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得只剩下錢與窮得很富有
出版這本「窮得只剩下錢」的橄欖出版社工作人員表示,因為陳前總統在北所收到這本書的效應使然,今天也收到不少讀者和經銷商的熱烈詢問,引發出版社追加印萬本,以滿足社會的需求。這麼暢銷,都拜日前陳致中前往探其父陳水扁監時所賜。兒子要老子有空多看該書、多反省其中的意義;兒子利用該書教訓老子也是一絕。不過,何止陳水扁窮得只剩下錢,整個陳家及其共犯,還有李遠哲及民進黨內還認同陳水扁者,都是窮得只剩下錢。
早年陳水扁由三級貧民之子,憑藉著「只有讀書才能改變貧窮」的深刻體認,在求學生涯中,由台南一中到台大法律系畢業,一路拚第一;這種不服輸的個性,由律師一路拚到總統,曾經是台灣青年的典範。但是這種只依自然生命改變其生活,而無更高的人生理念,才會利用其總統身份,可以大剌剌貪污舞弊,身陷牢獄之餘,還可憑著其律師詭辯性格,每日一報,猶做困獸之鬥,難怪各國把「陳水扁總統貪污案及其發展」列為台灣本年度一大奇蹟。
生命不只是為了圖自家的生活享受,應有更高的人生理念,這些理念,除了能夠為後世:立德、立功、立言之外;也能彰顯現世的公平、正義的價值觀。特別是法律界的人士,如何追求社會的公平與正義,不是當年每位法律系學生的願景?如果法律人不能把法律學識當作追求公平正義的工具,而反而把法律學識當作玩法、犯法的工具,這絕不是法律人應有的基本認識。
一般人皆以滿足個人欲求為其最高價值與追求,但是一般人卻是慾望無窮,為了滿足其私欲,往往不問是非,非得把自己搞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不可。佛教三毒之首就是「貪」,在貪得無厭之餘,無明痛苦如影隨形,丟也丟不掉,人的快樂就在貪中,一點一滴的流失。
蘇軾在「超然臺記」中以「彼由於物之內,而不由於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內而觀之,為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挾其高大以臨我,則我常炫亂反覆,如隙中之觀,又烏知勝負之所在,是以美惡橫生而憂樂出焉,可不大哀乎?」蘇軾如何遊於物外?以其無所往而不樂,因其餔糟啜醨(粗食淡酒),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飽。快樂之道不必非要珍奇珠寶,而在於隨手可得之蔬果、池魚與粗食淡飯外加友誼而已,這是窮得很富有的一種寫照。
「窮得只剩下錢」的作者是曾任馬偕醫院副院長與台大醫院兼任副教授的王陽明牧師,早年曾放棄法律系與公共衛生專業,走上神學與宣教之路。王陽明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人生有兩條路,一條是生活的路,一條是生命的路。生活的路是追求豐衣足食、功名利祿;生命的路是追求平安,永恆的歸宿。每個人都有這兩條路要走,上帝為人類開了這兩條路,他希望大家兩條路都能走得好。為何要寫「窮得只剩下錢」,王陽明表示,寫書的目的在指出人類的困境,傳播上帝的福音,因為耶穌要幫忙人類走人生的路,讓人們在生活跟生命都能得到滿足。至於寫作對象是對窮苦的人還是富有的人?王陽明說,是所有的人,因為窮苦的人需要平安喜樂,富有的人也同樣需要;如果是很富裕、生活得很好,但是心裡面沒有平安的話,那就窮得只剩下錢了。
誠如緊咬扁家洗錢疑雲的邱毅則是嘲諷:「真的只剩下錢,良心也沒啦!尊嚴也沒啦!道德也沒啦!價值也沒有啦!」邱毅並強調,「陳前總統『窮得只剩下錢』、心靈空虛,所以到處求神問卜,要燒紙錢、找乩童、找黃姓少年算塔羅牌,心靈窮得很啦!但是『窮得只剩下錢』,錢多多啦!錢多多是陳水扁的外號啊!」
在全球金融風暴之下,大家普遍財產縮水,在通縮之下,大家反而回到勤儉持家,重新檢視「窮得只剩下錢」與「窮得很富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