老媽起初說不要,但後來大概也受不了,開始超車。她沒啥山路經驗,想超車又怕,而且印尼靠左行駛,跟台灣的行車方向相反,老媽竟然沒超過卡車,直接停留在逆向車道繼續行駛!而連續彎曲的山路讓我看不到對向的車輛!老媽真是危險駕駛!此刻在卡車後面的幾部機車,當地人看得緊張到一直幫我喊媽媽!情急的他們喊的是印尼話,我聽不懂,但我們共同認知:這實在超危險! 安全後,我逐漸狐疑這山路跟我們來時路不同,開始問路,問了好幾個答覆都不一,最後有輛車乾脆叫我們跟他車,帶我們到我錯過的路口,才順利回到Amed。媽媽騎車這麼危險,我仍然讓她騎完全程,因為她說,被人載,她沒安全感!天啊! Amed出產傳統日曬粗鹽,還有手工製作的「模型」漁船紀念品。這裡海邊的漁船,很細長,前後可坐2人,船身旁邊突出兩側如側躺的「U」字形的延伸木結構,有如翅膀般,很有特色。我買了一艘縮小版的木製漁船,回國給兒子當玩具,5萬印尼盾,不殺價(這對歐巴桑性格的我很難得喔)。因人家那麼費工雕刻,才賣一百多塊台幣。 民宿斜對面不遠,有個雜貨攤,販賣全村最好吃的印尼美食。在淺平的石缽中,放入花生醬、香料、辣椒,以手持石頭磨碎後,加入切成塊狀的煮成軟爛白飯,最後再加入豆芽等蔬菜。這家是我在巴里島吃過最好吃的此類美食,重點是,她的花生超香!我辣得一邊忍耐,一邊吃。你知道的,在東南亞點「小辣」,那絕對不是台灣認知的小辣!我們連續光顧三次!每份一萬印尼盾。 上午在咖啡館遇到2位騎摩托車的年輕女銀行員,老闆說,她們的工作是到客戶家中服務,看顧客要存多少錢,取錢並在小本子作紀錄,省去客戶跑銀行的麻煩 (銀行不在這村裏,大約要騎15分鐘)。揪感心的服務!這天,Hoky老闆存了六萬元,合台幣150元。 第三天,離開Amed,到Ubud(烏布)。民宿主人開車,載著我們跟四個法國女生,她們先到巴丹拜下車(要搭船去藍夢島),我跟媽繼續前往烏布,車程一共花了二個多小時,老闆收費30萬。因為距離實在太遠了,下車時,除了30萬,我多付了10萬,補貼油錢。這裡的油價不便宜呢!
-
慈母情
前年9月,爸走了後,媽一個人漫步住家山道旁的次數變多了。昔日,每天只有在早上十點鐘左右,開車上班時,才可見拎著大袋小袋青菜水果的早起老媽,步履蹣跚的往鄰棟公寓住家走去。現在,往往一天之內,不用去她家,在街頭巷弄間,就可輕易發現她孤寂身影的移動。 今年三月初的一天清晨,在家巷弄口,我發現晨光拂照下,媽胖胖身影佇立不動的,正聚精會神的望著路旁山道瞧,好奇心讓我躡手躡腳悄然走到媽身旁,順著她目光方向望去。 原來一群約三、四隻,全身披著籃色羽毛長尾巴的大鳥,正在山徑的樹枝椏上,跳上躍下嘰嘰喳喳閒聊。稍遠方的地面上,另有兩隻體型更大的鳥,在啄食善心人置放給流浪貓兒吃的食物,大鳥們用心專注,完全無視媽跟我對牠們的瞵盼。 看了近五分鐘,六隻鳥兒突地振翅飛散,留下流瀉滿地的嫩陽。我悄悄轉身要去開車時,若有所思的媽突然回過頭叫住我,告訴我那些鳥叫長尾山娘,她說那兩隻在地上啄食的是一對夫妻,其中那隻高傲瀟灑,嘴一直嚼不停的是您爸,他對事不達觀,我行我素一直不肯改這種即興的脾氣,不過生活中有他陪著,日子就過得讓人安心。那幾隻在樹上恬噪相互鳴噪的是醒華、肯堂、弟弟和妳。它們一家子六口感情很好,如果遇上晴好天氣,都會出來戲耍。 媽感時觀物,賦予長尾山娘擬人化意境的禪機,有其想像的層面,這種從生活中咀嚼出牽扯時移歲往的人生悵惘境界,我無法參透其情。