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的邂逅
大學同窗首次來金門遊覽,打電話給我,要求只有一個──讓我看到真正的金門。
我打了通電話幫他訂了間古厝民宿,告訴民宿主人接機時間,並請代租輛機車,其他什麼也沒做。
他老兄倒有志氣,在離開金門的前一晚才摸到家中找我。秉燭聊了個通宵之後,他興奮的說,「下回來金門,不用找你了!」
聽完這種評價,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或許就試著還原他幾日金門行的感受吧。
金門真是個好地方。人們都很愛笑,笑得很自然。我說「笑得自然」是很多元性的。有位賣小吃的老人笑著告訴我,金門福利好啊,好到孩子們都不用工作;因為實在也找不到什麼好工作。老人說,我家孩子好吃懶做,但憑我的勺上工夫跟金門的福利,再懶恐怕也餓不死。只是不知道這種好康能撐多久?
金門真的是得天獨厚。要論文化資產,較之文化古城都毫不遜色。有些地方的文化、生態保育做得也很好,但金門也有它的困境,譬如:熱情不夠。
我同一些人談過,他們的嘴裡盡是抱怨,卻沒什麼具體改善的想法,好像政府天生欠他似的,做不好都是別人的錯,忘了自己才是島嶼的主人。做主人嘛,總該有自己的想法,怨天怨地前,總該先想想自己做了什麼。馬路舖得再好,到底是為誰服務?小三通旅客再多,又能留下什麼?金門最急迫該做的是什麼?什麼可以操之在我,什麼又只是書空咄咄?自己都搞不清楚,怎能怨別人不幫手?
我看了好幾天名城的頭家開講。「頭家」講得口沫橫飛,周遭多數人卻回我,「他們在講什麼東東?」島嶼缺乏活力的根源,應該島民對公共議題缺乏熱情吧。或許也不該這麼說,因為他們對老人年金多少、家戶配酒該有幾回,顯然要比離島博奕清楚得多。
金門太看重自己的過去,卻輕忽了無限的未來。許多唾手可得的「框架利益」阻礙了島民的思維與探索。在澎湖,一位導遊跟我說,「澎湖沒有金門高粱酒,也沒什麼社會福利;我們一年只能做半年的生意,所以我們必須一天當兩天用。」相較於澎湖,金門何其有幸,又應何其愧疚。
美麗的金門,充滿了獨特的韻味。金門有好美麗的天空、好美麗的生態與古厝。對於金門的過去,我只有感動,縱使在茫然中,也希望你們能堅持維繫這份感動,直到永久。為了金門好,你們實在應該追尋,並激揚起更多「框架利益」之外的熱情。有位年輕人跟我說,「我的熱情早結了冰」。我回道,「那就想辦法讓冰融化吧。沒有溫融的媒介,人與人如何心意相通?」
在別離的機場大廳,我打趣的說:「你老兄該不會想當金門縣長吧?」他嚴肅的回我:「或許熱情的金門縣民更適合我!」