不過似真似虛意象背後投射的是那種為人妻為人母,盼望雌雄偶居不離卻難敵造化弄人的女性心聲,我理解卻只能不勝唏噓感嘆命運的莫測。問她:「妳怎麼知道?」她笑笑回我:「妳不知,我看年餘了」。母女的對話就這樣從指縫間滑去,內容並未引起我太大的注意;因為平日裡她也會告訴我一些事情,再從這些事情切入,引出一些教導如何做人處世的人生大道理。 四月初,媽摔倒走後的第三天,我在家巷弄旁路上,又見到那兩隻較大的、全身披著深籃色羽毛的大鳥,和它們那四個活潑愛聊天的小孩,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瞬間而生,不過這回伴著它們一聲聲鳥鳴聲中咧嘴覓食的眼神,對我似多了分防備。看牠們嚼食時,媽的話突然再度清晰浮上腦際:「那隻嘴一直嚼不停的是您爸……」,瞬間,我啞然了,人間真有比翼鳥嗎?爸媽在昔日為過於沉重的生活輜重打拼的年代、倆人間患難愛情中的天長地久底蘊,我未見證。只是在這春風煦煦,佇足凝觀群鳥跳動間映照出的親情離合虛幻縮影時刻,似水年華的悵然,再度聯結上凡事謙退而德被子女的媽,種種的思念彙集,讓淚水悄然潤濕了我的臉頰。瞬間我哀思盼凡事謙退而德被子女的媽,在另一個世界能開心幸福。
-
《高山青澗水藍》小引
《高山清澗水藍》是書名,也是書中的篇名。2012年銘傳大學校慶,我作為「貴賓」,也在被邀之列。這是我第三次參加銘傳的校慶。校慶晚宴,主賓手拉手圍成一大圈,隨著「高山青澗水藍」的曲調起舞。臺北烏來有一家賓館叫「那魯灣」,賓館門廳,一天有兩場迎賓表演,壯如山的阿里山小伙子、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一遍又一遍地表演「高山青澗水藍」,熱情歡快。本書除了附錄,都和臺灣、金門有關,遂將「高山青澗水藍」移來作本書的書名。 2007-2008年,到東吳大學客作,寫了三十篇的散文隨筆,結為《東吳手記》(臺灣蘭台出版社,2011年)一書。2012年應中央大學的邀請,再次東渡。中大客座期間,手頭事多,所寫文章有限,本想回陸後集中時間,再寫一二十篇,結集為《松濤閣手記》,篇目都列好了,但始終沒能完成。 原本暫無在內陸出版散文隨筆集的計畫,已經和出版社簽約的書已經有幾種,都是做了多年,臨到收尾階段,不打算再生出枝蔓。去年,福建師範大學文學院和一家出版社商定,要出一套創作叢書,也有我一本。過了新曆年,負責此事的同事說,如果不儘快交稿,書號可能被取銷。趁著寒假,把已經發表的這些文章找出來,編排之後,似乎也可以算是一本書了。本書四十八篇,選錄《東吳手記》十餘篇,其他都是未曾結集過的。《兩度臺灣客座教授見聞》一文,是我在吉林大學的演講(他人記錄),發表在吉林大學主辦的《華夏文化論壇》(第九輯,2013年6月),其餘都發表於臺灣地區的報刊、文集上。收入本書,除了改正數處錯字,一仍其舊。我的這些文章,大多是「流水帳」式的,一段路程、一件事,交代始末,偶爾穿插一點感想,如此而已。自1997年至今,二十年間,赴台數十次,中間還有兩段客座教授的經歷。偶爾把這些文章翻出來看看,常常喚回自已的記憶。我的文章,不過是「記錄式」的,人生旅途中的某些記錄,如此而已。 兩岸的朋友和學生,都不斷問我,《松濤閣手記》何時可以結集。我想,等到此書和上文說的簽過約的書交稿之後,大概就會動手吧!敝帚自珍,還有二三十篇為朋友學生寫的序跋,序跋雖然帶有學術性,我卻不時把它當成隨筆來寫,畢竟不是論文,不用那麼正兒八經,偶然也有敘事。將來或可出版一本《序跋集》也未可知。
-
紅十字
曾經 兩岸對峙的年代 組訓於戰鬥村 效命於疆場上 奉獻出青春 犧牲了農閒 沒有薪水 只有汗水 和淚水 倘戰啟 將伴血水 灑淌於故土 也沒得怨艾 民防隊 自衛隊 都是我的代名詞 叫我巾幗之英? 太沉重! (浯島民防隊任務,1968年是個分水嶺;之前提供軍方後勤支援保障,之後積極投入戰鬥並改稱自衛隊。場景到了承平的年代,秀瓊妹子輕撫著泛黃的紅十字袖章輕喟著:昔日戴著這標章,火裡來水裡去─出生入死搶救軍民傷員,奮勇直前義無反顧;今日垂垂老矣,有朝一日躺上同樣標章的病床,送進同樣標章的救護車與地區醫院,能受到善待乎?別逗了,妳身在縣衙裡誰敢得罪啊?萬一下崗了呢?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啊!不管是一萬或萬一,都是艱深的數學題,妳考倒我了。)
-
令人不捨的遲到早退
遲到或早退在平常生活中是司空見慣的事,也覺那是個人自由,只是在假日寫作課程裡,有個遲到早退的成員特別吸引我。 她總是在上課後的20分鐘後才到來,然後走到我右手邊的座位。她一坐下,先滑著手機,檢視訊息;再拿出整疊的手稿資料,還有每次都不一樣的文學獎之類的作品集來擺在桌上。 偶爾抄下老師的重點,認真做了筆記,偶爾也line一下訊息,或寫一串文字,或閱讀一下她手上的文學集,眼光忙碌的在幾個點上來回劃過;看她可以這樣一心多用,好生羨慕。 嬌小身軀,棕栗色長髮,薄薄淡妝,說不上漂亮動人,有著心不在焉的突然,像個文靜小女生的腦袋有不斷跳動的精靈。 這樣的專注力約20分鐘之後,常是她整個人放鬆的攤著身子,脖子以下的背部全靠在椅背上,然後她開始面向講台望著上課的老師。 望著講台的同時,偶爾靈感來了似的,又低頭疾筆修改她的手稿資料;我猜她應該是文字工作者或創作者吧! 那天,可能是太累了,一放鬆之下,竟也睡沉,沉淺交錯的呼吸著。有冷氣的教室,老師的口條溫和卻流暢,大家盯著老師的一舉一動,不放過任何重點;醒來的她,疲累的又閉上眼,用心聆聽。 有一回下課時間,聽她摀著嘴巴講電話:「我是單親,國一女兒舞蹈的社團費用是否有補助?如果可以,我也想讓妹妹學舞蹈。」她極力壓低聲音像在請教某單位;真看不出她這麼年輕就已是國一女兒的媽了。 有一次,她問我願不願意換位子,因為她是請假出來上課,等下還要到公司上班,如果可以換到旁邊位子,才不會干擾到別人。 想像她難得擠出的假日時間來上課,是為增加寫作功力而尋找靈感,或捕捉講師上課中的幾句箴言;寫作課程於她一定是彌足珍貴! 她遲到早退,忙碌中充滿疲憊;單親的辛苦,終身的學習,佩服她為寫作夢想所堅持的毅力。 她很吸引我,因為她的遲到早退,令人不捨。
-
來自燕南山的大俠﹕楊樹清把文學的種子種在故鄉土地上
是什麼樣的風,把楊樹清這個生長在戰地農家的年輕人,冒冒失失吹送到台灣來?是如何難解因緣傳說的魅力,讓這個土生土長,從少年時代即愛戀文學、擁抱文學,片刻都不肯離捨,看來有些憨直的金門人,於1978年6月夏日,隻身初渡台海,尋找他在心目中繪影許久的文學天空? 文學的天空何其遼闊與抽象,如何覓尋其中奧義?如何履行實現? 初航南台的他,在凌雲號甲板上得一詩作,登岸後,擲回島鄉,同年七月八日的金門日報副刊,刊登了他以「燕南山」筆名寫成的〈金台之間〉,二十八行詩的前七行如此鋪陳:「料羅灣的水白茫/太武山在心翻滾/長雲騰出旅人的意思/於是,黛綠的太武在眼窗逝去/台灣海峽的水深藍/藍中一點白,悟了余光中/一萬匹飄著白鬣的藍馬」……。 他甚至懷疑,那會是自以為航向「天堂」新故鄉的詩韻?折折返返、重重疊疊,無數回合的祈盼之情,讓他日後寫成一本鄉土情感濃厚的年少散文集《渡》。 1962年出生福建金門燕南山古區村10號,原籍湖南武岡(今洞口縣)高沙鎮,高一那年的楊樹清,憑藉著對文學堅定的信仰,毅然來到異鄉的土地上展開文學與文化的探險、探索行動。20歲前,已歷經了革新號《金門文藝》、《台中一週》社區報及書訊雜誌《書櫃》主編,期間還出版了散文集《燕南情長》、《少年組曲》及小說《小記者獨白》,此後寫作、出書未輟,從不間斷。 一心想成為作家,抒發對浯島念茲在茲的鄉土情懷,以及憧憬台灣多變的人情世故,大隱隱於市,他選擇落腳到紅塵煙囂下的北台一角,住進空間狹小、不及10坪的斗室,寫作之外,也專研當代作家的各類作品;而今,從斗室換了間較大的書房,50坪大的住家望之就像一座「文學書屋」,載超過萬冊的文史哲藏書,客廳是書、客房是書、臥房也是書,歲月塵埃堆疊的藏書,儼然一座圖書館,同時,也塞滿了連一張紙片、一張圖片都不放過的金門文獻、現代文學史料。這時,已成為台灣報導文學界知名作家的楊樹清,依舊眷戀對文學不變的初衷,他喜歡同鄉詩人張國治所言:「創作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命運」,也想到美學作家余秋雨所指:「文學是一種氣質,不是一種職業。」 來台度過三十五春秋的楊樹清,曾擔任澎湖《建國日報》記者,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書評書目出版社企畫主任,《新未來》、《文殊》雜誌總編輯,《金門報導》社區報社長、《金門日報》駐台特派員暨鄉訊版主編、《金門學叢刊》總編輯、佛光大學及金門大學駐校作家等。 曾說:「這樣一塊孤懸海峽兩岸的邊陲小島,因著國、共戰爭,1949年的『古寧頭戰役』、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知名國際,與柏林圍牆、板門店被視為世界三大冷戰遺區。」的楊樹清,也如一座金門鄉親訊息聯繫、鄉情連結的橋樑,由他號召與自動歸隊的金門人常群聚台北各種場合,島鄉戒嚴、軍管的年代,他甚至在台北創辦《金門報導》社區報,結合社會運動,把媒體能量折射回金門,衝撞威權體制。故鄉被鄉民以文學的各類形態表現出來,恰如作家王鼎鈞所云:「啊!故鄉是什麼,所有的故鄉都是從異鄉演變而來,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後一站。」 人稱「大俠」的楊樹清說:「現世冷戰結構之外,舊稱『浯洲』的金門在晉代即已開發,宋朝以後,朱熹來此講學,文教日昌,歷代出了四十三位進士,享『貴島』、『海濱鄒魯』、『海上仙洲』等美譽。明萬曆以後,因土地荒瘠、政治鬥爭、盜匪出沒等因素,掀起數十萬金門人移民南洋群島的狂潮,金門會館、鄉社處處聞,致金門又有『僑鄉』之名。」 他以僑鄉之士,在異鄉台北,寫下無數膾炙人口的報導文學作品。 1996年以〈消逝的漁民國特〉獲得第19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評審獎。 1997年榮獲金鼎獎圖書主編獎,實現他成為優秀編輯人的夢想。同年又以〈被遺忘的兩岸邊緣人〉榮膺第19屆聯合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 1998年以〈番薯王〉一文榮獲第11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同年以〈天堂之路〉榮膺第20屆聯合報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1999年以〈消失的衛星孩子〉再度榮獲第22屆時報文學獎報導文學評審獎;他的文學創作功力不僅使文壇前輩刮目相看,更使他贏取對文學大夢懷抱的理想逐一實現。 其後,又以非凡的文學成就,名列文建會與文訊雜誌合辦的《1997台灣文學年鑑》年度10大文學人。2003年獲頒第44屆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報導文學獎。 在台灣文壇嶄露頭角、榮登各大文學獎報導文學首獎的楊樹清,分別以故鄉金門、異鄉台北、異國加拿大為報導文學創作舞台,他報導文學作品中時而清雅、時而深刻的文字和面對現實的報導能量,讓文學創作的天際遼闊無比。 自1975年小學時代,在金門日報兒童園地發表第一篇習作,至2015年,創作已達四十載的楊樹清,出版的個人著作多達三十四種,包括散文《渡》、《番薯王》,小說《小記者獨白》、《阿背》等,寫作、出版的報導文學更多達百萬字,包括《天堂之路》、《金門島嶼邊緣》、《消失的戰地》等;多年來,奔波在台北大城和金門列島之間,他的人生也跟著起了極大變化,無論金門歷史與文化演進的紀錄,無論人生百態的描述,或長年擔任佛光大學、金門大學駐校作家,集撰《金門鄉訊人物誌》百萬字套書等,個性中充滿金門人特有的能耐與能苦,讓他的報導作品充滿探索的魅力。 從文獻記載中,南宋朱熹釆風講學、設燕南書院的金門燕南山到台北發展的楊樹清,以作家身分活躍文壇,他在台北住家的書屋撰寫的系列作品,盛名享譽。文史學者、文化評論家龔鵬程博士評析:「楊樹清的筆下從來不缺少關懷弱勢、深入基層、批判社會、提倡人道精神等質素,但支撐這一切,令人讀之興感,驟然而生關切金門之念者,卻非這些,而是敘述者的聲腔,也就是報導時的文采。因此,他寫金門,不只是做為史料史錄,也不只是調查報告,雖然在目前,為金門一地花那麼大氣力、費那麼多筆墨的,天下只有他一人,但其報導,仍有超越一時一地之價值。未來報導文學之發展,也應該會要重視他這個例子。」 楊樹清的報導書寫,大多牽繫起兩岸與金門之間的歷史場域、族群糾葛、文化情感,從散文到報導文學,他對金門的文史、人物,觀察入微,展露他期望用文學深植土地的溫暖情懷。更甚者,當他跳脫以金門為範疇的報導書寫時,仍保有個人對關懷人文與土地的熱情,從而塑造出屬於他優美又充滿悲憫世情的文采。 來自燕南山的大俠,當年為實現文學夢,風濤渡海來台灣,也曾為汲取異文化養分,浪遊北美,在加拿大飄居三載。以一介鄉野之子成就故鄉、滋長文學,而今,金門的文學或他的報導文學都綻放出亮眼的明日之花。下一步,把文學的種子種在土地上,他將以鮭魚返鄉的心情,接下他長年用一枝筆書寫推動、重建復現的燕南書院院長,也要為原鄉打造一座文學館。 (本文作者陳銘磻,台灣知名報導文學作家,第一屆時報報導文學獎得主,出版有《最後一把番刀》、《芥川龍之介文學之旅》等百餘種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